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3-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刘小凤,付雨,邓彩霞,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方法 运用Nvivo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平台2013~2023年108篇文章进行主题及内容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布在10个领域。其中个人因素、生理因素、生存环境是核心类属,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心理体验、负性事件、养老模式、生活习惯、运动频率属于支援类属;在影响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各类因素中,个人因素当中的性别、婚姻、年龄、宗教信仰等人口学资料为不可控因素,其余各大因素均属于可控因素。工作状态、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结构、代际支持、家庭关系、家庭支持、主要赡养人、社会文化、社会隔离、社会保障、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压力性事件、机构养老归位外部因素。个性特征、文化素养、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民族、宗教信仰、睡眠情况、自理能力、身体健康水平、疾病、负向情绪、认知评价、应对方式、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习惯、生活娱乐、体育运动归为内部因素。结论 为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应重点关注个人因素当中的文化素养、年龄、婚姻状况,针对性解决支援类属,内外兼顾,积极干预运动频率、生活习惯、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等可控因素,弱化不可控因素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 刘彦星,莫兆康,杜浩然
    心理月刊. 2024, 19(5): 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身份焦虑在依赖型人格偏离对炫耀性消费心理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问卷星小程序发放问卷筛选201例依赖型人格偏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成熟量表,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并以AMOS及SPSS为分析工具,分析身份焦虑的中介作用。结果 ①依赖型人格偏离对身份焦虑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11,P<0.05)。身份焦虑对炫耀性消费心理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β=0.527,P<0.05)。依赖型人格偏离对炫耀性消费心理有显著性正向影响(β=0.219,P<0.05)。依赖型人格偏离对自尊补偿具有显著性影响(β=0.272,P<0.05),炫耀性消费心理对自尊补偿具有显著性影响(β=0.372,P<0.05)。②身份焦虑在依赖型人格偏离对炫耀性消费心理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占比为49.77%。结论 身份焦虑在依赖型人格偏离对炫耀性消费心理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尚勤,刘露,李静静
    心理月刊. 2024, 19(5): 9-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睡眠状况、情绪调节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市行血液透析的82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治疗进行评估,采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患者情绪调节情况进行评估,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睡眠状态、情绪调节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不同收入、不同医疗自付方式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则有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整体睡眠状况总均分为 10.93±2.28 分,PSQI总分(反向计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351,P<0.001)。PSQI的7个维度与WHOQOL-BREF的4个维度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与生存质量评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271,P=0.003),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与生存质量总分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238,P=0.008)。结论 老年透析治疗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情绪调节能力下降,而这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临床中应注重关注患者的睡眠问题,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以便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申丹,邹映红,薛晶,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2-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深入了解影响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为促进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改善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可行性强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对湖南省某三甲医院2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促进因素可归纳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经济需求、专业人员的建议、家庭支持、同事的理解和支持5个亚主题,阻碍因素可归纳为身体因素、心理因素、造口因素、工作因素、社会因素5个亚主题。结论 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促进和阻碍因素是多维度的,医务人员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重返工作意愿,帮助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从而减轻经济负担,再次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 史鸣娟,张学红,王楠,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5-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与衰弱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11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相关资料、修订版跌倒恐惧调查问卷(FFQ-R)、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TFI)进行调查,分析跌倒恐惧与衰弱的相关性。结果 111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总分为 43.27±5.02,衰弱总分为 6.47±2.97,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与衰弱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671,P<0.01)。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处于较高水平,跌倒恐惧与衰弱密切相关,临床护理人员需重视术后患者跌倒恐惧,及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跌倒恐惧。
  • 康小莉,尹燕,全梓林,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8-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医院薪酬待遇对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方法 运用一般资料问卷与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于2019年7月~8月对我国2738家血透中心的10677名血液透析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0570份,血液透析室护士中月收入≤5000元为5072例(47.98%),占比高于其他月收入人群。月收入≤5000元的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倦怠总分高于其他高收入水平护士(P<0.05),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低于其他高收入水平护士(P<0.05),一线城市与非一线城市月收入≤5000元的血透室护士比较,职业倦怠总分和3个维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论在一线城市还是非一线城市,月收入≤5000元的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倦怠相对最为严重,个人成就感更低。建议护理管理者注重薪酬较低的护士,给予更多的奖金激励政策,适当在二次分配时对低收入群体给予合理的调整,今后研究需对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倦怠进行个性化分析,多方面入手降低血透室护士职业倦怠。
  • 郑爽,姜永志
    心理月刊. 2024, 19(5): 21-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童年期虐待经历与个体习惯性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之间的关系以及共情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2023年4月~2023年5月,采用方便取样法于内蒙古自治区抽取513名大学生,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情绪调节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童年期虐待、认知重评、共情,两两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童年期虐待对认知重评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088,P<0.001);共情显著正向预测认知重评(β=0.248,P<0.001);童年期虐待与共情的乘积项显著正向预测认知重评(β=0.004,P<0.01)。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是影响个体认知重评发展的重要预测因素,且这一关系受到共情的调节。
  • 曹晨,彭红庆
    心理月刊. 2024, 19(5): 24-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特质敬畏对大学生体重污名的影响以及自我超越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3年8月~2023年9月采用特质敬畏量表、自我超越量表和对肥胖者态度量表对47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及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特质敬畏与自我超越存在显著正相关(r=0.525,P<0.001),特质敬畏与体重污名存在显著负相关(r=-0.221,P<0.001)、自我超越与体重污名存在显著负相关(r=-0.287,P<0.001),自我超越在特质敬畏与体重污名之间起中介作用,且间接效应值为-0.131。结论 特质敬畏对大学生体重污名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但可以通过自我超越的中介作用对体重污名产生影响。
  • 牛力华,相仁庆,江连凤
    心理月刊. 2024, 19(5): 28-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口学变量(如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和社会态度(如感知到的社会信任、社会公平和主观幸福等)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23年8月~11月收集到全国各省份共计2606份样本,后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从人口学变量上来说,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都表现出身体健康状况的显著差异(P<0.01);同时从社会态度方面来说,社会信任对身体健康状况影响不显著,而不同水平的社会公平感、主观幸福感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是显著的(P<0.01)。结论 自评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中的社会公平和主观幸福感对身体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的发现为我们提高个体的身体健康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 姜敏,刘芳,肖媛媛
    心理月刊. 2024, 19(5): 3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云南省昭通市某镇中学为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伤情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23年1~12月云南省昭通市某镇中学的2278例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自伤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无自伤情况农村留守儿童,观察组为有自伤情况的农村留守儿童。通过问卷调查对两组农村留守儿童的人口学特征、自伤情况、情绪及意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来源、母亲上一年累计外出打工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根据观察组农村留守儿童自伤情况的统计结果,最常见的自伤情况前5位依次为:“故意用玻璃小刀等划伤自己的皮肤”共410例,发生率为51.31%、“故意用手打墙或玻璃等较硬的东西”共365例,发生率为45.68%,“故意拔自己的头发”共318例,发生率为39.80%、“故意把自己的皮肤划出血”共301例,发生率为37.67%,“故意戳开伤口,阻止伤口愈合”共298例,发生率为37.30%;观察组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焦虑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未发生自伤行为的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29.75%,焦虑发生率为17.11%;发生自伤行为的观察组抑郁发生率为69.59%,焦虑发生率为49.44%(P<0.05)。结论 父母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来源、母亲上一年累计外出打工时间均可能成为农村留守儿童自伤情况的影响因素,且有自伤情况的农村留守儿童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陈荣玲,任彩娟
    心理月刊. 2024, 19(5): 34-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士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影响因素及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 2023年10月,对当地三甲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筛选22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CIPS)、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独生子女、生源地、学生干部、夜班次数、家庭月收入、心理状况、护理喜爱程度、工作满意度等对护士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影响,并将筛选后的因素采取多因素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确认护士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影响因素,采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 大专学历、在校平均成绩<80分、性格内向、心理状况异常、护理专业不喜欢、工作不满意的CIPS总分显著高于其他被试(P<0.05)。220名护士学历、心理状况、护理专业喜爱程度、工作满意度为护士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影响因素(P<0.05)。CIPS中自我怀疑得分最高,MBI中低个人成就感得分最高。CIPS中自我怀疑、外界归因、被动伪装与MBI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与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护士容易受到学历低、心理状况差、护理喜爱程度低、工作满意度低等因素加重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而且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与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需针对性降低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改善职业倦怠。
  • 心育教学
  • 李家肇,王永梅,朱子月,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37-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社会相关因素和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3月~2024年2月,随机抽取某地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共600名,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安全感量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4个量表的填写。数据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3种检测方法。结果 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对不同性别学生来说,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客观支持度、主观支持度、社会支持度总分、安全感以及网络成瘾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不同年级学生来说,其主观支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差异显著(P=0.001),安全感差异极其显著(P<0.001),网络成瘾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幸福感、客观支持度以及社会支持度总分没有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度、客观支持度、主观支持度、对支持的利用度、青少年安全感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相关关系均显著(P<0.05)。其中,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度、青少年安全感、青少年网络成瘾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更高(P<0.001)。结论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安全感以及网络成瘾入手,对其进行相应的干预,进而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 陶钧杰,刘莉湘君,李晓青,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40-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初中生心理灵活性在攻击行为与教养方式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攻击行为问卷和接纳与行动问卷对重庆市沙坪坝区某三所中学72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t 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经验性回避在父母关怀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效应占比为49.03%);②经验性回避在父母冷漠拒绝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占比为25.25%);③经验性回避在父母过度保护与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效应占比为49.28%)。结论 表明心理灵活性可以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直接路径,因此可以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灵活性间接降低初中生的攻击行为。
  • 冷海州,杨爽,于文雪
    心理月刊. 2024, 19(5): 44-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一般信任倾向、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儿童普遍信任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178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是否班干部、自感家庭经济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内化问题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一般信任倾向在自感家庭经济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活满意度在是否班干部、自感家庭经济情况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父母情感温暖与内化问题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与问题行为显著正相关,与一般信任倾向、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父亲情感温暖与外化问题显著负相关;母亲焦虑性教养与外化问题显著正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问题行为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一般信任倾向与母亲情感温暖显著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内化问题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问题行为显著负相关、与一般信任倾向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对问题行为总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76,P<0.05),生活满意度对问题行为总分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β=-0.232,P<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问题行为、一般信任倾向、生活满意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有利于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 周喜华,李倩
    心理月刊. 2024, 19(5): 48-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职业使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体育锻炼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9月起,运用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以及体育锻炼问卷对陕西某高校59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体育锻炼在大学生职业使命感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①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现象;②职业使命感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r=-0.100,P<0.05),职业使命感与体育锻炼存在显著正相关(r=0.397,P<0.05),学习倦怠与体育锻炼存在显著负相关(r=-0.068,P<0.05),且体育锻炼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习倦怠中起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学习倦怠受到职业使命感的影响,职业使命感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习倦怠,因此可以通过增强体育锻炼来降低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
  • 刘小燕,张羽,文斯月,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52-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泸州市中学生睡眠情况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20年10月~2020年12月抽取泸州市在校中学生3711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体格测量指标和睡眠情况信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情况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睡眠总时长≥9 h的初中生相比,睡眠总时长为8~8.9 h的初中生患肥胖的风险降低(OR=0.396,95%CI:0.206~0.759,P=0.005);与无午睡习惯的高中生相比,有午睡习惯的高中生患肥胖的风险降低(OR=0.318,95%CI:0.108~0.939,P=0.038)。结论 中学生的睡眠情况与肥胖之间有相关性,睡眠时长8~8.9 h的初中生和有午睡习惯的高中生患肥胖的风险更低。建议学校和家长加强对中学生良好作息习惯的培养,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
  • 精神分裂症
  • 崔哲,王晓琳,田勇
    心理月刊. 2024, 19(5): 55-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认知康复治疗对其认知功能障碍及社会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针对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023年1月~2023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基于齐拉西酮治疗基础上采取认知康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检测(WCST)、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康复效果。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SSP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SPI评分各项指标比对照组高,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形成统计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WCST各项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CST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形成统计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形成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认知康复治疗措施可减轻患者认知障碍,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该疗法的康复效果显著。
  • 李聪,冯艳红,李峰
    心理月刊. 2024, 19(5): 58-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行为训练结合音乐疗法应用于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院内收治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试验组以参照组干预手段为基础,联合行为训练结合音乐疗法,均随访半年。于干预后,对患者各项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社会功能、康复疗效等进行评定。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①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②护理后,试验组社会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康复疗效分数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行为训练结合音乐疗法的应用,对减轻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作用显著。此种干预形式还可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有助于促进其康复疗效提升。
  • 马晓玲,原风英,王志敏
    心理月刊. 2024, 19(5): 6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融合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在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就诊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合行为疗法。对比两组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评分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BPRS评分、PANSS评分、MO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ITAQ评分、NOSIE总分、SSFPI评分与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融合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其自知力,更好地改善其治疗态度、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能够减少外显攻击行为与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 房艳艳,徐红,周伟
    心理月刊. 2024, 19(5): 64-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22年2月~2023年10月接收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中,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予以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取4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实施精神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中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幸福进取者问卷中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通过采取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精神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转变积极的心理状态并降低病耻感,且患者的认知功能稳步上升,护理满意度获得显著提高。
  • 兰雅萍,李洁娜,黄付龙
    心理月刊. 2024, 19(5): 67-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镇原康宁精神心理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确诊为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持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抑郁、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李晓霞,朱锦苹,张小鹏
    心理月刊. 2024, 19(5): 70-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社区护理对于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社区2021年4月~2022年10月治愈的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50例非同一社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社区体检建档,并每3个月为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家庭系统支持护理、社会系统支持护理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每3个月回访1次,不开展其他的指导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身体健康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健康水平评分及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能有效降低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率,有利于提升患者心理健康质量、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质量。
  • 梁浩,叶冬梅,陶震
    心理月刊. 2024, 19(5): 73-7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合并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重点分析系统性睡眠护理,基于各项指标分析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前往泰安市精神病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的7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病例分组方案,共计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均有病例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系统性睡眠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希望水平。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对比,两组睡眠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希望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指标均发生好转,且观察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希望水平均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对于伴有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减轻心理负担。
  • 魏安涛,王娟娟,王秀莲
    心理月刊. 2024, 19(5): 76-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阶段的改良式森田疗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3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8例,给予分阶段改良式森田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护理不良事件。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BPRS中的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SDSS中的职业与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社会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关心及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3.6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阶段的改良式森田疗法,可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及生活能力、社会功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杨芳,郭广增
    心理月刊. 2024, 19(5): 79-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心理、康复情况、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中8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97.14%,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心理,促进其康复,改善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 杨阳,吴昊,王江曼,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82-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氨磺必利与奥氮平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两组(各50例),一组选择氨磺必利单药治疗(观察组),一组选择奥氮平单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不良反应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SCL-90评分与PANSS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后两组SF-36各评分均显著增高,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磺必利和奥氮平在稳定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病情方面效果相当,前者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可供临床借鉴。
  • 周海,耿德泉,陈明辉
    心理月刊. 2024, 19(5): 85-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5月就诊在本院的116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利培酮,实验组应用阿立哌唑,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值、雌二醇(E2)和催乳素(PRL)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对比PANSS中各项评分以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WCST中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总应答数均更多,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E2水平更高且PRL水平更低,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8周时的TESS评分更低(P<0.05)。结论 阿立哌唑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精神症状,促进认知功能康复,同时对女性内分泌影响角度,不良反应也相对更少。
  • 张春,夏旭,张洪岩
    心理月刊. 2024, 19(5): 88-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个性化心理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和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NOSIE-30量表评分中的总积极因素高于对照组,总消极因素和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ANSS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和满意度。
  • 章莉萍,孙芬芬,王成雪
    心理月刊. 2024, 19(5): 9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促进自知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自知力及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93.33%,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66.67%更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自知力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7%(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促进自知力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并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 刘飞艳,王俊凤,李君艳
    心理月刊. 2024, 19(5): 94-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RAM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因精神分裂症到本院就诊的患者86例为观察目标,通过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参考组(n=43,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组(n=43,开展RAM护理干预模式),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12周康复状态的评定,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护理后的NOSIE相关评分中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精神病表现、激惹相关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护理后IPROS相关评分中工疗情况、生活能力、卫生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提高且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结论 RAM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 范琳琳,邹宪英,范洪状,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97-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中实施音乐疗法对其负性心理、治疗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到本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根据电脑随机选择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实施音乐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巴氏量表(BI)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arthel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音乐疗法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负性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朱英菊,陈雪芹,艾华
    心理月刊. 2024, 19(5): 100-1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及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研究参与对象为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源自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所收治,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对象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纳入40例实行常规护理,后组纳入40例实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暴力行为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CD-RISC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BPRS、MO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心理弹性,以促进精神症状得以改善,并有效减少患者暴力行为和攻击行为。
  • 抑郁症
  • 王虹,秦庆双,李茂兴
    心理月刊. 2024, 19(5): 103-1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调查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的性激素水平、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比值的变化,并探讨这些指标与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按性别、年龄分组。检测受试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抑郁及焦虑症状进行评价。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除老年男性抑郁患者外的催乳素(PRL)水平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45岁以上男性患者血清睾酮(T)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孕酮(Prog)和FSH/LH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19~45岁女性患者血清T、FSH、LH和FSH/LH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雌二醇(E2)和T/E2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19~45岁女性的PRL水平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r=0.193,P<0.05);45~55岁组的PRL与HAMA呈负相关(r=-0.255,P<0.05);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HAMA与FSH/LH呈负相关(r=-0.350,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与抑郁、焦虑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些性激素指标有望作为抑郁症患者早期诊疗的参考指标。
  • 杜婷婷,路浩天,刘静
    心理月刊. 2024, 19(5): 107-10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团体绘画疗法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招募14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完成67例)和对照组(70例,完成65例),两组均接受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联合团体绘画治疗。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使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自尊量表(SE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 ①干预后研究组的PHCSS中六个因子评分和总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干预后研究组的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干预后研究组的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干预后研究组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绘画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意识、自尊感和韧性水平,同时显著降低抑郁程度,为青少年抑郁症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 曹迎春,王爱凤,彭爱琴,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10-1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3年3月~2023年11月,便利选取收治于某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抑郁障碍且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短期认知心理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正念认知疗法,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反刍思维量表(RR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的正念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评分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刍量表、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认知疗法可以一定程度地提升抑郁障碍患者的正念认知水平,减轻其反刍思维及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水平,促进其心理康复。
  • 曹玉婷,王瑛,林媛媛
    心理月刊. 2024, 19(5): 113-1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接受阶段式团体心理干预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干预价值。方法 取本院2021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阶段式团体心理干预。对比焦虑抑郁情绪、领悟社会支持能力、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功能及出现次数。结果 观察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量表(CDI)、利己社交、自我负强化、情绪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发现两组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发现两组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阶段式团体心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出现的概率。
  • 路近,张玉,孙玲玲
    心理月刊. 2024, 19(5): 116-1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罗伊适应模式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0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罗伊适应模式。对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入院时,两组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功能失调态度量表(D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PHQ-9评分、D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伊适应模式的应用能够让患者更好地适应不同刺激,适时地调整精神状态,帮助患者进行有效地适应,更好地改善抑郁症状及失调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刘瑶瑶,张成红,侯玉玲
    心理月刊. 2024, 19(5): 119-1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行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抑郁症患者68例(2023年1月~2023年10月)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评价不同护理方法下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健康认知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两组干预前后评分对比均有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同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认知率同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前对比,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目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干预前后对比,观察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社会功能组内干预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项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潘静坤,陶鳌,张昊滢
    心理月刊. 2024, 19(5): 122-1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暗示护理的效果。方法 针对抑郁症(合并精神症状,2023年1月~2023年12月)患者84例展开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病患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暗示护理,评价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并调查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患者是否满意护理工作。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两组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值同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焦虑、抑郁两项指标分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满意度同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合并精神症状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暗示护理可改善病患心理状态,随着治疗起效,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逐渐改善,患者较为满意护理工作。
  • 心身医学
  • 匡晓丽,王晓燕,刘显超
    心理月刊. 2024, 19(5): 125-1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儿童焦虑障碍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1月,从本院收治的焦虑障碍患儿中随机抽取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依从率、家属的治疗满意率、焦虑症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对照组综合依从34例(80.95%),观察组综合依从40例(95.24%),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对照组家属综合满意32例(76.19%),观察组综合满意40例(95.24%),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症状、生长发育、生活质量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以上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可以有效治疗儿童焦虑障碍,患儿治疗后症状减轻,发育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具有较高的依从性,且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
  • 刘宗和,田旭,崔国静,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28-1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度洛西汀对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5月间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0例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伴发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采用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焦虑抑郁程度、症状严重程度、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4周、8周时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均更低;治疗4周、8周时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均更低,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更低,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度洛西汀用于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伴发焦虑抑郁患者能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病情,减轻焦虑和抑郁。
  • 崔晓飞,侯晓冬,穆慧
    心理月刊. 2024, 19(5): 131-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复发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患者接受安非他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1月,选取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96例复发BD患者为本次研究样本,将上述研究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治疗小组,对照组48人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48人接受安非他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微小RNA-381-3p(miR-381-3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γ-氨基丁酸(GABA)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数据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低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方案应用安全性评估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安非他酮联合丙戊酸钠应用于复发BD疾病治疗中,能够调节改善各项血清、甲状腺等生化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李翠,马晓林,孙亚洲
    心理月刊. 2024, 19(5): 134-1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EMDR)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惊恐障碍患者,收集时间为2023年7月~2023年11月,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与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EMDR联合CBT治疗,观察2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情绪,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应用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DSS)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1个月和2个月后惊恐障碍严重程度,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SF-36评分和PD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下降,SF-36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SF-36评分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1个月和2个月后两组患者PDSS评分均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1个月后的PDSS评分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为 0.95±0.53 次,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为 2.01±1.18 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DR联合CBT治疗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更佳,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更快,减少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从而促进惊恐障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谭博,周传涛
    心理月刊. 2024, 19(5): 137-1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对精神障碍患者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精神障碍患者,这些患者均需服用氯氮平进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6组,每组各有25例。单一用药组只应用氯氮平治疗,其他五组患者分别将氯氮平药物与碳酸锂、奥氮平、利培酮、丙戊酸钠、普萘洛尔联用。分别在单一使用氯氮平1周后与联合用药1周后,比较单一用药组与每种联合用药组患者机体氯氮平血药浓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水平。结果 从氯氮平血药浓度方面可以观察到,当氯氮平与碳酸锂、丙戊酸钠、普萘洛尔联用1周后氯氮平的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单一使用氯氮平1周后的浓度(P<0.05);当氯氮平与利培酮或奥氮平联用时,其血药浓度与单一用药1周时氯氮平血药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从HAMA、HAMD评分来看,当氯氮平与碳酸锂、奥氮平、利培酮、丙戊酸钠、普萘洛尔药物分别联合应用时HAMA、HAMD评分均低于单一使用氯氮平1周的得分(P<0.05)。结论 对精神障碍患者来说,使用氯氮平的联合用药方案时,可由于药物种类、剂量或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氯氮平血药浓度产生明显变化或维持稳定。但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对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 姚燕春,黄凯,钱效萍
    心理月刊. 2024, 19(5): 140-14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喹硫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收录样本的时间范围控制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将上述时间段内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n=86)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经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经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前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里弗米德行为活动正常指数量表(RBA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BANS评分得到提升,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等均更低(P<0.05)。结论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为其提供喹硫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抑郁情绪与躁狂程度,提高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 护理心理
  • 孙立杰,侯翠玲,刘春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43-1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慢性肾衰合并焦虑患者围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0月某三甲中医院手术室的择期局麻手术的慢性肾衰患者合并焦虑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行音乐联合耳穴贴压干预的中医护理特色技术。选择状态焦虑量表(S-A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围术期三个时间点焦虑水平以及生命体征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完成54例,对照组56例。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S-AI、HAMA评分、血压、心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I评分、HAMA评分、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干预后S-AI评分、HAMA评分、血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慢性肾衰合并焦虑患者围术期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并改善其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
  • 戴梦俊,邵婷婷,梁笑
    心理月刊. 2024, 19(5): 146-1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式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3月~2023年8月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正念减压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的变化。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CP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 23.62±3.47 分、5.37±1.62 分、7.42±2.05 分,低于对照组的 30.08±2.91 分、7.04±1.73 分、8.95±1.47 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EORTC QLQ-C30评分中,躯体、情绪、社会、认知、角色功能评分分别为 56.20±4.63 分、55.28±5.33 分、54.17±4.92 分、60.05±5.33 分、61.12±6.86 分,均高于对照组的 50.07±5.15 分、47.26±5.49 分、48.05±5.31 分、55.36±5.42 分、55.20±5.34 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式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 孔明月,柳巧云,王芸香
    心理月刊. 2024, 19(5): 149-1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和分析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联合激励心理护理对脑梗死伴抑郁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脑梗死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40),双数分到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联合激励心理护理。观察和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变化。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经14 d的护理,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且比对照组更低(P<0.05)。经14 d的护理,观察组韧性等各维度CD-RISC评分升高,且比对照组更高(P<0.05)。经14 d的护理,观察组责任感、健康知识等各维度ESCA评分升高,且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脑梗死伴抑郁患者应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联合激励心理护理,可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弹性,并显著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 崔玉霞,吕新荣
    心理月刊. 2024, 19(5): 152-1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将反向心理调节法应用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护理当中的作用。方法 将2020年5月~2023年5月到本院治疗的148例缓解期患者按照随机奇偶数的方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反向心理调节法实施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记忆能力、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记忆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记忆能力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反向心理调节法应用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的护理之中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记忆能力,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有助于提升治疗的依从性。
  • 孔姗,李颜,赵炎
    心理月刊. 2024, 19(5): 155-1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积极情绪(P)、投入(E)、人际关系(R)、意义(M)、成就感(A)模式的心理护理措施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8月~2023年7月,选取曹县人民医院在此期间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予以分组。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其基础上研究组47例患者采用基于PERMA模式的心理护理措施。针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Herth希望量表(HHI)、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HHI、CD-RISC、PTGI评分显示,两组干预前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在PERMA模式的指导下接受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希望水平与创伤后成长水平,改善心理弹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 刘菲菲,马翠翠,孙丹
    心理月刊. 2024, 19(5): 158-1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产前认知行为教育联合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和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3年9月于兰陵县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8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不同产前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41例,予以产妇认知行为教育+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对照组41例,予以产妇一般健康教育联合常规心理干预。自行设计问卷调研两组分娩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量,以汉化的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评价两组产后心理状态,统计产后抑郁发生率,另自行设计问卷评价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分娩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予以初产妇认知行为教育联合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升产妇对分娩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阴道分娩率,对减少产后抑郁情绪与产后出血也具有积极作用,产妇护理满意度高。
  • 刘嵘,王威,于静,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61-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术后造瘘患者采取合理情绪疗法干预,对其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基础干预)与观察组(合理情绪疗法干预),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以及应对方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在SDS、SAS指标上,干预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评分显著更低(P<0.05);两组在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0.05);在满意度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在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显著更高,在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显著更低(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用于结直肠癌术后造瘘患者干预上,可改善其抑郁与焦虑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积极性。
  • 邱魄,张海新,杨大梅
    心理月刊. 2024, 19(5): 164-1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对老年继发性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继发性焦虑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护理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能有效降低老年继发性焦虑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 何秋玲,董伟灿,郭艳华
    心理月刊. 2024, 19(5): 167-1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认知心理护理对提升康复效果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胸外科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红蓝信封法分设组别,参比组(常规护理,n=30),分析组(认知心理护理,n=30)。比较两组干预效果。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分析组紧张、沮丧、愤怒、迟钝评分较参比组低,活力评分较参比组高,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评估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分析组在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水平上均较参比组佳,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其心理痛苦,缓解临床症状水平从而促进康复。
  • 王芳,管蕾蕾,殷秀丽
    心理月刊. 2024, 19(5): 170-1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胃癌心理护理中合理情绪疗法对患者心理弹性、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胃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合理情绪疗法组、常规心理护理组两组,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弹性、心理一致感、希望水平、不良情绪、生活质量、胃肠激素水平、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ANAS评分、CD-RISC评分、理解感、价值感、可控制感评分、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EORTC QLQ-C30评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护理前(P<0.05),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OM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合理情绪疗法组患者的PANAS评分、CD-RISC评分、理解感、价值感、可控制感评分、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EORTC QLQ-C30评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常规心理护理组(P<0.05),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OMS评分均低于常规心理护理组(P<0.05)。合理情绪疗法组患者的胃管拔除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心理护理组(P<0.05)。合理情绪疗法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心理护理组(P<0.05)。合理情绪疗法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心理护理组(P<0.05)。结论 胃癌心理护理中合理情绪疗法能够将患者心理弹性、希望水平提升,进而将患者的治疗信心提升,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王丽君,卢旭丽,李微,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73-17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LEER模式“安心”理念,构建外科患儿情绪安抚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多学科团队讨论及专家咨询,构建外科患儿情绪安抚方案。将2023年9月~2023年12月在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安心”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疼痛情况、生命体征、哭闹频次及哭闹持续时长、哭闹程度及家长满意度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最终形成的“安心”患儿情绪安抚方案包括4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研究共纳入196例患儿,试验组98例,对照组9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平稳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6 h内的哭闹频次、哭闹持续时长及哭闹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更高(P<0.001)。结论 基于LEER模式构建的外科患儿“安心”管理方案应用于住院患儿可改善心理应激,平稳患儿术后生命体征及减少哭闹频次、哭闹持续时长及哭闹程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柏丽,李丽,刘晓月
    心理月刊. 2024, 19(5): 176-1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肺癌患者治疗中开展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对其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58例肺癌患者进行分组,每组29例,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试验组在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视觉模拟量表(VAS)、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SAS、SD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肺功能FEV1、FVC及FEV1/FVC均显著高于参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其负性心理,减轻疼痛,提升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 盖曙娟,柳志英,杨璐浣,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79-1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施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互动达标理论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80例,结合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比较两组的记忆功能、依从性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记忆功能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评估,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WMS评分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记忆商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依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施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互动达标理论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记忆功能和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许艳,蒋文仁,纪德媛
    心理月刊. 2024, 19(5): 182-1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中实施共情心理疏导联合认知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2月~2023年2月选取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心理护理组和联合心理护理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和共情心理疏导联合认知干预。统计分析两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深静脉置管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联合心理护理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血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心理护理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理护理组,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心理护理组(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中实施共情心理疏导联合认知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并减少感染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指标,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刘丹,杨静,蒲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185-1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并评价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慢性管理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62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分别予以慢病管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慢病管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临床体征、心理弹性、健康信念、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临床体征、心理弹性、健康信念以及满意度均显著更优(P<0.05)。结论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临床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慢病管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临床体征,提升患者的心理弹性及健康信念,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 朱蕊,付杰,张玲玲
    心理月刊. 2024, 19(5): 188-1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童趣化护理配合临床心理护理模式对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症状、遵医行为、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童趣化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孤独症症状、遵医行为、智力发育及行为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孤独症症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智力发育及行为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对照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童趣化护理配合临床心理护理模式干预孤独症患儿,可减轻患儿临床孤独症症状,提高患者遵医率,并促进其行为水平提高及智力发育改善。
  • 王小莉,吴玉兰,贠海燕
    心理月刊. 2024, 19(5): 191-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3年6月,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境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境状态,促进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预后改善。
  • 个案报告
  • 周颖
    心理月刊. 2024, 19(5): 194-1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心理咨询师采用简短认知行为疗法(BCBT),对一例同时爱上两位男士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的女职工开展心理咨询的案例,帮助来访者提高自我认知,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问题,促进来访者个人成长和发展。
  • 王果
    心理月刊. 2024, 19(5): 197-20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恋爱挫折是大学生恋爱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它给当事人带来一系列的情感危机,甚至诱发心理疾病,危及身心健康。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干预过程,阐述抑郁症核心症状及思维模式,探究由PUA引发自杀的内外因素,归纳心理危机事件应对策略,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化风险预判与应急心理援助能力,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提供可借鉴思路。
  • 叶腾,韩赟
    心理月刊. 2024, 19(5): 201-2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1例运用接纳承诺疗法(ACT)干预1名大二女生短视频成瘾的案例。通过6次ACT咨询,来访者与负性认知的融合程度明显下降,短视频成瘾、学业拖延等回避行为得到有效控制,睡眠质量有所改善,能基本形成一种开放灵活的态度融入校园生活。本案例表明ACT对大学生短视频成瘾干预具有积极的效果。
  • 经验交流
  • 胡红宇
    心理月刊. 2024, 19(5): 204-2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学校心理危机工作体系为基本点,着眼于学生心理问题发现与跟踪机制建设。从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特点与学校心理测评工作局限性出发,阐述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存在的盲区和困境,探讨常态化心理健康状况跟踪关注机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结合现行高校心理健康状况跟踪机制实践,对学生心理普测结果实行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群体构建重点关注、常态关注与定期关注的全覆盖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跟踪关注机制;通过设置心理月报、心理访谈与家庭联系制度作为关注载体,能够促进对学生心理健康跟踪关注的落实。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落实不力、敷衍关注等情况,后续考虑完善心理月报制度,增强关注意识,从源头和过程上予以监控和督办。探索一套完善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长效跟踪机制体系,并就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提出后续解决方案,旨在促进心理工作的常态化跟踪机制良好运行。
  • 孟晓涵,董吉贺
    心理月刊. 2024, 19(5): 207-20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入园焦虑是小班幼儿入园初期的常见现象。如果不及时干预,任由焦虑情绪发展,则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存在环境适应的困难、幼儿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家长未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焦虑的家长、部分教师对幼儿入园焦虑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存在误区、幼儿园入园准备工作不足。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焦虑期,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家长采取合理的教养方式、家长对幼儿入园给予积极心理支持、教师提升应对入园焦虑的能力、开展与音乐相结合的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园做好入园准备工作、家庭与幼儿园加强双向互动。
  • 调查研究
  • 栾劲松,陈俊嬴,高飞
    心理月刊. 2024, 19(5): 210-2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掌握辽宁省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现状,为完善辽宁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健康促进实践探索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使用《国家心理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计分版)》对辽宁省8个地级市的1051名常住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调查。了解辽宁省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和各维度得分情况,从不同户籍类别、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辽宁省所调查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为4.09%,其中31~40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最高。不同年龄、性别和户籍类别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户口所在地、受教育程度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户籍类别的居民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意识的得分差异显著(P<0.001)。结论 建议政府及各级健康教育部门对辽宁地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不高的现状给予高度关注,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实施方案,切实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 赵萍,卢国强,李雪芳
    心理月刊. 2024, 19(5): 214-2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区初中生的考试焦虑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方向及数据支撑。方法 2023年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青浦区选取555名在读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问卷、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结果 ①考试焦虑总分为 14.95±6.82 分,其中较低水平考试焦虑者200人(36.04%)、中等水平考试焦虑者233人(41.89%)、较高水平考试焦虑者122人(21.98%);②女生考试焦虑得分高于男生,普通学生考试焦虑得分高于班干部,不同年级考试焦虑得分不同,其中九年级学生考试焦虑得分最高,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考试焦虑得分低于很少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③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学业不良的担忧、自卑、对后果的担忧为考试焦虑的危险因素,其中自卑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最大。结论 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分析,日常健康教育课程中,增设“去自卑”健康教育模块,可以作为考试焦虑干预的方向。
  • 葛延智
    心理月刊. 2024, 19(5): 217-2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斗门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采用自编问卷对1977名斗门区居民进行抑郁、焦虑、失眠等心理状态和健康素养信息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斗门区1977名居民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3.84%,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为7.94%,失眠症状阳性检出率21.04%,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为14.62%。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及心理状况等问题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斗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健康中国行动”的要求(20%),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措施,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和内容,从而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幸福感,且部分居民心理健康状况,需引起重视。
  • 杨冠华,李晓燕,杜金英
    心理月刊. 2024, 19(5): 220-2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某学校本科生进行随机调查,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问卷、心理弹性等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50份,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经过调查分析,在1250名大学生中,有1143人(91.44%)处于低压力状态,有107人(8.56%)处于高压力状态;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心理弹性及就业压力有关,差异显著(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均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主要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及心理弹性有关,因此,需要采用有效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干预,帮助大学生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以更好状态应对就业压力。
  • 综 述
  • 姬钰琳,蒋忠亮,熊燕,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223-2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少年自杀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探究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国内外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的研究,并进行总结概括,指出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主要体现在自尊、积极应对压力、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教养方式、学校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并对青少年自杀行为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简要论述,指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协作对青少年自杀行为预防干预的重要意义,为预防及干预青少年自杀行为提供参考。
  • 易娟
    心理月刊. 2024, 19(5): 226-2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们在开展工作活动时,往往总是期待能够借助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也极容易因为各种因素陷入付出与回报失衡的状态。教师这一职业也不例外,本文针对教师的付出回报失衡问题开展研究,探寻付出回报失衡将对教师心理方面带来哪些影响,并提出解决付出回报失衡问题的有效策略,避免因为付出回报失衡导致部分教师出现工作满意度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等情况,从而为促进我国教师队伍的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
  • 宋丽,李昭帼,徐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228-2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沟通障碍、社交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行为重复刻板,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在治疗孤独症儿童方面具有显著的潜力。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同时对孤独症儿童的动作技能发展、心理健康等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旨在综述运动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研究进展,并阐明运动疗法在治疗孤独症儿童方面的优势,为孤独症儿童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 乔晓娟,徐雨,孙玉颖,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231-2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很多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而处于生育年龄且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都会面临着生育的问题,对于这些癌症患者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目前关于生育忧虑的研究多以育龄期女性为对象,而对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概念、评估方法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重视,为今后实施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 许兴芳,赵茜,葛文颂,等
    心理月刊. 2024, 19(5): 234-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后疲乏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发生率较高,如未能及时进行干预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如产后抑郁、过早终止母乳喂养、虐待儿童和婴儿发育低下等。本文就产后疲乏的概念、特点、相关因素、不良反应和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目的是提高医生和护士对孕妇产后疲乏的认识,丰富研究内容和方法,激发护士的兴趣,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研究,以预防或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 刘莹莹,刘楠楠,陈玉瑛
    心理月刊. 2024, 19(5):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5.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社会疏离的概念,从现状、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宫颈癌幸存者社会疏离的研究进展,为国内开展相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宫颈癌幸存者的社会疏离,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