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李欣,张中宁,沈傲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乳腺癌患者性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CNKI、CBM等中、英文数据库中乳腺癌患者性健康教育干预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和类试验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2023年5月4日。双人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进行交叉核对,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4软件。结果 最终纳入23篇文献,共计2783例乳腺癌患者,文献质量一般。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健康教育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总体性功能[SMD=0.450,95%CI(0.280,0.610),I2=44%],提高性满意度[SMD=0.310,95%CI(0.130,0.490),I2=44%]和性欲水平[SMD=0.800,95%CI(0.500,1.110),I2=0],增加阴道润滑度[MD=0.490,95%CI(0.290,0.700),I2=27%],改善性交疼痛状况[MD=0.570,95%CI(0.440,0.710),I2=1%],对性唤起[SMD=1.160,95%CI(0.910,1.420),I2=7%]、性高潮[SMD=0.730,95%CI(0.480,0.970),I2=0]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以小组形式进行[SMD=0.530,95%CI(0.330,0.730),I2=43%]、持续时间为1周[SMD=0.310,95%CI(0.050,0.560),I2=0]或1~6周内[SMD=0.720,95%CI(0.440,0.990),I2=35%]、单次教育时间>90 min[SMD=0.690,95%CI(0.430,0.950),I2=40%]或<90 min[SMD=0.290,95%CI(0.080,0.500),I2=40%]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总体性功能评分。此外,描述性分析显示,性健康教育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亲密关系效果尚不明确。结论 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总体性功能、性满意度、性欲水平、阴道润滑度、性唤起及性高潮能力,改善性交疼痛。护理人员可评估患者具体性健康教育需求,并制定以夫妻为中心的性健康教育方案。
  • 李媛媛,苏德岩,李潇,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9-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12月~2023年5月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内6所三级甲等医院中结直肠外科的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以及造口门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共计422例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问卷、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造口自我效能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选取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 105.19±17.19 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造口术后的天数、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照顾自己造口的状态、自我效能、社会心理适应、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对年龄、婚姻状况、造口术后时间、合并其他慢性疾病、造口护理情况、自我效能、社会心理适应、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的评估,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升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治疗预后。
  • 汪俊玲,汪苗苗,周正新,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4-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Meta整合慢性病患者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质性研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搜索关于慢性病患者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2024年3月。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提炼30个结果,归成6个类属,合成3个整合结果:①坚强接受现状,积极应对疾病;②密切社会关系,感恩多方支持;③三观改变,享受生活。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照顾者在照顾慢性病患者过程中的疾病获益感,研究疾病获益的保护性因素,建立多方面支持系统,提高照护质量。
  • 张晓峰,王华荣,冯嘉,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0-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与希望水平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本研究选取2024年2月~2024年6月承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希望水平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 96.29±15.98,希望水平得分为 31.00±5.86,社会支持得分为 35.12±6.77,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希望水平得分、社会支持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是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级水平,临床需重点关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其身心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董明慧,苏敏,顾玉颖,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4-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道德敏感性与岗位胜任力间应对方式发挥的中介效应。方法 于2023年1~3月,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三甲医院471名临床护士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道德敏感性量表以及综合医院护士胜任力调查问卷等资料开展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临床护士应对方式、道德敏感性和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关系。采用Amos软件进行中介效应验证。结果 道德敏感性得分为 42.92±8.05 分,岗位胜任力得分为 144.71±15.54 分,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方式维度总体得分为 36.80±6.59 分,消极应对方式维度总体得分为 19.17±5.10 分;此外,临床护士道德敏感性、岗位胜任力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发现,积极应对方式在临床护士的道德敏感性和岗位胜任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且中介效应值为18.14%,而消极应对方式则在二者间不发挥中介作用。结论 在道德敏感性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积极应对方式起部分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从护士道德敏感性、应对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培训,培养良好的组织伦理情感,提高护士的道德敏感性,培养临床护士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岗位胜任力,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 王迪,王林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8-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后疫情时代我国国民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愈加关注与重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高安全且低成本的主动健康手段,可有效解决心理问题与促进心理健康。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SSCI期刊539篇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1998~2023年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研究的发文数量、文献来源、合作作者与机构发文等文献特征进行基本分析,同时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进行梳理。结果 国内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研究的历年发文数量呈现波浪式发展;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发表;核心作者(≥3篇)共有25位,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交流;发文机构大多为独立发文,不同机构间需加强合作。结论 未来需加强不同学科之间交流,促进不同机构的相互合作,以便探究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深层机制,更好地发挥出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用。
  • 陈光华,张年红,周雨晴,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32-3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影响孕早期孕妇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6月~2024年3月,进行孕检的600例孕妇进行研究,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孕妇孕早期抑郁情况进行评估与筛查;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将重要性评分最高且平均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分析孕早期孕妇抑郁影响因素的作用与效应值。结果 600名孕早期孕妇通过抑郁自评进行筛查,结果显示孕早期抑郁检出率17.17%(103/600);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发现影响孕早期孕妇抑郁变量数为6时,平均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纳入6个重要性影响因素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有饮酒史、有抑郁病史、对孩子性别有期待、孕期焦虑、经济担忧、孕妇生活事件量表(LESPW)评分≥20分,均为孕早期孕妇抑郁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孕妇在孕早期阶段,存有焦虑的不良情绪,极易导致孕妇产生抑郁情绪,过多地担忧孩子出生后经济花销的问题,导致孕早期抑郁风险提高;在孕早期孕检中,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加强孕早期抑郁筛查,有助于准确识别孕早期孕妇抑郁的心理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程文晓,孔艳,于广慧
    心理月刊. 2024, 19(19): 35-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焦虑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应对措施。方法 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均开展焦虑评估,依据是否并发焦虑分为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糖控制达标、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慢性病种类、吸烟史、饮酒史、合并T2DM并发症、家庭人均月收入、体育锻炼情况、睡眠质量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差异项目,再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T2DM患者并发焦虑的高危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共45例并发焦虑,焦虑发生率为44.12%(45/102);单因素显示,性别、病程、血糖控制达标、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合并T2DM并发症、家庭人均月收入、睡眠质量与T2DM患者并发焦虑有关(P<0.05);多因素显示,性别女(OR=7.500,95%置信区间=3.084~18.238)、病程≥10年(OR=3.353,95%置信区间=1.480~7.595)、血糖控制未达标(OR=2.941,95%置信区间=1.299~6.659)、离异或丧偶(OR=5.200,95%置信区间=1.718~15.738)、小学及以下(OR=2.620,95%置信区间=1.172~5.859)、合并T2DM并发症(OR=2.938,95%置信区间=1.269~6.804)、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OR=3.281,95%置信区间=1.381~7.794)、睡眠质量欠佳(OR=3.510,95%置信区间=1.514~8.136)为影响T2DM患者并发焦虑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T2DM患者并发焦虑的高危因素为性别女、病程≥10年、血糖控制未达标、离异或丧偶、小学及以下、合并T2DM并发症、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睡眠质量欠佳有关,还需高度重视,做好早期高风险群体的筛查,以开展针对性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 潘越飞,吕一俊
    心理月刊. 2024, 19(19): 38-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护士心理脱离的影响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2024年2月29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结果。结果 共纳入19篇研究。影响护士心理脱离水平的因素有20项,其中最多的是非工作时间工作,职业悲伤,工作要求和任务负荷及工作场所欺凌,另外性别、学历和婚姻状况等一般人口学特征也是影响护士心理脱离水平的因子。结论 影响护士心理脱离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应充分评估护士个体和工作方面的因素,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脱离感知程度,使其对工作充满信心,保证高水平的心理脱离。
  • 杨博
    心理月刊. 2024, 19(19): 41-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评估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希望水平,并探讨心理韧性、损伤感知与希望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数据。希望水平使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心理韧性使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估,损伤感知使用修改版的疾病感知问卷评估。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①在本研究中,共纳入382例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希望得分为 29.58±6.16 分,“采取积极的行动”维度得分最高,而“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得分最低。心理韧性得分为 65.15±11.45 分。在损伤感知评估中,治疗控制得分最低。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和损伤感知的各个维度与希望水平及其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 脊髓损伤康复期的患者希望水平处于中等状态,表明需要进一步增强。损伤感知和心理韧性对希望水平有直接影响,这提示在设计针对这些患者的希望提升方案时,应重视这些关键变量的角色,并考虑将它们作为干预的焦点。
  • 高玉庆,张文洁,刘云
    心理月刊. 2024, 19(19): 45-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心理压力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便利抽样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3月本院住院诊治的173例NPDR患者资料,采用量表统计患者的心理压力[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一般资料、疾病及治疗情况、心理及社会因素[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分析NPDR患者心理压力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排除11例眼底检查结果不清者,共纳入本次横断面调查173例,173例患者CPSS评分为 28.68±7.91 分,CD-RISC评分为 68.56±13.95 分,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为 72.94±13.63 分,APGAR评分为 5.02±2.44 分。年龄、性别、家庭人均收入、疾病及治疗情况、心理及社会因素不同的患者CP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家庭人均收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病程、并发黄斑病变、视力分级、心理弹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家庭关怀度均为CPS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并发黄斑病变及家庭关怀度回归系数绝对值较高,对CPSS评分影响大。结论 NPDR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性别、家庭人均收入、DR病程、视力分级、并发黄斑病变、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史、心理弹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家庭关怀度是影响患者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并发黄斑病变及家庭关怀度回归系数绝对值较高,对CPSS评分影响大。临床中应在积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变化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疾病知识宣教。
  • 张茜,李双凤,孙亚群,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48-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病耻感与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3年10月~2024年3月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住院期间对其病耻感及生命质量进行评价,使用中文版社会影响量表(SIS)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其开展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 t 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肺心病住院患者的病耻感评分为 53.96±2.79 分,生命质量评分为 173.99±2.87 分;不同民族以及婚姻状态的患者病耻感以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合并慢性病数量、年内住院次数以及病程不同的患者,其病耻感及生命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肺心病住院患者的病耻感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1),SGRQ评分高时说明生命质量较低,故肺心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支付方式、吸烟史、是否合并慢性病、病程、年内住院次数是肺心病住院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心病住院患者的病耻感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病耻感较强的患者其生命质量较差,减轻病耻感会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 李海美,邢宇娟,李娟
    心理月刊. 2024, 19(19): 51-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家属心理压力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22年5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家属资料及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量表分析患者家属心理压力水平,探究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压力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分为 30.44±9.01 分。②家庭人均收入、疾病分期、心理弹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不同的患者家属,C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家庭人均收入、患者疾病分期、家属心理弹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是影响CPSS评分的因素(P<0.05)。结论 ASO患者家属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临床中除重视患者的治疗外,还应密切关注家属的心理压力变化。
  • 心育教学
  • 王济荣,张涵
    心理月刊. 2024, 19(19): 54-5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学前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发生情况,并从个体层面和家庭层面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做好学前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养育倦怠量表对327名学前儿童父母开展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有4.02%~8.36%的学前儿童父母目前存在养育倦怠。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女性(β=0.154,P<0.05)、情绪指向应对(β=0.122,P<0.05)、对问题持悲观倾向(β=0.150,P<0.05)、工作家庭冲突强烈(β=0.321,P<0.001)的父母在养育倦怠上的得分更高。结论 学前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问题不容忽视,性别、压力应对方式、结果期待倾向和工作家庭冲突是养育倦怠的影响因素。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政策层面上从时间、津贴和服务三个方面建立支持体系,以降低养育倦怠的发生。
  • 周晶
    心理月刊. 2024, 19(19): 57-5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对幼儿问题行为各因子的具体影响,并初步分析幼儿年龄是否可以调节其影响。方法 对629例河南省3~6岁幼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母亲版分析幼儿问题行为、母亲教养方式。结果 ①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显著负向预测幼儿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P<0.05);母亲过度保护与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显著负向预测幼儿品行行为、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P<0.05)。②幼儿年龄可调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不可调节母亲过度保护与干涉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结论 母亲教养方式显著预测幼儿问题行为,幼儿年龄在其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结果丰富了幼儿问题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为母亲调整教养方式提供了启示。
  • 魏光旻,鞠晓熙,尹开举,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60-6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内镜常规检查患者心理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3年6月~2023年12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诊的104例行消化内镜常规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前,以心理应激自测表(PSTR)评价患者的心理应激情况,统计发生率。同期以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价患者对本次检查的应对情况,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本次检查的社会支持情况,调查患者对消化内镜检查的认知度,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观察心理正常与心理应激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老年消化内镜常规检查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结果 39例患者心理应激阳性,心理应激发生率37.50%。单因素分析显示,心理应激与心理正常患者的文化水平、消化内镜检查方式、内镜检查应对方式与消化内镜检查认知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及以下学历、普通消化内镜检查、消极应对是老年消化内镜常规检查患者心理应激的危险因素(OR>1.0,P<0.05),消化内镜检查认知度良好是老年消化内镜常规检查患者心理应激的保护因素(OR<1.0,P<0.05)。结论 心理应激在老年消化内镜常规检查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文化水平、消化内镜检查方式、内镜检查应对方式及消化内镜检查认知度有关。无痛内镜检查以及检查前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内镜检查的认识,引导患者积极应对,对患者心理应激有益。
  • 吴菁菁,吕密密,马晓晓
    心理月刊. 2024, 19(19): 63-6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阻肺(COPD)患者行无创辅助通气自我调节疲劳与治疗依从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无创辅助通气COP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采用自我调查疲劳量表(SRF-S)评估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程度,采用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行无创辅助通气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调节疲劳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行无创辅助通气COPD患者SRF-S平均得分 47.60±3.43 分,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平均得分 32.80±3.32 分,检出治疗依从患者145例(72.50%),治疗不依从患者55例(27.50%);治疗依从患者各SRF-S项目分值显著小于治疗不依从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认知、情绪及行为控制与患者操作、饮食、服药、活动依从性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治疗依从性不甚理想,其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较高,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此类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进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以期改善预后。
  • 耿睿,王迪,韩振男
    心理月刊. 2024, 19(19): 66-6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19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突发性耳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 84.42±10.16 分,发生率是64.79%,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为 27.26±11.46 分,处于中等水平;相关分析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感受负担呈正相关(r=0.44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耳聋程度及自我感受负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是突发性耳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发生率较高,其与患者的文化程度、耳聋程度及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应多关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其提供社会支持,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发生。
  • 王晓,成照惠,彭焱,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69-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采用正念认知疗法对手机成瘾大学生的成瘾状况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干预,为预防和治疗手机成瘾及相关的心理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方法 在华北理工大学采用方便取样方法,使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进行筛查。将筛选出的手机成瘾大学生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运用MPAI、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来比较不同组别以及不同测试时间的评分差异。结果 ①干预组在MPAI、GAD-7、PHQ-9的后测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P<0.05),对照组前后测得分均无显著差异。②干预组在MPAI、GAD-7、PHQ-9上四次测试(前测、中测、后测、随访;每次测量相隔一月)时间效应均显著(P<0.05)。结论 正念认知疗法对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状况以及焦虑 、抑郁情绪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效果有一定的时间性规律,并在干预结束后仍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 管晓梅,李成志
    心理月刊. 2024, 19(19): 74-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控制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检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2月~2023年4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使用控制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控制感和社会支持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感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两两间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在控制感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能够解释总效应的12.30%。结论 控制感不仅能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能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增强大学生的控制感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 李诗琪,晏骏
    心理月刊. 2024, 19(19): 78-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公费定向体育师范生作为“准乡村教师”,该群体的学习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直接关乎培养过程的效益质量。基于公费定向体育师范生学习投入程度的视角,本研究考察公费定向体育师范生自我认知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并揭示学习适应的中介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24年3月对H大学156名公费定向体育师范生的自我认知、学习适应、学习投入进行测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三个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 公费定向体育师范生的自我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学习适应;学习适应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投入;自我认知不会单独对学习投入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是会通过学习适应中介变量对学习投入产生显著影响。结论 学习适应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公费定向体育师范生自我认知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作用关系。
  • 王丽明,辛彦君
    心理月刊. 2024, 19(19): 81-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选择如何影响其心理健康。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对15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纸质问卷形式收集数据。问卷内容涵盖基本人口学数据、生活习惯、心理健康评估等。根据生活习惯的规律性将学生分为规律组(n=103)和不规律组(n=47)。采用描述性统计概述样本特征,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生活习惯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规律的饮食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数据表明规律组的学生在焦虑自评量表上的平均得分为30.22±5.88,显著低于不规律组的36.54±6.12(t=-5.661,P<0.001)。在抑郁自评量表上,规律组的平均得分为28.31±5.47,亦显著低于不规律组的34.77±6.35(t=-6.125,P<0.001)。此外,体育活动频率与心理健康得分之间也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强调了规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方面的重要性。规律的饮食习惯、频繁的体育活动以及充足的睡眠能显著降低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研究结果为高校制定学生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提示未来研究需关注不同背景学生间的差异以及长期追踪生活方式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黄禹龙,邓黎婕
    心理月刊. 2024, 19(19): 85-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讨正面管教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以自尊和成长型思维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自尊量表(RSES)、正面管教量表(PDPS)和成长型思维量表(GMS)对中国南昌市三所公立中学697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正面管教与自尊、成长型思维、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成长型思维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②正面管教既可以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β=0.935,P<0.001),还可以通过自尊与成长型思维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β=0.734,P<0.001)。结论 该结果对于揭示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寻找提升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戴理波,何思炜
    心理月刊. 2024, 19(19): 90-9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大学班级进行系统性的团体辅导的实证研究,以考察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湖南农业大学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学院202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个自然班,共计60人,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3个单元的针对性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运用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自编的团体辅导个人反馈表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症状自评量表(t=1.126,P<0.0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t=-0.161,P<0.01)前测的分值和对照组前测的分值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症状自评量表(t=5.931,P<0.0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t=5.361,P<0.01)后测的分值均优于前测;实验组自编的团体辅导个人反馈表结果显示团体辅导活动对同学作用显著。结论 团体辅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史文燕,高煜,任桓旭
    心理月刊. 2024, 19(19): 93-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心理健康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80名中职生测试,调查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并探讨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 ①中职生心理状况总体出现轻度问题,且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差异(P<0.05);②中职生在面对应激时较多采用指向问题应对方式,不同年级学生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指向情绪型应对方式;③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与心理健康各的因子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中职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指向情绪应对方式是引发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这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 孙影,苗晓雯,叶丽霞
    心理月刊. 2024, 19(19): 96-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个体如何从错失恐惧过渡到“社恐”行为的心理状态,构建大学生“社恐”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方法 2023年10月~2024年1月,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错失恐惧量表、假想观众观念量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对555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错失恐惧能显著正向预测“社恐”行为(β=0.016,P<0.01);假想观众和上行社会比较分别在错失恐惧与大学生“社恐”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64和0.077;假想观众和上行社会比较在错失恐惧与大学生“社恐”行为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32。结论 错失恐惧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社恐”行为,还能够通过假想观众和上行社会比较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社恐”行为。
  • 陈丽,黄菲菲,吴伟伟,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99-10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护理实习生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4年1月,选取此期间本院的本科护理实习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每组30名实习生。对照组接受常规实习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积极心理团体辅导。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压力知觉量表(PSS)、工作投入量表(WES)在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评估,并分析结果。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CD-RISC、SAS、PSS、WE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CD-RISC、W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S、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弹性,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实习期间的压力和挑战,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
  • 胡瑞平,刘蒙,王菲菲,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02-1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如何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方法 选取某高职院校两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59名和对照班64名。实验班学生接受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和活动课程,而对照班级学生不学习积极心理课程。比较两个班级在研究前后的心理健康素养、学生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效能感和求助心理帮助的态度方面的评分。结果 评定分数显示实验班经过课程学习后在心理健康素养总分、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感总分和心理求助态度总分有显著提升,数据验证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班的心理健康素养总分、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感总分、心理求助态度总分在前测后测评定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的课程内容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依据此结果,为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视角下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
  • 精神分裂症
  • 晁盛楠,王阿敏,李秀玲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05-10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正念减压护理技术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2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随机信封法进行分组,设102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设另102例行正念减压护理技术结合心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正念水平、症状严重程度、病耻感、心理状态和心理弹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正念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中消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减压护理技术配合心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改善正念水平,减轻症状,减少病耻感,消除不良心理,且有助于提高心理弹性水平。
  • 陈蕾,纪红玉,孔岩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08-1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艺术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艺术干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对比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3个月,研究组BPRS评分中,焦虑抑郁评分、缺乏活力评分、思维障碍评分、激活性评分、敌对猜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实施积极心理学引导下艺术干预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恢复,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睡眠质量。
  • 崔兰香,吴美辰,张金朋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11-1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医院精神科确诊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一的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和复发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在阴性症状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率。
  • 纪文阳,姜艳,宋晓红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14-1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脑外伤术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反向心理调节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60例脑外伤术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反向心理调节护理),各3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外伤术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反向心理调节法可取得显著效果,改善阳性、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康复效果与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获得满意护理评价,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马蓉,赵萍,曹迎春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17-1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心理状态及护理需求,探讨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改善其精神状态、不良情绪及自我效能的护理价值。方法 研究时段集中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选取该时段内本院精神科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抽样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40例,采用团体接纳承诺疗法进行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及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8周后的焦虑、抑郁、精神症状及自我效能。结果 在8周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简明精神症状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接纳承诺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精神症状,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在临床中具有一定价值。
  • 谢滨浩,朱婕,梁睿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20-1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松弛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松弛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在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治疗后,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的比较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疗效总评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的比较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在CGI疗效指数评分的比较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实施松弛疗法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以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杨娇,王瑜,王方昀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23-1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心理治疗联合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2023年11月,对本院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社会功能。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估分数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升,而抑郁与阴性症状的评分显著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在社交技能、个人卫生习惯、兴趣关注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治疗、阿立哌唑联合用干预可改善其阴性症状,调整心理状态并优化认知和社会功能的显著效果。
  • 袁盼盼,钟文峰,易琴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26-1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共享决策诊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分层抽样选取本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门诊收治的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新式组50例、传统组50例。传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新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共享决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和干预前相比,患者干预后以及干预后三个月规律服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干预前相比,患者干预后以及干预后三个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分数更高,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享决策诊疗模式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精神疾病症状。
  • 抑郁症
  • 罗健丽,谭健勇,岑结容,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29-1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伴发抑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本院老年科门诊或住院的轻中度AD伴发抑郁患者60例,将其作为样本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多奈哌齐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实施多奈哌齐联合艾司西酞普兰,两组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以及安全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MMSE、CSDD、ADL分别为 20.86±2.11、5.51±1.63、22.27±2.25 分,对照组MMSE、CSDD、ADL分别为 18.81±2.04、7.77±1.78、25.02±2.59 分,两组MMSE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CSDD、ADL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MMSE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治疗组CSDD、ADL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AD伴发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王静辉,孙晨,吕江玲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32-13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行认知性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7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D)、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性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提升社会功能、睡眠质量、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 张雪梅,赵梦雪,辛翠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35-1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睡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睡眠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心理健康状态、睡眠质量、睡眠结构指标和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健康状态、睡眠质量、睡眠结构指标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抑郁症患者睡眠护理中,认知行为疗法取得优异成果,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抑郁症状的缓解有积极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整体生活品质。
  • 王云,苗婷,王喜丽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38-1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认知疗法联合协同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66例产后抑郁患者均于2022年1月~2024年2月就诊于本院。通过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3)、观察组(n=33),分别实施常规产后护理、加用认知疗法联合协同护理。对两组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抑郁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评分、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评分与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测定值、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后抑郁患者的干预后实施认知疗法联合协同护理取得的效果更显著,可较好地改善其抑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育儿胜任感,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心身医学
  • 余慧慧,李一杰,龙鲸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41-1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跨诊断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情绪障碍患者负性情绪、认知调节策略及正念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为2021年2月~2023年6月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门诊收治的52例情绪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7例。最终完成治疗者干预组26例,对照组19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总体焦虑水平与损害程度量表(OASIS)、总体抑郁水平与损害程度量表(ODSIS)、认知情绪调节量表中文版(CERQ-C)以及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评分。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OASIS、ODSIS、CERQ-C及FFMQ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OASIS及ODSI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CERQ-C量表中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接受、重新计划、重新评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FFMQ量表中观察、描述、不反应、觉知地行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跨诊断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情绪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情绪调节策略及正念水平。
  • 徐昕,赵楠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45-1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与分析阿普唑仑与丁螺环酮治疗门诊焦虑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某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门诊收治的焦虑合并睡眠障碍患者90例进行分组,各45例,丁螺环酮组给予口服丁螺环酮治疗,阿普唑仑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疗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及免疫指标。结果 阿普唑仑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丁螺环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普唑仑组治疗后与丁螺环酮组治疗后相比HAMA-14评分较低、PSQI值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普唑仑组治疗后与丁螺环酮组治疗后相比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水平降低,CD3+、CD4+/CD8+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普唑仑与丁螺环酮治疗门诊焦虑合并睡眠障碍的效果显著,其中阿普唑仑治疗该病的效果更加显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神经递质、免疫指标水平。
  • 莫朝霞,王巧真,季爱云,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48-1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联合揿针治疗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通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确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166例妇女进行调查,将改良Kupperman评分≤6分为一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为7分为一组,采用卡方检验对年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其中60例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绝经激素治疗,观察组在MHT的基础上增加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联合揿针治疗。两组同时治疗8周,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给予SAS、SDS、PSQI和改良Kupperman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改良Kupperman评分≥7分者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P<0.05),及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者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PSQI、改良Kupperman两两显著正相关(P<0.01)。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SAS、SDS、PSQI、改良Kupperman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观察组SAS、SDS、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联合揿针治疗可以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
  • 护理心理
  • 高娜娜,王小影,张为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52-1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引导想象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引导想象训练,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2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问卷中体力、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维度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想象训练能够改善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陈丽丽,周升娟,李杰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55-1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支持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MHD患者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42)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支持教育。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SDS、SAS以及SPB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TGI、ESCA以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HD患者中应用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支持教育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减轻其负面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有利于增强患者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丁洁,刁媛媛,马倩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58-1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而言,实施King达标互动理论联合心理护理方案是否会产生良好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苏省邳州市东大医院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King达标互动理论联合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两组受试者在脑神经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的比较并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到研究组在上述两个指标上的改进幅度明显超过对照组,这一结果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在心理状况方面,护理前两组受试者的对比亦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0.05)。然而,经过一个月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心理状况的改善程度上显著超过了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在自我效能感的评估中,护理前两组受试者之间并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结论 King达标互动理论联合心理护理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有助于改善脑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调节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王芝玲,孙汶汶,付红燕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61-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心理护理在中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予以分组。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3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各项得分,研究组HHI、PTGI得分显著更高(P<0.05),SPBS评分显著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评价显示,与对照组总满意率(80.00%)相比,研究组(100.00%)显著更高(P<0.05)。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心理护理能够促进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与创伤后成长的提升,缓解自我负担感受,提高护理满意度。
  • 杨洋,张丽,袁宁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64-1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积极心理学团体疗法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择取在本院就诊的6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在2021年2月~2024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通过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接受积极心理学团体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GDNF、BDNF、GWB评分、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HAMD评分、BRMS评分、ISMI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团体疗法能够提升其脑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其焦虑抑郁情绪、躁狂症状改善,减轻病耻感,有利于患者幸福感的提高。
  • 张菁,程妙君,戎伟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67-1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讨叙事疗法对肾功能衰竭(RF)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4月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血液透析的RF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0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叙事疗法干预,对比两组的负性情绪、疾病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与屈服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叙事疗法能够有效减轻RF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转变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获得患者更高的护理评价。
  • 周晨燕,孙涛,堵慈峰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70-1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主题式的多元化心理干预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主题式的多元化心理干预),各50例。两组均持续护理2周。对比两组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生活质量[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 46.02±3.03 分、47.43±2.65 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48.42±3.15 分、50.15±3.06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CD-RISC中的乐观、力量及坚韧维度评分分别为 13.44±2.02 分、26.31±2.90 分、41.46±4.15 分,均高于对照组的 11.44±1.43 分、22.26±2.85 分、36.38±3.79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GQOLI-74中的物质生活、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分别为 78.42±7.12 分、78.76±7.12 分、81.09±6.93 分、82.89±7.86 分,均高于对照组的 70.79±6.85 分、71.72±6.30 分、72.78±6.65 分、71.74±6.33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主题式的多元化心理干预在肺部感染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与心理弹性,提升生活质量。
  • 王芸,杨秀茹,周娜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73-17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罗伊适应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09例ARDS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组,A组54例,B组55例。A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罗伊适应模式下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及转科当天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B组SAS、SDS评分较A组低,GSES评分较A组高(P<0.05);护理后,B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A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A组(P<0.05);护理后,B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较A组高(P<0.05);B组护理满意度较A组高(P<0.05)。结论 将罗伊适应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应用于ARDS气管插管患者,可疏导患者负性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改变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王中美,董正坤,解玉珍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76-1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智谋理论下心理教育课程联合康复训练在中风恢复期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 选入本院收治的68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时间区间为2022年9月~2024年4月。经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智谋理论下心理教育课程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神经恢复情况、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心理弹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NIHSS评分显著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巴氏量表(BI)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显著上升,且观察组FMAS、BB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往、自护能力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弹性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应用智谋理论下心理教育课程联合康复训练,不仅可提升神经、生活能力,还可改善平衡、运动能力,还可以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 杜蕊,寸金芝,王月宾,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79-1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特色团体心理治疗对老年睡眠障碍伴随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睡眠障碍伴焦虑、抑郁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干预组46例,对照组46例。干预组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特色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实施传统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SAS、SDS、PFS-R、睡眠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组(P<0.05)。结论 特色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老年睡眠障碍伴随焦虑和抑郁患者的疲惫感、不良情绪状态、睡眠质量。
  • 王倩,张伟玲,黄天雯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82-1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焦点解决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在骨肉瘤术前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表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骨肉瘤患者分为A、B组各50例,A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B组接受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疾病应对方式、疾病不确定感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术前化疗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B组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状态评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A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术前化疗依从性均高于A组,对比后均P<0.05。结论 焦点解决模式下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骨肉瘤术前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增强其积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护理能力,并提高术前化疗依从性。
  • 焦琴,张莹,李红利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85-1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4月至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的46例患者纳入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双数的46例患者纳入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时效性激励护理)。组间比较心理弹性、负面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前,组间比较心理弹性指标评分、负面情绪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相较于参照组,护理组心理弹性各项指标评分以及总评分更高(P<0.05),护理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更低(P<0.05),护理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指标评分更高(P<0.05)。与参照组比较,护理组护理依从率更高,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时效性激励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心理弹性,同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护理依从性,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
  • 史黎云,王雪莲,杨志鹏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88-1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抗阻运动结合自我认同理念心理疏导在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髋部骨折患者68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名(时间区间:2023年12月~2024年1月;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予以抗阻运动结合自我认同理念心理疏导。对比两组干预后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正念认知等指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感受负担(SPBS)评分较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较高(P<0.05);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低(P<0.05);实验组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分较高,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C)评分较低(P<0.05);实验组Harris髋关节指数、Barthel(BI)评分较高(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稍高(P>0.05)。结论 抗阻运动结合自我认同理念心理疏导应用在髋部骨折患者中,有助于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提升自我效能,缓解焦虑、抑郁,改善正念认知,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满意度高。
  • 张慧,曲梦竹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91-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量化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模式对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42例,采用量化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精神科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约束使用率、保护性约束时间、约束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暴力攻击行为评分、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实验组危险行为发生率、约束使用率以及约束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保护性约束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精神科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ANSS评分、PSQI评分、暴力攻击行为评分、SSP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ANSS评分、PSQI评分、暴力攻击行为评分更低,SSPI评分更高(P<0.05)。结论 量化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精神科患者的负面情绪、睡眠质量和社会功能,减少暴力攻击行为、危险行为,缩短保护性约束时间。
  • 万婷,钱霞,许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94-1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五音疗法对轻中度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症状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上海市某区级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符合诊断标准的14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穴位按摩组33例、五音疗法组31例、穴位按摩联合五音疗法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干预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五音疗法、穴位按摩联合五音疗法;比较四组患者焦虑症状、治疗效果及自我效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四组患者之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有效率、HAMA、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五音疗法治疗组HAMA、GSES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五音疗法能有效缓解轻中度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症状,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 个案报告
  • 魏倩倩,龙鲸
    心理月刊. 2024, 19(19): 197-2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一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解析和基于正念的认知行为治疗过程。通过对该患者进行详尽的横向及纵向案例解析,并针对其歪曲认知、适应不良的情绪及行为开展系统的正念认知疗法。结果显示患者的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分由72分降至29分,并达到降低病耻感、提高自我接纳度及自尊水平、改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目标。本案例报告提示正念认知疗法可以用于治疗社交焦虑障碍。
  • 贾惠羽,王我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04-2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案例将辩证行为疗法与日间病房治疗模式相结合,介绍了1例抑郁症青少年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治疗师的思考。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随访阶段,通过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的测评,比较个案量表前后的得分及行为、社会功能的改变情况,为辩证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参考。
  • 邱欣红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07-2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1名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为例,通过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等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及时介入和通力协作,该生得到了有效的帮助和支持,顺利度过危机并能够遵医嘱治疗,目前状态较稳定。同时,从对该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与帮扶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普查是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坚实基础、“四位一体”的反馈机制是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核心保障、家校联动是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坚强后盾。
  • 调查研究
  • 荣珍珠,李辉,窦艳艳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09-2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①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得分 35.42±6.67 分、社会支持得分 34.55±9.52 分。②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评分与社会支持得分间相关关系显著(P<0.05)。③脑卒中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得分在年龄、居住地、学历水平及社会支持得分方面差异显著(P<0.05)。④年龄、居住地、学历水平及社会支持得分是脑卒中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处于中等水平。脑卒中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得分在年龄、居住地、学历水平及社会支持得分方面差异显著。临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疾病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以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
  • 王旭凤,顾晓燕,费天琰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12-2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某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护理策略。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选取平湖市职业中专学生96名开展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开展研究,收集学生的年龄、性别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并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评估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高危因素。结果 96名中专生MMHI-60评分的总均分为 1.85±0.22 分,整体上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良好水平,但靠近临界值;单因素显示,性别、父母是否离异、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课余上网时间、父亲学历、母亲学历、自觉家庭经济情况、自觉学习适应情况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父母离异、吸烟、饮酒、课余上网时间≥5 h、父亲学历高中及以下、母亲学历高中及以下、自觉家庭经济情况较差、自觉学习适应情况较差为影响某职业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某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相对一般状态,会受性别女、父母离异、吸烟、饮酒、课余上网时间≥5 h、父亲学历高中及以下、母亲学历高中及以下、自觉家庭经济情况较差、自觉学习适应情况较差等因素影响,还需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潘云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15-2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家庭照顾者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护理策略。方法 收集2023年11月~2024年3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资料,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其焦虑情绪,根据评分分为两组。收集患儿及家属的一般资料,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例家庭照顾者SAS评分 48.20±5.16 分,其中26例的SAS≥5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性别、体质量、合并基础病、家庭照顾者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年龄、病程、付费方式、家属性别、文化水平、经济条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3岁(OR=3.211,95%置信区间=1.207~8.545)、病程≥7 d(OR=6.446,95%置信区间=2.267~18.331)、付费方式为自费(OR=3.200,95%置信区间=1.211~8.456)、家庭照顾者性别为女(OR=4.162,95%置信区间=1.105~15.680)、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OR=4.301,95%置信区间=1.586~11.658)、经济条件一般(OR=5.133,95%置信区间=1.828~14.414)是影响重症肺炎家庭照顾者焦虑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家庭照顾者焦虑情绪的产生是由患儿年龄<3岁、病程≥7 d、付费方式为自费、家庭照顾者性别为女、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经济条件一般多因素造成,还需加强护理配合,缓解照顾者的焦虑情绪。
  • 综 述
  • 谢国华,王承敏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18-2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不时爆发的传染病疫情流行,范围性、局部性疫情正逐渐超越国家、地区之间地理意义上的限制,对全球社会造成影响,对疫情的防控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传染性致病病原体在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其引起的精神、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不论是对感染人群引起的急性精神心理症状还是引起社区人群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精神病学的重要分支,以疾病为中心,以提供个体化健康服务为宗旨的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服务正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疾病诊治、预防及康复阶段的全面综合服务,其涉及的领域从最开始的综合性医院逐渐涵盖社区医院、公共预防保健、公共危害事件、慢性病等社会多个方面。本文就传染病疫情状态下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杨锦珠,屈苗,李吉钰,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20-2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白癜风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心理问题,对白癜风患者实施一系列心理护理可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控制白癜风病情的加重,缩短白癜风的病程,降低白癜风疾病的复发率,增强白癜风患者治疗的自信心,提高白癜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白癜风患者的康复。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白癜风患者心理护理相关文献,现对白癜风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做出概述。以期为白癜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高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曹军胜 成笑语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24-2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外有关助人行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人者、受助者和环境)上,较少涉及助人行为对三者的影响。助人行为即帮助别人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助人行为对改善情绪、营造助人为乐的社会氛围、建设和谐社会和培养社会良好风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助人行为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助人行为做出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 程心蓓,姜敏敏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27-2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老龄化的快速进展现状,失独老人成为一类具有政策性和社会风险性的特定群体。同普通老龄人群相比,失独老人更易发生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不容忽略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分析,整理及归纳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现况、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措施以及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进展。对于失独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现有研究未能系统全面地分析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需求,未来应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协调好失独老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需要政府、社会、社区的通力合作,全面多领域系统性地重视失独老年人心理。
  • 张演善,祝卓宏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30-2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波特兰模式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朋辈小组致力于ACT咨询师的技能提升与ACT组织的发展。该小组没有明确的领导者,通过基于价值的使命宣言,遵循既定的小组框架,有相对丰富的角色分工与严谨的时间限制,过程中强调体验式学习和非技术性的情感反馈,并始终保持与ACT理念相一致。这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朋辈小组的种种局限,具有诸多创新点,值得在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特别是国内日益壮大的ACT咨询师群体中推广。
  • 刘芹,程敏,刘航呈,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33-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心理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家庭照顾者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越来越受到卫生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对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该领域的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未来提高家庭照顾者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超,张婉
    心理月刊. 2024, 19(19):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9.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喻性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与字面义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而孤独症儿童在比喻性语言的理解方面存在障碍。本文梳理了这一障碍的三大原因,即心理理论能力不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结构性语言能力较弱,并总结了隐喻、习语、反语等三种比喻性语言研究现状。孤独症儿童比喻性语言理解干预方法主要有思维导图法和多范例训练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做了展望,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纵向研究和在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