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3年, 第18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3-10-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覃露梅,徐倩,王太萍,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叙事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服务系统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抑郁症患者采用叙事护理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为建库~2023年7月。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5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0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叙事护理在抑郁患者抑郁程度[SMD=-1.20,95%CI(-1.71,-0.69),P<0.001]、焦虑程度[SMD=-1.56,95%CI(-2.16,-0.97),P<0.001]、生活质量[SMD=1.62,95%CI(0.87,2.37),P<0.001]、治疗依从性[SMD=1.34,95%CI(0.52,2.16),P=0.001]、生活应对方式积极应对维度[MD=4.32,95%CI(3.35,5.29),P<0.001]、生活应对方式消极应对维度[MD=-3.28,95%CI(-3.89,-2.67),P<0.001]及人际关系[MD=-3.09,95%CI(-5.82,-0.37),P<0.030]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现有的证据表明叙事护理可改善抑郁患者的抑郁、焦虑、生活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但尚需高质量、大样本进行验证。
  • 巴丽,张璇玥,许佳丽,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疾病感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疾病感知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和疾病应对策略量表对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的 385 名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月收入、疾病表征(痤疮、多毛症、月经不调)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的疾病感知与应对方式(回避)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1),与应对方式(屈服)呈显著负相关(r=-0.380,P<0.01)。③月经紊乱、痤疮、多毛症是PCOS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疗服务提供者应重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其疾病的感知,这可能会使他们更充分地应对和适应疾病。
  • 蓝佳如,滕燕蓉,吴舒蔓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0-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考察自尊和社会支持在其中所产生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3年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广东省珠三角地区215名特殊教育教师为被试,运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倦怠(P<0.01)。②自尊和社会支持在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P<0.001)。结论 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自尊或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 李建兵,张俊国,范长河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4-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潜在转变类别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的急性心理状态和出院一年后的心理状态,并探索社会人口学、临床和心理特征在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心理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腾讯会议软件,于2020年1月23日~3月7日,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量表(PCL-5)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负压隔离病房住院治疗的3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 共有30名轻型和普通型新冠感染患者纳入研究。T1时焦虑、抑郁、失眠和应激相关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3.33%、20.00%、26.67%和26.67%,T2时焦虑、抑郁、失眠和应激相关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6.67%、30.00%、6.67%和36.67%。潜在转变类别分析结果显示,2类别模型拟合最好。分别为类别1(“正常”)和类别2(“异常”)。心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有32%的类别1患者转变为类别2,二分之一类别2患者转变为类别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格”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VID-19感染患者中三分之一在出院一年后仍存在焦虑、抑郁和应激相关症状,患者的性格特征可能在COVID-19感染者随时间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刘泽威,邵军,王同霞,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8-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为理论框架,评估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3月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健康问卷(CHQ-12)、离职意愿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Maslach职业倦怠通用量表对上海市某区590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的护士人群中完全健康者占58.98%;易感者占18.64%;有症状但满足者占14.92%;完全病态者占7.46%。不同资料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务、科室、职称的心理健康得分均呈现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理健康状态护士对于情感耗竭、玩世不恭、低成就感、离职意愿有显著性差异(P<0.05)。CHQ-12、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得分呈正相关(r=0.220、0.393,P<0.01),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呈负相关(r=-0.325,P<0.01)。结论 基于双因素模型的心理健康状态划分,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的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社会人口学信息、积极心理资本中的主观幸福感、离职意愿、职业倦怠和生活满意度均可影响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态。
  • 潘莹,刘婉蓉,崔广超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3-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2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疾病相关资料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及其心理痛苦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心理痛苦评分为 4.79±2.34 分,明显心理痛苦占比为68.22%。年龄、性别、每周体育锻炼、家族史在不同特征取值间的心理痛苦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引起心理痛苦的因素包括3个情绪问题(恐惧、担忧和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和4个身体问题(外表/形体、疼痛、疲乏和身体活动受限制)。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族史、担忧、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心理痛苦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痛苦,其发生与年龄、性别、家族史、每周体育锻炼、身体问题和情绪问题等相关。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秦芮,杨航,邢欢,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6-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儿童癌症幸存者的心理情感体验,为后期制定心理干预和救助计划,优化临床疾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PsycINFO、Eric、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与儿童癌症幸存者心理情绪体验有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2023年1月,按照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应用Meta整合方法将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1个研究提炼出36个结果,形成7个类别,最终整合出3个结果:幸存者对未来不同的担忧感和不确定水平会导致患者心理行为改变;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幸存者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幸存者的情感认同需求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儿童癌症幸存者的心理情感体验,制定出综合疾病管理方案,降低其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
  • 许可真,邓可婧,陈雅斯,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31-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本土化的心流量表。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开放式问卷调查及参考已有研究形成初始条目;初测抽取391名大学生被试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与信效度检验,使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进行效标检验;正式施测选取697名大学生被试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与信效度检验,其中44名被试在间隔2个月后进行重测。结果 中国化心流量表共有36个条目,包括意行合一、控制感、挑战与能力相匹配、目标明确、乐在其中、全神贯注、不在意外界评价7个因子,因子负荷0.529~0.863,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1,重测信度为0.968,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x2/df=1.300,RMSEA=0.040,CFI=0.970,TLI=0.963,IFT=0.970)。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本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作为测量中国人体验心流状态的工具。
  • 曾妍茗,许小蕾,袁敏,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36-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AIDS-CNSD)人群的焦虑/抑郁发生水平,同时讨论该人群焦虑、抑郁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就医的患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情况,采用卡方与非参数检验对比AIDS-CNSD人群焦虑、抑郁与非焦虑、抑郁组在基本情况与实验室检查间的差别,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DS-CNSD人群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IDS-CNSD患者中,60.78%(31/51)发生焦虑、抑郁。与非焦虑、抑郁患者对比,焦虑、抑郁患者吸烟比例更低(P=0.016)、伴身体疼痛或不适更高(P=0.001),HIV传播途径为男男性行为更高(P=0.034),以及血钙指标更高(P=0.010),HIV RNA更低(P=0.040)。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伴身体疼痛或不适是研究对象发生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结论 AIDS-CNSD人群焦虑、抑郁发病率高,针对身体疼痛方面的治疗可改善该人群心理障碍,医疗人员应尽早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 何书锐,杨敏
    心理月刊. 2023, 18(19): 40-4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产妇产后心理脆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改善产妇产后心理脆弱水平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分娩的225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脆弱量表、产妇出院准备度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产妇产后心理脆弱为 40.38±7.89 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新生儿健康状况、是否为初产妇、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产妇产后心理脆弱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产妇产后心理脆弱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心理脆弱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 马风敏,张萌,刘慧娟
    心理月刊. 2023, 18(19): 43-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员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2023年5月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反刍思维反应量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某看守所352名女性在押人员用方便抽样法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弹性和反刍思维呈负相关(r=-0.558,P<0.01)、与睡眠质量分数呈负相关(r=-0.544,P<0.01),反刍思维和睡眠质量分数呈正相关(r=0.777,P<0.01);中介模型的R2为0.331,95%置信区间不包含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1.29%。结论 反刍思维直接影响看守所女性在押人员的睡眠质量,心理弹性在反刍思维和睡眠质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看守所可以在提高心理弹性方面采取针对性管教措施,提高监管质量。
  • 王美燕,周素芳
    心理月刊. 2023, 18(19): 46-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障碍产妇Kegel运动的依从性。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湖南省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盆底康复中心就诊16例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通过访谈提炼出5个主题:缺乏正面认知降低了胜任感、参与度不足降低了自我效能、缺乏社会支持降低了归属感、产妇心理负性情绪过高降低了行动力、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能够帮助产妇维持较好的健康行为。结论 盆底功能障碍产妇Kegel运动依从性总体不高,因此医务人员需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激发产妇自我管理效能,同时增强多方沟通,重视心理护理,提高产妇的行动力。通过满足产妇自我决定理论中的三种需求,激发产妇Kegel运动动机,坚持Kegel运动,从而促进盆底功能康复。
  • 徐钰钧,蒋慧玥,罗荣宁
    心理月刊. 2023, 18(19): 49-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5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1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评估量表、焦虑抑郁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①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两两呈显著相关(P<0.05)。②患者恐惧疾病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生活质量(β=-0.358,P<0.05),恐惧疾病进展在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心理、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尚芹,钟文霞,黄镜洁
    心理月刊. 2023, 18(19): 52-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感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对象为本院检验科医务人员48例,选至2020年2月~2022年9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并分析职业倦怠感、心理状态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数据处理使用 t 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 ①不同年收入、婚姻状况、每月晚班次数的医务人员,其职业倦怠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和全国常模相比,检验科医务人员在偏执、抑郁、焦虑、敌意、恐怖等心理健康方面的评分都比较高(P<0.05)。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感和偏执、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评分呈正相关(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收入≤5万元、每月晚班>5次,是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检验科医务人员多存在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感,且两者存在相关性,收入水平和夜班次数是职业倦怠感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管理者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质量。
  • 万梦梦,张桂青,陆可可,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55-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模式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社会支持度的影响。方法 招募2021年11月~2022年3月到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80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管理模式,干预组采取常规管理及“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管理6个月前后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判定问卷得分数据。分别评估两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度水平以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严重程度。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 x2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管理前CASSS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RSCA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ANSAQ量表得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管理6个月后,干预组CASSS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RSCA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ANSAQ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精神科常规管理模式,“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增加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提高其社会支持度,减轻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严重程度。
  • 靳笑寒,李维丽,刘学兵
    心理月刊. 2023, 18(19): 58-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住院患者双相情感障碍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 本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1月1日~11月27日对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80名青少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量表采用网络游戏成瘾简式量表和双相谱系量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Person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在人口学变量差异统计中,父母离异的子女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分数显著高于父母未离异的青少年子女(t=3.201,P<0.01)。网络游戏成瘾与双相情感障碍在双相抑郁维度上显著相关(r=0.249,P<0.05)。双相情感障碍可以显著正向影响网络游戏成瘾(β=0.228,P<0.05)。结论 父母离异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有明显影响;父母离异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住院青少年双相谱系量表得分越高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得分越高。
  • 郭必威,黄蒙蒙,郭晓敏
    心理月刊. 2023, 18(19): 61-6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护理人员心理韧性、工作效能及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2023年7月~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浙江省内5家医院207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具体包括了基本信息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工作效能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利用SPSS 2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心理韧性、工作效能以及职业倦怠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心理韧性与工作效能具有正相关(β=0.722,P<0.01);心理韧性与心理倦怠呈负相关(β=-0.745,P<0.01);工作效能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β=-0.809,P<0.01);职业倦怠能对心理韧性与工作效能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水平能够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水平,对心理韧性的培养能够有利于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缓解,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水平。
  • 心育教学
  • 解方舟,吴姗姗
    心理月刊. 2023, 18(19): 63-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高职高专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贝克抑郁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77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级、家庭教养方式、父亲文化程度、近1年内存在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手机依赖以及抑郁状态对高职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非自杀性自伤组在青少年生活事件除受惩罚维度外,得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年级、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轻中度及以下抑郁状态、无自杀想法和无自杀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高职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制建设,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
  • 陈壮有,陈紫意,欧阳晓莹,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67-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心理症状阳性大学生高自杀风险检出率及1年随访自杀风险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10月在东莞某地方高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大学生人格问卷测试结果为第一类学生1926名,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童年创伤量表、人际量表作为基线测试,评估自杀风险转归的风险及保护因素;自杀行为量表-修订版用于基线和1年后随访测试,以测量大学生自杀风险。结果 ①心理症状阳性大学生高自杀风险检出率为38.37%;②女性(OR=1.660,95%CI:1.146~2.404)、性少数(OR=1.864,95%CI:1.239~2.804)、童年创伤(OR=1.043,95%CI:1.022~1.064)及累赘感知(OR=1.038,95%CI:1.009~1.069)是心理症状阳性大学生1年随访自杀风险由低转高的影响因素;③性取向为异性恋(OR=1.488,95%CI:1.079~2.050)、居住地为农村(OR=1.702,95%CI:1.267~2.286)、没有近亲或熟人自杀史(OR=1.639,95%CI:1.144~2.348)是心理症状阳性大学生1年随访自杀风险由高转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性别为女性、性取向为性少数、有童年创伤及累赘感知水平高是心理症状阳性大学生1年随访自杀风险由低转高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高危人群应予以高度关注,防患于未然。
  • 张柯蓝,雷光辉,章劲元
    心理月刊. 2023, 18(19): 7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素养和相关影响因素,探索高校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方法 2022年9月对湖北某高校5791名全部刚入学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素养问卷调查,通过 t 检验与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生源地等的新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理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上,大一新生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P<0.05),而关于自我健康促进和疾病应对的维度,回答准确率低于社会水平;59.04%的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总分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女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显著高于男生,来自城镇、家庭经济情况良好、亲子关系良好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显著较高(P<0.05),没有生理疾病或心理创伤的学生也显著较高(P<0.05)。结论 高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对不同特征学生开展对应的提升策略。
  • 肖文标,唐明荣
    心理月刊. 2023, 18(19): 75-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究班级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于2022年10月选取三所学校的548名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量表》《我的班级问卷》以及《学习兴趣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 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以及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①班级环境、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r=0.513,P<0.01);②班级环境不仅能直接正向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而且还能通过英语学习兴趣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中介效应占比为48.19%。结论 改善班级环境能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 林威娜,杨航,谭鼎
    心理月刊. 2023, 18(19): 79-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 2022年5月使用心理弹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内两所本科高校的25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485名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 检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结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弹性、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的总分和除了“其他”“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之外的各维度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坚韧与受惩罚之间无相关关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生活压力各维度及总分有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有显著正相关;生活压力中的健康与适应会对心理弹性总分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β=-0.205,P<0.05),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β=0.260,P<0.05)和对支持的利用度(β=0.202,P<0.05)会对心理弹性总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增加对他们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
  • 陈莎,吴洁
    心理月刊. 2023, 18(19): 82-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团体辅导对提升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的作用。方法 将某高校同一专业大一年级两个班级凝聚力同质的自然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了五次班级凝聚力主题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大学班级凝聚力封闭问卷分别测量两个组的班级凝聚力,并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组间比较来看,团体辅导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班级凝聚力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组内比较来看,实验组经团体辅导后班级凝聚力的得分显著高于团体辅导前(P<0.01),而对照组班级凝聚力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团体辅导对提升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具有显著作用。
  • 李鑫,石利娟,王舒一
    心理月刊. 2023, 18(19): 85-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抑郁倾向青少年的核心症状表现,探索与总结这一时期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异质性及其社会快感缺失特征。方法 于2023年3月选取湖南省481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阿森斯失眠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抑郁症状快速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期待性与消费性人际快感体验量表进行测评,采用潜在剖面分析(LPA)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抑郁倾向青少年中存在高焦虑高失眠低抑郁组、低焦虑低失眠低抑郁组和高抑郁低焦虑组三种类型,其中,高抑郁低焦虑组所占比例较高(20.48%),高焦虑高失眠低抑郁组所占比例较低(9.03%);三组青少年在负性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快感缺失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抑郁倾向青少年进行类别分组,有利于为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新的视角。
  • 精神分裂症
  • 汪迪,王阳,肖文征
    心理月刊. 2023, 18(19): 88-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生存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1年8月~2023年7月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00人,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50人,对照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单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就两组防御方式问卷(DS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依从性展开比较。结果 DSQ评分比较:实验组DSQ中的成熟因子(包括升华、压抑、幽默)以及中间类型因子(包括反作用、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期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部分不成熟因子(被动攻击、幻想)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不成熟因子(包括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分裂、退缩、躯体化)以及掩饰因子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PAN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WHOQOL-BREF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的WHOQOL-BREF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WHOQOL-BREF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评分比较:实验组依从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防御方式及生存质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使治疗方案优化。
  • 毕强,柏林,周颖
    心理月刊. 2023, 18(19): 9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逍遥散合涤痰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用药治疗,研究组采用逍遥散合涤痰汤治疗。比较两组经治疗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成套测验(LOTCA)评分、睡眠质量、神经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OT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总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百分比、WASO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逍遥散合涤痰汤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改善其阴性与阳性症状,以及神经功能,并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 林绍玲,辛淑芹,戴永花
    心理月刊. 2023, 18(19): 94-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用于精神分裂症伴暴力行为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伴暴力行为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措施)与实验组(31例:行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ESCA中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自我概念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ITA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PSP个人活动评分、个人和社会关系评分、自我照料评分、干扰和攻击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OAS语言攻击评分、财产攻击评分、自身攻击评分、体力攻击评分、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伴暴力行为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精神状态、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提升,降低其外显暴力攻击行为。
  • 吕兴芹,荣欣,管明
    心理月刊. 2023, 18(19): 97-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应用后对患者身体恢复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合计100例,通过信封抽取方法进行分组,每组中均有50例患者,观察组中实施整合式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健康调查简表(SF-36)。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满意度百分比则是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OSIE评分、BPRS评分、SPBS评分、PANSS评分、SF-36评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NOSIE评分、BPRS评分、SPBS评分、PANSS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式心理护理应用后,可有效控制并调节不良情绪,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也得以减轻,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
  • 彭发霞,仲虹如,屠文倩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00-1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Eppendorf精神分裂症量表(ESI)、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相较于护理前,ESI、PSP、PANSS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状况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而对照组相较于护理前则变化不大(P>0.05)。护理后,研究组ESI、PSP、PANSS阳性及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思维能力、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增加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 王刚,史秘亮,王泓力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03-1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与分析利培酮配合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3年4月接受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刺激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刺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组与对照组持续治疗观察3个月,对比刺激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心理状态。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较显示,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刺激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提高,且刺激组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3个月期间刺激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刺激组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刺激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更低(P<0.05)。结论 利培酮配合经颅磁刺激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
  • 王海宁,杨蕾,赵建萍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06-1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92例患者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操作,对照组(n=46)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n=46)则给予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患者随访1年,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改善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根据SAS、SDS评分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值更低,心理状况改善效果更佳(P<0.05);经对患者随访1年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出现攻击行为事件共计16件,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辱骂、自残、伤人、毁坏物品及其他攻击行为比例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F-36量表结果,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情绪角色、身体功能、身体疼痛、身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心理健康及躯体角色评分均较高,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情绪角色、身体功能、身体疼痛、身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心理健康及躯体角色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有效地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并且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率。
  • 张睿婷,梁睿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09-1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以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83例患者进行研究,被试来源为社会招募,采取随机区组分配后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对照组选取常规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联合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阴性症状量表(SAN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适应不良量表(SOC)、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统计学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SANS评分:治疗前,两组针对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贫乏、社交缺乏、注意障碍评分相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SAN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SAS、SDS评分:在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IPROS评分:观察组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④ADL、SDSS、SOC评分:治疗前,两组ADL、SDSS、SO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SO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⑤SADS评分:治疗前,两组SADS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D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⑥生活质量:治疗前,观察组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给予患者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阴性症状,促进患者负面情绪舒缓,可有效强化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交主动性,进而优化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
  • 于明,董少鹏,谭惠文,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13-1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奥氮平、阿立哌唑联合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本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联合MECT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MECT治疗。对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脂代谢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C、HDL-C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G、LDL-C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率95.00%,对照组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比对照组32.50%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比对照组12.50%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MECT联用阿立哌唑或奥氮平均疗效显著,但阿立哌唑在减轻脂代谢、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奥氮平,且不良反应较轻,具有较高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 抑郁症
  • 范玉江,张洁,万楠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16-1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舍曲林联合团体绘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于2022年1月~12月招募15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均接受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进行团体绘画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分和自尊量表(SE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①治疗后研究组的焦虑/躯体化因子、体重因子、认知障碍因子、日夜变化因子、迟滞因子、绝望感因子和HAMD-24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的DIF、DDF、EOT因子分及TAS-20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研究组的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绘画疗法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述情障碍和自尊水平。
  • 戴青梅,周慧明,乌兰图雅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19-1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6例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联用心理治疗,对比两组的焦虑抑郁症状、治疗有效率以及心理弹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干预3、5、8周后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及人际协助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心理弹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 李玉,邵华,马全美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22-1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正念减压疗法(MBSR)在冠心病(CHD)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3月期间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CHD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予以分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41例在其基础上采用MBSR进行心理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自我负担感受量表(SPB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D、MAAS、SPBS分值对比,结果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干预8周后的结果比较,研究组HAMD、SPBS分值较更低(P<0.05),MAAS分值更高(P<0.05)。护理满意率对比,研究组结果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MBSR可以改善CHD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与自我负担感受,提升其正念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 师琨,张妮,袁慧,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25-1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团体绘画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精神卫生中心8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抑郁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抑郁症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绘画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F-36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ES评分、SF-36评分以及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团体绘画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谢贞,吕涛,林兴华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28-1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认知干预在行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的重型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8月在本院行MECT的重型抑郁症患者84例,通过双色球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抽取红色球及绿色球的患者分别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性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为88.1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及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MECT的重型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其焦虑抑郁症状。
  • 衣少娟,吕同霞,林绍丽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31-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发作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6例老年抑郁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神经递质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评分、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递质指标较护理前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MMAS评分 7.13±0.18 分、WCST评分 84.51±3.36 分、PSP中个人活动评分 23.18±0.34 分、个人和社会关系 22.09±1.14 分、自我照料 22.43±0.34 分、干扰和攻击行为 24.02±0.31 分、总分 90.65±2.54 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性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发作患者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递质代谢功能、用药依从性、认知功能以及个人与社会功能的提升。
  • 张景祖,赵蕊,邱莹莹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34-1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疏肝解郁汤结合针刺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5-HT(5-羟色胺)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疏肝解郁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效果、神经递质水平、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善太息、精气抑郁、胸痞胀满、频发嗳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74.20%(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递质水平:5-羟色胺(5-HT)、多巴胺(DA)、β内啡肽(β-E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类卡片的总应答数(RA)、正确应答数(RC)、完成分类数(CC)高于对照组,非持续性错误数(NRPE)、持续性错误数(RPE)对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社会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解郁汤结合针刺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表现,提高神经递质水平,且能够改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
  • 张蕾,孙艳,刘瑶瑶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38-1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分析保护性约束联合共情护理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于2021年8月~2022年8月选取本医院诊治的重度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保护性约束联合共情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生活功能水平、治疗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 针对重度抑郁症患者,通过实施共情式护理和保护性约束干预,能够调整其抑郁状态,提升生活功能和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孙娟,陈珍,黄月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41-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5例抑郁症患者,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观察组(n=33)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睡眠质量、抑郁程度、应对方式、负性情绪、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应对方式显著更优(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予以青年抑郁症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且患者具有较高的依从性。
  • 张喆,顾超,胡建伟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44-1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戈美拉汀联合用药对焦虑性抑郁症患者疗效的观察。方法 96例焦虑性抑郁症患者参与研究,均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电脑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为对照组,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血清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焦虑性抑郁症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可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减轻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平衡机体神经递质,取得确切的疗效,但联合用药未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心身医学
  • 李丽,高中德,初赛蕾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47-14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碳酸锂缓释片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32例:碳酸锂缓释片治疗)与实验组(32例:碳酸锂缓释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神经递质以及肝肾功能水平。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BRMS评分 11.56±1.32 分、SDS评分 31.38±1.32 分以及神经递质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100.00%)以及CGI评分、WCST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以及肝肾功能指标较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联合应用碳酸锂缓释片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躁狂症状以及生理指标,并提高其认知水平,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 李艳红,解桂梅,刘全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50-1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应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方法 2022年4月~2023年3月,选取此期间东明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予以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干预措施,研究组(45例)在其基础上应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干预措施。针对两组患者的Herth希望量表(HHS)、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我负担感受量表(SPBS)评分,以及遵医行为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HHS、PDD、SCSQ、SPBS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结果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干预8周后的对照组结果相比,研究组HHS量表评分更高(P<0.05),PDD量表评分更低(P<0.05),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PB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的总依从率对比中,研究组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疾病应对能力,改善其病耻感与自我负担感受,增强遵医行为。
  • 郑中原,张起芳,纪甲娜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53-1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治疗中音乐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疗法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2023年6月选择本校实习基地的孤独症患儿8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音乐治疗)与观察组(音乐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疗法),每组4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以及心理健康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音乐治疗1次时,两组患儿在音乐治疗期间(一般40~60 min/次)听从指令次数、主动语言次数、目光交流次数、微笑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时观察组听从指令次数、主动语言次数、目光交流次数、微笑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ARS评分、ABC评分及心理健康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时观察组CARS评分、ABC评分及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治疗中在音乐治疗基础上联合引导式教育疗法干预,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治疗效果,还可以更好地改善孤独症病情症状与行为障碍,甚至有利于孤独症患儿心理健康发展。
  • 王华盛,迟伟晨,邓亚平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56-1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 对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米氮平联合针灸治疗,效果理想,能够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护理心理
  • 郭敏,杨小萍,史夏云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59-1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团体式心理护理配合早期有氧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63例老年冠心病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81)给予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观察组(n=82)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峰值功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D、HAMA、SCSQ、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峰值功率以及WHOQOL-BREF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HAMA、消极应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峰值功率以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团体式心理护理配合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能够缓解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使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促进运动水平提高。
  • 孙令芝,于雅婷,曹静静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62-1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阶段心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11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入院后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以及日常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变化实施分阶段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满意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AMA(45.02±5.01)与HAMD(43.78±5.3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0.33±4.70、52.78±5.76)评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52.96±5.46、50.30±5.05、102.59±4.80)显著高于对照组(40.46±5.28、38.54±5.76、78.33±4.31)(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93%)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57.57%)(P<0.05)。结论 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行分阶段心理干预不仅能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提高其自我效能,还可提升其生存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 徐静锋,王海英,刘凌峰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65-1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对提高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盐城市1所三级乙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半开放病区的64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组给予8次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测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实施护理措施之后,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验证了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导向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疾病知识知晓度,使得病患行为有所变化,提升认知功能管理的依从性。
  • 王深化,刁咏梅,董晓芳,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68-1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暗示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行心理暗示疗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RAN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暗示疗法干预,能有效提升其心理弹性状态、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改善社会功能缺陷,护理满意度较为理想。
  • 熊环,张坡,韩业梅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71-1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个性化叙事护理对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经皮PVP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择取其中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叙事护理,对比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护理前两组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各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理想(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 老年经皮PVP手术患者在围术期给予个性化叙事护理可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并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疼痛,提升护理满意率。
  • 陈琳,杨敏,邢小东,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74-1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在缓解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焦虑及改善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焦虑情绪、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4.08±1.02),低于对照组的 5.36±1.08 分,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分(34.14±3.02)、抑郁状态问卷(DSI)评分(32.04±3.01),均低于对照组的 46.58±4.15 分、41.84±3.39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可缓解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焦虑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睡眠结构。
  • 顾文娟,邵娟,石晓梅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77-17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初产妇采用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100例初产妇,随机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两组分娩方式和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较护理前,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GSES、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分娩率为20.00%、剖宫产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00%、16.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 初产妇采用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改善不良情绪,提高阴道分娩率,护理满意度高。
  • 宋琴芳,孔云花,金娟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80-18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应用接纳承诺疗法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25),双数分到对照组(n=2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接纳承诺疗法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的应对方式、病耻感、心理弹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评分显著更高,消极应对评分显著更低(P<0.05)。经护理,观察组各维度病耻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各维度分数在护理后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护理干预中应用接纳承诺疗法,可改善应对方式,缓解病耻感,提高心理弹性,减少并发症。
  • 韦丽,邢莉,杨丹萍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83-18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激励式心理护理应用于行择期剖宫产的初产妇中的效果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62例行择期剖宫产的初产妇(2021年1月~2023年4月),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护理的研究组(31例)。观察两组的生理[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理应激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自我效能[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产后抑郁[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①入院时,两组的HR、SBP、DB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30 min及关腹前,研究组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入院时相比,两组术后2 d的HAMD、HAMA评分降低,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评分升高,且研究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③术后2 d两者SCSQ评分对比,研究组的积极应对评分高,消极应对评分低(P<0.05)。④两组CBSEI-C32评分比较,术后2 d研究组的自我效能期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结果期望评分则无显著差异(P>0.05)。⑤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2 d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式心理护理可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促进其积极应对,改善产后抑郁情况,提升产妇的自我效能及母亲角色适应度。
  • 徐洋,高金龙,杨帆,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87-1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措施对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肺癌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质量、生活质量以及疲乏量表(PF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疼痛最剧烈程度、疼痛最轻程度、有效咳嗽时疼痛程度、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信息告知充分程度、对疼痛处理结果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PFS评分方面,实验组的躯体、行为、情感、认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肺癌手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缓解因疾病而带来的疼痛程度,进一步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癌症。
  • 尹丽君,陶慧敏,孙慧芳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90-19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焦点解决模式对于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ACP)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7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永久性ACP植入的患者7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39例患者在其基础上应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Herth希望量表(HHI),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CD-RISC、SCSQ、HHI分值对比中,两组结果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干预2个月后的对照组结果相比,研究组CD-RISC分值显著更高(P<0.05),SCSQ中积极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维度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HI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的总满意率对比中,研究组结果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焦点解决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永久性ACP植入患者的心理弹性与希望水平,使其以积极的状态应对疾病,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赵承燕,王亮,司东旭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93-1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MHD)患者护理中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治疗性沟通(TCS)在改善患者负性心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2月1日收治的80例MHD为对象,用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基于网络平台的TCS,比较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医学应对评估、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SPBS、MCMQ、PSQI、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SAS、SDS、SPBS、PSQI降低;MCMQ、SF-36升高(P<0.05),观察组SAS、SDS、SPBS、PSQI低于对照组,MCMQ、SF-3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HD患者接受基于网络平台的TCS,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提升疾病诊治期间的应对能力,进而利于保持较好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
  • 袁曼曼,荆思明,张丽君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96-1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护理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两组入院时间开始于2021年1月,结束于2023年3月,在治疗阶段,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康复训练护理为实验组提供,就两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者最终疗效展开比较,内容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评分、语言发育迟缓检查、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两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者护理前后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比较,护理前,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S检查法语言评定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护理模式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者提供,能够改善患者发育情况,恢复到社会活动中来,提高社会行为能力。
  • 个案报告
  • 曾庆雪,张怡,李苗
    心理月刊. 2023, 18(19): 199-2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1例来访者因长期受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导致产生不良的信念和抑郁情绪,并伴有自我效能感降低、自我价值感降低等情况的咨询案例。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进行了心理疏导,调整了来访者不良的核心信念,提高了来访者的自我认同感,达到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李春萍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03-2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咨询师运用短程整合取向心理咨询帮助一位低自尊、人际回避高职大学生挖掘积极资源,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心理成长的案例报告。咨询师整合运用来访者中心、积极关注、共情、合理情绪、空椅、沙盘游戏等多个流派咨询方法和理念,调动来访自身资源,并激活来访女友、班主任等社会支持,通过3次现场有效咨询结合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实践与反馈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来访者明显缓解了抑郁、焦虑情绪,调节了重要不合理认知,改善了实际人际关系,低自尊获得提升 ,有勇气与曾经创伤的自己进行对话,能有效利用积极资源,获得心理能量,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降低了来访者在校期间出现心理危机的风险。
  • 调查研究
  • 李晓艳,贺晶晶,沈钰岚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06-2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并分析合肥市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现状。方法 于2022年5月~2023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合肥市大学全校范围中选取456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素养问卷(MHLQ)和专业心理求助行为问卷对合肥市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上调研,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因素。结果 合肥市在校大学生MHLQ平均得分为 125.02±16.24 分,心理健康素养总达标率为29.63%。4560例在校大学生中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有456例,其中通过热线电话和互联网寻求过心理或精神方面的帮助的学生占比较多(8.64%和5.86%),直接到医院或心理机构寻求过心理或精神方面的帮助占比较少(2.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健康状况差、对自身成长经历不满意和未参与体育锻炼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的危险因素,未参与体育锻炼和未参与社团活动是影响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肥市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发,大多学生会通过热线电话和互联网寻求帮助,需要提高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能力。
  • 马静宜,董雪凡,胡钰轩,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09-2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承德市社区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动机现状,并分析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便利选取2023年1月~2023年7月承德市3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志愿服务动机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承德市3个社区154例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现状进行调查。其中,单因素分析采用 t 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承德市3个社区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意愿水平较高,志愿服务动机总分为 65.55±11.97 分,职业类型是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动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及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应针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因素,结合个体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老年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晚年幸福感及社会贡献度。
  • 张静,何江军,陈洁,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12-2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社区基层工作者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8月4日~2022年10月13日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压力感知量表(PS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成都市某区492名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全部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 2.52±0.56。②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压力感知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P<0.05)。③性别、自尊、压力感知和社会支持是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基层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影响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较多,社区管理者需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及时疏导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供相关支持,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更有信心完成工作。
  • 张兰,孙晓珍,张琴,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15-2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盐城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标准化团体心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样盐城地区初中以及高中青少年共400名,发放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收集并分析,并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回收的有效问卷375份中,抽取100例青少年进行标准化团体心理干预模式,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城市和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测量量表(PHI)得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青少年PHI得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学习成绩优秀、良好、一般以及差的青少年PHI得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分布中得出,学习焦虑的平均分数最高,其次为对人焦虑、身体症状以及孤独倾向,冲动倾向的平均分数最低;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青少年的生活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城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需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心以及教育,并强化标准化团体心理干预模式,引导其积极向上,健康生活。
  • 周洁,邓泽英,曾庆燕,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18-2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某精神病院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某精神病院精神科护理人员中随机抽取200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研究。统计研究对象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估量表(CAI)评分,并在此基础上将评估结果为优良的患者纳入高水平组,反之纳入低水平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寻找影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并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00名研究对象CAI中理解或认知维度 70.58±10.65 分、鼓励或勇气维度 65.85±9.99 分、耐心维度 62.22±5.87 分、总分 198.65±12.24 分,整体处于尚可水平;人文关怀能力优良率40.00%。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在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聘用形式、生育情况、月夜班、职称、职务、月收入、家庭与同事关怀、人文关怀教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年限、职称、家庭与同事关怀、人文关怀教育是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精神病院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整体水平较低;影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较多,性别、职称、工作年限、家庭与同事关怀、相关教育培训等影响较大,护理管理者可根据精神科护士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教育和培训的形式,以便有效培养护士其人文关怀品质,提升其人文关怀能力。
  • 综 述
  • 陈隽雅,梁安东,洪慧敏,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21-2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帕金森病抑郁研究中所采用的筛查工具进行综述,包括普通帕金森病抑郁筛查量表和特定帕金森病抑郁筛查量表。其中普通帕金森病抑郁筛查量表包括Beck抑郁问卷、蒙哥马利和艾森贝格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老年抑郁量表。特定帕金森病抑郁筛查量表包括帕金森病抑郁症临时诊断标准、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以及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各量表均存在特异性不足,且对症状描绘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用于帕金森病抑郁筛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帕金森病抑郁研究中使用的诊断筛查工具进行综述,提出现有量表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开发特异性帕金森病抑郁筛查量表提供思路和依据。
  • 宋珊珊,邓一,董丽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24-2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护理行业对国民健康的贡献日益凸显,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护理行业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自我决定理论常被用于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以提高成效。本文从自我决定理论的概念及其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与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学者在护理领域中应用该理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 吴滢,周依依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27-2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萨提亚理论有关提升大学生身体自尊方面的研究数量偏少,且各研究中结论单一,更重视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本文从家庭角度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整理并验证萨提亚冰山理论在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自尊方面的可行性,帮助大学生深层次地探索自我,从外在观察到的行为特征探索个人内心的渴望和自我,从而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特质,根据个人特质提升大学生身体自尊。
  • 张丽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31-2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千百年来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平衡,强调个体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竞争压力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心理问题和挑战,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问题,其中包括资源不足、信息传递不畅、社会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不够成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宝贵的心理支持和指导,高校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重视,并积极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大学生人格品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本文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希望通过加强资源支持、构建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强化社会心理压力的应对教育、建立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实现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 邹会敏,朱劲松,王伟超,等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34-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CU患者在治疗期间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及对疾病进展的恐惧,这些精神状态对ICU患者的治疗、康复及预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文综述了ICU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理论基础、分析出人口学、睡眠、心理等影响因素、介绍患者睡眠评估与监测、疼痛干预措施,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ICU患者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祖孟兰,朱小林,谭淑平
    心理月刊. 2023, 18(19):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19.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和治疗亟须重视。非药物干预在治疗青少年抑郁方面具有副作用小、治疗依从性高等独特优势。本文就国内外有关青少年抑郁非药物干预的最新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少年抑郁的治疗选择和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