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雷小涵
    心理月刊. 2024, 19(9): 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有关积极养育的文献进行计量、共现、共被引及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近五年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动态前沿。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中核心合集收录2019年~2024年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CiteSpace工具,对作者、机构、国家和关键词的共现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执行被引作者和期刊的共同引用分析,并据此生成相关的可视化图谱。结果 共获得1160篇,年均发文量接近220篇。高产国家/机构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大学和研究所。《儿童发展》是收录最多的期刊,热点关键词为育儿策略、童年不良经历、儿童虐待、积极养育项目、对立违抗性障碍、边缘人格障碍、教养方式、有效性、努力控制和社会工作,可形成10个聚类群。预测发展趋势是创伤、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结论 借助CiteSpace工具对积极养育领域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初步的直观呈现,揭示了该领域尽管仍处于成长期却影响力有限的现状。此外,此研究还分析识别了潜在的合作作者与机构,并提供了有助于未来研究选题和发展方向的参考依据,其结果对于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均具有显著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 马李,谭丹,程静,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6-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CiteSpace分析青少年性别认同的研究现状,并确定其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02年1月1日~2022年11月30日与青少年性别认同有关的研究,运用CiteSpace生成国家、机构和作者之间合作的网络图谱,并揭示该主题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 共纳入1367篇文献。美国和波士顿儿童医院是该领域最具生产力的国家和机构,分别发表了819篇和53篇论文。共现关键词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最近主要的研究趋势包括跨性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危险行为。结论 青少年性别认同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后续研究应加强对跨性别青少年独特的健康需求和经历的关注,并促进和改善跨性别患者获得护理和治疗的机会。
  • 黄丕丕,杨碧雪,张梅
    心理月刊. 2024, 19(9): 11-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近十年来我国孤独症干预方法研究的热点。方法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孤独症干预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选择2013~2024年CNKI中的105篇关于孤独症干预治疗的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近十年我国孤独症干预研究的文献发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孤独症干预方法在研究人员彼此之间合作交流不多,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共同体;研究热点集中于运动干预、家庭康复护理、音乐治疗等方面。结论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多关注将干预方式多元融合来提升干预效果。
  • 赵志寒,黄亚兰
    心理月刊. 2024, 19(9): 15-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后疫情时代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特点,进一步探讨职业倦怠与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3年3月~2023年7月,采取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知觉压力量表(CP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心理弹性(CD-RISC)对8所三甲医院351名传染科护士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传染科护士在情感衰竭(EE)、去人格化(DP)、个人成就感(PA)3个维度处于高度倦怠水平的分别占20.80%、16.81%、58.40%,处于中度倦怠水平的分别占53.28%、14.25%、22.79%;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 后疫情时代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整体情况较为突出,在进行职业倦怠干预时应充分考虑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
  • 常桂花,王文文,李玉娟,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20-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非稳态负荷(AL)与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对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2022年5月~2023年9月就诊于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研究组,n=95)及同期入选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114)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以计算AL指数;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通过协方差分析,对两组AL指数及9项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其发病的风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双相障碍患者 AL指数明显升高(t=7.769,P<0.001);AL指数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81,P=0.014),而与躁狂症状无显著相关性(r=-0.116,P=0.26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L指数升高是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OR=1.485,95%CI:1.017~2.094,P<0.01)。结论 AL与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相关,AL升高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 万青,汪苗苗,段文静,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24-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了解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自我管理体验及需求,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1月~2024年2月选取在安徽省某三甲医院骨伤科就诊的1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且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收集的访谈资料进行研究和处理。结果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疾病体验呈现差异化且存在诸多负担和需求,自我管理意识不强。患者及其家属希望得到帮助。结论 医护人员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疼痛应对体系使其形成正确的疼痛认知;且要增加相关知识的科普与专业指导,联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与水平。
  • 阎勋会,刘芳,贾培培,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27-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患者居家肺康复阻碍因素,为促进患者居家肺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7月在临沂市某三甲医院的肺癌术后门诊患者为访谈对象,依据保护动机理论拟订居家肺康复体验访谈提纲,运用现象学方法对12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1个亚主题。①认知不足:对疾病的严重性和易感性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术后需要“静养”。②自我管理能力差:躯体不耐受;疲劳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的出现;个性化管理不到位。③信息缺乏:家属隐瞒病情,患者不知晓自身的疾病现状;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等;康复知识宣传意识薄弱,缺乏简单易于掌握的康复技能。④支持系统不足:家庭支持监督不到位;专业支持不足。结论 居家肺康复患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信息缺乏和支持系统不足,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术后居家患者做好评估和干预,提高患者运动知识掌握程度,感知运动的正向激励,促进患者长期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
  • 心育教学
  • 王琳,孟彤彤,李义安
    心理月刊. 2024, 19(9): 31-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究职业认同、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对中学教师职业获得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22年5~6月采用职业认同问卷、职业获得感问卷、集体自尊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SES)对656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究中学教师职业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结果表明中学教师职业认同、个体自尊、集体自尊、职业获得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中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既可以直接影响其职业获得感,也可以通过集体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和个体自尊-集体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职业获得感;个体自尊在中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对其职业获得感的影响中单独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 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在中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对其职业获得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 皮陆杨
    心理月刊. 2024, 19(9): 36-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一套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效度良好的内在儿童意象量表。方法 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深度访谈、开放式调查和专家评定,确定量表的维度和条目,形成初测量表。采用整群抽样和方便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在2020年10月~2020年11月抽取广东省部分高校3批大学生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样本1(n=986)用于量表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及分半信度检验。样本2(n=981)用于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样本3(n=247)用于重测信度检验。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平行分析结果表明本量表包括6个因子:情绪状态、个性特征、友伴关系、童年经历、家庭关系和儿童形象,6个因子共解释了66.57%的总方差变异量;②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6个因子相对应题目的整体模型拟合良好(x2/df=3.629,CFI=0.931,TLI=0.924,RMSEA=0.052,SRMR=0.043);③量表的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4,6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843~0.944,重测信度在0.618~0.792。此外,量表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良好。结论 内在儿童意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内在儿童意象的有效测量工具。
  • 李静雯,李丹丹,张大勇,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40-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知自省智力与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2月进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795名高一学生进行施测,使用多元智力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模型检验等。结果 ①自知自省智力通过独立性价值观和职业发展价值观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②独立性价值观和职业发展价值观在自知自省智力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中起并行中介作用;③自知自省智力对独立性价值观和职业发展价值观的影响受到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结论 自知自省智力通过独立性价值观和职业发展价值观对未来时间洞察力产生影响,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高中生职业发展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 李想
    心理月刊. 2024, 19(9): 45-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以心理学视角,同时从保护性因素及风险性因素入手,探索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具体而言,以无望感、焦虑敏感性、冲动性、感觉寻求为中介变量,聚焦校园受欺凌和欺凌行为,研究自尊与校园欺凌的关系,探讨校园欺凌的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药物滥用风险预测量表(SURPS)和欺凌量表(FBS)在2023年6月对云南省大理市350名5~8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自尊是校园欺凌的保护性因素,无望感、焦虑敏感性、冲动性和感觉寻求是校园欺凌的风险性因素。②无望感、焦虑敏感性、冲动性在自尊与受欺凌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30、-0.038和-0.031;无望感、冲动性和感觉寻求在自尊与欺凌行为的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67、-0.058和-0.020。③无望感在自尊与受欺凌及自尊与欺凌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均显著高于焦虑敏感性、冲动性和感觉寻求的中介效应。结论 提高自尊水平,降低无望感,有利于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 信忠义,陈赵阳
    心理月刊. 2024, 19(9): 49-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大学生社会支持给予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和亏欠感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山西、陕西、湖北四所高校的732名低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给予量表、心理资本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与消极情感量表、亏欠感特质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给予能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B=0.360,P<0.001),心理资本能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B=0.786,P<0.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给予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283。亏欠感特质在社会支持给予与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给予与心理资本间起调节作用。结论 社会支持给予既可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可通过心理资本来影响主观幸福感,相对于高亏欠感特质水平的个体来说,低亏欠感特质的大学生更能从社会支持给予中获益。
  • 孙艳秋,谢念湘
    心理月刊. 2024, 19(9): 54-5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对调节学生就业情绪及应对就业情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既有的实证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不一致和差异性等情况。因此对国内外已有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再分析,以明确影响就业焦虑的各项因素。方法 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相关文献共4641篇,最终从40篇实证研究文献中识别出16组相关影响因素,运用元分析方法通过异质性检验来探讨不同因素对就业焦虑的影响。结果 影响就业焦虑的因素可以分为人口学因素、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三类。结论 未来在调节就业焦虑的工作中应从内外因素共同调节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层面共同协作以有效调整学生的就业焦虑情况。
  • 冯鑫润,王敏,闫舒,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60-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初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2023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SS-A)及中文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对陕西省西安市137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采用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差异显著(t非适应性策略=157.239,t适应性策略=206.733,P<0.001);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年级差异显著[F自我责难(年级)=6.256,P<0.01;F沉思(年级)=15.482,P<0.001;F积极重新关注(年级)=5.215,P<0.01;F理性分析(年级)=4.509,P<0.05;F责难他人(年级)=11.594,P<0.001];在积极重新关注策略使用上,性别差异显著[F积极重新关注(性别)=6.682,P<0.05];完整家庭及非完整家庭的初中生在灾难化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F灾难化(家庭完整与否)=5.757,P<0.05]。结论 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初中生更多地采用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存在年级差异;积极重新关注策略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不完整家庭的初中生较完整家庭更多地使用灾难化策略。
  • 魏思美,任增辉,冼土龙,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64-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饮食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2023年11月~2024年1月以广州市某大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指导干预,观察组采用行为认知疗法干预,采用平均值法比较评估两组干预效果,同时重点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影响差异,以及引入指标权重法测量认知行为疗法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干预效果。结果 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前后被试者饮食障碍得分由 31.54±0.43 分下降到 26.48±0.39 分,常规教育指导方法干预前后被试者饮食障碍得分由 30.59±0.68 分下降到 28.79±0.73 分,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融入权重计算得到,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大一~大四学生饮食障碍分数下降值分别为1.59、8.04、8.31、9.19。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比常规教育指导方法更有效,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饮食障碍,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效果在不同年级的表现为“年级越高,效果越好”。
  • 梁永春,吴智水,吴心雨
    心理月刊. 2024, 19(9): 68-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通过正译、回译和文化调适对英文版大学生特异性心理弹性量表进行汉化,并在国内大学生群体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本研究于2024年1月~3月,通过正译、回译和文化调适对英文版大学生特异性心理弹性量表进行汉化,通过两轮专家咨询评估内容效度,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评价结构效度,并使用Cronbach’s α系数来评估量表的信度。结果 经汉化后,中文版大学生特异性心理弹性量表共包含10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86%,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72,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881~1.00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单因子模型拟合良好(x2=97.525,df=35,x2/df=2.786,RMSEA=0.056,GFI=0.978,AGFI=0.956,CFI=0.951,IFI=0.952,TLI=0.936)。结论 中文版大学生特异性心理弹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条目精简,适合国内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更加简便、实用的心理测评工具。
  • 苏晓洁,胡昌生
    心理月刊. 2024, 19(9): 7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职业决策模糊容忍度对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3年6月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采用职业决策模糊容忍度、职业决策困难、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在西部某高职院校对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382份有效数据,并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模型检验。结果 ①职业决策模糊容忍度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正相关(r=0.611,P<0.01),职业决策模糊容忍度与职业决策困难呈负相关(r=-0.616,P<0.01);②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职业决策模糊容忍度可以负向预测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并且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占比18.21%)。结论 职业决策模糊容忍度对高职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起到间接作用。研究结论为推进高职生高质量就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
  • 王爱卿,钟佑洁
    心理月刊. 2024, 19(9): 75-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留守经历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揭示安全感在大学生留守经历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11月采用安全感量表(SQ)和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对福建省福州市18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检验安全感在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结果 ①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②在控制了性别、生源地后,安全感在留守经历和攻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留守经历通过安全感的完全中介作用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 侯飞翔,冉一斐,唐广川,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78-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影响之间的关联,探讨教养方式在中学生心理危机产生中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四川省南充市、广元市两地中学学生,预计共抽取1200人,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影响量表,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母亲教养方式中,中学生学校压力与情感温暖理解显著相关(P<0.05);个人压力与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及惩罚、严厉显著相关(P<0.05);老师压力与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及拒绝、否认显著相关(P<0.05)。在父亲教养方式中,中学生个人压力与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显著相关(P<0.05)、与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男生与女生在个人压力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父亲教养方式中,在情感温暖和偏爱被试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在母亲教养方式中,在情感温暖和偏爱被试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影响存在一定相关性,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调整中学生在心理危机事件中产生的消极反应。
  • 张畅真,刘勇,谭龙,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81-8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中职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积极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与信效度。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于2023年9月对赣州市某中职学校320名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与信效度检验。结果 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一维结构拟合较好(x2/df=2.760,RMSEA=0.074,CFI=0.962,TLI=0.949,SRMR=0.036),各题项因子载荷为0.666~0.805,校标关联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以及分半信度皆较好。结论 积极心理健康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具有作为心理健康筛查工具的潜力。
  • 王凯,廖素群
    心理月刊. 2024, 19(9): 83-8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讨论自我控制与大学生低头行为之间的关系及错失焦虑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于2022年6月~2022年10月使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状态自我控制量表、低头行为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韶关市某高校的6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自我控制与低头行为和错失焦虑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弹性呈现显著正相关;低头行为与错失焦虑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错失焦虑在自我控制和低头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5.69%;心理弹性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低头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β=0.058,t=2.210,P<0.05)。结论 自我控制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低头行为,还通过错失焦虑间接影响大学生低头行为;同时,随着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自我控制与低头行为的负向关系将显著减弱。
  • 卢俊铭,邵海英,张卓业,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86-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民办高校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的概念和结构,编制适用于该群体相对剥夺感研究的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研究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开展,选择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采用开放式问卷对287名被试(样本1)进行调查形成初始问卷;对526名被试(样本2)的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728名被试(样本3)的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另外对样本2中的135名被试在8个月后进行重测。结果 探索性分析共抽取4个因子,分别为内群体认知相对剥夺感、外群体认知相对剥夺感、内群体情感相对剥夺感和外群体情感相对剥夺感,最终确定共20个题项的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四因素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良好:x2/df=2.863,SRMR=0.034,RMSEA=0.051,CFI=0.962,AGFI=0.922,TLI=0.95,GFI=0.939,总问卷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82~0.914之间,重测信度在0.795~0.903之间。结论 民办高校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的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量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相对剥夺感。
  • 精神分裂症
  • 何玉梅,邹莉,徐静锋
    心理月刊. 2024, 19(9): 90-9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与分析集束护理对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强制医疗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掷硬币原则把60例患者分为集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护理,集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护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总体预后、社会功能与心理情绪变化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集束组护理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是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护理3个月后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ISE)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集束组护理3个月后的NOISE评分、PSP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3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集束组护理3个月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 集束护理在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也可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 吴慧洁,宋燕楠,卢立明,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93-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2023年2月~2023年6月门诊就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QCC组和QCC组,各60例。非QCC组患者实施常规门诊护理,QCC组在非QCC组基础上增加QCC护理干预,采用药物态度量表和简明依从性评定量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服药态度和行为,并监测两组焦虑抑郁症状、躯体化症状和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QCC组干预后药物态度量表、简明依从性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非QCC组(P<0.05)。QCC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非QCC组(P<0.05)。QCC组干预后躯体化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非QCC组(P<0.05)。QCC组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非QCC组(P<0.05)。结论 QCC干预活动,可有效纠正患者的服药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并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和躯体化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
  • 陈春花,李莉,肖雯静
    心理月刊. 2024, 19(9): 96-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整合式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为时间节点,研究纳入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36例,联合应用整合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同时间节点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以及服药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行 t 检验,多次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方差分析 F 检验。结果 干预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合式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有效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促进负性情绪改善,提高服药依从性。
  • 亓仲菊,丁静,苏荣
    心理月刊. 2024, 19(9): 99-10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运动康复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2月,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神运动康复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精神症状评分、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精神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14.12±3.05、19.87±4.11)较对照组低(16.80±2.97、22.40±4.40),认知功能评分(23.01±2.45)能高于对照组(20.66±2.53),社会功能评分(8.04±1.55)低于对照组(10.92±1.67),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精神健康)评分(87.25±4.17、89.48±3.23、88.31±3.03、90.31±1.37)高于对照组(83.59±4.05、84.76±3.10分、80.27±3.15、84.12±1.24),差异显著(P<0.05)。结论 精神运动康复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促进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以及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王亭亭,刘静,卫青
    心理月刊. 2024, 19(9): 102-1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明确积极心理护理的实施价值,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济南市济阳区精神卫生中心为病例纳入单位,病例入院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均为精神分裂症,共60例,配合完成抽签法分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积极心理护理)。在护理干预前后对精神症状、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在护理后对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8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8周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确诊精神分裂症后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通过积极心理护理可获得满意效果,着重体现在精神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减少,心理弹性、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李媛,曹莹莹,张雪松
    心理月刊. 2024, 19(9): 105-10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现实导向训练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院内接受诊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现实导向训练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完成1个月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护理依从性、阴性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性症状、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实导向训练联合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 闫梦阳,杨勇,张辰
    心理月刊. 2024, 19(9): 108-1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6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收治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1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32例每组,参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病症状改善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阳性症状评分(14.35±4.84)、阴性症状评分(13.67±4.44)、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34.64±7.56)及总分(58.66±13.84)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6.74±3.23)高于参照组(23.25±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35.83±9.42)低于参照组的(46.64±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重增加、嗜睡、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不良总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碳酸锂可显著减轻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性高。
  • 闫塞,吴森,张芳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111-1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纽曼健康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4月~202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将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入研究组(n=40)或对照组(n=40)。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住院精神科患者康复结果评定量表(IPRO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综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康复疗效和负面情绪。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得分从干预前的 8.76±2.67 到干预后的 13.36±2.09。干预后,研究组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康复疗效和负面情绪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纽曼健康系统护理有利于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信心和依从性,改善其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 抑郁症
  • 李丽,王爱美,韩福云
    心理月刊. 2024, 19(9): 114-1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组织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服务做出评价。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SAS、SDS分值更低,差异显著(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比较,护理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明显可见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本次服务进行评价,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深受患者认可。
  • 刘昊昊,魏铭,温萌
    心理月刊. 2024, 19(9): 116-1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经颅磁治疗仪配合重塑自尊训练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2023年2月~2024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经颅磁治疗仪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塑自尊训练,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社会功能康复情况、自尊量表(SES)评分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值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自尊量表(SES)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颅磁治疗仪配合重塑自尊训练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自尊。
  • 马莉萍,孟晓燕,李江娇,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119-1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择取本院在2020年4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79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8)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认知能力、应对方式以及自理能力。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自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抑郁症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可以改善其应对方式,在其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 苗文辉,王晓珍,杨丽群
    心理月刊. 2024, 19(9): 122-1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肛裂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应用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45例肛裂合并抑郁症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别人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接受、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及积极重新评价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活动与交往情况及社会性活动技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更好(P<0.05)。结论 对肛裂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提高认知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疗效。
  • 沈婷,史菊红
    心理月刊. 2024, 19(9): 125-1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抑郁症护理中叙事心理护理对睡眠质量以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区分组别,每组45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叙事心理护理。分别评价焦虑与抑郁心理情绪、自我接纳情况、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在护理前,两组间焦虑与抑郁评分、自我接纳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之间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接纳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将叙事心理护理运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可减轻其焦虑抑郁负面情绪,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接纳效能,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宋博,高新
    心理月刊. 2024, 19(9): 128-1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放松训练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青少年抑郁患者。通过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放松训练结合团体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心理弹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WHOQOL-BREF各项评分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CD-RISC评分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患者通过放松训练结合团队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强化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 宋其,陈艳秋,朱丽娟
    心理月刊. 2024, 19(9): 131-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抑郁症患者接受以罗伊适应模式为框架的心理护理价值。方法 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2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以罗伊适应模式为框架心理护理。对比患者应对方式、心理弹性、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面对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回避及屈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01)。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内对比发现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各指标均高于干预前(P<0.001)。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内对比发现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01)。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内对比发现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均高于干预前(P<0.001)。结论 以罗伊适应模式为框架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心理弹性、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
  • 李小惠,马巧玲,马会强
    心理月刊. 2024, 19(9): 134-1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分析曲唑酮联合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到本院精神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70例,结合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抑郁症患者接受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抑郁症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曲唑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有效率、睡眠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抑郁症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经治疗后有所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P<0.05)。少数抑郁症患者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缓解,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唑酮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用药安全性值得肯定。
  • 心身医学
  • 刘彬,宋丽丽,吴婷婷
    心理月刊. 2024, 19(9): 137-1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中医情志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量表(PSQI)评分,以及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情志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够促进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改善,并缓解其负性情绪和神经递质异常传导,治疗实用性较高。
  • 王庆花,张燕燕,孙颖慧
    心理月刊. 2024, 19(9): 141-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口面肌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语言发育迟缓儿童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舌针配合口面肌功能训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测评和口面肌功能评定、临床疗效、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适应行为、精细运动、语言行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粗大运动行为和个人社会行为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口面肌功能评分,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M评分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舌针配合口面肌功能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口腔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 李娟,韩明宏,崔阳阳
    心理月刊. 2024, 19(9): 144-1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3年8月于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积极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除目标管理与学习成长这两个指标外,干预组患者的各个维度得分更高(P<0.05)。干预前,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各维度评分以及总分情况可知,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在SRH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上更高一些(P<0.05)。干预前,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简明心境状态量表(POMS)各维度评分情况发现,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干预组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慌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精力-活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3个月,除紧张-焦虑这一维度评分外,其他各个维度评分干预组均更高(P<0.05)。干预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提升健康状况,促使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患者满意度高。
  • 李强,孙颖慧,李兰秀
    心理月刊. 2024, 19(9): 147-14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皮内针联合教育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饮食行为及便秘改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加入皮内针联合教育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儿童饮食行为、便秘改善情况、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并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的差异。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①饮食行为各维度评分变化幅度相比,观察组儿童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便秘总缓解率相比,观察组儿童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比,观察组儿童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家长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内针联合教育康复训练的应用,可以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饮食行为及便秘症状。
  • 姜超,陈一郡,宋兵福,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150-1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放松训练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GAD)的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7月~2023年9月从本院门诊招募80例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患者额外接受12周虚拟现实放松训练。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3,P<0.05);治疗前两组 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第4周时两组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总分均较前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放松训练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提高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或深入研究。
  • 护理心理
  • 陈琴芳,顾静佩,陈璐
    心理月刊. 2024, 19(9): 153-1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循证支持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血液净化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效果。方法 在本文研究将20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分别采取循证支持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常规护理,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护技能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四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血液净化患者开展循证支持护理联合心理疏导,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 丁蕾,李文雅,唐迎莹
    心理月刊. 2024, 19(9): 156-1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产后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及泌乳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接收的86例产妇,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情绪、睡眠质量、泌乳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泌乳发动时间、最初喂养时间、48 h乳汁量、血清催乳素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状态和泌乳状况,对产妇恢复和新生儿生长起到重要意义。
  • 江静,周冉冉,穆迪
    心理月刊. 2024, 19(9): 159-1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应用于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效果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酒依赖科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合计80例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诊疗依从性、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接受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诊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片应用于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用药安全性值得肯定。
  • 相静,李彩霞
    心理月刊. 2024, 19(9): 162-1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负面情绪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76例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结果 比较两组干预前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病耻感及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Link病耻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降低其病耻感,改善生活质量。
  • 肖香君,石镇献,朱硕
    心理月刊. 2024, 19(9): 165-1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团体心理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7月~2023年6月,选取菏泽市第六人民医院TKA手术的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予以分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在其基础上研究组46例患者采用团体心理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针对两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予以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PHQ-9、GAD-7、MAAS、GSES分值结果,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结果比较,研究组GAD-7、PHQ-9评分更低(P<0.05),MAAS、GSES评分更高(P<0.05)。结论 TKA手术患者采用团体心理护理与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提升其正念水平与自我效能感。
  • 邢海燕,邹灵芳,牛怀山
    心理月刊. 2024, 19(9): 168-1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选择综合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护理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情感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入院时间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躁狂症状、记忆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28天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躁狂症、记忆功能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调研表评分情况,观察组(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33%)(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实施综合个性化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抑郁和躁狂症状,其记忆功能也有显著改善,且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 杨茜,王雪,李敏,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171-1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将合理情绪疗法应用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6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合理情绪疗法干预,对比两组的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里弗米德行为记忆测验(RBMT)评分、失认症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认知优良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的WAIS-R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WAIS-RC改善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两组患的GCS、MMSE、RBMT、失认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CS、MMSE、RBMT、失认症改善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前两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观察组的认知优良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合理情绪疗法应用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可以帮助患者实现认知能力的转变,调整不良心态,改善其失认症状况以及记忆能力。
  • 姚瑶,邵丹凤,谢洪英
    心理月刊. 2024, 19(9): 174-1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本体感觉训练与愉悦因子输入结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综合康复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取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在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82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41),偶数为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联合愉悦因子输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两个月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量表(HSS)、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及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结果 干预两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SS各维度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远超于对照组,PPI评分、PRI评分、BAI评分及BDI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上有意义(P<0.05)。结论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愉悦因子输入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并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 孙双,陈秀倩,王迎春
    心理月刊. 2024, 19(9): 177-17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针对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PTS)应用团体平衡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PT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红蓝信封法分为参比组(实施常规治疗,n=40)和分析组(实施团体平衡心理治疗,n=40)。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测评90项症状量表(SCL-90)及机能状态问卷(FSQ)评分。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SCL-90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分析组各维度SCL-90评分均较参比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FSQ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2个月后,分析组FS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PTS患者应用团体平衡心理治疗,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可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康复。
  • 牟美丽,沙卫华,李宁宁
    心理月刊. 2024, 19(9): 180-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支持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具体应用方法及对患者康复所起到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提供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个案报告
  • 李甜田,赵智勇,刘一辉
    心理月刊. 2024, 19(9): 184-1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案例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对1例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的女大学生进行咨询。通过13次咨询,使得来访者的情绪状态有了较大改善,抑郁情绪明显缓解,也放弃了自杀念头,心理和社会功能有了相应提高,基本达到了咨询的既定目标及效果。
  • 袁榕蔓
    心理月刊. 2024, 19(9): 188-1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希望-行动理论作为一种适应积极变化的理论模型,为生涯辅导和咨询提供了有益思路。该理论以“希望”为核心,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澄清、愿景、目标设定、计划实施与适应等步骤,帮助个体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保持适应性和希望,有效应对环境变化。本文运用希望-行动理论,通过5次生涯咨询,帮助来访者深入探索生涯发展路径,树立积极的希望。通过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澄清,协助来访者明确个人愿景,设定具有实际意义的生涯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展示了希望-行动理论在生涯咨询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为未来生涯辅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经验交流
  • 汪强,魏楚翘
    心理月刊. 2024, 19(9): 191-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理学是基础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与众多学科都有交叉,这使得其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宏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角。当今国家愈加重视心理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以思政带头、需求导向、人才汇聚、实践落地为基石,心理学内部分支要求为指引,形成双轨并行,多位一体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心理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刘昱均,王平,向舒嵘,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194-1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群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人类的思维意识流具有流水般的规律性特征,“思维流水”帮助人启动左右脑的平衡使用,实现人类大脑功能的合理化工作。当人们遇到困惑时,往往会被外界的混乱或困惑所影响,导致无法理清事实真相。使用适当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提升思维水平,从而解决困扰。通过对该创新工具的介绍和实践使用,获知其有助于青少年舒缓心理压力,释放负向情绪,为青少年心理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和理论支撑。
  • 调查研究
  • 姚温青,张育英,高娟
    心理月刊. 2024, 19(9): 197-20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学生恋爱心理成熟度的调查分析结合教学经验创立适合西藏高职学生的《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课程体系。方法 2021年秋季针对机电学院454名学生进行了恋爱心理成熟度的调查,并采用SPSS 17.0进行了频数和方法分析。然后在2022年春季对其中28名学生针对性地开展了对建设的《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课程实施验证。结果 通过成熟度数据分析发现男生比女生成熟(F=9.583,P<0.05),可开展男女生搭配的课堂设计;男女生的角色扮演教育更有助于彼此的理解、沟通与接纳;此类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097,P=0.908),可以全校公共选修课;恋爱中的学生分享亲身经历或者身边发生的故事更加切实有效(F=7.078,P<0.05);恋爱次数三次的学生恋爱心理成熟度更好(F=4.338,P<0.05);理解和把握各类“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探索在恋爱过程中尊严的重要性。结论 适合西藏高职生关于恋爱类的课程应该包括恋爱的态度和探索,爱情是什么,喜欢和爱的区别,恋爱四阶段,性是内涵,性的管理,关系探讨,爱情三角论,探索其他情感关系,探索自尊、探索恋爱与自尊的关系,关于约会,分手与疗愈,探索恋爱与性中的成长,依恋关系等章节。
  • 尹华莹,王芳,王敏
    心理月刊. 2024, 19(9): 201-2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123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药物依从性评估与鉴别量表(ME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药物依从性得分为 49.51±9.00 分;社会支持得分为 25.27±6.78 分,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为 22.89±7.41 分,处于中度水平。药物依从性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文化程度、肝硬化分期及自我效能感均为肝硬化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药物依从性较差,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教育。
  • 张逍霞,吴炳敏
    心理月刊. 2024, 19(9): 205-20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静配”)护士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8月~2021年12月抽取山东省10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72例静配护士,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静配护士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372例护士中,SAS得分为25~88分,平均 43.22±10.94 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3.80±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焦虑程度方面,372例护士中无焦虑有276例(74.21%)、轻度焦虑有69例(18.54%)、中度焦虑有22例(5.91%)、重度焦虑有5例(1.34%),焦虑症状发生率为25.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职务是影响静配护士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是静配护士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静配护士的焦虑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性别、职务、职称都会影响静配护士焦虑,需要引起重视。
  • 覃慧莲,陈著玲,邓妙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208-2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采样医护人员遭受医疗暴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梧州市三级医院参与采样的医护人员5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编制的《医疗部门工作场所暴力国家案例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对采样医护人员遭受医疗暴力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是否遭受医疗暴力将其分为两组,即遭受医疗暴力组和非遭受医疗暴力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两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睡眠质量进行评估;依据工作场所和遭受暴力后时间将遭受医疗暴力的医护人员分为两个亚组,对比其SCL-90、PSQI评分差异。结果 593名采样医护人员中,遭受医疗暴力的有26名、身体暴力的15名、心理暴力的18名,发生率分别为4.38%(26/593)、2.53%(15/593)、3.04%(18/593)。遭受医疗暴力组的SCL-90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 152.63±31.92 分、9.41±3.34 分,均高于非遭受医疗暴力组的 133.07±25.68 分、5.27±2.03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质量等级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房组医护人员SCL-90评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高于门诊组(P<0.05);遭受医疗暴力近期组SCL-90评分及PSQI评分均高于远期组(P<0.05)。结论 采样医护人员遭受医疗暴力的风险增加,医疗暴力对采样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病房部遭受医疗暴力医护人员对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影响更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 孙伟,李秀云,黄婷婷,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211-2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医学实习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方法 选取2022~2023学年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63名临床专业本科实习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了解实习生心理状况后分析可能性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参考制定、实施干预策略;继而通过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对63名实习生的实习期早期(第1个月末)、中期(第6个月末)和晚期(第12个月末)进行追踪调查,统计实习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 63名实习生在实习早期的PHQ-9、GAD-7、K10量表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提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分析影响实习生心理状况的因素,主要集中以下方面:因父母期望值高导致压力大(41.27%)、经济压力大(47.62%)、就业压力大(55.56%)、担忧医疗差错(38.10%)、职业暴露恐慌(19.05%);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实习生本身的特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策略进行干预后显示,63名实习生实习期中期、晚期的PHQ-9、GAD-7评分相较早期均有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值有意义(P<0.05)。结论 医学实习生因就业、职业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及时了解实习生个体情况,制定并落实具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是保证医学实习生健康成长以及提升医院教学质量的关键。
  • 综 述
  • 史金玲
    心理月刊. 2024, 19(9): 214-2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孕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孕产妇的不良心理健康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及胎儿、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对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深远影响,由于孕妇群体药物治疗的低依从性,非药物干预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健康宣教、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护理模式、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正念疗法、音乐治疗、放松疗法、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方面对孕妇心理健康管理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 张宇,栾卉
    心理月刊. 2024, 19(9): 217-2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概念,作为解决中国儿童虐待问题的关键手段。通过在审视家庭干预的有效性揭示其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实施时面临的诸如文化敏感性、参与度不足、专业人员匮乏以及伦理难题等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舆论宣传,提升公众认知;充分利用基层数据,强化风险评估;以及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干预的专业性和制度化水平。旨在从实际和政策层面增强家庭干预的应用效果,为化解儿童虐待困境、保护儿童权益贡献力量。
  • 张伟诗,谢振旺
    心理月刊. 2024, 19(9): 221-2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归纳过往代表性催眠定义,分析相关发生因子及定义视角,提出新定义:催眠是一种以恍惚为特性的深度影响。与过往定义相比较,新定义表述更简洁、视野更辽阔、生态底色更饱满、中庸智慧更彰显。与此相关的认知神经视角特别是神经元活动变化、本体论视角等研究值得重点关注。
  • 邱贇
    心理月刊. 2024, 19(9): 225-2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发展的主要能力,目前70%以上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的主动性上非常欠缺,大学生中认为家庭因素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观念产生影响的人数达到51.95%。本文从心理韧性的结果论、过程论和品质论角度,探索了父母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后心理韧性较差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结论是这类父母会对孩子行为的看法更消极,就会倾向于采用过度控制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回避和对人际关系能力缺乏信心。显然经历过PTSD的父母心理韧性较差不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因为父母的心理韧性对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它是大学生学习社交技能的重要参考。
  • 王韬,李平
    心理月刊. 2024, 19(9): 229-2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自然灾害及各类灾难事件不仅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更在无形之中给受灾人群带来了深重的心理创伤。灾害发生后,灾后心理干预除了应对灾害初期的紧急需求外,还需要关注长期心理健康恢复和重建。本文旨在梳理分析国内外关于灾后长期心理干预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在灾后通过建立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综合干预对灾后人群进行长期心理干预,力求为提升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灾后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健康恢复和全面发展。
  • 尹艳茹,杨阳 ,茹运新,等
    心理月刊. 2024, 19(9): 233-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芳香疗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干预方式及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了解芳香疗法在血液透析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
  • 周旭东,杨海晨
    心理月刊. 2024, 19(9):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9.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相障碍(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重性精神疾病。趋化因子(CCL)是一类结构相似的小分子蛋白家族,广泛参与细胞免疫、生长发育、炎症等多种生理功能。CCL可反映脑部结构、功能,炎性、损伤状态,外周血中CCL可间接代替中枢循环中的CCL,并稳定易得且有反映疾病状态的潜力。CCL在双相障碍中不同病程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目前国内鲜有研究开始探索CCL在双相障碍中的异常表达与双相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梳理近年对B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其CCL的相关研究,结合相关临床前试验,对其中表达异常的CCL及其可能参与BD的认知障碍发病机制做一综述,为BD认知障碍诊断、分型或干预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