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0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5-09-28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刘欣怡,邵静,李凌宇,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索并总结伴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家庭照顾者干预的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开展家庭照顾者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与伴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家庭照顾者干预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2025年2月,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和整合证据。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4篇类实验性研究,5篇随机对照试验。总结了包括家庭评估、知识技能培训、心理支持和照顾者协同参与4个方面的22条证据。结论 总结有关伴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家庭照顾者干预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对青少年家庭照顾者进行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临床情境,根据青少年及家庭照顾者个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干预,提升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与家庭功能,减少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
  • 李素平,肖银芬
    心理月刊. 2025, 20(18): 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收治于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顾者负担量表(ZBI)、照顾者能力量表(FCTI)、自我感受负担问卷(SP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其住院期间的情况。结果 95.56%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照顾负担,ZBI总得分为 30.67±7.30 分,照顾者负担整体处于中度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每天照顾时长、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者社会支持、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是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照顾者普遍存在照顾负担,医务人员应引起关注,尤其是对于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健康状况差、照顾时间长的照顾者,可通过提升照顾者能力、帮助照顾者获得社会支持、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等来减轻照顾者负担。
  • 唐雨婷,李博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0-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究青少年自尊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收录青少年自尊的有关文献,分别从关键词的共现、关键词类聚、发文量、发文作者以及研究机构进行分析。结果 ①近十年关于自尊方面发文量大致呈上升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15~2016年(快速增长),2017~2019年(缓慢增长),2020~2024年(波动增长)。②作者合作较为紧密,但仍大部分呈现独立研究形态。发文机构合作比较松散,尚未呈现系统紧密的形态。③研究关键词大致可分为三个热点研究方向分别是影响因素类、心理状态类以及干预研究类。关键词共生成13个聚类,Q值为0.831,S值为0.972,聚类显著且同质性较高。突现词强度较高的是中学生、抑郁,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幸福感。结论 青少年自尊相关研究未来可增强作者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且增加对其相关研究的深度。
  • 王培媛,尹丹丹,胡桂洁,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4-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失志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方便抽样法选取2024年8月~2025年2月住院的212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D型人格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失志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失志得分为 39.69±12.35 分,失志水平偏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失志与面对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01),与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疾病感知、D型人格呈正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理能力、后遗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疾病感知与D型人格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失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失志处于重度水平且发生率较高,自理能力差、后遗症数多、回避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度低下、疾病感知高与D型人格是该类患者失志偏高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失志水平,并基于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干预,改善患者的失志。
  • 王艳娜,关艳,高静,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7-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产妇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的关系。方法 于2023年9月~12月选取承德市产后一年内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及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对纳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神经质人格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成正相关(r=0.451,P<0.001);社会支持(r=-0.351,P<0.001)、外向性人格(r=-0.168,P<0.001)、开放性人格(r=-0.209,P<0.001)、顺同性人格(r=-0.389,P<0.001)、严谨性人格(r=-0.260,P<0.001)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成负相关。产妇神经质人格在社会支持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08%;产妇顺同性人格在社会支持与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3%。结论 社会支持直接影响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且社会支持通过产妇神经质人格、顺同性人格特质间接影响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 余旺灵,王雪莲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1-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风险预测模型并完成验证,为临床识别PTSD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8月时间段内的350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PTSD发生状况,利用回归分析构建创伤后应激障碍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并完成验证。结果 建模组共纳入245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患者年龄34~57岁,平均 46.34±6.67 岁,有92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37.55%。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年龄、婚姻状况、既往有精神病病史、Charson共病指数、放疗、化疗、肿瘤分期、恐惧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精神病病史、放疗、化疗、肿瘤分期Ⅲ及以上、恐惧感得分高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45岁、已婚、Charson共病指数高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生PTSD的保护性因素(P<0.05)。验证组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C-index为0.851,95%CI(0.809,0.892),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62,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2.1%。结论 既往有精神病病史、放疗、化疗、肿瘤分期Ⅲ及以上、恐惧感得分高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45岁、已婚、Charson共病指数高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生PTSD的保护性因素。临床工作人员应针对PTSD的高危人群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对改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降低心理痛苦、维持自身心理健康、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马欣雨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4-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验中文版情境自我意识量表(SSAS)在国内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及适用性。方法 本研究通过Brislin回译方法进行翻译并进行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情境自我意识量表,并对国内518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情境自我意识量表的效度显示,各题项的内容效度I-CVI范围为0.869~1.000,S-CVI为0.983;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784,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x2=1612.237,df=36,P<0.00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本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5,组合信度各维度CR值均大于0.7,表明中文版SSAS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中文版情境自我意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题项精简,易于理解,适合对国内大学生的状态自我意识进行施测,并对私我意识和公我意识的影响作用进行进一步区分。
  • 刘忠花,丁书英,陶婧,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7-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青年男性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关乎家庭和谐,影响工作效率,更对社会平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分析其现状及易感因素,进一步探析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失败恐惧和自我接纳对青年男性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某地区1116名青年男性职工,建构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分析青年男性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可以显著预测青年男性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②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部分通过失败恐惧经自我接纳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结论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可以直接影响青年男性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通过失败恐惧和自我接纳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问题。
  • 林晶
    心理月刊. 2025, 20(18): 30-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门诊5周岁以内发育迟缓儿童的神经发育特点,为后期评估及干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儿科门诊近三年因发育迟缓就诊(不要求首诊,但要求未经系统干预)的5周岁以内的儿童200例,分为小龄组(3周岁以内,不包含3周岁)和大龄组(3~5周岁,不包含5周岁),其中小龄组127例,大龄组73例,根据Griffith神经心理发育评估表结果,分析发育迟缓儿童各能区发育的特点及各能区发育水平(DQ)之间、月龄与各能区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 两组间的性别(x2=0.117,P=0.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育迟缓儿童绝大多数存在语言能区落后(196/200),其中以多能区发育迟缓为主(179/200),单纯语言发育迟缓较少(19/200)。小龄组的大运动、个人-社会、手眼协调能区发育水平(DQ)高于大龄组(P<0.05)。组内各能区发育水平(DQ)之间均存在中度或高度正相关(r>0.400,P<0.05),其中个人-社会与听力语言能区相关性最高[r=0.745(小龄),0.824(大龄),P<0.05],视觉表现与手眼协调能区相关性次之[r=0.713(小龄),0.819(大龄),P<0.05];相较于大运动与其他能区,大运动与个人-社会能区相关性最高[r=0.683(小龄),0.638(大龄),P<0.05]。小龄组中,月龄与个人-社会能区发育水平(DQ)低度负相关(r=-0.242,P<0.05);大龄组中,月龄与大运动、手眼协调能区低度负相关(r=-0.329、-0.288,P<0.05)。结论 发育迟缓儿童各能区发育相互联系,干预治疗应注重多能区协同发展。且发育迟缓儿童各能区发育水平不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提高,或多有下降,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干预。
  • 武沁枫,孙舒
    心理月刊. 2025, 20(18): 33-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供更多护理启示与依据。方法 于2024年10月~2025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春某三级甲等医院脑病康复科的135例中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调查表、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MMHL)为调查研究工具。结果 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得分为 10.15±4.85 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城乡居住地、脑卒中病程、有无后遗症为影响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应对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予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中老年脑卒中患者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心理健康。
  • 胡艳博,王叶,曲畅
    心理月刊. 2025, 20(18): 36-3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PU)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PU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估睡眠情况,以此分为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吸烟史、饮酒史、合并抑郁或焦虑、上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工作情况、有饮茶或咖啡习惯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PU患者PSQI评分为 8.25±1.16 分,其中得分>7分有51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2.50%;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史、合并焦虑或抑郁、上腹痛VAS评分、工作情况、有饮茶或咖啡习惯与睡眠障碍发生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月(OR=3.204,95%置信区间=1.493~6.876)、吸烟史(OR=3.017,95%置信区间=1.410~6.455)、合并焦虑或抑郁(OR=5.244,95%置信区间=2.204~12.480)、上腹痛VAS评分≥4分(OR=3.603,95%置信区间=1.566~8.292)、工作情况全职(OR=3.187,95%置信区间=1.341~7.573)、有饮茶或咖啡习惯(OR=2.844,95%置信区间=1.331~6.076)为影响PU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PU患者睡眠障碍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月、吸烟史、合并焦虑或抑郁、上腹痛VAS评分≥4分、工作情况全职、有饮茶或咖啡习惯有关,还需高度重视,及时开展针对性干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侯璇,鲍安丽,余帆
    心理月刊. 2025, 20(18): 39-4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母亲育儿压力与育儿胜任感、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123例VLBW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均评估简式育儿压力问卷、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统计得分情况,并采用Pearson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并收集早产儿性别、出生胎龄、母亲年龄、孕期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合并焦虑或抑郁等多方面临床资料,开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育儿压力的危险因素。结果 123例VLBW母亲育儿压力评分为 108.65±8.96 分、育儿胜任感评分为 68.52±5.39 分、家庭关怀度评分为 7.12±1.05 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育儿压力与育儿胜任感、家庭关怀度呈负相关(r=-0.425、-0.41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妊娠并发症(回归系数=6.427,标准误=1.409,标准化回归系数=0.23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回归系数=5.153,标准误=1.321,标准化回归系数=0.221)、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回归系数=5.364,标准误=1.332,标准化回归系数=0.228)、合并焦虑或抑郁(回归系数=6.415,标准误=1.398,标准化回归系数=0.242)为影响VLBW母亲育儿压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母亲育儿压力与育儿胜任感、家庭关怀度有明显相关性,且受有妊娠并发症、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合并焦虑或抑郁等因素影响,还需高度重视,做好针对性干预,减轻育儿压力。
  • 张贤若,周思琪,王雨新,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42-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社会支持、认知重评和自我效能感与死亡焦虑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情绪调节问卷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铜陵市社工群体中具有临终关怀服务经历的440位志愿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情绪调节(β=0.488,P<0.001),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效能(β=0.372,P<0.001),显著负向预测死亡焦虑(β=-0.371,P<0.001);自我效能显著正向预测情绪调节(β=0.214,P<0.001),显著负向预测死亡焦虑(β=-0.321,P<0.001);情绪调节显著负向预测死亡焦虑(β=-0.376,P<0.001)。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对临终关怀志愿者的死亡焦虑情绪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认知重评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临终关怀志愿者死亡焦虑情绪。
  • 潘小林,刘秀芬,菅秀丽
    心理月刊. 2025, 20(18): 45-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困扰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心理困扰发生情况分为心理困扰组与无心理困扰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工作情况、有无并发症、家庭人均月收入、宗教信仰、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多方面临床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共有69例发生心理困扰,发生率为57.50%;单因素显示,性别、文化水平、工作情况、有无并发症、家庭人均月收入、应对方式、家庭功能与心理困扰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显示,性别女(OR=3.017,95%置信区间=1.410~6.455)、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OR=2.679,95%置信区间=1.270~5.647)、在职(OR=2.403,95%置信区间=1.138~5.075)、有并发症(OR=2.844,95%置信区间=1.331~6.076)、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OR=3.733,95%置信区间=1.725~8.082)、消极应对(OR=2.600,95%置信区间=1.226~5.515)、家庭功能一般(OR=2.967,95%置信区间=1.308~6.727)为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困扰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困扰受性别、文化水平、工作情况、有无并发症、家庭人均月收入、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影响较大,还需高度重视,及时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刘焕生,李月明,王文超
    心理月刊. 2025, 20(18): 48-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困扰情况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其术前是否存在心理困扰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共有32例(26.67%)术前发生心理困扰;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宗教信仰、居住地、病理类型、疾病部位、职业状态、医疗付费方式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困扰的发生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婚姻状态、疾病分期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困扰的发生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4.472,95%置信区间=1.847~10.832)、年龄<45岁(OR=3.391,95%置信区间=1.460~7.874)、初中及以下文化(OR=5.199,95%置信区间=2.136~12.656)、家庭月收入<4000元(OR=4.765,95%置信区间=1.922~11.813)、离婚或丧偶(OR=5.544,95%置信区间=2.301~13.358)、Ⅲ~Ⅳ期(OR=3.938,95%置信区间=1.695~9.147)是导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困扰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导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困扰发生的危险因素存在多样性,如女性、年龄<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家庭月收入<4000元、离婚或丧偶、Ⅲ~Ⅳ期。
  • 王琦,齐恒祥,毛文英
    心理月刊. 2025, 20(18): 51-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恐动症发生情况分为恐动症组与非恐动症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态、手术侧别、术前疼痛评分、受伤次数、睡眠障碍、合并慢性病种类、受损原因、手术并发症等多方面临床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共有51例发生恐动症,发生率为42.50%;单因素显示,体重指数、文化程度、术前疼痛评分、合并慢性病种类、手术并发症与术后恐动症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显示,体重指数≥24 kg/m2(OR=2.323,95%置信区间=1.106~4.87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4.727,95%置信区间=2.083~10.729)、术前疼痛评分≥6分(OR=4.225,95%置信区间=1.892~9.433)、合并慢性病种类≥3种(OR=4.846,95%置信区间=2.034~11.545)、有手术并发症(OR=3.636,95%置信区间=1.470~8.997)为影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发生恐动症受体重指数≥24 kg/m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术前疼痛评分≥6分、合并慢性病种类≥3种、有手术并发症影响较大,需高度重视,做好针对性干预,帮助患者术后更好活动。
  • 许丽贞,饶玉莲,龚莉燕,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54-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患者的心理体验及需求,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4名PICC拔管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PICC拔管患者4个负性心理体验主题:信息缺失引发的紧张和恐惧、对疼痛及不适感的焦虑、担忧并发症的潜在风险、孤独与无助;3个正性心理体验主题:解脱与轻松、期待与希望、自信与归属;3个心理需求主题:信息支持需求、心理支持需求、延续性护理需求。结论 PICC拔管患者在心理上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心理需求并给予有效支持,加强跨学科研究与合作,提高患者对PICC拔管的认识和信心。
  • 张家丽,王贤
    心理月刊. 2025, 20(18): 58-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反刍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以及中庸思维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4年10月,采用方便取样法整班抽取部分中学生,并在线招募部分大学生,共679名被试,采用反刍思维反应量表中文版、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和中庸思维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反刍显著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β=0.384,P<0.01);②中庸思维在反刍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214(95% CI:-0.410~-0.078),效应量为15.93%。结论 中庸思维在反刍与非自杀性自伤间起缓冲作用,可以通过锻炼和提升中庸思维,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
  • 杜雨婷,王梦,王萍
    心理月刊. 2025, 20(18): 62-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对方式水平,并探究其在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4年6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对方式,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估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分析患者的应对方式水平与其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中介效应。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水平得分为 26.24±3.24 分,消极应对得分为 18.64±2.55 分,有19例(31.67%)患者产生了消极应对情绪。心理弹性水平得分为 56.29±10.56 分,整体心理弹性水平较差,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为 22.45±6.43 分,整体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等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积极应对与其心理弹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关系,消极应对与其心理弹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其自我感受负担呈正相关关系,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其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关系(P<0.05)。应对方式水平在心理弹性水平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对方式在其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我感受负担中起着中介效应,临床可以引导患者调节应对方式,改善心理弹性水平,进而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
  • 李岳,张佩,袁义,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65-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保护动机理论(PMT)为理论基础,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感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根据PMT理论的7个要素共归纳出4个主题,分别为发病风险感知能力较低、健康行为的积极影响、健康行为的实施障碍以及发病风险感知的促进因素。结论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容易忽略自身发病风险,主要与发病风险感知力低、健康知识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加强早期健康宣教,提高该人群发病风险感知准确性,并通过促进其感知健康行为益处等来提高其对疾病的可控感,进而更好地预防疾病进展。
  • 刘晓凤,崔红梅,魏永利
    心理月刊. 2025, 20(18): 68-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工作场所暴力(WVS)通过心理弹性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为改善护士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3年1月~2024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50名精神科护士,使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量表(WV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25)、职业压力量表(OSI)及职业倦怠量表(MBI-GS)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其各量表得分、相关性及中介效应。结果 工作场所暴力总分 22.50±6.80 分,CD-RISC-25总分 92.81±2.26 分,OSI总分 97.18±2.22 分,MBI-GS总分 48.40±4.49 分;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压力(r=0.480)、情绪衰竭(r=0.550)正相关;心理弹性与职业压力(r=-0.410)、成就感低落(r=-0.460)负相关。情绪衰竭与职业压力相关性最强(r=0.620),说明压力是倦怠核心驱动因素。工作场所暴力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职业压力(β=0.130)、玩世不恭(β=0.070)和情绪衰竭(β=0.080),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7.10%、24.14%和14.50%。成就感低落仅通过心理弹性传递效应(β=0.150),支持其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工作场所暴力直接加剧护士职业压力与倦怠,心理弹性可缓冲其负面影响。建议通过心理弹性培训及暴力干预措施,降低护士职业健康风险。
  • 吴国艳,王银花,李敏凤,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71-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康复科护理老师教学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0月康复科护理老师38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院内自制的教学核心胜任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教学核心胜任力、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采用Pearson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并开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影响教学核心胜任力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380名康复科护理老师教学核心胜任力评分为 4.75±0.40 分、SSRS评分为 45.36±4.89 分、GSES评分为 32.14±3.65 分;②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核心胜任力呈正相关(r=0.425、0.416,P<0.05);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工作年限、工作医院等级与教学核心胜任力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大专及以下、工作年限≤10年、工作医院等级三乙及以下为影响康复科护理老师教学核心胜任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380名康复科临床教学老师教学核心胜任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学历、工作年限、工作医院等级是康复科临床教学老师教学核心胜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医院管理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重视不同学历、工作年限、工作医院等级影响,强化康复科临床教学老师的自我效能水平,从而提高康复科临床教学老师队伍的教学核心胜任力。
  • 徐梦蓉,毕裕,陈洁
    心理月刊. 2025, 20(18): 74-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抽动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 以23名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为研究组,23名健康儿童青少年为对照组,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睡眠有关数据的采集。采用IBM 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抽动组入睡潜伏期时间较长、觉醒次数较多、总睡眠时间较短、睡眠效率较低、不稳定睡眠占比较多、呼吸睡眠低通气指数较高、夜间最低血氧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抽动障碍患者睡眠质量较健康儿童青少年明显下降、睡眠结构紊乱。
  • 心育教学
  • 肖凤,周建荣,张志伟
    心理月刊. 2025, 20(18): 77-8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国内外大学生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脉络,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2008年~2024年收录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学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4.R1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核心文献232篇,英文文献278篇,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外大学生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作者和机构尚未形成合作关系网络,主要热点是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如何有效干预等,开展积极品质相关横断面调查和中介效应。结论 文献计量分析清晰展示了国内外大学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脉络,总体上发文量升高,但干预实验和纵向研究较少,未来需加强相关实验研究和队列研究,提升积极心理学的实效性,更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 韩兹莹,陈青美,刘强
    心理月刊. 2025, 20(18): 83-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职新生积极情绪与积极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积极率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以成都某高职学院1300名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报告自评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新生的积极率大于等于2的仅有21.5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职新生的睡眠质量和食欲状况、生活满意度、亲子关系和同学关系质量以及家庭提供的切实帮助是影响其积极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近八成的高职新生的积极率低于一般水平(普通人2∶1),为提升高职生积极率,高职学院可以采取三级干预策略。
  • 董源,黄润福,徐芊芊,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90-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提升对策。方法 选取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个体情绪调节量表(ERQ)进行评估,数据清洗后进行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 SAS 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476,P<0.05),女性的评分(31.77±8.10)略高于男性(30.70±7.96);②大二学生的SAS和SDS评分高于其他年级,但ERQ和GSES评分低于其他年级;③理工类和文史类专业同学SDS和SAS评分高于其他专业。结论 ①女性相较于男性,在焦虑情绪的主观感受上更为强烈;②大二阶段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③文史类和理工类专业的焦虑、抑郁评分高,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学生在情绪调节和自我认知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 黎玉洁,沈聪燕
    心理月刊. 2025, 20(18): 94-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摸清在校大学生求职主动性状况并探讨解决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向全国大学生在线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 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求职主动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在自发率先和被动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是否为毕业年级学生在求职主动性及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在自发率先、被动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专业、生源地、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在求职主动性的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生活费对求职主动性有正向影响,而学历、毕业年级学生、专业对求职主动性有负向影响。结论 人口学因素导致大学生求职主动性差异,培育大学生求职主动性需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并从个体、学校、社会层面制定对策。
  • 刘雅婷,李莉萍,谭宇婷,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99-1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地方高校大学生压力知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与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版(SWBSS-CC20)对402名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验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地方高校大学生压力知觉的总体水平中等偏高(42.69±3.86);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和不同学习成绩同学在压力知觉上存在极显著差异(F=5.490,P<0.01;F=3.428,P<0.01)。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中等偏上(77.65±14.43),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F=5.523,P<0.01;F=3.556,P<0.01);③大学生压力知觉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P<0.001);④压力知觉及其各维度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总变异量的24.20%。结论 地方高校大学生压力知觉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且二者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可采取措施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 史天东,李光霞,郭克英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03-1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受校园欺凌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预防校园欺凌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选取15所大中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 x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 共计3907人参与了调查,3620份问卷合格,合格率为92.65%;单因素分析性别1个被调查者自身因素、父亲学历等6个家庭因素、小时候父/母经常陪伴等33个养育方式在有、无受校园欺凌史的学生之间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父亲的言谈、表情感受到他喜欢你”是受校园欺凌的保护因素;非核心家庭、父母之间经常冷战、“父亲/母亲曾当别人的面打骂训你”“母亲常不知原因对你大发脾气”“父亲经常指责/否定/挖苦/讽刺你”“父亲总是对你漠不关心”“母亲因担心你出事,不允许你做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母亲对你有过度期待”是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结论 受校园欺凌与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有关,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将有助于降低子女受校园欺凌的概率,对家长进行科学的养育方式教育是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手段;校园欺凌的发生具有随机性。
  • 肖宵,何宇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07-1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西南地区医学院校学生负性情绪、冲动性人格特质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降低大学生的拖延行为,改善他们的冲动个性,缓解负性情绪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自评量表(DASS-21)、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中文版(BIS-11)、大学生学业拖延量表(CSAPS),本研究于2022年10~2023年11月选取西南地区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在读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28份,使用SPSS 2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的大学生学业拖延平均得分 55.42±12.38、冲动性人格特质平均得分 59.71±7.94、负性情绪平均得分 13.50±9.38;负性情绪与冲动性人格特质、负性情绪与学业拖延、冲动性人格特质与学业拖延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负性情绪和冲动性人格特质都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拖延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善大学生的学业拖延问题,需要关注并帮助他们调整情绪状态,降低冲动性反应,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挑战,提高学业完成质量。
  • 杨秀飞,方惠玲,李苏燕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11-1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心理韧性和成就动机与自找苦吃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吃苦态度问卷对Z省多所高校880名青年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吃苦态度在性别(t=3.470,P=0.001)、专业(F=2.915,P=0.030)、家庭经济条件(F=5.092,P=0.020)和家中排行(F=3.166,P=0.024)等人口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韧性、成就动机、吃苦态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心理韧性和成就动机互为中介变量对青年大学生吃苦态度产生部分中介效应,各占总间接效应0.180和0.276的百分比分别为23.73%(0.043)和18.89%(0.051);结论 激发成就动机和强化心理韧性会提升青年大学生对自找苦吃的态度,二者还发挥着互为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对提升青年大学生自找苦吃的态度产生影响。
  • 张琳佩,吕卫星,金子旭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15-1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西藏班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以及感恩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400名西藏班高中生进行为期近一年的三次追踪调查,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交叉滞后分析及纵向中介模型考察西藏班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发展变化,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对个体心理韧性发展的影响。结果 ①西藏班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时间主效应显著,T2的心理韧性显著低于T1和T3;②领悟社会支持显著预测心理韧性;③感恩显著正向预测个体心理韧性,感恩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间的中介作用成立。结论 研究支持心理韧性的动态观,领悟社会支持正向预测藏班高中生心理韧性,感恩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间的中介作用具有长时效应。
  • 张祺沛,薛婷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19-1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过度教养、社交焦虑和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的关系,探究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过度教养和社交焦虑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使用父母过度教养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对全国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父母过度教养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1,P<0.001);②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过度教养和社交焦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665、-0.596,P<0.001);③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父母过度教养与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8.06%。结论 父母过度教养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也能通过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间接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产生影响。本研究为家庭教育、学校教学管理,以及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提供了实证依据。
  • 周阿立,肖超,王国猛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23-1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SCT),探讨父母差别对待对小学高年级头胎儿童同胞关系的影响,以及宽恕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父母差别对待量表、宽恕量表和同胞关系问卷,对长沙、邵阳和娄底567名四到六年级头胎儿童进行2个时点的配对调查。结果 父母差别对待与小学高年级头胎儿童宽恕(r=-0.365,P<0.01)、同胞关系显著负相关(r=-0.289,P<0.01);宽恕与小学高年级头胎儿童同胞关系显著正相关(r=0.536,P<0.01);父母差别对待负向影响宽恕进而与小学高年级头胎儿童同胞关系显著正相关。结论 宽恕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差别对待不仅对小学高年级头胎儿童同胞关系产生直接负向影响,而且也通过宽恕对小学高年级头胎儿童同胞关系产生间接影响。
  • 李莉,樊明睿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27-1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大学生抑郁与失眠的内在作用机制,探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某高校101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反刍思维量表(RR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数据采集。通过SPSS宏程序PROCESS的Model 4和Model 8,结合Bootstrap法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控制性别、年级等变量。结果 研究发现抑郁与失眠显著正相关,反刍思维在抑郁与失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对抑郁影响失眠的直接路径及“抑郁→反刍思维→失眠”的中介路径均有显著调节效应。低心理弹性个体的抑郁对失眠及反刍思维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 抑郁通过反刍思维加剧失眠,心理弹性能够缓冲这一过程。提升心理弹性可降低抑郁引发失眠的风险,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以认知调整和韧性培养为核心的策略支持。
  • 万媛,黄甄汝,李晓攀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31-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基于自我意识的团体心理辅导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读书活动,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高职心理困难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5月~2024年6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心理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参加和小组招募相结合的原则,最终确定70例,干预组(团辅组30例、读书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接受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同步完成量表测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进行前后测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x±s 描述,进行 t 检验;对数据进行组别×时间条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Greenhouse-Geisser检验,对存在的交互作用进行Post Hoc检验。结果 经过6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团辅组和读书组R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团辅组和读书组U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团辅组UPI评分低于读书组(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职心理困难学生的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
  • 武晓蕊,苗小翠,武晓玉,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34-1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山西省大同市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焦虑(45.33±9.06 分)、抑郁(51.57±10.16 分)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P<0.001);自我情绪管理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焦虑、抑郁情绪。结论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其焦虑、抑郁情绪有着紧密联系,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袁奕菲,郭涵玉,杨雨欣,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37-1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大学生考研内卷感知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形成条目池,经小组讨论形成量表测试版。2024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22个省份的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数据进行量表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共发放591份问卷,筛选后收集504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28%。最终形成的大学生考研内卷感知量表包括3个维度共17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7.74%;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x2/df=4.809,RMSEA=0.087,GFI=0.879,TLI=0.858,IFI=0.880,PNFI=0.727,模型拟合近似良好。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1,折半信度为0.869。结论 大学生考研内卷感知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估大学生对考研内卷感知状况的有效工具。
  • 张俊婷,王艺凡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41-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抑郁倾向个体的情绪注意偏向特点及正性情绪诱导是否可以调节其情绪状态及情绪注意偏向。方法 本研究选取70名有轻度抑郁情绪的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点探测范式对其情绪注意偏向进行测查。实验1探究抑郁倾向个体的情绪注意偏向特点,实验2探究正性情绪诱导对抑郁倾向个体的情绪状态及其情绪注意偏向影响。结果 实验1表明,抑郁倾向个体对负性图片的注意显著快于正性图片。实验2表明,正性情绪诱导后,抑郁情绪个体对中性图片和负性图片注意无显著差异,而对正性图片注意显著快于中性图片。结论 抑郁倾向个体存在负性情绪注意偏向,通过正性情绪诱导能诱发抑郁倾向个体的正性情绪,并降低其负性注意偏向,增加其正性注意偏向。
  • 张子晗,付美云,崔子然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44-1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社会情感学习对生涯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社会情感学习问卷、社会情感能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问卷和生涯适应问卷对885名中学生和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社会情感学习、社会情感能力、核心自我评价和生涯适应呈现两两相关;②社会情感学习能直接预测生涯适应,且能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影响生涯适应:社会情感能力的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社会情感能力和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社会情感学习不仅直接影响生涯适应,还通过社会情感能力和核心自我评价间接影响生涯适应。
  • 倪海,吕晓英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48-1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社交印象管理行为特点,以制定相应教育策略,提升学生教育与管理效率。方法 2024年5月,通过自编的大学生网络社交印象管理行为调查问卷,按方便取样的方式对北京某高校6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网络社交印象管理总分及获得性策略和防御性策略2个维度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网络社交频次、时间、学科类型、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同维度的总分具有显著差异;在性别、年级和来源上,不同维度的总分差异不显著。网络社交频次和独生子女两因素在回归分析中对网络社交印象管理总分具有影响作用。结论 大学生十分重视网络社交印象管理,高校教育者应定期分析大学生网络社交印象管理数据,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 精神分裂症
  • 徐露露,刘西和,黄娟娟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51-1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心理治疗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20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心理治疗。对比两组在干预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以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的得分结果,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未显示出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PANSS、SQLS、SDSS、FAD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家庭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阳性、阴性与一般病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社会与家庭功能。
  • 吕纪元,王慧子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54-15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江苏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整群抽样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46)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n=46)除常规护理措施外开展积极心理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低于参照组,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参照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中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个人整洁、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减轻临床症状,可提高其幸福感,改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 刘景坡,赵贵明,张雪彬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57-15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叙事疗法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2021年1月~2024年1月通辽市民政安康医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2)给予rTMS,观察组(n=42)在此基础上给予叙事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病耻感[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应对方式[简明应对方式问卷(SCSQ)]、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ANSS各分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ISMI评分低于对照组,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SQLS中心理社会、精力/动机及症状/副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结合叙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及病耻感,促使其以积极态度面对疾病,提升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 陈婷,钱科佳,汤剑萍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60-16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与分析护肝降酶方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张家港市第四人民医院自2022年4月~2024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护肝降酶方,疗程12周。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疗效,通过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基础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变化情况。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ANSS评分较低,ALT、AST、Cr、BUN、TC及TG值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较低,ALT、AST、Cr、BUN、TC及TG值均较低(P<0.05)。结论 护肝降酶方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症状,还通过保护肝肾功能、优化代谢指标,有效减少了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
  • 抑郁症
  • 孟坤,陈红梅,凌敬,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63-1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云平台延续护理对青年宫颈癌术后患者阈下抑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23年8月~2024年9月某三甲医院妇科收治的100例青年宫颈癌术后阈下抑郁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0)与试验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托云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干预,1个周期为25天,累积干预4个周期。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基本心理需求量表(BPNS)和宫颈癌生存质量评价量表(FACT-Cx)评价两组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ES-D评分和HAMD-17评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试验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NS评分均有提升,其中试验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ACT-Cx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云平台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青年宫颈癌术后患者阈下抑郁症状,并显著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整体生存质量。
  • 杜娟,周文娟,李雪燕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67-1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叙事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应用效果及对自我接纳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2022年8月~2024年8月收治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40例配合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配合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叙事护理干预,观察护理1个月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借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定]、自我接纳水平与睡眠质量差异、完全遵医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相比护理前降低,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接纳问卷(SAQ)自我接纳因子和自我评价因子评分相比护理前升高,观察组自我接纳因子和自我评价因子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相比护理前降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遵医率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抑郁症护理中辅以叙事护理干预,精准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自我接纳评分,减轻情绪因素对睡眠质量评分的影响,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 蒋玲,李航,杨喆,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70-1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父母个体干预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接收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60例,分作两组(数字随机表法),30例对照组行常规青少年个体治疗,30例观察组在青少年个体治疗基础上予以父母个体干预,对两组临床疗效、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 II-CV)、家庭功能评定表(FAD)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父母填写版)(EMBU-P)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青少年抑郁障碍中,予以父母个体干预可促进其临床疗效进一步提升,这与此干预可有效对患者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改善有关。
  • 护理心理
  • 周霜,姜明皎,沈黎,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73-1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妇科住院手术治疗的6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4)和干预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采用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宫颈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Cx)分别测评两组患者入院、术后第1天、术后1周及出院时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和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满意度情况。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在入院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天、术后1周和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术后1周及出院时其自我效能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患者腹胀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医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IMB技巧模型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 欧阳雨慧,许英,贾晓燕,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77-1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叙事护理对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公开发表的叙事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病耻感、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干预性研究,检索时限为自建库~2024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其中随机对照实验5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篇,文献质量较高。叙事护理在减轻造口患者的病耻感、负性情绪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结论 叙事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改善造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姜莉,蔺晶,张靖旻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81-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整合护理模式对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86例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焦虑症患者,选取时间为2023年9月~2024年8月,通过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合护理模式。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两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均显著下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STAI及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R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采取整合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提升其调节情绪的自我效能感。
  • 田旭,王欣,王丽娟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84-1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安全病房模型干预措施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11月在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精神一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精神二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病房模型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BVC)、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情况、保护性约束使用率、冲突行为发生率,两科室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NHCQS)、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评分情况。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VC、NGAS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保护性约束率、冲突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安全病房模型干预措施的护士NHCQS、MSQ评分高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护士(P<0.05)。结论 安全病房模型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等冲突行为的风险,减少保护性约束的使用,保障护患安全,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和工作满意度。
  • 徐卉,张志朋,李甲兰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88-1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正念减压模式心理支持结合循证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入院接受诊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病例,纳入时间2023年1月~2024年5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循证康复护理(对照组、42例)和联合护理(循证康复护理+正念减压模式心理支持、42例),在心理、生活质量、疼痛、腰椎功能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并实施两组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情绪、精力与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迷惑与混乱、疲乏与迟钝、愤怒与敌意、抑郁与沮丧、紧张与焦虑维度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更轻(P<0.05);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功能更优(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循证康复护理结合正念减压模式心理支持,对患者心理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境状态配合治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少疼痛,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
  • 熊燕,江爱国,方萍,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91-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基于移空技术的想象放松疗法用于焦虑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2024年1月~2024年12月间收治的焦虑障碍患者7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移空技术的想象放松疗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自我效能感、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移空技术的想象放松疗法用于焦虑障碍患者,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 徐智,叶露雯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94-1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井穴麦粒灸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老年失眠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焦虑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衢州市第三医院2023年8月~2024年8月间收治的136例老年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予以井穴麦粒灸治疗,观察组68例予以井穴麦粒灸联合正念认知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焦虑敏感性及睡眠质量。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ASI-3)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井穴麦粒灸联合正念认知疗法治疗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其中医证候评分及焦虑敏感性,并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提高。
  • 张敏,刘丹丹,刘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197-1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认知重建联合音乐干预对麻醉复苏患者切口疼痛、不良情绪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术后干预基础上实施认知重建联合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切口疼痛、不良情绪和苏醒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睁眼时间及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麻醉复苏患者实施认知重建联合音乐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疼痛程度,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 个案报告
  • 李志红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00-2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对一位因人际冲突引发心理应激反应的大三男生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通过4次接纳承诺疗法(ACT)心理咨询,来访者对自我及当下的觉察能力增强,对自我和他人的接纳水平提高,与僵化认知的融合程度下降,心理应激症状消失,睡眠改善,学习注意力提升,社交焦虑与回避减轻。咨询结束半年后回访,咨询效果依然存在,并收获了新的友谊。本案例表明ACT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具有良好效果。
  • 高佳敏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04-2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社会,高职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家庭和职业规划等多重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因学业压力引发焦虑与抑郁情绪也逐渐成为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案例通过理性情绪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对一位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旨在识别并调整不合理信念,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提升社会功能,并促进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
  • 林钰景,虞杰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07-20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名人际关系敏感的女生因同学背后议论导致情绪崩溃,心理老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成长史、家庭关系、学习等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问题成因进行分析:一是家庭养育环境与方式,二是求学过程中的挫折经历,三是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技能。通过“调取资料,稳定学生当下情绪”“积极关注,改变学生错误认知”“家校合作,重建家庭支持系统”“朋辈互助,创设良好班级氛围”“心理援助,畅通专业咨询渠道”五个步骤对学生进行辅导干预,取得初步成效。
  • 调查研究
  • 潘菊芳,程赟赟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10-2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调查中青年冠心病(CHD)患者焦虑现状以及引发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1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400例中青年CHD患者,调查收集患者个人资料,并进行焦虑程度与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400例患者中,210例(52.50%)存在焦虑情绪;有焦虑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无焦虑组(P<0.05),世卫组织生存质量评测简表评分低于无焦虑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高危因素包括付费类型、并发症情况、病程、人际关系(P<0.05)。结论 中青年CHD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情绪,其原因主要与病程长、并发症多、自费医疗、人际关系差等有关。
  • 吴肖,邹芳荣,詹海花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13-2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传染病非定点医院住院病区护士的心理应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提升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应激调查问卷对2024年6~8月期间在某市传染病非定点医院住院病区工作的27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护士心理应激的主要因素。结果 护士心理应激反应综合平均得分为 135.26±20.31 分,处于较高水平;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 2.78±0.55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 2.05±0.49 分;情感耗竭、去个性化维度得分高于临界值,存在明显职业倦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学历、是否有一线传染病防控经历、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心理应激得分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表明年龄、学历、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一线传染病防控经历、积极应对负向预测心理应激水平。结论 传染病非定点医院住院病区护士心理应激问题突出,受多因素影响。建议医疗机构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优化培训与工作安排,强化支持体系,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 综 述
  • 何雅琦,王媛媛,王礼军,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16-2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同情聚焦疗法(CFT)聚焦于干预个体的高度羞耻与自我批评。研究显示同情聚焦疗法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抑郁水平和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增强个体自我接纳和自我同情,从而降低个体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本文对同情聚焦疗法的内涵和起源、理论基础进行概述,并对在青少年抑郁情绪干预上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最后为该疗法在青少年抑郁情绪预防和干预中的应用提出四点建议。
  • 张朝霞,徐秀瑛,武文婷,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19-2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之一,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NMDA受体功能低下被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其通过破坏前额叶-海马环路兴奋/抑制平衡及突触可塑性,导致认知相关神经网络失同步化。靶向NMDA受体通路增强其活性已成为改善认知功能的潜在策略。本文将系统阐述NMDA受体功能和认知的关系,精神分裂症中的NMDA受体功能减退情况,靶向NMDA受体的新型干预策略,以期为突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瓶颈提供理论依据与转化方向。
  • 张慧敏,熊佳惠,曹琪,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23-2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护士作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心健康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近年来,随着护理工作强度的增加和倒班制度的普遍实施,护士对睡眠的担忧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探讨护士睡眠担忧的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旨在为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及保障患者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 王书梅,王娜,王海婷,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27-2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疏离是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一种典型表现,在健康领域中,尤其对结直肠癌幸存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对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概念、测量工具、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降低结直肠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干预措施,旨在引导医护人员认识到在生存期恢复社会关系,重新融入社会对结直肠癌幸存者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结局。
  • 张秋凤,幸巧红,侯钦迪,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30-2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二元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二元干预的概念、慢性心力衰竭二元干预相关理论模型、慢性心力衰竭二元干预策略以及目前干预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构建适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的二元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二元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 李黛飞,刘燕,姜志梅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33-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常伴随着焦虑、冲动、失眠、抑郁等一系列情绪行为问题,这些情绪行为问题将加重ASD儿童的核心损害,严重影响其社交和身心健康。作业疗法运用有目的、有意义的作业活动来帮助患者改变负面认知、调节不良情绪及减少问题行为进而改善ASD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目前用于ASD儿童作业治疗的活动有感知与认知训练、社会活动训练等,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对近年来作业疗法用于治疗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临床应用进行整理综述,并阐明作业疗法在改善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方面的影响,为孤独症儿童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 王硕,胡懿君,郑亚楠
    心理月刊. 2025, 20(18):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8.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社会心理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了解影响当今大学生心理求助因素及其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提供支持,本文归纳、总结国内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与性别、心理求助污名、心理健康素养、文化背景、社会支持、人格等重要因素有关,并提出提升策略,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