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0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5-08-28
  
    论著 学术探索
  • 杨碧雪,余菊芬,黄丕丕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合国内外现有精神运动康复的实证研究,了解精神运动康复对孤独症儿童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近二十年应用精神运动康复对孤独症儿童干预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研究被试、干预情境、干预人员、干预手段、实验设计、结果测量、干预目标及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整合,最终筛选出14篇文献。结果 精神运动康复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主要表现在精细或粗大动作、同伴交往能力、姿势控制能力、情绪识别及游戏能力等方面。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从增强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本土化指南、丰富干预情境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后续相关实验研究与实践开展提供启示。
  • 曹佳勋,沈晨
    心理月刊. 2025, 20(16): 7-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外关于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6.4.R1,检索并分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Web of Science自建库~2024年12月31日相关文献,绘制发文趋势及关键词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522篇,包括243篇中文和279篇英文文献。国内外年发文量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关键词聚类分析及突现结果显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安宁疗护为国内外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在研究趋势方面,国内关注通过叙事护理提高生命意义,而国外则集中于生命意义心理疗法的探索。结论 国内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研究虽相对起步较晚,但增长势头强劲且速度迅猛。未来该领域研究方向应注重设计科学、创新和综合的心理治疗方案,以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命意义水平。此外,国内在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测量工具方面仍有待深入探索和补充。
  • 赵颜悦,赵倩,马玉洁,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3-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结直肠癌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2024年2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9篇、病例对照研究4篇、队列研究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认知障碍合并发生率为53.4%[95%CI(40.1%~70.1%)],高龄、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及合并放化疗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更高。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对认知障碍的高危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尽早干预,减缓或避免其发生和进展。
  • 凡唐,严小莉,曾雯雯,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8-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内在歧视知觉、抑郁和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4年1月~5月,在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采用艾滋病内在歧视知觉量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78名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抑郁和内在歧视知觉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1),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231,P<0.01),内在歧视知觉和领悟社会支持中的朋友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167,P<0.05);内在歧视知觉对抑郁情绪的直接效应为0.080(95%CI:0.057~0.103),领悟社会支持在内在歧视知觉和抑郁间的部分中介效应值为-0.011(95%CI:-0.021~-0.02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75%。结论 内在歧视知觉不仅直接影响艾滋病患者的抑郁情绪,而且还会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艾滋病患者的抑郁产生间接作用。因此,要减少内在歧视知觉对艾滋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冲击,来自家庭、朋友、社区甚至社会团体的支持尤为重要,这是改善和预防艾滋病患者抑郁的重要途径。
  • 李芳华,王艳,国娜娜,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2-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格林模式调查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5月对就诊于山东省的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的527名住院患者和门诊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精神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对527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剖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抑郁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为 5.69±2.77 分,服药依从性率为53.7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居住情况、医疗付费方式、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种类、疾病认知、生活质量和抑郁程度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依据格林模式,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倾向因素为疾病认知,促成因素为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种类、抑郁程度,强化因素为居住情况、医疗付费方式和生活质量。
  • 许颖,黄爱民,陈丽宇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7-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术后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2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动症评分表、疼痛数字评分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恐动症得分为 47.82±7.44 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和疼痛程度是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恐动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对围手术期患者恐动症的评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恐动症的发生,使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其康复。
  • 张琼,蒙燕,王蓉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31-3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4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2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将MoCA总分≤26分者纳入认知功能障碍组,总分>26分者纳入认知功能正常组。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乳腺癌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确定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按7∶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运用 R 软件构建梯度提升机(GBM)预测模型;使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运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探讨GBM算法模型在临床的适用性。结果 年龄≥60岁、AC-T/TAC化疗方案、8周化疗周期是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GBM模型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65~0.9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0%、81.40%;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670(95%CI:0.497~0.84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10%、69.60%。校准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与验证集的GBM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预测结果呈现良好的一致性。DCA分析结果表明,训练集及验证集在低风险阈值区间该模型决策净获益高于不干预策略、能有效识别高风险患者,但高阈值下判定受限且在不同数据集上稳定性不足,虽部分区间有应用价值但性能仍待优化。结论 年龄≥60岁、化疗方案为AC-T/TAC、化疗周期为8周是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是保护因素;基于上述风险因素建立GB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可为BC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 徐万燕
    心理月刊. 2025, 20(16): 35-3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企业文化与抑郁的关系及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企业文化量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心理资本问卷(P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中介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测量765名企业员工的心理抑郁问题,研究企业文化与员工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机制。结果 ①企业文化反向显著预测抑郁水平;②心理资本在企业文化和抑郁间起中介效应;③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即企业文化与员工抑郁之间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同时心理资本和抑郁也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结论 该结果揭示企业文化对抑郁的影响机制,及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因素的保护机制,对企业员工抑郁的预防及心理健康的干预有一定程度的启发。
  • 邓思宇,张秋月,贾燕燕,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39-4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个体情绪行为敏感性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并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纳入2024年3月~2025年2月收治的96例青少年样本,使用渥太华自伤量表(OSI)评估青少年NSSI,行为抑制/激活(BIS/BAS)量表评估个体情绪行为敏感性,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测量社会支持的水平。通过Partial偏相关分析领悟社会支持、个体情绪行为敏感性和NSSI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并使用Process模型分析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结果 领悟社会支持(MSPSS总分及各维度)与OSI各维度以及BIS/BAS中的行为抑制系统维度负相关,与行为激活驱力、行为激活愉悦追求、行为激活奖赏反应3个维度均为正相关(P<0.05)。BIS/BAS总分与MSPSS家人支持维度、行为抑制系统维度的相关性未达显著(P>0.05)。领悟社会支持在个体情绪行为敏感性与NSSI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P<0.05)。结论 个体情绪行为敏感性对青少年NSSI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提示,针对青少年NSSI的干预应关注其BIS/BAS系统的特征,同时强化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以减少NSSI行为的发生。
  • 韩帅伶,王晓霞
    心理月刊. 2025, 20(16): 43-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耳鸣患者的生活满意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1月华北地区某二级甲等医院耳鼻喉科门诊201例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资料、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耳鸣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耳鸣患者生活满意度量表分数均值为 21.49±7.05 分;耳鸣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分数与个体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噪声是否需要治理、是否长期处于噪声环境、是否存在听觉过敏、耳鸣是否影响人际关系、耳鸣对睡眠的影响程度、耳鸣对情绪的影响程度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居住地噪声是否需要治理、是否存在听觉过敏是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上述4个变量解释总变异量的28.9%。结论 耳鸣患者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在诊疗时应重点关注女性、年轻者、居住地环境噪声需要治理者及听觉过敏者的生活满意度状况。
  • 徐宇寒
    心理月刊. 2025, 20(16): 46-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中文版身体与外表自我意识情绪量表(BASES)在我国成人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将中文版身体与外表自我意识情绪量表对161名中国成年人进行预测验,然后再在问卷星平台上对1061名中国成年人正式实测,以社会体格焦虑量表和积极和消极体验量表作为校标。结果 ①中文版身体与外表自我意识情绪量表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7。②虚假骄傲与真实骄傲与积极影响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愧和内疚与消极影响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愧与积极影响存在显著负相关,身体与外表自我意识情绪总分与消极影响和社会体格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四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拟合良好x2/df=5.569,CFI=0.962,TLI=0.954,SRMR=0.035,RMSEA=0.068。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跨性别的负载等值、截距等值、方差等值和残差等值模型均未被接受。Rasch模型分析得到量表的适用性良好,题目分布和能力分布较好。结论 中文版BASE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针对我国成年人身体与外表自我意识情绪的调查工具。
  • 张睿,董存梅
    心理月刊. 2025, 20(16): 51-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少年健康行为、社会情感能力与同伴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同伴关系在两者之间是否具有中介效应以及是否存在年龄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第二轮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SSES)测评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青少年健康行为、同伴关系和社会情感能力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同伴关系在青少年健康行为与社会情感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年龄与健康行为的交互作用能负向预测社会情感能力(β=-0.082,P<0.001)。结论 青少年健康行为不仅可以直接预测社会情感能力,还可以通过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同时,年龄在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
  • 曹小云,朱雪萍,凌方园
    心理月刊. 2025, 20(16): 55-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0月在无锡市某医院抽取不同年龄段(青年、中年、老年)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96例,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评估患者心理痛苦水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心理痛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青年患者心理痛苦得分4.03分,显著高于中年和老年患者(P<0.05),且社会支持系统总得分为33.53分,显著低于中年和老年患者(P<0.05)。不同年龄段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水平均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青年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心理痛苦水平普遍较高,临床护士应加强对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关注、精神支持及社会支持,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心理痛苦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胡议尹,龙佑萍,彭仕维,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58-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青年甲状腺癌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与心理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以贵州省贵阳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25对中青年甲状腺癌患者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采用二元应对测评工具与心理弹性评估量表获取相关数据。基于主客体互倚性理论框架,重点探讨中青年甲状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在二元应对与心理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 中青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二元应对评分均值为 121.38±23.21,而其配偶的评分均值则为 117.47±22.29。在心理弹性方面,患者评分为 90.02±19.19,其配偶评分略低,为 89.77±20.25。研究显示,中青年甲状腺癌患者与其配偶在二元应对和心理弹性评分上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r=0.358~0.606,P<0.01)。患者和配偶的二元应对方式显著正向影响其心理弹性(β=0.518,β=0.477,P<0.01),表明主体效应明显。同时,患者的应对方式对配偶的心理弹性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β=0.317,P<0.01),而配偶的应对方式对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则不显著(β=0.148,P=0.197),说明客体效应相对较弱。结论 中青年甲状腺癌患者及其配偶的心理弹性受到个体特性及相互支持应对策略的相互影响。医护人员应将中青年甲状腺癌夫妻视为一个共同体,制订以夫妻为中心的相互支持应对策略,从而减少应对癌症时的心理压力。
  • 梁云
    心理月刊. 2025, 20(16): 62-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ICU转出早期家属迁移应激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5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50例STBI患者(150名家属),采取家属迁移应激量表(FRSS)评估家属的迁移应激现状,使用STBI自编调查表收集患者、家属资料。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因素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50名家属的FRSS评分为 54.57±5.16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家属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ICU探视次数、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ICU治疗时间≥2周、家属性别为女、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ICU探视次数<3次、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水平低是影响STBI患者ICU转出早期家属迁移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ICU治疗时间≥2周、家属性别为女、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ICU探视次数<3次、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水平低等会加重STBI患者ICU转出早期家属迁移应激水平,临床需加以重视,开展有关措施,减轻家属应激水平,增强家属对患者的照顾能力,从而加快患者康复。
  • 吕修芝
    心理月刊. 2025, 20(16): 65-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研究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基于素质压力模型拟建构一个链式中介效应模型。方法 研究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以633名学生为被试,采取父母心理控制量表、青少年Buss-Perry攻击性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自我厌恶量表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链式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的攻击性倾向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抑郁情绪与自我厌恶在二者关系中具有链式中介效应。抑郁和自我厌恶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4.31%、25.99%,链式中介效应路径“父母心理控制→抑郁→自我厌恶→攻击行为”的占比为12.14%。结论 研究结果从压力模型视角揭示了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形成机制,对预防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魏丽丽,李星,陈媛媛
    心理月刊. 2025, 20(16): 68-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与焦虑抑郁情绪、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慢阻肺患者,以呼吸困难信念问卷(BBQ)评估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信念水平的危险因素;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与焦虑抑郁情绪、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结果 ①128例慢阻肺患者,BBQ评分为 28.79±2.63 分,HAD评分内焦虑维度评分为 8.93±1.63 分、抑郁维度评分为 8.01±1.25 分,中文版MUIS评分为 62.75±4.63 分;②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疾病分期、1年内因慢阻肺住院次数与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信念水平有关(P<0.05);③农村、高中及以下文化、家庭月收入<4000元、急性加重期、1年内因慢阻肺住院次数>2次是影响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信念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BQ评分与HAD评分内焦虑、抑郁维度评分及中文版MUI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位于中等水平,患者的呼吸困难信念与焦虑抑郁情绪、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对此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 张咏,罗丹,董国锐
    心理月刊. 2025, 20(16): 71-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IS-SR)评估其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合并慢性病、居住地、性格特征、并发症数量、运动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应对方式、自我感受负担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的相关因素。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PAIS-SR评分为 56.18±6.11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合并慢性病、居住地、运动情况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无关(P>0.05);年龄、性格特征、并发症数量、家庭人均月收入、应对方式、自我感受负担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6.620,SE=0.978,β=0.484)、内向(B=11.210,SE=0.975,β=0.685)、并发症≥2种(B=13.740,SE=0.990,β=0.750)、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B=19.530,SE=1.045,β=0.836)、消极应对(B=9.280,标准误=0.963,β=0.618)、有自我感受负担(B=5.380,SE=1.011,β=0.398)均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年龄、性格特征、并发症数量、家庭人均月收入、应对方式、自我感受负担均有关,临床需提高重视度,据此采取科学有效干预措施。
  • 朱宪策,李哲,韩博
    心理月刊. 2025, 20(16): 74-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心理痛苦(PD)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9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DT)、Barthel指数、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观察198例脑梗死患者的PD现状,并对脑梗死患者PD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198例脑梗死患者的DT评分为 5.50±1.02 分,其中轻中度123例,重度75例。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病耻感、社会支持度是脑梗死患者P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PD程度整体处于中度水平,主要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病耻感、社会支持度的影响,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曾志文,孟茂林
    心理月刊. 2025, 20(16): 77-7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6月~2025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I)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自杀意念;同时抽取血液样本,测定NLR、PLR、MLR,同时收集其性别、年龄、教育年限、起病年龄、病程长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质量(PSQI)、童年创伤量表(CTQ)评分、精神疾病家族史、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评分。结果 经BSSI评分显示,120例患者中,伴自杀意念79例,未伴自杀意念41例,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伴自杀意念组的PSQI评分、CTQ评分、ASLEC评分、精神疾病家族史、炎性指标、与未伴自杀意念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差、有不良生活事件、童年创伤、精神疾病家族史、炎性指标升高是导致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意念普遍较高,睡眠质量差、有不良生活事件、童年创伤、精神疾病家族史、炎性指标升高是导致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防治对策,以降低自杀意念,改善预后。
  • 吕新苓,刘富裕
    心理月刊. 2025, 20(16): 80-8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及情绪调节策略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版攻击行为评定量表(ARS)、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中的家庭亲密度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情绪调节策略问卷(ERQ)评估其攻击行为、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及情绪调节策略。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以攻击行为为结果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家庭亲密度与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581,P<0.001);心理弹性(r=-0.601,P<0.001)、认知重评策略(r=-0.554,P<0.001)与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策略(r=0.501,P<0.001)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和认知重评策略显著负向预测攻击行为;表达抑制策略显著负向预测攻击行为。结论 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认知重评策略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表达抑制策略与攻击行为呈正相关;且这四个因素均为攻击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
  • 徐颖,赵金雨,段静
    心理月刊. 2025, 20(16): 83-8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PTG)同心理一致感、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5年2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7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以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其PTG水平,以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评估其心理一致感,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其自我效能,另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信息,探究影响首发脑梗死患者PTG水平的危险因素,另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此类患者PTG与心理一致感、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结果 ①127例首发脑梗死患者,PTGI评分为 56.35±3.26 分、SOC-13评分为 47.89±2.59 分、GSES评分为 22.35±2.18 分;②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与首发脑梗死患者PTG水平有关(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6000元、离婚或丧偶是影响首发脑梗死患者PTG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④首发脑梗死患者的PTGI评分与SOC-13评分及GSE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首发脑梗死患者的PTG处在中等水平,患者的PTG与心理一致感及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对此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地采取个体化的应对措施。
  • 心育教学
  • 吴晓菲
    心理月刊. 2025, 20(16): 86-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究小学生家庭作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理论模型。方法 利用Nvivo 11.0对24名小学生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与统计分析,采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技术形成小学生家庭作业情绪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究及理论模型构建。结果 小学生家庭作业情绪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学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学校人员因素四个方面。结论 ①在四大影响因素中,学业因素对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情绪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和个人因素,最后是学校人员因素。②学业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家庭作业情绪的核心要素,家庭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家庭作业情绪的保障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家庭作业情绪的关键要素,学校人员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家庭作业情绪的人际要素。
  • 郭梦灵,李诗琳,孙家晴,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92-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小学生自强意识量表的信度、效度及跨性别测量等值性,并探讨性别与班委身份对小学生自强意识的影响。方法 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运用自强意识量表,对厦门市某小学的436名高年级学生进行施测,并通过SPSS 23.0和Mplus 8.0分析。结果 量表具有四因子结构,拟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信度0.685~0.781。跨性别测量等值性分析表明,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和严格等值模型均被接受,且自强意识在性别和班委身份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简版自强意识量表适用于小学生,测量结果可靠,可用于性别间比较。小学生自强意识水平较高,建议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予以教育,以提升其自强意识。
  • 管锦亮,武星宇,唐培,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96-10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友谊质量在家庭功能与大学生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大学生友伴关系质量量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分别于2024年3月和2024年9月对安徽省2所大学的426名大学生进行2次问卷调查。结果 家庭功能对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098,P<0.05);友谊质量在家庭功能与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β=-0.018,P<0.05);性别在友谊质量和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之间存在调节效应(β=0.131,P<0.001)。结论 友谊质量在家庭功能与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友谊质量和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的关系受到性别的调节。本研究对于引导大学生改善友谊质量,降低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陈凯,蔡耀翔,潘启辉,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01-1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负性压力事件对焦虑的影响,以及控制感和仪式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从湖北省某高校选取了794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负性压力事件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21,P<0.01),控制感与负性压力事件(r=-0.338,P<0.01)、焦虑(r=-0.563,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控制感在负性压力事件与焦虑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负性压力事件与仪式感的交互项对控制感的预测效应显著(β=-0.007,P<0.001)。结论 负性压力事件可以直接影响焦虑,也可以通过控制感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并受到仪式感调节作用影响。
  • 李玥,王玲,罗睿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05-1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医学生物心理模式下心理学知识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部分,了解医学生心理咨询认知度对评价医学生临床胜任力、指导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取分层整群取样随机抽取某高职医学院一~三年级学生1000人,采用医院护理人员对心理咨询认知度的调查问卷调查医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度。结果 ①医学生心理咨询认知度总分为 90.97±4.15,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工作方法(2.96±0.35)、接纳程度(2.80±0.40)、关注度(2.76±0.45)、服务对象认知度(2.72±0.52)维度得分低于中等水平;②专业、性别、咨询史对相关概念认知度有显著影响,专业对心理咨询关注度有显著影响,家庭结构、心理咨询学习经历对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有显著影响,性别、咨询史对接纳度有显著影响,专业、性别对心理咨询重要性有显著影响,性别对服务对象认知度有显著影响。结论 医学生心理咨询认知度中等偏低,家庭结构、心理咨询史、心理咨询学习经历及性别是医学生心理咨询认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陈丹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09-1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临床护理带教人员的体面劳动感受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压力源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和体面劳动感知量表对贵州省两家三甲医院的218名护理带教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带教人员的压力源评分为 90.13±8.87 分,职业价值观得分为 112.39±15.15 分,体面劳动感得分为 46.87±5.08 分。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职称级别、每月夜班频次是影响体面劳动感的关键因素,其中压力源与体面劳动感负相关,职业价值观与体面劳动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护理带教人员的体面劳动感受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主要受职称、夜班次数、压力水平和职业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建议管理者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措施,以提升护理带教人员的体面劳动感受。
  • 陈丽,陈鹏振,程韵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12-1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农村小学生监护类型对其感恩的影响及农村小学生感恩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感恩问卷(GQ-6)对重庆市2288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生感恩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监护类型农村小学生感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亲监护农村小学生感恩水平最高,父亲监护农村小学生感恩水平最低;监护人文化程度对农村小学生感恩有显著影响(P<0.05),监护人文化程度越高,被监护儿童的感恩水平越高。结论 从提升监护人教育素养、强化亲子联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输送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提升农村小学生感恩水平。
  • 凤四海,常小钦,蒲诗雅,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16-1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成长型思维与高中生学习投入之间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于2024年采用成长型思维、学习投入、未来时间洞察力、坚毅量表对重庆市某中学40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Process4.1进行中介模型检验。结果 成长型思维与学习投入、坚毅、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两两正相关(r=0.311、0.287、0.349,P<0.01);坚毅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投入两两相关(r=0.534、0.555,P<0.01)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坚毅在高中生成长型思维和学习投入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56,占总效应的17.89%。结论 成长型思维正向预测高中生学习投入水平,其中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坚毅起链式中介作用。
  • 莫意清,李韦嫦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19-1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高职大学生为被试,探索提示对词语前摄干扰监测及其作用机制、抑制效应,深入阐释提示条件下前摄干扰监测、抑制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方法 采用心理学实验法,通过无提示和提示条件两个实验考察词单组别(词单1词对、词单2词对、非词单词对)×语义关联词对类型(高语义关联词对、低语义关联词对)的前摄干扰效应。结果 ①在无提示条件下,词单2低语义关联词对正确率最低(74.39%);②提示条件下,不论是低语义关联词对还是高语义关联词对,词单2词对的判断反应时(924.59±38.18 ms、892.27±37.57 ms)都比无提示(1085.56±43.77 ms、1062.39±60.53 ms)更短;③提示条件下,词单2词对判断与词单1词对判断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但语义关联性主效应达边缘显著[F(1,31)=3.413,P=0.074,P>0.05]。结论 ①无提示条件下,低语义关联词对的判断正确率最低,这可能表明低语义关联材料的学习更容易产生前摄干扰效应;②在提示条件下,高语义关联词对反应时比低语义关联词对反应时更短,表明高语义关联词对再认成绩更好,说明在提示条件下,高语义关联词对更有利于对抗前摄干扰;③本研究没有发现反应时效应抑制差异,可能表明个体差异是影响个体前摄干扰效应的重要因素。
  • 张璨,何雨桥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23-1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能力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持续注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于2024年9月在深圳市选取60名四~六年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DHD儿童30名,对照组儿童30名。运用问卷调查法及持续操作测验(CPT)对两组儿童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能力和持续注意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在持续注意任务表现和情绪调节能力上未见显著差异(P>0.05),ADHD儿童的学业自我效能感(P<0.05)和学业自评成绩(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P<0.01)与情绪调节能力(P<0.05)对持续注意表现有显著预测作用;五、六年级学生的持续注意表现优于四年级学生(P<0.05);学业自评成绩与持续注意表现呈显著正相关(r=0.364,P<0.01)。结论 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持续注意表现在本研究中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任务难度较低有关,未能充分暴露ADHD儿童的注意力缺陷。尽管如此,对于ADH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而言,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能力均能显著预测其持续注意表现,这表明良好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能力是儿童持续注意的重要保护因素。
  • 倪汉卿,石绪亮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27-1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和初中生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抑郁的中介作用和父母情感温暖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保定市某初中的1660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初中生的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睡眠质量和父母情感温暖。结果 ①负性生活事件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睡眠质量。②抑郁部分中介了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③父母情感温暖在中介路径起调节作用。结论 抑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睡眠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而父母情感温暖又对中介起调节作用。
  • 咸朵朵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30-1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压力知觉以及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文版压力分量表(DASS)、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对5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领悟社会支持与压力知觉以及手机成瘾之间皆呈显著负相关(r=-0.437,-0.318,P<0.001);压力知觉与手机成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1,P<0.001),压力知觉在其中的间接效应显著(β=-0.309,P<0.001)且占比为88.79%。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压力知觉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压力知觉和手机成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压力知觉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
  • 闫萍,傅松年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33-1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心理韧性及学习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4年1月~6月的某初中学生540名,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予以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540例初中生中,网络成瘾组数量为43人,成瘾率为7.96%,其中男生有30人,占比69.77%,女生13人,占比30.23%,男生成瘾率更高;网络成瘾与学习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和心理韧性则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和学习压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和学业效能呈显著正相关;网络成瘾组(3.34±0.42)和非成瘾组(2.59±0.41)初中生在学习压力总分上有显著差异(P<0.001),成瘾组显著高于非成瘾组;网络成瘾组(3.02±0.38)和非成瘾组(3.47±0.44)初中生在心理韧性总分上有显著差异(P<0.001),成瘾组显著低于非成瘾组。结论 初中生的网络成瘾和学习压力呈正相关,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且心理韧性与学习压力呈负相关性,家长及老师需要积极与初中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安慰他们,从生活及思想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关怀,防止初中生网络成瘾。
  • 精神分裂症
  • 杜虹锦,方瑜雯,卢丽靖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36-13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艺术疗法(MBA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67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进行常规入院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入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MBAT团体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Herth希望量表(HHI)、症状自评量表(SCL-90)、满意度问卷上的干预前后测得分变化。结果 经过MBAT团体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HHI量表总分上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PANSS量表的总得分上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SCL-90量表的总得分上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BAT团体干预可以提升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希望感和满意度,并缓解心理、精神症状。
  • 辛静丽,卢惠鹏,朱建立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39-14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嗅闻薰衣草精油对精神分裂症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0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正念组(31例,给予常规正念疗法)和观察组(32例,给予正念嗅闻薰衣草精油疗法),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及正念水平。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常规正念组低(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正念水平评分均升高,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以正念嗅闻薰衣草精油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正念水平。
  • 罗爱宏,王晓丽,何思婷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42-1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泰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自2024年1月~2024年9月收治的239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120)、基础组(n=119)。基础组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加用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康复效果、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中SAS、SDS评分均低于基础组(P<0.05);研究组康复效果中工作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基础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症状评分均优于基础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中症状和副作用、动机和能量、心理社会评分均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两种护理干预手段联合应用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症状,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李爱萍,王兆芹,苑光宗,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45-1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出院准备服务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取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给予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准备服务管理模式的延续护理。在入院、出院时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评估、出院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次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评估;数据经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在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1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出院准备服务可以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复发率。
  • 抑郁症
  • 王桃桃,王鼎钧,王彦平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48-1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在失眠伴抑郁患者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睡眠医学科接收80例失眠伴抑郁患者,患者经贝克抑郁量表(BDI)评估,BDI评分均≥14分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CBT-i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比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BDI评分较比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B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较比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B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比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T-i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失眠伴抑郁患者睡眠障碍问题及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
  • 卢晓玉,魏翠苹,丁济菊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51-1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分析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联合叙事护理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期间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联合叙事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15)、压力知觉量表(CPSS)评分]、心理弹性[康纳-戴维森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生活质量[简化版生活质量量表(QOL-BREF)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GDS-15、CP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QOL-BREF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PSQI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联合叙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
  • 伍思健,李奕浪,杨玉珊,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54-1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音乐氛围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5年3月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抑郁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rTMS联合基础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音乐氛围治疗。对比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疗效总评(CGI-GI)、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满意度调查表评分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疗效指数(CGI-EI)。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t 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ann-Whitney U 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HAMD、CGI-SI、CGI-GI、SSS和PSQI评分均降低(P<0.001),满意度调查表评分和CGI-EI均升高(P<0.001)。结论 音乐氛围联合rTMS能够减轻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和躯体化症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朱珍珍,袁雪娇,武静,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58-1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联合正念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06例抑郁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计数资料以x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t检验。结果 经干预,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RISC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SCL-90量表中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性心理护理联合正念干预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增强心理弹性,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有效缓解症状。
  • 心身医学
  • 程皎,朱琴,吴凌华,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61-1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在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伴失眠(心肾不交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PSD伴失眠的老年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促进脑部代谢、改善情绪和调节睡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辅助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对比相关量表评分,包括中医证候总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失眠严重指数(ISI)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同时,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结构,包括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潜伏时间(SL)、N3期睡眠时间及快眼动睡眠(REM)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2.50%)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NIHSS、ISI、PSQI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的TST、SE、N3及REM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SL时间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灵胶囊辅助治疗PSD伴失眠的老年患者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调控情绪,还能纠正睡眠结构、改善睡眠质量。
  • 代燕燕,林莎莎,严克艳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65-1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2024年8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正念认知疗法,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阿尔茨海默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疏导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 杜立娥,马克栋,刘安国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68-1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正念减压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共计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压力应对理论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疾病认知、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消极应对评分下降(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疾病认知、积极应对、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升高(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压力应对理论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积极应对方式,改善负性情绪,降低消极应对方式。
  • 护理心理
  • 赵海珍,狄思雨,袁园,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71-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3年1月~2024年8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110例帕金森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两组患者分别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汉化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SCI)及帕金森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估得分。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MD-17、CD-RISC、SSCI及PDQ-39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A、HAMD-17及SSC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RISC和PDQ-39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叙事护理可有效缓解帕金森伴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及病耻感水平,并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及生活质量。
  • 黄玉玲,杨卿卿,赵苏云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75-1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心理干预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和对照组(n=100,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CD-RISC评分,用药依从性及SF-36评分。正态计量数据(x±s)应用 t 检验;计数数据(%)应用 x2 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CD-RISC评分,用药依从性及SF-36评分,以上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肺结核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心理弹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 关丽兵,张雪梅,鲍淑云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78-1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阻肺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合理情绪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第一例慢阻肺患者时间为2023年5月,最后一例患者入院时间2024年9月,76例患者随机法进入对照组、观察组,单组各有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取合理情绪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并调查患者肺部功能变化。结果 干预前,组间心态指标、MoCA指标、肺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心态指标低于对照组,MoCA指标、肺功能及满意度指标相比对照组高(P<0.05),组内护理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采取合理情绪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保持稳定心态配合治疗,改善肺部功能。
  • 宋尚红,李萍,黄礼鹏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81-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伴焦虑患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对负性情绪、疾病不确定感、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伴焦虑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12月)、观察组(2023年1月~2023年12月)均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疾病不确定感、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正性情绪、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及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伴焦虑患者中应用具有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负性情绪、疾病不确定感、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
  • 宋素燕,吴芳,马翠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84-18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阶段性心理疏导对老年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是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7月,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阶段性心理疏导。比较两组的心理弹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水平。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结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水平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的情绪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阶段性心理疏导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
  • 徐洁,徐媖婍,聂闻平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87-1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终末期肿瘤患者采取安宁疗护联合叙事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4年8月接诊的终末期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41例。对照组行安宁疗护,观察组行安宁疗护搭配叙事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希望水平、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及希望水平、生活质量无过大差异性(P>0.05);经干预,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满意度及希望水平、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护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终末期肿瘤患者采取安宁疗护搭配叙事护理有利于调节患者心态变化,并改善患者的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
  • 李艺强,韦晓,喻倩倩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90-19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渐进式引导心理护理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患者行为情绪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青少年NSS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引导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问卷(ERQ)]、社会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干预效果[青少年自伤行为问卷(ANSAQ)]以及NSSI行为发生频率。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ERQ与PS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NSSI行为发生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渐进式引导心理护理应用于青少年NSSI患者中,可助患者增强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社会功能,调整负性情绪,降低NSSI发生概率。
  • 张丹,张宇,朱冠楠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93-1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与分析基于心理弹性训练的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患者化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自2021年4月~2024年1月收治的接受化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20例分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基于心理弹性训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化疗的依从性较高,SAS评分及SDS评分较低、FACT-C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心理弹性训练的护理干预应用到结肠癌患者中可明显提高化疗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也较高。
  • 赵曼,赵文洁,高丽芳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96-1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我决定理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4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我决定理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心脏健康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量表(HH-SESM)、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情况。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2个月后,两组SPBS评分、PTGI评分、HH-SESM评分、CQQC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其中研究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TGI评分、HH-SESM评分、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对冠心病PCI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其自我负担感受,促进创伤后成长,且提高了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保障生活质量。
  • 朱泽芝,徐梦娟,鲁燕
    心理月刊. 2025, 20(16): 199-20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联合功能训练对股骨头坏死术后患者心理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情志护理联合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心理情绪、自我效能、髋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以x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应对自我效能、任务自我效能及康复自我效能感量表(SER)总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后伸、内收、前屈、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股骨头坏死术患者中给予情志护理联合功能训练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及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个案报告
  • 李莎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02-2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录了1名由人际冲突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咨询过程,咨询师以理情行为疗法(REBT)为主调整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以自我管理技术为辅增强来访者自我控制的能力。经过8次咨询,来访者的一些基本非理性信念有所调整,虽然在现实中仍然会与同学发生一些人际冲突,但其心理弹性有所增加,已经能够以更多的自我觉察和更平稳的心态去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 高甜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05-2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1例因国家奖学金评选失利引起严重抑郁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并评价效果。个案共接受10次认知行为疗法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状况,并收集主观报告。10次认知行为干预后,个案SCL-90得分从204降为160,抑郁程度从“重度”变为“轻度”,焦虑程度从“中度”变为“正常”,自我报告状态明显好转,情绪波动减少,心态更坚韧稳定,咨询目标基本达成。
  • 调查研究
  • 刘丽娟,杨蓓,杨惠静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09-2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重症医学科(ICU)护士心理弹性水平,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9月在本院ICU15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调查护士心理弹性水平,分析护士CD-RISC评分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50名护士CD-RISC总评分 62.04±10.32 分,150名护士中,心理弹性高者30名,占20.00%;心理弹性一般者50名,占33.33%;心理弹性差者70名,占46.67%。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证实,工作年限>5年和社会支持度高是ICU护士心理弹性差的独立保护因素,夜班>3次/周和消极应对方式是ICU护士心理弹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心理弹性水平偏低,其水平与护士工作时间、社会支持情况、应对方式及夜班情况相关。
  • 谷晓雨,赵芳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11-2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宁夏某三甲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服药自杀青少年的临床资料,了解和掌握青少年自杀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本区青少年自杀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近3年服药自杀青少年的临床病历资料,描述分析其性别、年龄、服药种类、既往史及其转归,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针对影响青少年服药自杀行为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近3年青少年服药自杀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22~2023年就诊人数明显上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既往存在精神疾病、父母离异以及独生子女为影响青少年服药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降低青少年自杀率,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其中,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既往存在精神疾病、父母离异以及独生子女青少年需要引起重视。
  • 罗爱珊,刘丽娜,熊曼娟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14-2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社会儿童福利院保育员焦虑心理与胜任力的关系,探讨不同学历水平对保育员焦虑心理与胜任力的影响,为提高福利院保育员工作胜任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A社会儿童福利院90名在职保育员为研究对象。按学历水平分层抽样,选取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本科及以上学历保育员各30例。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保育员胜任力自评定问卷收集数据,分别评估保育员焦虑心理状态与工作胜任力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不同学历水平福利院保育员焦虑心理与胜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中或中专学历保育员焦虑水平最高,专或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胜任力均明显高于高中或中专、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福利院保育员焦虑心理与胜任力呈显著负相关,焦虑情绪水平越高,胜任力越低。结论 福利院保育员学历水平显著影响保育员焦虑心理与胜任力,学历越低的保育员焦虑心理水平越高、胜任力越差,反之则胜任力越高,同时福利院保育员焦虑心理与胜任力呈显著负相关。
  • 综 述
  • 郭艺璇,薛阳阳,李航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17-2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错失焦虑(FoMO)是新时代下大学生面临的主要情绪问题之一,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大学生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引发错失焦虑的成因,以及错失焦虑对个体认知功能和学业成绩、主观幸福感、情绪及生活行为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从学校推行五育并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个体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等三方面提出减少错失焦虑的方法,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合理使用社交媒体,降低错失焦虑的影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陈白鸽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20-2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命意义感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核心要素,对其学业成就、社会适应及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系统梳理近十年国内外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研究,从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实践等多维度整合干预策略。各类策略在短期效果上均呈现显著性,但存在长效性衰减及机制研究薄弱等共性问题。未来需进一步深化神经机制研究及推动生态共建,为大学生意义世界的建构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范式。
  • 石蕾,黄芳艳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23-2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尤其在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对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焦虑和抑郁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延长及生活质量降低。本文综述了肾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干预策略,为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识别与处理该类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体验与预后。
  • 杨阳阳,王聪,李诗蕾,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26-2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癌症照顾者的经济毒性概念、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制定降低癌症照顾者经济毒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侯培娇,宗莉,闫利利,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30-2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造口手术后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综合了心理学以及医学的视角,阐述了肠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维度。在评估工具方面,介绍与评价了各版本的造口适应量表、造口患者自我适应量表和中文版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等重点量表。在护理干预措施方面,述评了延续护理、叙事护理及ADOPT护理等新进护理模式的机制与效果。未来,相关工具的开发有待更加基于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并特异化测评对象和主题,对应干预措施也可循证、跨学科、多要素和全流程。
  • 刘富强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33-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敬畏指人们在面对宏大的、非凡的以及超出个体以往经验范围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混合情绪。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从如何激发敬畏以及认知、情绪和行为3个方面来对敬畏进行叙述,指出敬畏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敬畏的未来研究展望。
  • 杜一方,常淑莹,禹菲菲,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6):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6.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成员承担着照顾和管理其家中精神障碍患者的责任,是精神障碍患者的重要支柱。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家庭照顾者需要承担着更为繁重的看护职责。因此,我国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照顾者常常承受着较高的照顾负担,其中部分家庭照顾者出现自杀风险。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相关研究,从概念、评估工具、照顾负担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目前研究的现状。本次研究旨在降低照顾者群体的照顾负担,为精神卫生工作者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