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4-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陈振兴,肖甜
    心理月刊. 2024, 19(7): 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法对国外近10年的退伍复学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有关退伍复学文章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退伍复学学生在服役期间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其复学及其本人所产生的影响;②由士兵身份向学生身份过渡时,在学业、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的过渡性适应;③退伍复学青年的物质滥用问题。结论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国外退伍复学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了解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形成关于退伍复学学生这一群体的群体画像,帮助他们转变身份认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 张心悦
    心理月刊. 2024, 19(7): 6-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社会焦虑导致手机冷落行为的心理学机制。借鉴补偿性互联网使用理论和I-PACE模型,构建链式中介模型,以揭示社交焦虑通过无聊倾向和错失恐惧对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 使用社交焦虑量表、无聊倾向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和手机冷落行为量表对325名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相关分析,再利用PROCESS宏的模型6进行链式中介检验。结果 社交焦虑对于手机冷落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无聊倾向在社交焦虑与手机冷落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占比为39.67%,错失恐惧在社交焦虑与手机冷落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占比为10.84%,无聊倾向和错失恐惧在社交焦虑与手机冷落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占比为7.65%。结论 强调了社交焦虑对个体行为的复杂影响,为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改善社会关系以及引导合理手机使用提供了现实意义上的积极启示。
  • 梁婷,杨琳,路翠萍
    心理月刊. 2024, 19(7): 11-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奇外群体对内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作为被试,分别用3个实验验证新奇性对内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参照条件,因变量为总再认正确率(击中率-虚报率)。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1显示显著的主效应,F(2,64)=15.941,P<0.001。事后成对分析,发现自我参照效应及显著的内群体参照效应,如英语专业(内群体)参照条件的再认率显著高于法学专业(外群体)参照条件的再认率,t(32)=2.451,P=0.049;实验2显示显著的主效应,F(2,68)=12.559,P<0.001。事后成对分析发现,存在显著的自我参照效应,但英语专业和灵学专业参照条件下的记忆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t(34)=1.291,P=0.052。即内群体参照效应没有表现出来。实验3显示主效应显著,F(2,64)=9.422,P<0.001。事后成对分析发现,自我参照效应存在,但内群体参照结果与实验2一致,学生群体(内群体)参照条件下的再认率与新奇外群体参照条件下的再认率没有显著性差异,t(32)=1.457,P=0.053。结论 自我参照效应具有稳健性,但新奇外群体会降低内群体参照效应。
  • 邱亚飞,邱吟,程娟
    心理月刊. 2024, 19(7): 15-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考察情绪调节困难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对这一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476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情绪调节困难呈正相关(r=0.257,P<0.01;r=0.373,P<0.01),情绪调节困难与青少年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342,P<0.01)。②情绪调节困难在心理控制和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性别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情绪调节困难的中介过程中存在调节作用;相对于女生,父母心理控制对男生的情绪调节的影响更大(P<0.001)。结论 改善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降低心理控制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负面影响,且男生比女生效果更明显。
  • 刘瑞娟,张小玲,苏柏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19-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护士心理压力干预的正念认知疗法关键技术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21年4月~2023年4月60名茂名市人民医院临床护士,作为观察组,研究采用正念认知疗法。正念认知疗法持续8周。干预过程实施全程督促,并对研究个案进行干预效果的访谈,了解干预效果,减压干预的训练方法以8周为一个周期。纳入同期60名医院临床护士,采取常规干预措施,作为对照组。结束周期后采用访谈法收集访谈资料,于第1次干预前和最后1次干预结束时采用知觉压力量表(P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职业倦怠量表(MBI-H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测量对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PSS中压力紧张感、压力失控感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MBI-HSS中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去人格化与情感衰竭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TCSQ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心理压力干预的正念认知疗法能有效减轻护士不良情绪,降低护士知觉压力水平,减少护士职业倦怠感。
  • 唐蕴,王周然
    心理月刊. 2024, 19(7): 22-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认知损害与抑郁症状、日常能力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老年科记忆门诊随机抽样228名年龄在65岁及以上主诉为“记忆下降”的就诊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是否受损,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IADL)和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评定抑郁症状与自理能力,对比有无认知功能损害两组人员抑郁症状与自理能力的差异,并分析认知损害与另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MMSE总评分为 24.29±6.92,MMSE总评分与GDS、IADL、FAQ评分存在显著相关(P<0.001),且MMSE评分与FAQ存在回归性(P=0.044)。结论 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与抑郁症状、自理能力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自理能力评分可作为认知损害的预测因素。
  • 邹丽婷,马肖霞,倪文博,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26-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讨心理弹性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随机采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3月~9月山东省某精神卫生中心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人,对其进行实测,选用童年创伤问卷、心理弹性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①心理弹性得分平均数排名依次为坚韧、力量、乐观,童年创伤得分平均数排名依次为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②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与童年创伤(r=-0.267,P=0.037)和抑郁(r=-0.372,P<0.001)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躯体虐待、性虐待和躯体忽视则与心理弹性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抑郁与心理弹性与童年创伤均存在显著性相关;③心理弹性能够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抑郁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心理弹性有助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童年创伤,降低抑郁水平,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 毛本源,高琼,谭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29-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我国近16年来唇腭裂患者心理研究现状、热点以及趋势,旨在后期唇腭裂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8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唇腭裂心理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搜索,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发文的年代趋势、作者、合作机构、关键词。结果 共纳入文献207篇,近16年来平均发文量总体呈相对平稳趋势,作者及机构间合作联系欠紧密。唇腭裂患儿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心理干预、护理及序列治疗。结论 唇腭裂患儿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步入社会,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显现。早期关注其心理状况并早期干预,有利于改善唇腭裂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维护社会稳定。
  • 心育教学
  • 崔珍逖,管蓉蓉,林肖肖,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32-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套索算法(LASSO)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旨在构建和验证一个预测模型,以探索影响本科护生心理弹性的关键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0月~12月郑州市一所大学的护理专业本科生,共计686名参与者。研究工具包括自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康纳-戴维森心理弹性量表(CDRISC-25)。结果 结果显示,家庭所在地、担任过班委的经历、父亲的教育水平、吸烟行为及慢性便秘等因素对本科护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 研究结果强调了在护理教育和学生支持中,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心理、社会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以促进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准备。
  • 游鉴琪,刘国艳
    心理月刊. 2024, 19(7): 36-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学业压力对临床医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调节疲劳和自然联结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于2023年11月采用方便取样,通过大学生学业压力问卷、自我调节疲劳量表、自然联结量表、中文攻击行为量表对贵州省某大学的813名临床医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学业压力正向预测自我调节疲劳与攻击行为(r=0.591,0.550,P<0.001);自我调节疲劳与攻击行为(r=0.562,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自然联结(r=-0.168,P<0.001)呈显著负相关;攻击行为与自然联结(r=-0.189,P<0.001)呈显著负相关;学业压力部分通过自我调节疲劳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攻击行为,间接总效应比重为37.74%;自然联结对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71,t=2.640,P<0.01)。结论 学业压力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临床医学生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疲劳间接预测临床医学生攻击行为;自然联结对学业压力影响攻击行为的前半段中介路径有调节作用。
  • 白雷蕾,张毅,王晨
    心理月刊. 2024, 19(7): 40-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挫折ABC理论调查“躺平”现象下大学生的挫折观,以及挫折教育现状。方法 2023年10~12月,采用混合研究,对随机选取的13名学生进行访谈,通过Nvivo进行访谈后文字编码并分析。通过发放量表调查930名学生的躺平观念和抗挫折能力,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770名(82.80%)大学生认为“躺平”现象占少数,面对挫折,557名(59.89%)学生选择迎难而上积极解决,认为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挫折教育至关重要的学生有724名(77.85%)。抗挫折能力(r=-0.092,P<0.01)和子维度人际交往能力(r=-0.052,P<0.01)、问题解决能力(r=-0.117,P<0.01)、寻求支持能力(r=-0.124,P<0.01)均与躺平呈显著负相关,而除自我疏导能力子维度外,其他子维度均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增强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寻求支持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的增强能有效减少“躺平”现象的发生。
  • 吴丽娜,苏正连,张铖,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45-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控制的现状,并分析初中生在不同学业表现下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控制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安庆市某农村中学7~9年级的54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量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语数英三门科目的总分代表学生的学业表现;采用简明版自我控制量表(BSCS)来测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结果 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为7.01%,学习焦虑异常检出率为57.34%。不同性别对学习焦虑和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P<0.001),不同学业表现的学生在学习焦虑上有显著差异(P<0.001),在心理健康(P=0.074)和自我控制(P=0.498)上差异不显著。结论 农村初中生普遍存在学习焦虑问题,且女生更为严重;不同学业表现的学生在学习焦虑上有显著差异,且中等学业表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
  • 袁晓飞,汪蓉,杨宝义,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49-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实习护生的压力来源及其应对方式,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护生压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运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实习护生压力源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量表对2023年7月~2023年12月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185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生工作压力源,压力水平。结果 实习护生压力源整体得分为 98.49±10.58 分,整体得分率为57.94%。实习护生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为 28.81±5.74 分,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 23.21±5.84 分,实习护生压力情况与其消极应对整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02,P<0.01)。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是否有考研意愿是影响护生实习期间压力的主要因素。结论 实习护生工作压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学校和实习医院双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帮助其减轻压力,使其顺利度过实习期。
  • 朱文昊,徐继燕,欧其语,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53-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技术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于2023年3月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12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筛选出的26例低分被试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实验组参加2023年3月~2023年4月共计6次的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在此期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样本 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在积极心理品质各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接受干预后,实验组的积极心理水平较干预前有了显著提升(P<0.05)。结论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技术对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具有显著效果。
  • 王若林,郭智慧,曾泽香
    心理月刊. 2024, 19(7): 56-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同伴关系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及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12月,采用同伴关系量表(PRS)、学习投入量表(UWES-S)、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应用方便取样选取陕西省8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同伴关系总均分 89.93±12.48 分,学校归属感总均分为 131.25±21.97 分,学习投入总均分为 72.31±16.52 分。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大学生同伴关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习成绩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级、学习成绩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关系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914,t=12.359,P<0.01),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β=0.726,t=15.379,P<0.01);学校归属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828,t=18.119,P<0.01)。学校归属感在大学生同伴关系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受同伴关系、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学校归属感在同伴关系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严玲,汪正君,解瑾
    心理月刊. 2024, 19(7): 59-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中以线上学习为主的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2023年9月~2023年11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789名武汉某学院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和强迫,女生更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②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与求助,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幻想,相较而言,新生更易使用求助的方式来面对问题;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性差异,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有差异。结论 ①女性与非新生是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②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 赵志华,田青
    心理月刊. 2024, 19(7): 62-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学业情绪、心理弹性与学习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及学习投入量表于2023年9~12月方便抽样选取某高校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正性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r=0.309~0.311,P<0.01);负性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学习投入呈显著负相关(r=-0.309~-0.318,P<0.01),心理弹性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r=0.307,P<0.01)。心理弹性在正、负性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23.40%、24.08%。结论 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其学习投入,还可以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其学习投入。
  • 高堂丽,李昌庆,谢红彬
    心理月刊. 2024, 19(7): 65-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学业目标定向对学习适应的影响,并考察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2023年11月,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采用学业目标定向问卷、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滇西北某高校54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学业目标定向与学习适应相关不显著(r=0.040,P>0.05)。学业目标定向各维度中,学习目标定向与学习适应显著正相关(r=0.413,P<0.01),回避目标定向与学习适应显著负相关(r=-0.423,P<0.01)。证实目标定向与学习适应相关不显著(r=0.059,P>0.05)。性别在学习目标定向和学习适应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对男生而言,女生拥有较高水平的学习目标定向时,学习适应水平更高。结论 学习目标定向正向预测学习适应,回避目标定向负向预测学习适应,证实目标定向对学习适应预测作用不显著,性别在学习目标定向和学习适应间起调节作用。
  • 刘贤敏,周炎根
    心理月刊. 2024, 19(7): 68-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中介模型,探究专业承诺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于2023年随机抽取江苏省苏州市1000名大学生,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学学业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之间存在两两正相关(r=0.223,P<0.01;r=0.261,P<0.01;r=0.193,P<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294,t=7.201,P<0.01),也可以通过专业承诺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253,t=6.091,P<0.01)。结论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习投入,专业承诺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精神分裂症
  • 肖书申,西真真,高珊,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7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治疗中给予心理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滨州市优抚医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划分为观察组(采用心理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恐惧、偏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NS及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自尊水平评分均提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治疗中给予心理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及自尊水平,患者满意度高。
  • 范洪状,庄庆杰,范琳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75-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将催眠疗法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1月来本院治疗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催眠疗法(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焦虑抑郁评分、满意度。结果 ①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③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将催眠疗法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干预之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阳性和阴性症状以及焦虑和抑郁心理,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韩冰,纪红玉,王铮铮
    心理月刊. 2024, 19(7): 78-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DNCT)干预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症状改善价值。方法 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S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DNCT护理干预。对比自知力、自尊水平、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自制力、自尊水平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知力、自尊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组内对比两组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01)。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组内对比两组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01)。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DNCT干预能够显著提高SCH患者自知力以及自尊水平,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确保服药依从,从而满足其个性化护理需求。
  • 姜秀莲,赵红英,姜娜
    心理月刊. 2024, 19(7): 8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分析精神分裂症采取合理情绪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及实践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展开研究,总纳入病例数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为对照组(30例,基础护理),一组为研究组(30例,合理情绪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会功能、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①研究组干预后,PANSS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②研究组干预后,社会功能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③研究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④研究组干预后,紧张、疲劳、愤怒、抑郁项目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⑤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采取合理情绪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阳性、阴性症状及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刘田,杨凯,张广侠
    心理月刊. 2024, 19(7): 84-8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合理情绪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方式,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合理情绪护理),分析两组依从性、心理情绪评分、功能评分与满意度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性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两组护理前负面情绪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负面情绪评分、BPRS评分、IPROS评分、SD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CD-RISC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合理情绪护理干预可提高其依从性,使其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得到改善,提高心理弹性,减轻精神症状,护理满意度更高。
  • 刘秀蓉,王雪,李娟
    心理月刊. 2024, 19(7): 87-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剖析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挑选列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的编码与随机数字进行匹配,再按照随机数字大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满意度问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前后的SDS和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前后BPRS得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康复支持。它能够帮助患者管理方法病症、提高聊天功能、设置全面康复和提升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推动患者的康复过程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 宋彩云,柳贵芳,王杰,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90-9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到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阳性与阴性症状、不良事件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合理情绪疗法应用在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降低不良事件出现的概率。
  • 张筱筱,孙爱华,于娇丽
    心理月刊. 2024, 19(7): 93-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团体心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多阶段抽样法将本院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48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试验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易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92%)高于参照组的85.42%(P<0.05)。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团体心理治疗作用下能有效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 张雪松,李媛,曹莹莹
    心理月刊. 2024, 19(7): 96-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团体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徐州市铜山区济复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为研究样本,按入院就诊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研究组纳入的35例患者均实施团体认知疗法干预;常规组纳入的35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研究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自尊量表(SES)评分比较,研究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比较,研究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认知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自尊程度,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 陈文韵,陆晓莉,王洁
    心理月刊. 2024, 19(7): 99-10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与分析健康教育联合药物处置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分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加用健康教育联合药物处置训练,两组每周1次,均进行8周,对比两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知识的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ITAQ评分较高、BPRS评分较低(P<0.05),患者对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知识的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用药指导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药物处置训练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提高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患者因此掌握了更多的关于精神分裂症用药知识,服药依从性表现更高,精神分裂症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郭广增,王磊,杨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101-1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到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选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秩和检验。结果 两组护理之前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之前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团体心理治疗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 林永臻,高静静,王路旭
    心理月刊. 2024, 19(7): 104-1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精神分裂患者暗示疗法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从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老年患者60例。将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对比组3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老年精神分裂症的30例患者接受暗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睡眠质量、精神症状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比组(P<0.05);实施干预前,组间睡眠质量差距不大(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更好(P<0.05);实施干预前,组间阴性与阳性症状总评分差距不大(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阴性与阳性症状总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老年患者而言,实施暗示疗法可保证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更利于其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评分也有所改善,是患者及其家属较为满意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案。
  • 武丽,马坤,王德政
    心理月刊. 2024, 19(7): 107-10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改良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良森田疗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测试结果、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威斯康星卡片测试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阴性阳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改良森田疗法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阴性阳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赵晋娴,单立花,孙宁华
    心理月刊. 2024, 19(7): 110-1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 抑郁症
  • 王霞,舒啟娥,张怀倩,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114-1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心理睡眠科2023年1月~2023年12月纳入的6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30例给予药物及2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后组30例在前组基础上实施8周正念认知疗法(MBCT)。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两组患者PSQI、HAMD评分下降,FFMQ评分升高,其中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认知疗法不仅能改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失眠状况,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对生活、工作、学习中负性事件的接纳程度,从而使远期疗效更加稳固。
  • 白娉,刘立源,时亚丽
    心理月刊. 2024, 19(7): 117-1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抑郁症患者,评估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的实践效果。方法 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观察对象60例进入研究,均为抑郁症患者,入组后,所有患者均实行艾司西酞普兰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法筛取30例作为观察组,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剩余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抑郁症状、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为评定标准,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实践效果。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BRANS)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中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在临床的治疗当中,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适合在临床进程实施和开展。
  • 黄凯,张雪,黄湘文
    心理月刊. 2024, 19(7): 120-1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组(44例)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显著更高(P<0.05),HAMD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为其提供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获得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状态,并且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李西乐,刘子良,张元元,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123-1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将交互分析疗法应用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本院在2023年1月~2023年11月接收的123例抑郁症患者均以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交互分析疗法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心理(t 检验)、康复依从性(秩和检验)、不良事件发生率(卡方检验)和社会功能缺陷(t 检验)情况。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康复依从性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护理当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抑郁症患者在康复护理当中实施交互分析疗法进行干预可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 李友莉,李丹,惠调调
    心理月刊. 2024, 19(7): 126-1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2023年03月~2023年12月选取榆林市第五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6例,按电脑随机法分组,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喹硫平治疗)和观察组(43例,给予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KADS-11)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KADS-11评分、PSQI评分、MMSE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ADS-11评分、PSQI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良好,可在未来临床中加以应用。
  • 逄喜丽,刘平,郭莉莉
    心理月刊. 2024, 19(7): 129-1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行心理支持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探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8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试验起始于2021年1月,终止于2023年6月,对各个患者进行数字排序,采取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行心理支持及护理。比对两组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心理弹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相比,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行心理支持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心理弹性。
  • 孙玲玲,张玉,张坤
    心理月刊. 2024, 19(7): 132-13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家庭沙盘治疗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家庭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2022年8月~2023年4月收治90例青少年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45)给予常规宣教与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家庭沙盘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家庭功能量表(FA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沙盘治疗对青少年抑郁和家庭功能有更好的改善作用,整体效果更佳。
  • 周莉,李小红,李红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135-1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归因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编号分配方法,把编号1~50的患者归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药物治疗,把编号51~100的患者归为研究组,该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归因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降低程度相比治疗前均比对照组更显著,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自我效能感、满意度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取归因训练,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 马丹丹,王志红,鞠艳君
    心理月刊. 2024, 19(7): 138-1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自我放松联合森田疗法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于2023年1月~2023年10月,选择本院60例抑郁症患者展开研究,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n=30例,自我放松联合森田疗法),持续护理8周后,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睡眠质量、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8周后,观察组不良情绪、睡眠质量、心理弹性、应对方式、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 抑郁症临床治疗期间积极进行自我放松联合森田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心理弹性,调整患者的应对方式,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 孟晓华,杨树梅,刘晓娜
    心理月刊. 2024, 19(7): 141-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对其抗逆力、乐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筛选的老年抑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为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采取心理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并观察患者抗逆力、乐商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组间GDS-15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GDS-15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抗逆力、乐商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抗逆力、乐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抗逆力、乐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时兰芳,陈波,许雪浩,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144-1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训练治疗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在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共60例,仅进行跟踪、随访,干预组60例则实施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前后使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症自我评估量表(PHQ-9),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压力知觉量表(PS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贝克自杀意念及强度量表(SSI)比较两组的临床量表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完成后干预组GAD-7评分、PHQ-9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完成后,干预组的YMRS评分、PSS评分、ISI评分、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实施正念减压训练可促进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减轻,并可改善睡眠质量、压力、自杀等情况,且并未引起躁狂发作。
  • 心身医学
  • 周琳玲,蒋琬婷,易敏
    心理月刊. 2024, 19(7): 147-14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际动力性团体干预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3年3月~2024年2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NS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各含15例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干预组(人际动力性团体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及社交应对方式。结果 治疗前,两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量表(CDI)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干预组SCARED、CDI及G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干预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青少年NSSI患者予以人际动力性团体干预,有助于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其自我效能感,提升其积极应对困难的能力。
  • 任守娟,辛本茹,张妮
    心理月刊. 2024, 19(7): 150-1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应用正念认知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8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包含34例样本。对照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念认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评分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HAMA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均降低,SES评分、FFMQ各项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积极应对评分均升高,且后者变化幅度较明显,均P<0.05。结论 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应用正念认知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促进焦虑症状缓解,提高自尊、正念水平,改善应对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 护理心理
  • 王娜,李凤杰,梁丽
    心理月刊. 2024, 19(7): 153-1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肿瘤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心理暗示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纳入的肿瘤疾病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干预,在治疗的同时,常规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心理暗示联合音乐疗法,对比干预前后的患者心理状态,并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统计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数据在两组对比上差异性小(P>0.05);组内焦虑、抑郁指标在护理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研究组焦虑、抑郁分值比常规组显著更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分值在护理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个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相比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相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介入手术患者采取心理暗示联合音乐疗法可调节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术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解嘉辉,李豪杰,刘雅婷,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156-15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老年患者采用双心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120例行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双心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后对比两组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药物、膳食、运动3项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MAS-8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症状筛查量表(PHQ-9)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AD-7、PHQ-9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老年患者实施双心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睡眠质量,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 宋桂芳,宋飞,卢秋香
    心理月刊. 2024, 19(7): 160-16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联合心理放松疗法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2023年7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1)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1)实施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联合心理放松疗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踝关节功能、心理状态、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足评分、背伸、跖屈角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应用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联合心理放松疗法干预效果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不良情绪,提升踝关节功能与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 郭香,郭军,刘倩倩
    心理月刊. 2024, 19(7): 163-16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正性暗示联合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正性暗示联合心理护理)各41例,对比两组生理应激指标、心理应激程度、疼痛程度、自我效能、临床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HR、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30 min、关腹前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上述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分娩自我效能感量表(CBSEI-C3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BSEI-C32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接受正性暗示联合心理护理,可减轻生理和心理应激,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预后。
  • 康玉洁,黎建容,廖琼
    心理月刊. 2024, 19(7): 166-16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情志护理联合知识-社会-心理照护对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糖、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组进行护理,记录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MMSE评分、MoCA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志护理联合知识-社会-心理照护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使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 刘贻红,乔玉美,张士翠
    心理月刊. 2024, 19(7): 169-17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用基于怀旧疗法的团体心理护理取得的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2023年9月,选取于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CHF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怀旧疗法进行团体心理护理。针对两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GAD-7、PHQ-9、SPBS、GSES、MLHFQ分值评价中,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干预12周后的对照组结果,研究组PHQ-9、GAD-7、SPBS、MLHFQ分值显著下降(P<0.05),GSES分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采用基于怀旧疗法的团体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与自我负担感受,提高自我效能感,保障生活质量。
  • 孙荣云,孙伟,王修霞
    心理月刊. 2024, 19(7): 172-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癌患者术后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下开展心理护理、亲情护理联合干预的影响。方法 以临沂市肿瘤医院2021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予以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以常规护理模式予以配合干预;观察组(40例)以马斯洛需要层次下心理护理、亲情护理联合模式予以配合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评估,比较组间统计学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遵医行为情况,调查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等不良心态均出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评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癌术后通过施行马斯洛需要层次下心理护理联合亲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 孙兴美,刁倩雯
    心理月刊. 2024, 19(7): 175-1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直肠癌患者增加赋能教育理念下心理干预对术后心理状态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入院日期分布在2022年6月~2023年6月。患者经由临床相关检查,均确诊为直肠癌疾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另外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赋能教育理念下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表(HAMD)评分、Barthel指数、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HAMA、HAMD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BI指数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两组BI指数评分均较术后3天升高,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ESCA总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两组ESCA总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两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赋能教育理念下心理干预,可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功能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 赵云,赵建丽,王学丽
    心理月刊. 2024, 19(7): 178-1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程序化和谐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老年体检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10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80例老年人的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体检干预,观察组行程序化和谐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心理状态、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体检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老年体检患者中应用程序化和谐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增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及遵医行为,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体检满意度更高。
  • 郑婷婷,聂志颖,许慧
    心理月刊. 2024, 19(7): 181-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和分析肺结核患者应用PAC心理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52),双数分到对照组(n=5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PAC心理弹性护理。观察和对比护理前后焦虑情绪(SAS)、抑郁情绪(SDS)、心理弹性(CD-RISC)、病耻感(SIS)评分变化。结果 经8周的护理,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且比对照组更低(P<0.05)。经8周的护理,观察组自强等各维度CD-RISC评分升高,且比对照组更高(P<0.05)。经8周的护理,观察组内在羞耻感、社会排斥等各维度SIS评分降低,且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加用PAC心理弹性护理,可进一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弹性,缓解病耻感。
  • 应春蕾,陈霞,刘晓燕
    心理月刊. 2024, 19(7): 184-18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处于稳定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运用以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对患者所持有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处于稳定期阶段的双相情感障碍病例共计60例,以本院为收集地点,以2020年8月~2023年10月为具体的研究时段,依托数字表完成严格的随机分组操作,各录入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干预指导,观察组采取以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认知与社会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措施落实后,观察组所涉病例有更低的负性情绪分值(P<0.05)。两组在施以干预前,经评估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干预后,认知功能评分均有上升,社会功能评分均有降低,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更优(P<0.05)。干预工作实施后,观察组所评测出的生活质量数据更高(P<0.05),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重视对以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运用,可降低负性情绪评分,改善认知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李雪松,薛平,陈茹,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187-1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积极情绪书写表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接受治疗的72名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名,接受常规护理)和干预组(36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积极情绪书写表达干预)。比较了两组在干预前、干预后7天和干预后1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和生活质量量表(WHOQOL)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SAS评分为 42.61±5.96 分,SDS评分为 43.17±6.72 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 47.56±6.60 分,SDS评分为 47.08±7.20 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组的心弹韧性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情绪的书写表达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
  • 欧燕云,于娜英,张思涵
    心理月刊. 2024, 19(7): 191-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合分析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采用基于信息共享的多维照护策略对心理应激及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研究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主体,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采用基于信息共享的多维照护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心理痛苦指数(DT)、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并对两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程度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CD-RISC各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DT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SE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程度较对照组更轻(P<0.05)。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基于信息共享的多维照护策略具有积极价值,能够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并可缓解痛苦,提升自我效能感。
  • 邵海娟,满晔,杨荣荣
    心理月刊. 2024, 19(7): 194-1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和分析基于风险分析的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9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基于风险分析的心理护理。对护理前后两组负性情绪、临床症状、精神状态、攻击行为、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SANS、SAPS、BPRS、MOAS、SQL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更低,组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风险分析的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减少负性情绪,改善精神状态,降低攻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 石志莲,鹿伟利,葛广红
    心理月刊. 2024, 19(7): 197-1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10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护理。对两组的血压水平、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血压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提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护理后两组面对评分提高(P<0.05),回避、屈服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面对评分更高(P<0.05),回避、屈服评分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提高(P<0.05),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中,能够降低血压水平,提高心理韧性,改善应对方式,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 朱卓渊,罗暑燕,李霞燕
    心理月刊. 2024, 19(7): 200-2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叙事疗法在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2021年3月~2023年3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叙事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指数、纽克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经数据分析,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GWB指数和NSN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实施叙事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环境,优化其睡眠质量,增加其幸福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个案报告
  • 吴学琴,杨海玉,郭兆喜,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203-2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报告介绍了1例高中学生由于学习受挫导致其出现情绪不稳定,沮丧,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取了放松训练和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配合体感音波辅助疗法,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来访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人际能力有所增强,生活学习更自在自信,个性也更完善。
  • 安容瑾
    心理月刊. 2024, 19(7): 206-2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2020年11月~2023年12月,针对1例抑郁情绪严重,并伴有躯体化问题的个案,对其进行正念疗法的咨询,通过60次的咨询,来访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躯体化问题得到缓解,人际关系逐渐变好,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已经能积极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
  • 调查研究
  • 赵新宇,李卓君,陈曦
    心理月刊. 2024, 19(7): 209-2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对海南高职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并找出成因,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和研究提供更多实证参考。方法 于2023年8月31日、9月5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调查研究460名海南省高职学生,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采用 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学生在性别、年级以及民族方面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各因子方面,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症状、恐怖、精神病性五个因子略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但各因子均分整体上都未达到2分的阳性症状,总体状况较好;女生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值都高于男生,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年级差异方面,二年级学生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高于一年级学生且差异显著。二年级学生偏执症状高于一年级学生且差异极其显著;在民族差异方面,除恐怖症状汉族学生均分略低于黎族学生外,其他所有因子汉族学生都高于黎族学生,黎族学生高于其他民族学生但都未达到差异显著。结论 在海南高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应加强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尤其是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症状等方面,同时关注学生因年级升高后带来的学业、择业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心理困扰,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迫切需求。
  • 薛晶,成小燕,陈思宇,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213-2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就诊的242例不孕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心理弹性水平为 65.13±8.83 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β=-0.314,P<0.001)、自我效能(β=0.493,P<0.001)、不孕类型(β=0.162,P=0.002)可影响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心理弹性。结论 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应重点关注高龄、原发性不孕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水平。
  • 董雪凡,马静宜,李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216-2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探索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肺癌筛查推广计划,强化肺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4月~2023年8月在承德市3个区进行方便抽样,选取符合标准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做过肺癌筛查和未做过肺癌筛查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400份问卷,有效问卷398份,有效应答率为99.50%。其中肺癌筛查人群102名(25.62%),未筛查人群296名(74.37%)。不同性别(x2=5.736,P=0.017)、年龄(x2=8.608,P=0.014)、文化程度(x2=21.788,P<0.001)、家庭月收入(x2=15.997,P<0.001)及职业(x2=10.951,P=0.027)的肺癌筛查率有差异。参加过肺癌筛查者的感知效益(t=8.516,P<0.001)和自我效能(t=8.691,<0.001)得分高于未筛查者,感知障碍(t=-10.371,P<0.001)得分低于未筛查者。感知障碍(OR=0.665,95%CI:0.578~0.764)、感知效益(OR=1.259,95%CI:1.096~1.445)和自我效能(OR=1.580,95%CI:1.319~1.891)是肺癌筛查的影响因素。结论 感知障碍、感知效益与自我效能对肺癌筛查行为有影响,可通过帮助改善感知障碍和提高感知效益及自我效能来促进肺癌筛查行为,同时可加大宣传科普力度,制定合适的筛查方案。
  • 综 述
  • 包志亮
    心理月刊. 2024, 19(7): 219-2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消防员在执行救火、搜索和救援行动中,需应对许多危机情况,这对消防员的心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注重心理行为能力的训练,以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安全且高效地完成任务。本文对消防员以及相关职业心理训练的文献进行梳理,论述了消防员心理行为能力训练的研究现状、常用训练方法和效用等。提出了我国消防员心理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包括对消防员承受压力、认知决策、工作记忆、心理弹性等能力的训练,为我国消防员心理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 李健,黄孝玲,高稳
    心理月刊. 2024, 19(7): 223-2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希望是人类重要的积极心理特质,在心理健康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护理学中也影响重大。乳腺癌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更在心理上造成沉重的负担。本文概述了Snyder希望理论的概念以及内涵,阐述Snyder希望理论在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希望的测量工具,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并基于此理论提出提高乳腺癌自我管理水平的方法,旨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的同时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 罗雯霞,张静,刘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226-2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阐释了社会疏离的概念,总结了测量社会疏离的相关工具,分析了宫颈癌患者社会疏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帮助宫颈癌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 王冰飞,蒋睿,赵燕,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229-2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大学生风险感知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内容包括预防行为和信息来源影响大学生的风险感知,风险感知给大学生带来各种情感的变化,并结合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风险感知对大学生学业带来的影响进行综述。使大学生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能够积极进行情绪疏导、适度采取预防行为、正确识别风险信息、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为后疫情时代学校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陈瑶,马玥璐
    心理月刊. 2024, 19(7): 233-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认知重评是个体通过主动调整自身对引发情绪的事件的认知解释,以有效管理情绪状态。作为认知重评子策略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二者并不是一种同质的调节策略,它随着个体重新解释情感刺激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效果。本文研究通过对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的子策略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的概念,生理特性,对正性负性情绪的影响以及可能影响因素的讨论概述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杨飞燕,朱曼曼,王豪,等
    心理月刊. 2024, 19(7):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疏离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社会疏离感的相关概念分析,并从测量工具、国内外的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总结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疏离的研究进展,为后续国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会疏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帮助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