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06-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李雪,王文静,尹冰洁,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社会限制的潜在剖面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2月在沧州市某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乳腺外科的349名乳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限制量表(SCS)、身体意象量表(B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运用Mplus 8.3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化疗患者社会限制可分为“低社会限制-感知关怀组”“中社会限制-沟通障碍组”“高社会限制-情感隐瞒组”3个潜在剖面,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化疗周期、身体意象水平、社会支持水平是乳腺癌化疗患者社会限制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社会限制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社会限制水平。
  • 胡正纯,谷加胜,王维勋
    心理月刊. 2025, 20(11): 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青春早期儿童客体关系与亲子依恋的关联模式,并探索两者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和主题统觉测验,对山东省某校300名儿童的客体关系与依恋水平进行评估。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R软件进行网络结构估计。结果 客体关系与亲子依恋形成了稳定的网络结构;父亲沟通、母亲沟通和情感联结的质量是桥接网络模型的桥接节点;攻击性及管理与父亲沟通之间存在客体关系与亲子依恋中最强的直接联系。结论 青春早期儿童客体关系与亲子依恋有关,父亲沟通、母亲沟通和情感联结的质量是连接客体关系与亲子依恋的重要连接途径。
  • 俞惠婷,黎明,李金娟,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0-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CiteSpace对1981~2023年国内外亲密伴侣暴力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PubMed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1981~2023年关于亲密伴侣暴力相关文献,并借助CiteSpace 6.2.6对中英文文献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119篇相关文献,中文文献416篇,外文文献703篇。自2010~2023年,国内外发文达到高峰。作者合作存在差别,国内作者合作较国外松散。国内外亲密伴侣暴力研究的共同热点主要有家庭暴力、夫妻暴力、约会暴力。结论 当前亲密伴侣暴力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后续的研究中,可增加跨团队、跨领域的多元化合作,拓展伴侣的研究范围,纳入同性恋等特殊人群的研究。
  • 叶敏,吴燕,张荣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4-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查父母教养方式、感恩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3月伊始,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感恩问卷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对来自江西萍乡和广东惠州两个地方三所普通中学的525名初、高中在校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的问卷调查。结果 ①青少年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两类父母教养方式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感恩和亲社会倾向在年级上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②感恩在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型两类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成立。结论 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型两类积极父母教养方式既能够直接影响青少年亲社会倾向,又能够通过感恩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亲社会倾向。
  • 华艳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8-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损耗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284例COPD患者自我损耗总分为 45.46±7.79 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CAT评分、应对方式、医保支付方式、主观睡眠质量、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疾病了解程度是自我损耗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量的86.76%。结论 COPD患者自我损耗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关注相关影响因素,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改善自我损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康婷婷,张妙,刘书莲,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2-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癌症晚期患者心理症候群现状,以及与希望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式心境评定量表(BPOMS)、Herth希望量表(HHI)及自设的一般资料问卷对河南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328例癌症晚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30个心理症状均在癌症晚期患者群体中存在,发生率大于90%的心理症状有疲乏、振作不起、疲倦、精疲力尽、精疲力竭、忧虑、悲伤、沮丧、郁闷、不知所措、孤单、困惑;患者心境整体水平介于19~90分,中位值为60分。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出3个心理症候群,分别为“易感疲乏心理症候群”“易伤感心理症候群”“易激惹心理症候群”。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介于12~33分,中位水平为23分,整体处于中低希望水平。希望水平与心境状态呈高度负相关(r=-0.898,P<0.001),各维度与三大心理症候群也呈不同程度负相关(P<0.001),其中“保持与他人亲密关系”维度与“易伤感心理症候群”负相关程度最高(r=-0.695,P<0.001)。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存在三大心理症候群,且负性心境水平与希望水平呈高度负相关,未来应针对性地开展癌症晚期患者心理症候群筛查工作,并可通过尝试改善患者内心希望水平的途径,来改善患者心境状态。
  • 梁润鸿,刘淑贞,吴亚霞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5-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脆弱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心理脆弱量表(MVQ)评估心理脆弱现状,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原发病、医疗付费方式、透析频率、并发症、社会支持情况、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水平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脆弱现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VQ评分为 54.19±8.64 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分为 57.62±5.12 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为 25.16±5.38 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为 33.47±6.10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原发病、医疗付费方式、透析频率与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脆弱现状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时间、并发症、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与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脆弱现状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脆弱现状与自我感受负担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水平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时间、并发症、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水平均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脆弱现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脆弱程度与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时间、并发症、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水平有关,临床需加以重视。
  • 王玉超,陈敏,赵琪,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8-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理精神气候、管理关怀感知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分析护士精神气候在管理关怀感知与隐性知识共享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护士隐性知识共享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某三甲医院207名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精神气候简式量表、管理关怀性评估量表、隐性知识共享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气候、管理关怀感知、隐性知识共享得分分别为 15.21±3.08 分、129.58±18.38 分、33.72±4.38 分;精神气候、隐性知识共享、管理关怀感知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7、0.602、0.350,P<0.05);精神气候在管理关怀感知与隐性知识共享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19,占总效应的49.38%。结论 临床护士隐性知识共享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精神气候在管理关怀感知与隐性知识共享间发挥中介效应。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的关怀管理,改善精神气候,从而促进隐性知识共享水平的提升。
  • 杜丽娟,蔡玲,杨涛
    心理月刊. 2025, 20(11): 3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统计其焦虑发生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有关资料,探究影响此类患者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共有27例(21.60%)发生焦虑;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居住地、体重指数、用药频率、职业、其他慢性病、病程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发生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并发症、居住方式、睡眠质量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发生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4.921,95%CI=1.896~12.770)、初中及以下文化(OR=6.028,95%CI=2.227~16.318)、家庭平均月收入<4000元(OR=5.651,95%CI=2.223~14.365)、有并发症(OR=5.628,95%CI=2.161~14.658)、独居(OR=8.316,95%CI=3.236~21.373)、睡眠质量差(OR=5.378,95%CI=2.068~13.989)是导致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家庭平均月收入<4000元、有并发症、独居、睡眠质量差是导致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发生的高危因素。
  • 许丽萍,冯展娇,宋晓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34-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母亲发生抑郁、焦虑的有关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于本院NICU住院的163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统计其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另以本院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母亲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其抑郁、焦虑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63例NICU早产儿母亲中,共有27例(16.56%)发生抑郁、焦虑,其中抑郁11例(40.74%),焦虑13例(48.15%),焦虑、抑郁均发生共3例(11.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胎龄<34周(OR=4.568,95%CI=1.734~12.033)、早产儿出生体质量<2000 g(OR=4.339,95%CI=1.717~10.960)、母亲年龄>35岁(OR=2.772,95%CI=1.162~6.614)、母亲高中及以下文化(OR=2.746,95%CI=1.169~6.452)、母婴分离时间>2周(OR=4.217,95%CI=1.719~10.342)、有疾病不确定感(OR=5.573,95%CI=1.993~15.585)、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OR=3.555,95%CI=1.505~8.398)、有睡眠障碍(OR=6.417,95%CI=2.425~16.979)、离职(OR=3.618,95%CI=1.542~8.489)是NICU早产儿母亲抑郁、焦虑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NICU早产儿母亲抑郁、焦虑发生的高危因素众多,如早产儿胎龄<34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2000 g、母亲年龄>35岁、母亲高中及以下文化、母婴分离时间>2周、有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有睡眠障碍、离职。
  • 黄昌敏,徐青,曾春艳
    心理月刊. 2025, 20(11): 37-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用康纳-戴维森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其心理弹性水平;另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探究影响此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高危因素。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或 F 检验。结果 14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CD-RISC评分为 51.39±3.48 分,位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居住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病因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文化水平、婚姻状态、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程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B=-2.198,标准化回归系数=-0.514)、高中及以下文化(B=-2.359,标准化回归系数=-0.572)、无配偶(B=-1.598,标准化回归系数=-0.426)、家庭月收入<5000元(B=-2.209,标准化回归系数=-0.538)、医疗费用自费(B=-1.483,标准化回归系数=-0.415)、病程>5年(B=-1.872,标准化回归系数=-0.472)是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女性、高中及以下文化、无配偶、家庭月收入<5000元、医疗费用自费、病程>5年是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需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关注,积极施行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 姜柯同,刘海燕,孟娇
    心理月刊. 2025, 20(11): 40-4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混合痔患者复发恐惧、二元应对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了解混合痔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混合痔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基本信息调查问卷[人口学资料、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二元应对问卷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统计检验和分析。结果 混合痔患者复发恐惧得分与二元应对得分之间相关关系显著(r=-0.421,P=0.006)。混合痔患者复发恐惧在其自身性别、学历水平、NRS评分及二元应对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及NRS评分成为混合痔患者复发恐惧的危险因素(P<0.05),学历水平及二元应对成为混合痔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混合痔患者复发恐惧处于一般水平,且复发恐惧水平与二元应对间密切相关。临床护理人员可合理利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改善患者的二元应对水平,有利于降低其疾病复发恐惧程度。
  • 孙秀坤
    心理月刊. 2025, 20(11): 43-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2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及家属的基础资料,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家属焦虑情绪,分值范围25~100分;50分为标准分界值,SAS≥50分伴焦虑情绪,根据评分将家属分两组。收集患者及家属的一般资料,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家属的SAS评分 48.24±5.19 分,其中40例的SAS≥50分,焦虑发生率为33.33%(40/12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慢性病、家属年龄、与患者关系、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情、经济条件、家属性别、社会支持、疾病不确定感、希望水平、工作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病情为重度、经济条件一般、家属性别为女、社会支持水平低、疾病不确定感高、希望水平低、有工作是影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家属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家属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与患者病情为重度、经济条件一般、家属性别为女、社会支持水平低、疾病不确定感高、希望水平低、有工作等密切相关。
  • 莫艺,蒙芳婵,关嘉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46-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GGNs)初诊受检者负性情绪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0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10例肺部GGNs初诊受检者,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患者进行测评,记录各量表得分,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患者负性情绪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的PANAS负性情绪评分高于国内常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MUIS总分处于中等水平;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与MUIS总分及4个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肺部GGNs初诊受检者的负性情感体验较高,且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和知识宣教,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身心健康。
  • 刘苓,张程,李涛
    心理月刊. 2025, 20(11): 49-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胃癌化疗患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7月于本院化疗的12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中文版心理韧性调查量表(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并采用Pearson分析患者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采用临床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分期、居住地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开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心理韧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胃癌化疗患者RS评分为 62.41±5.19 分、SSRS评分为 45.84±4.39 分、SCSQ评分中积极应对得分为 24.75±2.16 分、消极应对得分为 15.87±1.45 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437、0.425,P<0.001);消极应对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r=-0.41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分期与胃癌化疗患者心理韧性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回归系数=4.312,标准误=1.387,标准化回归系数=0.216)、初中及以下(回归系数=8.428,标准误=1.582,标准化回归系数=0.251)、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回归系数=4.658,标准误=1.415,标准化回归系数=0.235)、肿瘤分期Ⅲ~Ⅳ期(回归系数=8.258,标准误=1.575,标准化回归系数=0.246)为影响胃癌化疗患者心理韧性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 胃癌化疗患者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受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分期等因素影响,还需高度重视,做好针对性干预,改善患者心理韧性。
  • 梁微,熊每珠,廖婷,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52-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习得性智谋、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放疗患者215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习得性智谋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痛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习得性智谋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514,P<0.01),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r=-0.479,P<0.01),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r=-0.462,P<0.01)。社会支持对心理痛苦的直接效应显著;习得性智谋在社会支持和心理痛苦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相对中介效应为36.50%。结论 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其心理痛苦水平,还可通过习得性智谋的中介效应产生间接影响,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患者习得性智谋水平,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减轻患者心理痛苦。
  • 苗毅娟,乔婷婷,王小红
    心理月刊. 2025, 20(11): 55-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岷县中医院收治的12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将评分≥80分患者纳入心理弹性良好组,将评分<80分患者纳入心理弹性低下组。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功能、应对方式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心理弹性的危险因素。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123例患者CD-RISC的评分为 62.58±5.36 分,其中≥80分63例,<80分60例;单因素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有关(P<0.05);多因素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OR=3.010,95%CI=1.439~6.297)、未婚或离异(OR=4.218,95%CI=1.435~12.395)、居住地农村(OR=2.830,95%CI=1.350~5.935)、家庭功能一般(OR=5.769,95%CI=2.594~12.832)、应对方式消极(OR=3.219,95%CI=1.540~6.730)为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心理弹性的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心理弹性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未婚或离异、居住地农村、家庭功能一般、应对方式消极有关,还需高度重视,做好针对性干预,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度。
  • 刘也潇,王凯,肖瑜
    心理月刊. 2025, 20(11): 58-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与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自2022年4月~2024年2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收治的1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浆BDNF水平测量,同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进行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性评估二者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BDNF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PRS中的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以及总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见,血浆BDNF水平与BPRS的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以及总分之间均呈现出了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血浆BDNF水平与BPRS的焦虑忧郁以及敌对猜疑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结论 血浆BDNF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可出现表达水平降低,且该指标与患者部分精神症状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 韩东月,姜爽,李严
    心理月刊. 2025, 20(11): 6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疾病获益感(BF)的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8月吉林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以疾病获益感量表(BFS)评估患者的BF,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探究影响结直肠癌化疗患者BF的高危因素。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12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BFS评分为 54.89±3.67 分,位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婚姻状况、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BF水平无关(P>0.05);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临床分期、并发症、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BF水平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下文化(B=2.146,标准化回归系数=0.446)、家庭月收入<5000元(B=2.683,标准化回归系数=0.521)、临床分期Ⅲ~Ⅳ期(B=1.873,标准化回归系数=0.392)、有并发症(B=2.397,标准化回归系数=0.488)、低社会支持(B=2.015,标准化回归系数=0.416)、消极应对(B=1.529,标准化回归系数=0.365)是结直肠癌化疗患者BF水平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影响结直肠癌化疗患者BF水平的危险因素众多,如高中及以下文化、家庭月收入<5 000元、临床分期Ⅲ-Ⅳ期、有并发症、低社会支持、消极应对。
  • 孙利
    心理月刊. 2025, 20(11): 64-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个体对混合情绪图片中对象-背景的加工特点。方法 选取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84名,男生26人,女生58人,年龄24~34岁。采取2(任务类型:对象判断和背景判断)×3(情绪效价冲突性:冲突、一致、中性)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反应时(RT)和正确率(ACC)。实验程序采用E-prime 2.0程序编写,利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验方差分析和事后检验。结果 正确率方面,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F(1,83)=9.932,P<0.001,情绪效价冲突性主效应显著,F(2,83)=19.550,P<0.001;反应时方面,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F(1,83)=6.541,P<0.05,情绪效价冲突性主效应显著,F(2,83)=54.525,P<0.001。在进行背景效价判断任务时,正确率差异显著(F=12.322,P<0.001)。事后检验结果显示,负性对象-正性背景(NO-PB)图片的正确率最低,反应时差异显著(F=49.025,P<0.001)。事后检验表明,中性刺激的反应时最短;在进行对象效价判断任务时,正确率差异显著(F=18.326,P<0.001)。事后检验结果显示,正性对象-负性背景(PO-NB)图片判断正确率最低,反应时差异显著(F=58.293,P<0.001)。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中性刺激对图片的反应时相对非中性刺激对反应时较低。结论 情绪效价一致图片正确率显著高于冲突图片和中性图片,个体对NO-PB图片中对象图片记忆效果最好,对PO-NB图片中背景图片记忆效果最好说明在混合情绪图片加工过程中,不同效价对象和背景相互干扰,负性情绪刺激引发更强的情绪冲突效应,可能源于其占用更多注意资源,作为干扰刺激的负性情绪图片即使作为背景也会占用注意资源,形成注意资源的竞争。
  • 李婷婷,邵锋,常洁
    心理月刊. 2025, 20(11): 67-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4年5月兰陵康华医院收治的138例T2DM患者,以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情况;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等资料,探究影响T2DM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有关因素。结果 138例T2DM患者,FoP-Q-SF评分为 33.28±3.05 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下文化、未在职、病程>10年、有并发症、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医疗费用自费、社会支持低水平、消极应对是影响T2DM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oP-Q-SF评分与SCSQ内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呈正相关,与PSSS评分及SCSQ内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中及以下文化、未在职、病程>10年、有并发症、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医疗费用自费、社会支持低水平、消极应对是影响T2DM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高危因素。
  • 徐林群,顾春红,潘丽红,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70-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婚姻质量对产妇产后抑郁(PP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影响程度。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2024年8月在综合医院(浦东医院)妇产科孕妇学校及南汇妇保所妇产科就诊的孕产妇120例,产后42 d评估其PPD发生情况。采用婚姻质量量表(ENRICH)调查120例孕产妇的基本信息和婚姻满意度等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明确PPD与婚姻质量、婚姻满意度等相关性,通过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结果 本研究共筛查出轻度PPD有3例(2.50%),中重度PPD有3例(2.50%)。婚姻质量与PPD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879)。夫妻交流是影响产后抑郁的最关键因素(|Beta|=0.513),其次是解决冲突方式(0.4<|Beta|<0.5),然后是过分理想化、子女和婚姻、性格相容性(0.3<|Beta|<0.4),再次是经济安排、角色平等性(0.2<|Beta|<0.3),接着是婚姻满意度、业余活动、性生活(0.1<|Beta|<0.2),最后是与亲友的关系(|Beta|<0.1)。结论 婚姻质量与产妇PPD有关,应加强在婚姻质量方面的心理关注,及时开展宣教和心理疏导,以精准防控和治疗PPD发生。
  • 杨银娟,张杰,毛红军
    心理月刊. 2025, 20(11): 73-7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水平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3例,检测外周血血常规,以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随访分析患者入院2个月后血常规及NLR、PLR、MLR浓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对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个月后的NLP、PLR、MLR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患者NLR、PLR、MLR水平与PANSS各因子的相关性。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入院时与入院2个月后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焦虑抑郁及认知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与入院2个月后NLR、P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与阴性症状、兴奋敌对、认知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焦虑抑郁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异常免疫炎症反应,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炎症异常情况部分好转,NLR、PLR水平与阳性症状因子、焦虑抑郁因子具有相关性。
  • 心育教学
  • 黄舒铃,张宾峰,聂光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76-7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中气味意识不同维度与社交焦虑的网络结构特征和核心项目。方法 2023年3月~2023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抽取108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味意识量表(OAS)调查气味意识情况,采用中文版交往焦虑量表(IAS)评估社交焦虑症状。使用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大学生气味意识-社交焦虑症状网络,评估各项目的中心性程度及其稳定性和精确性。结果 大学生气味意识总分为 92.90±14.61 分,社交焦虑症状总分为 47.50±9.07 分;强度和预期影响最高的症状是F14“与权威人士交谈时感到紧张”,强度为1.103;节点impact“气味影响”通过与F9“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更自信”和F14“与权威人士交谈时感到紧张”形成关键桥接作用;桥梁强度最高症状是F9“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更自信”和impact“气味影响”;在性别网络比较分析中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 大学生气味意识与社交焦虑症状相关,针对特定社交场景进行干预,结合调整自我预期和嗅觉认知反应可以降低大学生社交焦虑症状的出现。
  • 陈雪,陈少华
    心理月刊. 2025, 20(11): 80-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大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焦虑的关系,以及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通过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对1042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焦虑水平显著正相关;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既可以通过家庭支持缓解大学生焦虑(β=0.071,P=0.003),也可以通过朋友支持增加其焦虑水平(β=-0.091,P=0.034),且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大于家庭支持。结论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可能会加剧焦虑感,然而,家庭支持能够有效地缓解这种情绪。相反,朋友的支持有时反而会提升焦虑水平。
  • 徐泽
    心理月刊. 2025, 20(11): 84-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友谊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低友谊质量与低心理健康个体的干预路径。方法 在2024年1月~2024年9月,针对2725名在校大学生,发放纸质问卷,包括友谊质量问卷(FQQ),心理健康测试量表(MMHI-60)、进行现状研究,选取友谊质量中等、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被试作为实验组的成员,同时设置对照组,开展团体辅导干预研究,通过SPSS 24.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并于11次干预后对干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友谊质量总体上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处在较为健康的状态,且友谊质量和心理健康在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消极友谊质量负向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友谊质量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友谊质量中等且心理健康水平也不高的大学生进行提升友谊质量的干预可以在提升友谊质量的同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 大学生友谊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且通过针对性的友谊质量团体辅导活动,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友谊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 王春,李巧玲,张成贤
    心理月刊. 2025, 20(11): 88-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压力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医学院校2024年10月~2024年11月的大一~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使用大学生压力量表、一般健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6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压力和消极应对则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在压力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过程中具有链式多重中介作用,总中介效应占比为31.40%。结论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在压力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干预医学生心理健康时,除了减轻压力外,还应注重增强社会支持、改善应对方式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 陈琳莹,石丹丹
    心理月刊. 2025, 20(11): 92-9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成长性思维对医药类专业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某中医药院校医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随机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各30例。其中,对照组仅参加日常活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主题团体心理辅导。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成长型思维量表(GMS)。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 t 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干预后实验组成长型思维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t=-5.187,P<0.001),对照组成长型思维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t=5.804,P<0.001),实验组成长型思维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906,P<0.001);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t=5.852,P<0.001),对照组焦虑情绪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t=-2.810,P<0.01),实验组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803,P<0.001);②心理韧性在成长型思维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中介效应效应占比为36.07%。结论 成长型思维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效促进医药类专业大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提升,提高心理韧性水平,缓解其焦虑情绪;成长型思维可以显著预测焦虑情绪,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预测焦虑情绪,成长型思维负向预测焦虑情绪。
  • 张慧,钟苗,古倩仪,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95-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并分析自我控制和学业压力在两者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3年9月~2023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选取8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学业压力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中介作用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的人数比例为119例(14.30%)。②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自我控制、学业压力均可有效预测抑郁(P<0.001)。③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对大学生抑郁有直接预测作用,占总效应39.16 %,自我控制和学业压力在其中起到独立、链式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42.26%、9.07%、9.51%,总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60.84%。结论 自我控制与学业压力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与大学生抑郁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减轻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与降低学业压力,减缓与预防大学生抑郁。
  • 吕思琦,陶诗琪
    心理月刊. 2025, 20(11): 99-10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高三低生涯适应力学生开展基于OH卡叙事的生涯团辅干预,以促进其生涯适应力发展。方法 2024年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通过生涯适应力量表选取辽宁地区20名低生涯适应力的高中生作为实验组。依据生涯建构理论和生涯叙事咨询理论设计并实施生涯团辅干预方案。在干预结束后进行后测,并于三个月后进行延后测。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前测、后测、延后测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团辅反馈和访谈分析评估生涯团辅的实施效果。结果 生涯适应力延后测和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P<0.01)。访谈中学生认为生涯团辅有助于生涯目标的清晰呈现、深入解构、觉察与接纳。结论 短时短程的生涯团辅能够有效促进高三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提升。
  • 苏红玉,任洁,熊娜娜,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02-1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 以方便取样法于2023年5月~2024年1月通过网络平台招募全国大学生1039名参与研究。将其按照自伤风险筛查问卷结果分为较高非自杀性自伤风险组(n=215)与较低非自杀性自伤风险组(n=824)。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抑郁、焦虑、躯体及失眠症状,情绪调节困难。选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大学生较高非自杀性自伤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较高非自杀性自伤风险与较低非自杀性自伤风险大学生性别、体育锻炼水平、饮酒水平、中度以上抑郁、中度以上焦虑、中度以上躯体症状、有失眠症状及情绪调节困难情况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女性(OR=1.561,95%CI:1.076~2.263,P=0.019),饮酒(OR=1.629,95%CI:1.155~2.298,P=0.005),中度以上抑郁情绪(OR=2.787,95%CI:1.799~4.318,P<0.001),中度以上躯体症状(OR=1.772,95%CI:1.174~2.677,P=0.007),缺乏有效情绪调节策略(OR=2.598,95%CI:1.627~4.147,P<0.001)是大学生高非自杀性自伤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饮酒、伴有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而情绪调节困难会导致高校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风险增加。
  • 张燕会,徐愫雯,张建华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05-10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职生的性心理发展现状,了解中职生性教育需求,为促进中职生性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于2024年9月~10月,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上海市选取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共360名学生参与问卷测试。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M±SD)呈现统计结果。通过单样本 t 检验比较总量表、分量表及各维度均值与理论中值3的差异,利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两样本均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多组样本均值。结果 在性别差异方面,女性在性态度和性控制力维度的平均分显著高于男性。年级差异上,中职一年级学生在性知识维度均分最低,中职二年级学生在性认知维度均分显著高于一年级,性适应维度中,二年级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均分最高,三年级学生在自身适应方面均分最低,家庭因素层面,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子女在总均分、性态度、性适应维度得分最高;一般家庭的中职生在性价值观分量表、性态度、总均分3个维度上优于特殊家庭。结论 中职生性心理发展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性认知方面最为突出;中职女生在性态度和性控制力方面优于中职男生;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在性知识、性认知、性适应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影响中职生性心理健康,应根据其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全面、系统的性健康教育。
  • 精神分裂症
  • 赖明斓,李英,常兰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08-1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叙事疗法对其服药依从性、抑郁焦虑情绪、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2023年5月~2024年10月于黔西南州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操作完成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叙事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4)]、抑郁、焦虑情绪[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MAS-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QL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叙事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 任凤美,王梦雅,亓倩倩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11-1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用松弛疗法对其护理效果、负面心理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共有6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纳入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均34例/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松弛疗法,将两组实施效果展开比较分析。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负面心理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其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其各项精神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应用松弛疗法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负面心理,患者精神症状得到良好缓解且睡眠质量更好,该方法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 邵泽凤,田增波,孙庆玲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14-1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自我角色认同联合自我松弛音乐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0例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间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45例每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自我角色认同联合自我松弛音乐疗法干预。观察负面情绪、精神症状、心理弹性、社会功能、临床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在护理后,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均更低(P<0.05);观察组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评分低,而心理弹性评分高(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角色认同结合自我松弛音乐疗法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面情绪、精神症状、心理弹性、社会功能和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 孙玉凡,杨信花,华玮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17-1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43例辅以传统精神科护理干预,探究组43例辅以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希望水平,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前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差异细微,两组护理后MMAS-8评分均比护理前升高,探究组MMAS-8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差异细微,两组护理后BPRS评分均比护理前降低,探究组BPR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1);两组护理前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差异细微,两组护理后GSES、HHI评分均比护理前升高,探究组GSES、HHI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1);探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联合开展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服药依从性,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进一步改善精神病症,治疗希望信心提升,获得患者更高满意度。
  • 吴焱,刘晶晶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20-1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分析医院社区联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采用基线评定法,纳入2023年9月~2024年8月在沙依巴克区长江路街道辖区内治疗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对患者实施医院社区联合管理,并进行1年队列随访研究,观察基线期、第一、二、三、四季度指标变化。①症状改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②认知功能:韦氏记忆量表(WMS)、Halstead-Reitan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连线测验(TM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干扰测验(SCWT);③临床结局:复发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第一、二、三、四季度PANSS、SDSS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均下降明显(P<0.05)。与基线期比较,第一、二、三、四季度WMS评分显著升高(P<0.05)。第一、二、三、四季度HRB中的连线测验A和B显著低于基线期(P<0.05)。与基线期比较,第一、二、三、四季度WCST量表中Rpe、nRpe、Cc和Rc显著下降(P<0.05)。第一、二、三、四季度Stroop评分较基线期显著提高(P<0.05)。与基线期对比,管理后患者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医院社区联合管理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有积极作用,能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减少复发及再住院率。
  • 抑郁症
  • 杨金霞,杨冬梅,杨星星,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23-1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HAPA理论为指导的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以2023年10月~2024年10月在本院精神科半开放病区住院治疗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应用之上实施以HAPA理论为指导的积极反刍性思维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8周后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医学应对处理调研问卷(MCMQ)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 实验组干预之后,目的性反刍沉思评分、应对评分超过对照组,侵入性反刍沉思、回避、屈服、HAMD评分小于对照组,对照组CD-RISC评分中坚韧、乐观及自强3个方面的得分情况均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以HAPA理论为指导的积极反刍性思维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目的性反刍沉思水平,缓解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应对能力。
  • 姚秋萍,顾琴琴,陈云璐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27-1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冥想联合音乐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扬州五台山医院2023年12月~2024年11月诊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正念冥想联合音乐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情绪状态、自我接纳水平、希望水平、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自我评价与自我接纳评分更高;希望水平各维度评分更高,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更高,睡眠质量评分更低(P<0.05)。结论 对抑郁症者予以正念冥想联合音乐疗法干预,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升其自我接纳与希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
  • 时代,刘明浩,姚业军,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30-1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个体化情志护理对慢性胃炎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3月~2024年6月泗阳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伴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个体化情志护理,均持续护理1个月。对比抑郁症状、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前抑郁症状、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个体化情志护理能够减轻慢性胃炎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 张馥蕾,王瑞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33-1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家属参与式认知行为干预、阅读疗法联合干预效果及对患者治疗行为影响。方法 筛选医院接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符合研究要求者186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2024年1月~2024年6月),依据区组随机化分组结果划分对照组(93例)、试验组(93例)。基于常规治疗,对照组配合阅读疗法干预,试验组配合家属参与式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阅读疗法。比较干预前、干预3月后两组抑郁障碍病耻感量表评分(DSS)、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分、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评分,功能性失调认知水平评分(DAS),疾病应对方式评分(SCSQ)及用药依从性评分(MMAS-8)及干预后临床满意度评价、自伤行为发生率差异。结果 较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DAS评分及PHQ-9、GAD-7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DSS评分降低,MMAS-8评分升高,且积极应对评分升高,消极应对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临床满意度升高,自伤行为3~5类、≥6类者占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临床治疗予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属参与式认知行为干预、阅读疗法临床干预,可积极改善患者病耻感、疾病应对积极性,经服药依从性优化,促进抑郁、焦虑情绪症状改善,维护患者认知健全、个人健康安全。
  • 吴俊遐,游旭,周朝当,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36-13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中Go-P3和NoGo-P3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自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收集4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实验组,同期收集4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采用持续操作任务,分析两组执行能力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结果 实验组Go-P3、NoGo-P3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反应时间长、正确率低、错按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Go-P3和NoGo-P3可作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异常的有效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徐娇娇,魏雨娇,李全芝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39-14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五步式叙事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P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PSD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纳入患者5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五步式叙事心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SD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症状、病耻感、赋能水平的变化,以及健康促进行为能力。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脑卒中患者赋能护理评价量表(EPCN)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健康促进行为调查显示,观察组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五步式叙事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其病耻感,提高赋能水平与健康促进行为能力。
  • 常梦月,付天灵,孟宇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42-1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舒肝解郁汤对抑郁症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7月~2024年9月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解郁汤治疗。对比两组抑郁与睡眠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抑郁与睡眠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肝解郁汤以其独特的中药配方,在改善抑郁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均展现出优于西药的综合疗效。通过全面增强机体功能,不仅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还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恢复。
  • 心身医学
  • 冯丽娜,赵妍,胡昌腾,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45-1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北京市延庆区精神病医院接收的80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40例予以氟伏沙明联合常规药学干预,探究组40例予以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服药依从性、情绪表现、社会适应能力及治疗满意度。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探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SCARED量表显示两组儿童青少年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SCARED量表评分同比治疗前两组均下降,探究组儿童青少年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社交恐怖、躯体化/惊恐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1);治疗前大体评定量表(GAS)显示两组儿童青少年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GAS量表评分同比治疗前两组均升高,探究组儿童青少年GA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儿童青少年及(或)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氟伏沙明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有助于改善儿童青少年服药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效果反馈更佳。
  • 葛荣艳,亓振燕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48-1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联合佐匹克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7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镁,观察组加用佐匹克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x2=7.400,P<0.05)。两组患者HVLT-R及WCST评分无显著差异(t=0.543、0.404,P>0.05);观察组TMTA及TMTB显著低于对照组(t=8.336、12.204,P<0.05)。观察组IL-4、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990、12.290、5.754,P<0.05)。结论 综上所述,丙戊酸镁联合佐匹克隆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认知功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
  • 李志玲,雷晓星,韩超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51-1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坦度螺酮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在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4年10月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门诊收治的SA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CBT。对比两组的社交焦虑程度、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度螺酮联合CBT用于SAD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症状,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 朱苗蕊,张春丽,胡文梅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54-15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心理-睡眠干预结合正念放松疗法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80例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实施运动-心理-睡眠干预结合正念放松。通过干预前后对比,分析两种干预方案对患者心理韧性、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韧性、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对比均P<0.05。结论 运动-心理-睡眠干预结合正念放松疗法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这一综合干预方案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还能提升其心理韧性和整体生活质量,为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全面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护理心理
  • 方焰,李媛媛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57-1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开展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在研究中共纳入9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间段均在2023年4月~2024年10月期间,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4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开展基础护理,基于此对照组开展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开展心理康复综合护理,设置如下观察指标: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应用统计学分类变量 x2 检验,其他指标则采取连续性变量 t 检验。结果 组间护理前比较显示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SAS、SDS、NIHSS、CD-RICS和MCMQ量表中的屈服与回避维度评分更低于对照组,FMA、MBI、CD-RICS、MCMQ中的应对维度更高于对照组,且组内比较显示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上升或下降,观察组或下降上升更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5.65%(44/46)和82.61%(38/46),观察组满意度显著更高(x2=4.039,P<0.05)。结论 心理康复护理模式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在纠正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并强化其对于不良情绪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也有良好的作用与效果,因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
  • 曹敏娟,徐云,樊敏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61-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对血液净化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110例甘肃庆阳市人民医院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负面情绪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韧性[心理韧性量表(CD-RISC)]、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ESCA评分、CD-RISC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正向反馈式下指导进行心理护理,可助血液净化肾病综合征患者提升自护能力水平、心理韧性水平,改善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护理满意度。
  • 范凌云,王艳艳,胡秋月,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64-1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护士共情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3月~2023年8月的临床护士1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巴林特小组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共情能力、患者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杰弗逊共情能力量表(JSE-HP)中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联合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临床护士心理状态改善,提升共情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 龚利,解金凤,杨雪峰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67-1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医护患一体化心理干预对头颈肿瘤术后放疗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头颈肿瘤术后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医护患一体化心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HAMA、HAMD、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HAMA、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试验组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试验组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患一体化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头颈肿瘤术后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 刘春玉,冯小玲,王英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70-1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渐进式引导联合高级共情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 纳入8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均为2021年6月~2024年9月被本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渐进式引导护理与高级共情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状况(PANAS)、躁狂程度(YMRS)、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EF)及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观察组YMRS护理后评分思维内容、破坏攻击行为、易激惹、语言速度与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WHOQOL-BREF护理后评分自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护理后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渐进式引导联合高级共情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过程,能有效减少其负性情绪,增加正性情绪,减轻躁狂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睡眠质量。
  • 缪婷婷,仇金梅,吕嘉琦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73-17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心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TBP)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本院88例TBP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n=44)与A组(n=44)。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B组SAS评分、SDS评分较A组低(P<0.05);护理后B组面对评分较A组高,屈服、回避评分较A组低(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B组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评分较A组高(P<0.05);B组护理满意度97.73%较A组81.82%高(P<0.05)。结论 对TBP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干预,可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其应对方式,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 孙丰,刘霞,潘丽丽,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76-1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亲情护理与团体心理护理在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设定的主体为山东省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病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10月~2024年9月,从中抽选出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匀分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亲情护理与团体心理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行为水平、心理状态和出院随访期间的复饮率。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营养、自我实现、人际支持、健康责任、运动、压力应对等方面的HPL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比对照组处于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2周、6周复饮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亲情护理与团体心理护理能够提升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复饮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 王帅,熊佳惠,张慧敏,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79-1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4月~2024年3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n=44)及对照组(n=44)。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康复训练联合合理情绪疗法干预。对比两组抑郁情绪、自我效能、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自我效能有改善作用,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陈淑艳,梁嘉权,黎翠云,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82-1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积极情绪疗法联合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躁狂症状及病耻感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2月的10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积极情绪疗法联合情境式交往训练。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表现[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冲动性量表(BIS)评分和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评分。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BRM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SRHMS评分较高(P<0.05),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MOAS评分、BI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ISMI评分较低(P<0.05)。结论 积极情绪疗法联合情境式交往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躁狂症状,减少病耻感,改善情绪症状。
  • 赵秀丽,刘敏,孙德美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85-1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叙事护理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8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8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实施叙事护理不仅能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还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进而整体提升护理质量。
  • 钟妍妍,张庆哲,朱信山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88-1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中青年血液透析(HD)患者中应用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中青年HD患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比较两组负面情绪、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病耻感。结果 干预后两组负面情绪下降(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感升高(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升高(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病耻感下降(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在中青年HD患者中应用内在行为驱动力激发干预能够降低其负面情绪和病耻感,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护理能力。
  • 左立冰,吴言报,朱微分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91-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中应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的医学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内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的70例急诊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以表格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5)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5)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度、对未来的希望水平等量表评分。以上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度及对未来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可改善和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满足患者对心理安抚和社会支持的情感需求,协同性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更好地应对治疗和护理,患者希望水平高,有较强的健康信念。
  • 段美玲,李玉滨,李青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94-1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展开个性化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的价值。方法 纳入的86例晚期肺癌患者均在2021年2月~2024年1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就诊,并在遵循随机原则的基础下被均分并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痛苦程度、自尊水平、心理弹性、希望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痛苦程度、疾病不确定感降低,自尊水平、心理弹性、希望水平升高(P<0.05)。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展开个性化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可在提升患者心理弹性、自尊、希望水平的同时,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痛苦程度。
  • 陈蕊,田剑
    心理月刊. 2025, 20(11): 197-1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PERMA)模式多维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接收的12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加用PERMA模式多维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PERMA模式多维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以减轻COPD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 丛松,王华,曹久欣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00-2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社交技能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肥城医院2022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12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行药物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60例/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社交技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完成分类数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WCST测验中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总错误数评分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社交互动训练可有效提升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作用显著。
  • 郭巍,魏秀芝,蔺俊青,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03-2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催眠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为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研究分组,将入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催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入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心境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焦虑与抑郁程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焦虑与抑郁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积极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消极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心境状态积极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催眠疗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境状态,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 王凤梅,谷春香,薛必仙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06-2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结合心理暗示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健康信念结合心理暗示教育模式、常规健康宣教模式。比较心理状况、自我效能、自护能力、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心理状况、自我效能、自护能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信念结合心理暗示教育,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自我效能、自护能力与满意度。
  • 吕金凤,李冲,王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09-2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接纳承诺疗法联合情志护理对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血液净化透析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接纳承诺疗法联合情志护理),每组3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水平、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t=5.499,P<0.05);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9.413、7.368,P<0.05);观察组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情感、物质及心理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t=5.650、5.349、8.926、7.482,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透析患者的护理中,接纳承诺疗法情志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整体生活质量,并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
  • 个案报告
  • 高海燕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12-2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是指心理疾病是大学生的一种耻辱标志。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干预过程,探究大学生的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家长的连带污名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干预的影响,归纳心理危机事件应对策略,减少心理疾病污名对危机处理的负面影响,为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提供可借鉴思路。
  • 程梓若,刘慧慧,孙天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14-2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案例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张女士,在经历了一段对偶像的极度追捧之后,重新融入日常生活的阶段,却遭遇了深刻的精神空虚感。在此过程中,张女士在进行日常活动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并因此陷入了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甚至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在感到痛苦的同时,对自己为何出现这种情绪状态感到困惑。出于解决问题和解答疑惑的动机,张女士向咨询师寻求帮助。通过结合本案例以及在学校和网络上进行的一定程度的质性研究发现,追星族在停止追星后产生显著戒断反应的原因包括理想化投射的终止、粉丝群体情感共鸣和归属感的丧失,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失调。
  • 综 述
  • 胡胜康,李坤,王彬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18-2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小脑作为传统上与运动调控相关的大脑区域,在非运动功能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强迫症中的潜在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小脑在强迫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重点探讨其神经解剖学基础、功能网络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小脑结构、功能以及行为学研究的相关证据,阐述了小脑在调控认知过程及行为习惯中的潜在功能以及在OC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精确的神经回路图谱的建立和小脑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以推动新治疗策略的开发。
  • 张秀萍,魏晓洁,杨晓丽,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21-2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近年来在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多种应用形式,分析其机制,探讨了认知训练的多样性和效果,并讨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如治疗个体化、专业护理人员培训等,旨在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吕阳,陈亚莉,许双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23-2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外显-内隐视角对大学生婚姻价值观进行综述。阐述了外显和内隐婚姻价值观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分析大学生在这两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影响因素。外显层面呈现多元化与个性化、现实性与理想性并存、平等自主意识增强、开放性与包容度提高的特点;内隐层面具有稳定性、潜意识驱动、自动化加工与潜在影响、情感性与经验性关联、内隐性与难以直接测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宗教信仰、同伴群体等多方面。未来研究需优化测量工具、深化机制探究、加强跨文化研究及开展持续跟踪研究,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婚姻价值观。
  • 林苗苗,范誉璟,刘婷婷,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27-2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阐述了瑜伽运动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症状、认知功能、睡眠障碍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对瑜伽运动干预的建议,以期为提高瑜伽运动在抑郁症患者中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 王素悦,金丽花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31-2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宫颈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FoP)的概念和发展、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对宫颈癌患者FoP的干预策略,以期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宫颈癌患者FoP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 申海龙,崔健,周聪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34-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强迫症(OC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员对OC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尽管如此,OCD的神经病理学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脑网络组学层面的研究为理解OCD的神经病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OCD患者脑网络异常的研究进展,旨在更深入地理解OCD神经病理机制,并为OCD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沈媛,丁志山
    心理月刊. 2025, 20(11):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11.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胃肠道内定植着数目和种类极多的肠道菌群,与大脑形成互相交流、调节的双向通信通道。肠道菌群能够借助神经、免疫、内分泌以及代谢等多种路径,在肠-脑轴(GBA)的运作机制下,对中枢神经系统施加影响。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对一些神经精神疾病产生影响,例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精神分裂症(SCZ)和抑郁症等。本文就肠道菌群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综述,旨在归纳总结梳理肠道菌群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诸多神经精神疾病里的作用原理,给借助肠道菌群来预防、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