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3年, 第18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3-12-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王玥,余林,耿毅博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人老化态度对其新冠防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元刻板印象的中介作用和新冠恐惧的调节作用。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于湖北、重庆两地抽取具有正常认知能力的294名老年人,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采用汉化版老化态度问卷(AAQ)、老年人元刻板印象形容词评定表、汉化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恐惧量表(FCV-19S)以及新冠知信行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中介作用检验显示,老化态度既能直接负向预测新冠防护意愿与行为,也可以通过积极元刻板印象间接预测新冠防护意愿与行为。②调节作用检验显示,新冠恐惧在老化态度和新冠防护意愿与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 老年人的老化态度通过积极元刻板印象的部分中介作用进而影响其新冠防护意愿与行为。
  • 张旭,廉俊慧,田剑恒
    心理月刊. 2023, 18(23): 7-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浅析基本心理需求内涵、价值,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需求现状,对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研究数据。方法 于2023年3月~2023年8月随机抽取甘肃省宕昌县62名在校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t 检验,并结合数据对其监护人及任课教师进行访谈。结果 ①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心理需求处于中等程度,但归属需求处于中等偏下程度。②自主需求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自主需求、归属需求和基本心理需求差在年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自主需求在留守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胜任需求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且女性得分高。结论 留守儿童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需要得到重视,特别是低龄儿童与女性儿童。
  • 王荔歆,韩晶,胡丹青,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1-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反应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和急诊内科2022年12月~2023年4月收治的141例AM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照顾者反应得分、正负性情绪得分及主观幸福感得分。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141名AMI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者反应自尊维度均分为3.71(0.86),照顾者正性情绪得分为32.00(10.00),负性情绪得分为23.00(8.00),主观幸福感得分为10.37(4.2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影响因素不同,患者年龄和正性情绪维度得分是照顾者正性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有无照顾经验、照顾者年龄、负性情绪维度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就诊科室、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有无共同照顾者是照顾者负性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照顾者能感到较强的积极感受,认为时间安排受打扰严重,同时感到健康和经济方面的负担,应采取措施来进一步促进照顾者的正性反应,减轻负性反应。
  • 黄文静,邱勇强,邓树嵩,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6-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和抑郁之间的关联,探讨错失焦虑、成人依恋模式在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和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 在新冠疫情流行期以来,于2020年6月~2020年7月,使用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错失焦虑量表、成人依恋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广西南宁和百色市两所医学院校的911名医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评估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 农村家庭的医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抑郁总分高于城市家庭(P<0.05)。多重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医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通过错失焦虑和依恋焦虑对抑郁有正向的直接预测作用(β=0.187,P<0.001),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正向预测错失焦虑和依恋焦虑(β=0.662,β=0.597,P<0.001),错失焦虑负向预测抑郁(β=-0.338,P<0.001),依恋焦虑正向预测抑郁(β=0.415,P<0.001),错失焦虑和依恋焦虑在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之间起单独中介效应。结论 农村家庭的医学生在新冠疫情流行期的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抑郁情绪高,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还可通过错失焦虑和依恋焦虑影响医学生的抑郁情绪,错失焦虑和依恋焦虑在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和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
  • 韩娟,罗浩瀚,刘怡珂,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1-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幼儿教师关怀行为问卷”,验证该问卷信效度,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心理测量工具。方法 2022年3月~2022年7月,在文献分析、访谈法和专家评估的基础上,随机选取245名和260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问卷划分为理解与支持、班级管理、沟通、尊重与信任和反思与提升5个维度,经过筛选,共有19个条目入选,该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0,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41~0855;所有条目累计贡献率57.72%,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中各题项的因素符合量在0.600~0.843之间,信度在0.360~0.711之间,表明问卷的各个题项有较高的信度和解释力。结论 幼儿教师关怀行为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定幼儿教师关怀行为的工具。
  • 李丹,武艺,贾涛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6-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家庭和谐测量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在天津大学随机抽取284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提取出有关家庭和谐特征的71个指标,然后进行删、并、条目化等操作,编制出具有51个题目的初始量表。其次使用初始量表对254名被试进行初测,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28题目。最后对28题目的最终量表进行复测,复测样本数265人,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家庭和谐量表由28个题目,6个因子组成,α均大于0.7,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量表的结构效度。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为量表关联效度,α=0.762,支持了量表的外部效度。结论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了解中国大学生家庭和谐水平的有效工具。
  • 任兰竹,杨鹏,张敏丽,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30-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管理者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9月~2021年12月,选择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14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B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78.77%的手术室护士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其中,重度职业倦怠有42人(28.77%),中度倦怠的29人(19.86%),轻度倦怠44人(30.14%)。手术室护士睡眠质量差90人(61.64%),睡眠质量好56人(38.36%)。职业倦怠中情感疲惫感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00,P<0.05);工作冷漠感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5);工作成就感与睡眠质量分数之间呈负相关(r=-0.558,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出现不同程度的倦怠感,且睡眠质量较差,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从而缓解其职业倦怠感。
  • 王春源,赵玲
    心理月刊. 2023, 18(23): 34-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探索动作干扰效应的加工机制。方法 2022年4~2022年5月,通过线上问卷公开招募的方法,选取了21名在校生在西北大学行为实验室进行了行为及脑电实验,实验结合了改进的动作启动范式、Go/No go任务、新颖的抓取方式判断任务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结果 ①行为学结果显示:当目标刺激是力量抓握物体时,呈现动作干扰效应,表现为危险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中性条件[t(1,20)=4.890,P<0.001];当目标刺激是精细抓握物体时,呈现与动作干扰效应相反的结果,表现为中性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危险条件[t(1,20)=-6.788,P<0.001]。②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对于N2成分,当目标刺激是力量抓握物体时,在Go试次中,危险条件的N2振幅显著负于中性条件[t(1,20)=-2.285,P<0.05];当目标刺激是精细抓握物体时,在No go试次中,危险条件的N2振幅显著负于中性条件[t(1,20)=-2.503,P<0.05]。③对于P3成分,当目标刺激是力量抓握物体时,在Go试次中,危险条件的顶叶P3振幅显著正于中性条件[t(1,20)=2.433,P<0.05]。结论 当个体对目标刺激的抓取方式进行加工时,动作干扰效应的加工机制是一个先反应抑制后危险评估的过程。
  • 郑峻彤,陈慧欣,杨双,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38-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于负面评价恐惧(FNE)、正面评价恐惧(FPE)和社交焦虑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2020~2023年,采用社交焦虑量表、正面评价恐惧量表和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在FPE对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中,FNE的中介效应。结果 FPE与FNE、FPE与社交焦虑以及FNE与社交焦虑相关分析值分别为0.636、0.555和0.516;FNE在FPE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中,中介效应量的间接效应为0.159,占总效应的25.00%,表明:①FPE、FNE以及社交焦虑三因素两两存在显著正相关;②FNE在FPE对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FPE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也可以通过提升FPE的方式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 何莉,瞿秋婵,许占斌,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4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1~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情况,为早期促进ASD幼儿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集南通市定点机构康复训练的246名1~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幼儿社会情绪评价量表(CITSEA)评估幼儿情绪社会化能力,采用访谈法并对幼儿基本情况及家庭基本信息进行调查。结果 CITSEA结果显示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和能力域得分分别为 59.20±10.08、 58.82±10.02、 58.76±9.95、 30.06±6.02,其中男童外显行为域得分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P<0.05);CITSEA各维度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2.44%、40.65%、32.52%、41.06%,其中男童外显行为域异常检出率为62.14%,高于女童3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04,P<0.01);CITSEA结果显示1~2岁(含)、2~3岁年龄组儿童各维度得分和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幼儿普遍存在情绪社会化发展不良,而且不同性别ASD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提倡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多维度社会支持,积极关注ASD幼儿早期情绪社会化能力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周敏,王林娟,林莲英,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44-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12例危重患儿及家庭临终关怀实践进行案例研究,为促进我国危重症患儿安宁疗护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5月入住本院PICU因决定限制或退出维持生命的治疗导致死亡并接受安宁疗护的危重患儿。观察安宁疗护前后患儿父母焦虑、抑郁,预感性悲伤评分以及对安宁疗护的满意度。结果 服务12位安宁疗护患儿及家庭,服务时间长达200小时。主要照护者满意度评分为 76.18±3.23 分,预感性悲伤总分为 122.00±2.92 分,总条目均分 4.54±0.63 分,其中7个维度中失去感觉及悲伤程度2个维度得分最高,条目均分分别为 4.89±0.32 分、4.71±0.54 分。安宁疗护前后患儿主要照护者焦虑评分显著下降(t=21.663,P<0.001),抑郁评分显著下降(t=-29.890,P<0.001)。结论 本项目基于多学科的医疗服务合作模式并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危重患儿安宁疗护实践的发展。
  • 心育教学
  • 胡诗琪,万申敏
    心理月刊. 2023, 18(23): 47-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实习护生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及感应应激压力源现状,并探究心理弹性各变量间的作用。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量表调查,对某医学院校实习护生进行方便抽样。通过汉化版心理弹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实习护生压力源量表对306名某医学院校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运用SPSS 26.0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①实习护生心理弹性得分为 23.06±6.56 分,不同性别及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对实习护生心理弹性水平具有显著影响(P<0.001)。②心理弹性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及其各维度呈明显正相关(P<0.001);心理弹性总分与压力源及其各维度皆呈明显负相关(P<0.001)。③线性回归分析中,性别、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领悟社会支持及压力源五个变量充分解释了心理弹性50.3%的变异量;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及压力源可负向预测心理弹性。结论 内外环境保护性因素可影响实习护生的心理弹性。外在的社会支持低,实习护生心理弹性低;内在的压力超负荷会降低其心理弹性情况。同时,性别差异、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不同、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皆可能影响心理弹性水平。
  • 曾直,李可,符刚,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52-5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累积生态风险对高职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未来取向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累积生态风险系列问卷、危害健康行为问卷(大学版)、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未来取向量表对829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 累积生态风险显著正向预测高职生危害健康行为(β=0.388,P<0.001);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未来取向分别在累积生态风险与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25和0.092,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9.29%和14.19%,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未来取向在累积生态风险与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43,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6.14%。结论 累积生态风险不仅能直接影响高职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还能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未来取向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高职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 李奥成,卢玥,杨建豪
    心理月刊. 2023, 18(23): 57-5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共情能力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并检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恶意创造力的理论增加一个新视角。方法 研究采用基本共情问卷、恶意创造力行为问卷和心理韧性问卷,于2023年5月1日在线上对2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7.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共情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韧性(β=0.480,P<0.001);当共情能力和心理韧性分数都进入回归方程时,共情能力(β=-0.230,t=-6.709,P<0.001)与心理韧性(β=-0.115,t=-4.930,P<0.001)都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恶意创造力。结论 ①共情能力与恶意创造力显著负相关;②心理韧性在共情能力与恶意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 李佩佩,余丽艳
    心理月刊. 2023, 18(23): 60-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索沙盘游戏疗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中的效果及优势,将目前在高校常用的几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对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效果对比。方法 2022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通过招募的方式共招募到200名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120例,按照6种常用的心理咨询干预技术,沙盘游戏疗法,团体辅导,绘画,音乐,叙事和舞动治疗,随机分为相应的6组,一周干预一次,持续10周。将实验前后的社交焦虑数据,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OQ-45.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干预前各个组别的IAS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各个组别的IAS得分具有显著差异(F=2.684,P<0.05);团体沙盘组干预前后IAS得分具有显著差异(t=6.879,P<0.05)。干预前各个组别的OQ-45.2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各个组别的OQ-45.2得分具有显著差异(F=2.646,P<0.05)。结论 团体沙盘疗法在社交焦虑干预效果明显优于音乐疗法,绘画疗法,舞动治疗和叙事疗法,而与团体辅导之间差异不明显。在咨询效果上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在咨询效果上优于舞动疗法和叙事疗法,团体辅导的咨询效果上优于舞动疗法和叙事疗法,绘画疗法的咨询效果优于舞动治疗。
  • 于姗姗,崔锋泽
    心理月刊. 2023, 18(23): 64-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大学生的失败恐惧和家庭功能情况及其对职业决策的影响,为开展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2023年7月~2023年9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某高校98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失败表现评估中文版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开展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①失败恐惧总体情况均值为58.24,家庭功能总体情况均值为145.61,大学生失败恐惧情况中等偏上,家庭功能情况良好。②性别、年级、角色维度、害怕未来迷茫维度均会对大学生职业决策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P<0.001)。结论 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相关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推进构建基于心理学视角的生涯教育体系。
  • 李箫,王玉山
    心理月刊. 2023, 18(23): 68-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干预结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苏北某高校外国语学院2022年9月入学的120例被试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实施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记作对照组),一组实施常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干预结合(记作观察组),比对两组大学生常见心理卫生情况变化(GHQ-12)、心理健康状态及负性情绪,对数据进行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HQ-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干预相结合一方面增进师生、同学之间及家庭亲密关系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值得实施。
  • 端旭阳,张亚静,郝孟君,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7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针对性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并降低手机依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2020年9月~2020年12月份对河北省某高中650名高中生展开问卷调查并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出69名具有手机依赖倾向且程度接近的学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实验,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 t 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①18.49%的学生具有手机依赖的问题;②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手机依赖的显著负性预测因素;③实验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的前后测差异对比中,实验组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依赖上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手机依赖问题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显著提升高中未来时间洞察力并降低手机依赖。
  • 朱杉杉,张会敏,郭鑫,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75-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在学业成就归因与学业拖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于2022年12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Aitken拖延量表(API)对667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学业拖延行为与学业成功外归因、学业失败外归因、学业失败内归因呈显著正相关(r=0.325、0.421、0.084,P<0.05),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176,P<0.01),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在学业失败外归因与拖延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5%。结论 学业失败外归因不仅可直接正向预测学业拖延,也可由自我效能感间接地影响护理本科生学业拖延行为。
  • 黄珊,朱华燕,吴佳琪
    心理月刊. 2023, 18(23): 79-8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现状。方法 2022年3月~2022年5月,使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浙江某地高校1616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独立样本 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六大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超越、情感、人际、认知、公正、节制。学习成绩、朋辈人际关系、学生干部三个因素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较大且群体内部差异显著。家庭氛围越融洽,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越好(P<0.05);家庭经济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水平高于家庭经济好的学生(P<0.05);完整家庭结构的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显著高于重组或其他家庭(P<0.01),但与单亲家庭的学生差异不显著。结论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最好的维度是超越、情感、人际,说明大学生总体上懂得感恩、善于发现美好与幸福、期待未来、有同理心、爱自己与他人、勇敢而坚韧,但在节制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因此高校应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我节制、理性平和的心理品质。
  • 赖颖慧,陈聪,左莫菲,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83-8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情感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探讨数学文化教学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于2022年4月选取五年级与六年级小学生共372名,采用小学生数学情感量表收集学生外显数学情感,采用数学比喻任务考察内隐数学情感。2022年4月~2022年6月,随机选取小学五年级学生62名,分为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实验组采用数学文化教学策略进行“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版块授课,每周2次课,共6周;对照组进行相应教学版块的习题训练,考察数学文化教学对数学情感与学业成绩的干预作用。结果 ①显性数学情感与隐性数学情感均表现为女生情感得分低于男生(P<0.05),其中女生同伴关系与学习兴趣显著低于男生(P<0.05;P<0.01);②五年级学生显性情感得分显著高于六年级,其中,同伴关系与课堂注意力显著更高(P<0.001;P<0.01);③隐性数学情感得分对数学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④数学文化教学对隐性情感与数学成绩有显著干预效果(P<0.01;P<0.05)。结论 小学高年级男生显性与隐性数学情感均高于女生,加强数学学习同伴关系建设与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可能是提升小学高年级女生数学情感的重要途径;挖掘与运用数学文化教学方法可发展学生内隐数学情感,提升学业成就,促进小学生对数学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 李洪杰,杨晓蕾,钱学艳,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86-8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产生提供病因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对某医学院各年级共计503名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为 6.20±2.78 分,表示睡眠质量较好,入睡时间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P<0.05),入睡时间和催眠药物在年级间有统计学意义(F=7.295、2.978,P<0.05),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在年级间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t=5.276、2.434、3.108、1.974、3.868,P<0.0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在月花销间有统计学意义(F=4.721、7.204、3.632、9.502、6.131,P<0.0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与精神病性体验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睡眠效率与精神病性体验有统计学意义呈显著负相关(P<0.05)。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对精神病性体验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对精神病性体验负向预测作用(P<0.05);性别和月花销均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分布(P<0.05)。结论 大学生睡眠质量越差、入睡时间越晚、睡眠时间越短、睡眠效率越低、睡眠障碍越高、日间功能障碍越高,精神病性体验越严重。
  • 梁乾琳,刘春慧,邹永纯,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89-9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少数民族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水平和临床实践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赞许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经修订后的中文版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MCSDS-CR)和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量表对100名少数民族护理专业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四川少数民族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普遍处于中等水平(63.43±10.76);②四川少数民族高职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与职业认同感总分、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及社会说服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社会赞许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赞许性也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职业认同感对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直接效应不显著,但可以通过社会赞许性间接影响临床实践行为表现,即社会赞许性在职业认同感与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职业认同感是通过社会赞许性这一中介变量对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起作用的,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要通过积极的职业探索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良好职业心理素养,促进学生对职业的评判标准由外部向内部转化,降低社会赞许性,进而提高临床实践行为表现。
  • 林艳,张姝玥
    心理月刊. 2023, 18(23): 93-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大学生生命意义的来源内容和结构维度。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243名大学生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对有意义生活的看法和具体生活事件。基于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和核心式编码,提取出大学生生命意义来源的核心类属。通过频数统计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分析大学生生命意义来源各类属之间的差异。结果 大学生生命意义来源结构包括关系和谐、价值感、生活享受、生活体验和追求期待5个核心类属(维度),不同类属(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x2=257.554,P<0.001),其中以关系和谐(n=442,28.57%)、价值感(n=374,24.18%)和生活享受(n=416,26.89%)为最重要的来源。5个核心类属(维度)共含21个子类属,各子类属间卡方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关系和谐(x2=136.570,P<0.001),价值感(x2=324.529,P<0.001),生活享受(x2=168.519,P<0.001),生活体验(x2=27.594,P<0.001),追求期待(x2=16.953,P<0.001)。结论 大学生生命意义来源结构包括5个核心类属(维度)和21个子类属。研究初步构建了大学生生命意义来源的理论模型,为编制本土化测量工具和生命教育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 郭小青,平措卓嘎
    心理月刊. 2023, 18(23): 96-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以西藏某所高职院校为例,致力于考察专业承诺、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了解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了解并为改善学生倦怠水平提供具体措施。方法 2023年10月~2023年11月,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法选取西藏某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994名学生的资料,发放专业承诺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倦怠问卷,以自我效能感为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作用机制中的中介变量,拟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用SPSS软件对中介效应理想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专业承诺与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存在关联,专业承诺与自我效能感呈正向显著性关系(r=0.492,P<0.01),与学习倦怠呈负向显著性关系(r=-0.263,P<0.01)。自我效能感在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之间发挥部分中介功能。结论 专业承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性关系,自我效能感在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童文静,候鑫鑫,付鑫
    心理月刊. 2023, 18(23): 99-10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尊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检验生命意义感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3年4~5月使用自尊量表(SES)、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987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1.0软件整理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及中介分析。结果 ①自尊、生命意义感对学习倦怠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0.456、-0.143,P<0.01);②生命意义感在自尊与学习倦怠间起中介作用,贡献率达到30.26%。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内在影响机制,强调关注学生的自尊、生命意义感提升,从而减少学习倦怠。
  • 崔珊珊,高栋,孙银贵,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02-1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9月~2023年10月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SV)、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筛查量表(PHQ-9)对潍坊市某医学院校56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2名医学生中,经判定符合智能手机成瘾的有309名,占比54.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中间年级、与同学关系差及作息不规律均是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手机成瘾组和非成瘾组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比,成瘾组的焦虑、抑郁检出人数高于非成瘾组(P<0.05)。结论 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率较高,已影响其身心健康,学校及社会各界应给予足够重视,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李梦媛,李奕慧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05-10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小学生群体内开展道德情绪团体辅导对增强其亲社会行为从而达到预防校园欺凌的作用,为校园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实践方案与指导。方法 于2022年3月在正式实验开始前一周,采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BSA)对赣州市白云小学五年级54名学生进行前测,再随机抽取27名同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同一问卷的后测,考察实验组与控制组在亲社会倾向水平上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发现二者在公开性、依从性、情绪性、匿名性、利他性、紧急性和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实验组前后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发现在情绪性、利他性、匿名性、紧急性和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公开性、依从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组前后测结果进行 t 检验,发现控制组小学生在公开性、依从性、情绪性、匿名性、利他性、紧急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实验组控制组后测结果进行 t 检验,发现二者依从性、匿名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公开性、情绪性、利他性、紧急性和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道德情绪团体辅助对于增强小学生群体亲社会倾向进而预防校园欺凌现象效果显著。
  • 熊艺锦,朱煦,范熙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08-1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志愿行为与大学生亲社会倾向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3年1月~2023年5月,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广东省342名大学生,以志愿行为问卷(VQ)、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SRESE)和亲社会倾向量表(PTM)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志愿行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9、0.264、0.575,P<0.001);②志愿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正向预测了亲社会的倾向(P<0.001);③在志愿行为与亲社会倾向之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效应占比为61.00%。结论 本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志愿行为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通过揭示志愿行为与亲社会倾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中介机制,期望能够推动大学生展现出更多的亲社会倾向。研究结果为促进亲社会倾向带来启示,提示我们不仅需要积极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还需要关注志愿活动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精神分裂症
  • 何仿,徐凤文,赵培翠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11-1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阿立哌唑联合心理、康复疗法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医院精神科接诊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病程周期长,属于难治性疾病。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药物治疗(阿立哌唑)及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阳性、阴性量表检验指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所实施的疗法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焦虑及抑郁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及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病情,纠正患者病态,并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蒲川郁,曹珊珊,张笑梅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14-1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团体绘画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招募11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5,完成53例)和对照组(n=55,完成5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精神科药物治疗以及精神科护理,此外,研究组开展团体绘画治疗。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自尊量表(SES)进行评估。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NOSIE量表中的3个积极因子评分和总病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症状因子评分、激惹因子评分、退缩因子评分、抑郁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绘画疗法能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自知力、社会功能和自尊水平。
  • 秦圣杰,亓卫国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17-1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米那普仑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86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分别开展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米那普仑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社会功能、睡眠质量、症状消除时间、睡眠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消除时间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那普仑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 陶孝慈,朱云霞,任宝云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20-1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本院2021年8月~2023年4月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合理情绪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SPI、SF-36、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和认知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是一种有价值的综合干预方式。
  • 王汉哲,姜衍松,刘艳艳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23-1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实施叙事护理模式干预对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山东省戴庄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予以编号,根据编号数分组,对照组(1~50编号,5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1~100编号,50例)采取叙事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量表评估,比较组间差异性。统计各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情况,评测各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实施护理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态量表评估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心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精神症状阳性及阴性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叙事护理模式干预可助其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赵艺,刘飞艳,林艳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26-1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予以引导式护理后,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间,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收治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25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给予引导式护理。就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治疗态度、生活质量、护理总满意情况展开分析和对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等精神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及治疗态度评分(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总满意率,研究组的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引导式护理应用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效果确切,能进一步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控制患者的症状、促进治疗的配合度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抑郁症
  • 韩英,车群,李晓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29-1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抑郁症患者接受认知性心理干预联合全面护理效果。方法 取本院2023年2月~2023年8月收治的90例门诊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性心理干预联合全面护理。对比两组心理弹性、不良情绪、应对方式、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中的乐观、坚强、坚韧维度,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应对方式中的面对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应对方式中的屈服和回避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弹性、不良情绪、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认知性心理干预联合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改善其应对方式和不良情绪。
  • 黄婷,吴水湘,孙昱,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32-13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公众通常根据自己对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的认知和信念来应对疾病威胁。本研究通过疾病认知自我调节模型,分析疾病认知对于年轻抑郁症患者在寻求专业帮助过程中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年轻抑郁症患者的求助行为提供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年轻抑郁症患者13人,以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即疾病识别(躯体症状激活疾病感知能力、情绪症状突出暗示疾病存在、疾病认知误区抑制疾病识别),疾病应对方式(生命价值感驱动求助行为、有效情感支持帮助正面应对行为、污名化抑制情绪表露),应对结果反馈(信任感与依从性、自行中断治疗)。结论 年轻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素养水平不高、对抑郁症疾病表现存在认知误区的特点。需提高公众抑郁素养水平,增加公众对抑郁症疾病的感知能力,通过减轻抑郁症污名化及减少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误区促进有效支持,强化年轻抑郁症患者的专业求助行为。
  • 乔玲娟,张丽丽,孙丽萍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35-1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联合正念冥想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3年6月,选取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所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展开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n=40)以常规护理为基准采取音乐疗法联合正念冥想干预,探究干预前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HI、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疗法联合正念冥想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 王洪莉,赵丹丹,程琳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38-1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叙事护理取得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期间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F合并抑郁症患者9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在其基础上应用叙事护理干预。针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Herth希望量表(HHI)、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HAMD、HHI、PTGI评分对比,两组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与干预8周后对照组评分相比,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更低(P<0.05),HHI、PTGI分值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相比,研究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CHF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叙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升希望水平,促进创伤后成长,提高护理满意度。
  • 常晓,王陶丽,司书博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41-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越鞠丸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40例)及观察组(越鞠丸联合艾司西酞普兰,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血清5-羟色胺(5-HT)、皮质醇(Cor)水平。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以及血清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重度抑郁症患者采用越鞠丸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调节血清5-HT、Cor水平,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范青,王平,张琦,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44-1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基础下的心理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0月和2023年3月,在此期间筛选符合要求的样本80例,均为就诊于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研究共设定两个组别,每组40例,分别以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命名,分组采用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基础下的心理护理,以生命意义认知程度、负性情绪、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为观察指标,分析和对比两种方案的效果。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命意义的追寻与肯定4项内容评分、自尊水平评分和积极应对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存在的超越2项内容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压力评分及消极应对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命意义的追寻与肯定4项内容评分、自尊水平评分和积极应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的超越2项内容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压力评分及消极应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基础下的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意义认知程度和自尊水平,使患者以积极方式应对所发生的事情。
  • 黄凯欣,杨天宇,胡冰,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47-14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科门诊初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症状量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提供更准确的医疗指导。方法 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初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不同性别门诊初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SDS总分和抑郁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和城镇的门诊初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SDS和SCL-90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精神病性和躯体化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存在家族史的门诊初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SCL-90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偏执、强迫、抑郁、焦虑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SDS总分与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其他是抑郁症严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F=115.889,P<0.001)。结论 对于青少年抑郁症初诊患者,应该优先处理患者的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强迫、睡眠饮食等症状,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女性、农村、有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
  • 荆娜娜,瞿久凤,卢振胜,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50-1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合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抑郁酒精依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在2023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伴抑郁酒精依赖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加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失眠、恶心、便秘以及鼻塞等)发生率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酒精依赖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酒精依赖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酒精依赖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这些更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抑郁酒精依赖患者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酒精依赖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睡眠状况和社会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潘丽芹,张连秀,吴洁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53-1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与共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产科收治的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40,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40,常规护理下开展心理护理与共情护理),对比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与共情护理能够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弹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 孙克峰,霍明美,吴红英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56-1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用认知干预,在临床上产后抑郁症患者治疗期间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治疗的产后抑郁症患者60例,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用认知干预措施,对照组受试者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措施。对干预后试验患者之间,治疗总有效率、抑郁焦虑评分、生活质量测量值等观察指标实施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工作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照组更高(P<0.05);所得研究数值抑郁焦虑评分,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照组更低(P<0.05);所得研究数值生活质量测量值,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在试验组的治疗过程中,给予产后抑郁症患者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用认知干预,其实施后的效果相对较好,能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其临床症状,患者的心理状况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 肖岩,张成红,姬玮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59-1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少年抑郁症采用心理暗示联合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0例(2023年1月~2023年11月)展开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暗示,评价两组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社会功能缺陷、自我效能,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两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护理工作执行前,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Herth希望量表(HHI)、Weiss功能缺陷量表(WFI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并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随着两种护理模式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落实,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暗示的价值随之凸显。从护理后的结果看,观察组患者的PHQ-9、WFIR评分比对照组低,Herth、GSES评分比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前后各项因子同比呈现差异(P<0.05)。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暗示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希望水平,并调节患者的抑郁症状态,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
  • 心身医学
  • 李还胜,郑文彬,黄静娴,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62-1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社交恐惧症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数字表法将2021年12月~2023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杭州分院(杭州怡宁医院)就诊的76例社交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联合组给予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社交恐惧[社交恐惧周总结量表(SPWSS)]、社交焦虑[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自评版(LSAS-SR)]、社交认知[社交认知问卷(SCQ)]及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后SPW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LSAS-SR评分也较治疗前下降(P<0.05),SC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SDSS和SAFE评分也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SPWSS、LSAS-SR、SCQ、SDSS和SAF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氟西汀对改善社交恐惧症患者恐惧和焦虑有显著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社交认知和社会功能。
  • 刘帅,李高平,庞占惠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65-1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暗示疗法对该疾病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患68展开随机对照研究,在随机抽签分组后,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34例。对照组接受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干预,观察组则在电休克疗法基础上采取心理暗示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躁狂病症情况、认知功能、负面情绪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各个项目调查,并未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BRMS、WCST、SAS及SDS指标相比治疗前呈现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呈现统计差异,观察组指标同比对照组更优(P<0.05)。经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总值比对照组高,数据有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取无抽搐电休克疗法与心理暗示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躁狂病症及认知功能,减轻负面情绪对患者行为的影响,提升疾病治疗的总体效果。
  • 护理心理
  • 孙丽萍,乔玲娟,纪爱建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68-1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接受情绪管理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效果。方法 取本院2021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作为数据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情绪管理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对比心理状态、自我效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即刻记忆、记忆商数、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职业功能、婚姻功能、家庭职能、关注社会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内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01);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效能、认知功能高于护理前(P<0.001)。结论 情绪管理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显著提高自我效能及其社会功能。促进病情缓解以及身体恢复,帮助患者尽快进入正常生活。
  • 吴佳颖,周诗佳,徐悦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71-1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应对方式及心理痛苦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9例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叙事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文版和心理痛苦温度计(DT)进行评估和比较,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为期18个月的跟踪随访,记录对比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DT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OS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叙事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应对方式,并减轻其心理痛苦水平,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陈冬梅,周燕,顾旭华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74-1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病耻感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1月射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的病耻感、肌张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幸福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病耻感、肌张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幸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降低其病耻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幸福度。
  • 陈烨,边桂荣,张雪莹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77-17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A、B两组,各4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A组予以常规护理;B组予以认知心理护理。所有组患者均持续护理3个月,对比两组的心理弹性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应对方式评分、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心理弹性评分、认知功能评分、面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B组较A组显著更高(P<0.05);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回避及屈服评分均显著降低,且B组较A组显著更低(P<0.05),护理后,B组总满意度与A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心理弹性、认知功能、应对能力与护理满意度,并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其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
  • 付杰,张玲玲,朱蕊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80-18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针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实施个案管理模式下渐进性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1例)实施个案管理模式下渐进性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健康教育,两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对比两组发育商、口面部运动功能、社会功能及家属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发育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口面部运动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下渐进性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健康教育在GDD患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提升其发育商、口面部运动功能及社会功能,家属满意度较高。
  • 高海芹,马秀芳,禹凌寒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83-18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MCHB)对急性脑梗死(ACI)介入术后患者心境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行ACI介入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IMCHB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境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分优于对照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IMCHB对ACI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心境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花美子,秦晓雯,吕娅楠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86-18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心理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心理应激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将其纳入研究中,根据随机抽样法分组分析,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基础的心理护理。护理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正确运动、饮食控制、定期服药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管癌放疗患者选择接受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心理护理,患者心理状态可得到更有效改善,希望水平提高,相应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
  • 李玉芬,李乐勇,冀永健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89-1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晚期前列腺癌去势手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晚期前列腺癌去势手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54例为调查对象,按照计算机1∶1分组,参考组27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实验组27例,在参考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应对方式、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晚期前列腺癌去势手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SAS、SDS、回避、面对、屈服评分具有同质性。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比干预前显著降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显著于参考组(P<0.05);干预后,两组回避态度、屈服态度评分比干预前显著降低,面对态度评分显著升高,且实验组回避态度、屈服态度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面对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医疗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针对晚期前列腺癌去势手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患者以正向态度面对疾病,且可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
  • 卢建丽,吴婷婷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92-19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基于赋能教育的心理干预模式对PICU过渡期患儿父母迁移应激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3月本院PICU收治的84例重症患儿及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儿父母采取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基于赋能教育的心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评分及两组患儿父母的迁移应激量表(FRS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PedsQL?4.0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FRSS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HA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HH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基于赋能教育的心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儿过渡期生活质量,减轻家长的焦虑程度、提高其希望水平。
  • 罗银花,刘业红,蒋丽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95-19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就诊的10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3)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53)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持续干预12周后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相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DS、SAS、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74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曲瑞云,程丽玲,王俊凤
    心理月刊. 2023, 18(23): 198-20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对首发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首发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随访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进行为期12周的随访。将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躯体症状量表-8(SSS-8)、治疗依从性及健康调查12条简表第2版(SF-12v2)评分进行对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SSS-8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两组治疗依从性差异显著,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SF-12v2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延伸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改善首发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不良情绪和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 汤玲,刘玉靖,张敬,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01-2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接纳承诺理论的心理指导结合减轻应激训练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基于正念接纳承诺理论的心理指导结合减轻应激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心理弹性、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40.38±5.41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44.28±5.29 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弹性量表(CD-RISC)、Herth希望量表(HHI)、生存质量测定核心量表中文版(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正念接纳承诺理论的心理指导结合减轻应激训练干预可以减轻肝癌介入患者负面情绪,增强心理弹性,提高患者对未来希望,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王臣臣,王娜娜,张燕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04-2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希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2022年2月~2023年2月院内收治的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试验组以参照组方案为前提,运用希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方案,均随访3个月。于护理后,对患者各项心理指标进行评定,分析其焦虑、抑郁程度、应对方式、希望水平评分、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①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程度、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②护理后,两组积极应对、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分值比护理前显著更高,试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希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运用,可使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状态缓解,促进其希望水平的提升,并改善其应对方式。
  • 王小曼,刘青香,杜朕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07-2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与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患儿认知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筛选2020年2月~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64例ADHD患儿进行本项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持续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能力、行为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两组认知评估系统(CA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提升,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相较干预前均提升,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onners父母用评定问卷(PSQ)评分相较干预前均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ADHD患儿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其认知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 徐慧,刘岩,拾春艳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11-2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需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严丽,田娜,刘艳菊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14-2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态度-定义-开放性思维-计划-试验(ADOPT)问题解决模式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遵医行为、心理状况与疾病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单县东大医院接受TKA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针对两组遵医行为、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遵医行为的总依从率更高(P<0.05)。干预前,PHQ-9、GAD-7、SCSQ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HQ-9、GAD-7评分更低,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更高,消极应对评分更低(P<0.05)。结论 ADOPT问题解决模式能够提高TKA手术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其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疾病应对能力。
  • 张培琼,杨文静,黄瑜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17-2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期间在茂名市中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应用“双心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其心绞痛、焦虑和抑郁评分,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 史玉丽,林艳,董晓芳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20-2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精神障碍男性患者采用基于阅读疗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男性精神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情绪管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认知、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正性情绪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ANSS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将基于阅读疗法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障碍男性患者效果理想,能够实现对患者情绪的有效控制,减轻不良情绪和相关症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强化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
  • 个案报告
  • 杨天宇,况利,何小婷,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23-2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1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辩证行为治疗过程描述及治疗师的反思,以辩证行为疗法中生物社会理论为基础进行个案概念化,为理解抑郁症和进行辩证行为治疗提供参考。
  • 李亚男,李静,董丽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26-2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1例精神分裂症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掌握患者躯体与精神症状;安全护理,防止自杀行为再次出现;饮食管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服药管理,保证治疗效果;治疗全过程做好个体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经35 d治疗,病情明显改善,未再出自杀观念及行为,精神症状好转,自知力恢复,好转出院。
  • 调查研究
  • 袁菊梅,冀文扬,刘金凤,等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28-2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东风地区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东风地区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及社会支持量表(MOS-SSS)进行调查,数据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受试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60%(458/500)。GHQ-12显示近一个月内存在心理问题者有59人(12.88%),其中34.72%存在失眠问题。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配偶、文化程度、平均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及是否得到良好的健康宣教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以及平均家庭月收入较高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居住于农村、未得到良好的健康宣教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东风地区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加强社会支持对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周利娟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31-2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居家护理照料者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本区2021年7月~2023年6月居家治疗或康复的200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照料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照料者进行评估,分析影响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200例照料者的SSRS总分平均为 34.26±5.39 分,其中主观支持得分 20.87±3.66 分,客观支持得分 7.55±1.64 分,社会支持利用得分 6.47±1.38 分。②在照料者个体层面,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情况的照料者SSR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患者层面,不同病程、文化程度、就业状态、病情稳定情况的患者,其SSR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家庭层面,不同病护关系、人均月收入、获补助种类的家庭,其SSR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照料者职业情况及文化程度、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及就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及病护关系,是照料者社会支持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居家护理照料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良好,其中照料者职业及文化程度、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及就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及病护关系是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此类患者和家庭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 综 述
  • 李佳妮,刘俊英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34-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组成部分,而恐动症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低下,预后不良,因此克服恐动症心理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恐动症的概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恐动症的常用测量工具及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恐动症水平的相关因素,旨在为识别和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恐动症,制定和完善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恐动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李楠楠,张红星
    心理月刊. 2023, 18(23):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3.23.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是功能神经成像研究领域中一种相对较新的成像方式,它可以利用脑组织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实时、直接检测大脑皮层局部脑血容量的变化。近年来,人们对此技术的兴趣正在逐渐增加,因为它具有实时监测、相对低成本、无辐射环境、易便携等优点。近红外光谱(fNIR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评估自然认知任务的脑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精神疾病。本综述旨在对fNIRS在抑郁障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