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06-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王智聪,赵念实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可视化软件分析国际人格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与学术团体。方法 借助CiteSpace对《人格和社会心理杂志》等五种人格研究期刊2010~2022年刊载的文献基础上对人格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当下国际人格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有丹尼森·亚普等学者,并总结出9个主流学术团体。国际人格研究领域代表人物与学术团体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人格发展、人格特质模型与测量、自我人格、人格与社会关系等议题。结论 国际人格研究代表人物与学术团体的研究方向与人格研究的实际问题息息相关,这为国内人格研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 安桂花,王海婷,师玉生
    心理月刊. 2024, 19(11): 8-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西北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关系。方法 对随机选取的990名西北地区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服务需求调查,调查时间为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主要采用描述统计、t 检验、F 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轻度水平,性别、年龄、生源地、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在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各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②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总体需求较大;老年居民对心理健康交流活动需求最大;经济状况越好,心理服务需求越大;丧偶婚姻状况居民的心理服务需求较大。③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心理服务需求则越大。寝食状态因子对心理服务需求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可以通过保障居民的饮食和睡眠进而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 郭晓红,孙娜娜,刘圣,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4-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并分析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发生心理衰弱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并积极针对该群体开展护理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便利抽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确诊为老年MCI的27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MoCA)、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衰弱筛查量表(FRAIL)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老年MCI患者的衰弱前期发生率(27.90%)高于衰弱(15.22%);其合并衰弱与其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文化程度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抑郁、负面情绪、睡眠障碍及合并多种慢性病是有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水平高、经常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做益智游戏及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及性均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评价老年患者的认知障碍基础上兼顾衰弱评估,并根据其危险因素进行一对一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达到预防和延缓MCI老年认知衰退的病情进展。
  • 曹艺,李昕,廖富成,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8-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高度近视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了2022年1月~2024年1月149名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其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高度近视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研究对象中,焦虑患者占比为19.46%,抑郁患者占比为29.53%。未发现白内障手术与高度近视患者焦虑抑郁症之间的关联。高度近视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与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级存在独立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可能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男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度近视患者有更高的焦虑抑郁风险。
  • 周霞,蔡丹,别庆波,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2-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针刺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文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患者17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3.100,95%CI(2.120,4.530),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260,95%CI(-9.090,-3.440),P<0.001]、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570,95%CI(-11.050,-2.100),P=0.004];治疗组失眠和震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利培酮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利培酮组。
  • 苗栋,庞旭峰,杨红叶,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6-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照顾者准备度的评估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制订量表条目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2022年9月~2023年5月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26例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对量表得分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形成4个维度共30个条目的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照顾者准备度量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0,重测信度为0.926,内容效度I-CVI为0.895~1.000(>0.78),S-CVI/Ave为0.979(>0.9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85%,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4因子模型拟合良好(x2/df=1.257,RMSEA=0.028,GFI=0.908,NFI=0.920,IFI=0.982,TLI=0.981,CFI=0.982)。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该类患者出院照顾者准备度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覃柳馨,苏文生,唐晓玲,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30-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阿立哌唑与氯氮平联合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截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已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检索到366篇文献,共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用药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氯氮平单独使用(OR=2.674,95%CI:1.892~3.781,P<0.001)。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能改善神经系统(嗜睡、流涎,OR=0.138,95% CI:0.076~0.252,P<0.001),心血管系统(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OR=0.233,95%CI:0.142~0.385,P<0.001),消化系统(便秘、肝功能异常,OR=0.175,95%CI:0.094~0.328,P<0.001)及体质量增加(OR=0.173,95%CI:0.107~0.279,P<0.001)的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整合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TRS的疗效高于氯氮平,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比氯氮平少。
  • 郑海洋,张婷,叶漾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36-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孕妇症状发生情况,识别妊娠晚期症状群,并分析社会支持对其影响因素,为妊娠晚期孕妇的症状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09名广东省深圳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妊娠晚期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妊娠晚期37个症状中,排在前五位的症状分别是夜尿增多(71.56%)、睡眠不好(65.14%)、疼痛(53.21%)、腿部抽筋(48.62%)、昏昏欲睡(44.04%)。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及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符合因子分析。根据碎石图将23个症状归类成7个因子群。将7个因子群分别与社会支持总分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妊娠晚期孕妇精神状态症状群与社会支持相关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对妊娠晚期孕妇的社会支持进行指导时,要做好对家庭、社会成员的知识宣教,鼓励指导她们参与到孕妇生活中,鼓励朋友、社会系统对孕妇更多的关心,指导孕妇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帮助,密切观察孕妇心理情绪的变化,缓解焦虑不安情绪,使其顺利度过妊娠期。
  • 刘岩,王响,周晓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40-4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7月~2024年2月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DSM-5建议的NSSI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包括伴NSSI组、不伴NSSI组,其中伴NSSI组共55例,不伴NSSI组共45例。比较两组患者儿童期创伤问卷(CTQ)评分,并分析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间的关系。结果 ①CTQ评分:伴NSSI组患者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评分均高于不伴NS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虐待评分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②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情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有较大影响,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存在密切关系,其中情感虐待会引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需要引起人们重视,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 郑桂梅,杨丽,毛本娣,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43-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宫颈癌化疗患者经济毒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8月~2023年3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收治于临沂市某三甲医院165例宫颈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65例宫颈癌化疗患者经济毒性总均分为 17.01±8.90 分,86.7%的患者存在经济毒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职业状态、医疗保险类型、输液途径、社会支持是经济毒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经济毒性,护理人员需重点关注失业和农民、自费和居民医保、经外周静脉输液、社会支持较少的患者,以减轻其经济毒性水平。
  • 张门梅,杨秀玲
    心理月刊. 2024, 19(11): 46-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究难治性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在面对患儿疾病挑战时的心理真实体验。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旨在理解照顾者在癫痫治疗和管理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压力,以及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9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入院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主要照顾者,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照顾者在面对患儿癫痫病程中经历了情感的波动。主要提炼出以下3个主题:情感波动(焦虑的显著性,无助与沮丧,积极心态培养);医疗决策的压力:照顾者在医疗决策(治疗方案选择的心理挑战,药物剂量调整的矛盾,对治疗效果的担忧);渴望更多支持系统(渴望更多家庭关怀,缺乏朋友陪伴,渴望社会的理解与关注)。结论 研究结果强调了社会支持和理解的重要性,对于缓解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压力至关重要。同时,研究结果呼吁制定更为人性化、全面的支持计划,以更好地满足照顾者的心理需求。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难治性癫痫患儿照顾者心理体验的理解,也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的参考。
  • 温天杨,李文博,夏冰,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49-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房树人绘画测验在海军基层官兵心理健康调查中的评估效果,为评估海军基层官兵心理状况提供新思路。方法 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对海军某部随机抽样的314名男性基层官兵进行人口学资料采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和房树人绘画测验。根据SCL-90结果分为阳性组(SCL-90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或因子分≥2分)和阴性组。将SCL-90结果与中国军人男性常模和全国成年男性常模进行比较。选定73项房树人绘画特征进行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 SCL-90结果阳性率为9.87%,阳性率总体低于军人男性常模及全国成年男性常模。SCL-90各因子中,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饮食及睡眠情况阳性率较高,且存在正相关。结论 海军某部基层官兵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房树人绘画测验的部分绘画特征对其心理健康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部分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海军基层官兵往往多个症状并存,且通常有一定相关性。
  • 心育教学
  • 程钟洛,张宏杰
    心理月刊. 2024, 19(11): 53-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近十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热点、前沿与趋势,为今后参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2012~2022年收录的858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近10年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的发表数量总体较少;在研究方法、视角、学科类别、研究对象以及深度和广度方面,国内外均存在差异。结论 国内学者应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并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沟通,使大学生网络成瘾防治更加综合化、系统化。
  • 吴亚楠,赵广平
    心理月刊. 2024, 19(11): 58-6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高职生抑郁的影响,通过构建链式中介作用模型,考察生命意义和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2022年11月,通过方便整群取样,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命意义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宿迁市某高校2000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和抑郁之间显著相关(P<0.05);②领悟社会支持通过生命意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分别与积极应和消极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高职生的抑郁水平,也可通过生命意义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间接影响抑郁。丰富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意义感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可以降低高职生抑郁的产生。
  • 何欢,王铭泽,钟珊,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63-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并且这种适应能力的提升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面向全体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在2023年3月进行干预前测试,干预后立即进行了后测,并于2023年7月完成追踪测,采用了单因素实验设计,将152名被试分为实验组61人与控制组91人,实验组开展团体辅导,控制组不做任何形式的干预。然后在干预前(T1)、干预后(T2)、干预后三个月追踪(T3)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样本 t 检验。结果 ①团辅干预后,实验组适应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t=2.239、3.068,P<0.05),效应量在0.339~0.462,总效应量为0.449,干预影响明显;②对择业适应(d=0.443)、情绪适应(d=0.462)、自我适应(d=0.450)的干预效果优于学习适应(d=0.393)、校园适应(d=0.345)和人际适应(d=0.347);③团辅干预结束后三个月追踪测试发现,实验组适应水平与控制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心理适应状况,高校须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短期内3次团体辅导效果显著。
  • 钟小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68-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职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非自杀性自伤(NSSI)三者间的关系以及抑郁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12月~2024年3月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四川两所高职院校的46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际关系敏感量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问卷以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调查,数据通过SPSS以及PROCESS宏进行统计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人际关系敏感与抑郁显著正相关,与非自杀性自伤显著正相关;抑郁与非自杀性自伤显著正相关;抑郁在人际关系敏感与非自杀性自伤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71.36%。结论 抑郁在人际关系敏感和非自杀性自伤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贾双黛,于敏章,陈伟
    心理月刊. 2024, 19(11): 7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旨在考察女大学生错失恐惧、消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与手机冷落行为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 2022年11月采用无聊倾向量表(BPQ)、手机冷落行为量表(PS)、错失恐惧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成都市某大学1084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 26.0和PROCESS分析处理。结果 ①无聊倾向与消极应对方式、错失恐惧、手机冷落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436、0.322、0.571,P<0.01),手机冷落行为与消极应对方式、错失恐惧呈显著正相关(r=0.481、0.493,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错失恐惧呈显著正相关(r=0.378,P<0.01);②女大学生无聊倾向对其手机冷落行为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也经由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以及错失恐惧和消极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三条路径产生间接影响,效应量分别为16.45%、12.30%和3.01%。结论 错失恐惧和消极应对方式是女大学生无聊倾向导致手机冷落行为的重要桥梁。
  • 范春艳,汪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75-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初中生社交焦虑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某初中308名学生,采用社交焦虑量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以及心理弹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相关性分析,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①在性别维度上初中生手机成瘾差异不明显(P>0.05),在心理弹性(t=-2.788,P<0.01)和社交焦虑上具有显著差异(t=2.757,P<0.01);②初中生手机成瘾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73,P<0.01),社交焦虑水平越高,手机成瘾水平也就越高。③初中生心理弹性在社交焦虑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60%。结论 初中生社交焦虑对手机成瘾影响显著,且心理弹性发挥了中介作用。
  • 王丹,李敏,吉冬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78-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学生情感指数的影响,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中介作用。方法 通过江苏省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心发布活动通知,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招募到72名对此团体感兴趣的同学,随机选取其中28名同学成为干预组,其余44名同学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为期六周的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并使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ICQ)、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结果 ①叙事团体对总体情感指数干预效果显著(F=3.601,P=0.062,η2=0.054);②叙事团体对人际交往能力总分(F=5.469,P=0.023,η2=0.080)、适当拒绝维度(F=5.872,P=0.018,η2=0.085)、主动表露维度(F=5.032,P=0.028,η2=0.074)干预效果显著;③人际交往能力在叙事团体与情感指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作用占比为35.06%。结论 叙事团体心理辅导是对高职学生情感指数及人际交往能力进行积极干预的有效途径,且人际交往能力在叙事团体心理辅导与高职学生情感指数之间起中介作用。
  • 方培婉,潘杰,曾祥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82-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择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作为评估工具,对广东省某高校725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大学生群体中,领悟社会支持能正向预测积极应对(β=0.274,P<0.001)、能负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β=-0.103,P=0.027)、能正向预测心理韧性(β=0.400,P<0.001);心理韧性能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方式(β=0.344,P<0.001)、能负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β=-0.144,P=0.002)。②心理韧性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间起中介作用(β=0.138,P=0.001),同时,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方式间起中介作用(β=-0.058,P=0.004)。结论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可直接正向影响积极应对方式、负向影响消极应对方式,也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发挥作用。
  • 孙莎莎,王巍峰,杨婧
    心理月刊. 2024, 19(11): 85-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以及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2月~2023年3月采用自编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安适幸福感量表(PoM)和华人健康问卷(CHQ)对整群抽样的521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r=0.232,P<0.001)和认知(r=0.117,P<0.01)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②正念(β=0.071,P<0.05)与安适幸福感(β=0.036,P<0.05)在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分别起着独立的中介作用;③正念与安适幸福感在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β=0.048,P<0.05)。结论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保护性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正念与安适幸福感水平有助于这一过程的实现。
  • 燕婉楹,苏成建
    心理月刊. 2024, 19(11): 88-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错失恐惧水平和社交网站自我呈现现状,探讨社交网站自我呈现对错失恐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学生错失恐惧问卷》和《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问卷》对1000名四川省广元市两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高职新生的错失恐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社交网站自我呈现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②在错失恐惧总分和学业信息维度,不同性别学生得分存在差异,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和P<0.001);在学业信息和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上,不同留守经历的学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1);③社交网站积极自我呈现与错失恐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P<0.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与学业信息维度得分在P<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④社交网站自我呈现是错失恐惧的重要预测变量。结论 社交网站自我呈现是错失恐惧的重要预测变量,帮助高职院校新生减少使用社交网站有助于降低他们的错失恐惧水平。
  • 张秀琴,王冬燕
    心理月刊. 2024, 19(11): 92-9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女大学生感知压力与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为干预PMS症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9月~202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550名女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经前期综合征量表(PMSS)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550名女大学生中444人发生PMS,PMS检出率为80.73%;②PMS与感知压力、抑郁有显著正相关(r=0.473、0.725,P<0.01);感知压力与抑郁显著正相关(r=0.469,P<0.01);③感知压力对女大学生的PMS的直接效应为35.96%,抑郁在感知压力与PMS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64.04%。结论 抑郁在感知压力和PMS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降低感知压力水平,改善抑郁情绪,减缓与预防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
  • 曾小英,史秀玉,林国业
    心理月刊. 2024, 19(11): 95-9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亲子沟通及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 2024年1月~2月,通过随机取样方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PACS),对529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7.0软件,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全面剖析亲子沟通、家庭环境及人口学变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 所调查的高职大学生中,抑郁人数为15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8.92%;焦虑人数为9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58%。人口学变量中,不同的性别、专业性质、家庭结构对焦虑与抑郁水平产生显著影响(P<0.05)。亲子沟通在模型中对焦虑和抑郁的预测效果显著(P<0.05)。结论 亲子沟通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性别、专业性质、家庭结构等人口学变量对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未来的研究和干预措施应更加注重提升亲子沟通质量及加强多方合作,协同进行心理育人,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育人理念;完善心理健康活动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开设切合学生实际的实用课程,加入亲子沟通技巧、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鼓励学生主动求助,并根据人口学差异及需求,提供个性化心理咨询服务;增强家校合作,借力破解心理困境,构建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
  • 罗海军,刘秀清,许知琛
    心理月刊. 2024, 19(11): 98-10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团辅活动对初中生逆商的影响机制,为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佛山市某初中学校的8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编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基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试及追踪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逆商的控制感均值提升了4.88(t=-3.705,P<0.01)、归因均值提升了2.67(t=-3.232,P<0.01)、延伸均值提高了8.62(t=-7.600,P<0.01)、忍耐均值提高了7.75(t=-6.857,P<0.01),实验组逆商前测和后测差异显著(P<0.01);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被试的逆商水平与后测逆商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积极心理理论导向的团体辅导可显著提高初中生的逆商水平。
  • 许璇,龚茜,肖上青,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01-1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查医学生权力感、社会支配倾向与黑暗三联征、光明三角的现状及相互关系,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权力感问卷、社会支配倾向量表、黑暗十二条量表、光明三角量表,于2023年4~6月以整群抽样对赣州市某医科大学508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医学生的社会支配倾向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在一般权力感问卷得分上不存在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性信仰、人道主义、自恋对权力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精神病态对权力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马基雅维利、精神病态对社会支配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康德主义对社会支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部分黑暗人格、光明人格对医学生权力感、社会支配倾向有预测作用,医学院校应更全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 杨矗,庞明明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04-1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反馈方式对初中生经历挫折后反应模式的影响。方法 研究一和研究二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不同归因的反馈方式对初中生反应模式的影响。研究三综合研究一与研究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①努力表扬,能力表扬和简单反馈方式对初中生反应模式影响并不显著(P>0.05)。②简单反馈方式相比努力批评和能力批评,更有可能引发初中生掌握取向的反应模式。③表扬会引发初中生掌握取向的反应模式(P<0.05),批评会引发初中生无助取向反应模式(P<0.05)。结论 影响初中生反应模式的并不是评价归因方式(能力/努力),而是反馈方式本身的取向(表扬/批评)。
  • 精神分裂症
  • 方颖,龚璐,张梦杰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07-10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10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研究组选择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依从性、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其中数据用SPSS 22.0做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行 t 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HAMA、SD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PANS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依从性更好(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 医院-家庭-社会三段式延续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明显,可以明显调节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有效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梅京斌,殷婷玉,王学娟,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10-1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情绪控制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联合情绪控制干预。比较两组精神症状、负性情绪、暴力行为及病耻感。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精神症状、负性情绪、暴力行为及病耻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阴性与阳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及Link病耻感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联合情绪控制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减轻其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病耻感,还可有效减少暴力行为发生。
  • 朱丛俏,张丙炎,马晓亮,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13-1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医院治疗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危险事件发生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性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率为4.2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团体心理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积极防范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抑郁症
  • 王荷婷,徐静,陈建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16-1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认知心理护理联合家庭心理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伴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病耻感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伴抑郁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和家庭心理支持。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病耻感、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病耻感、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其结果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耻感相比于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通过认知心理护理联合家庭心理支持的干预,高血压脑出血伴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耻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 陈芳,李欣泽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19-1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与分析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自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0例分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HAMD评分较低,IL-6、IL-1β及TNF-α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还可调节炎性因子水平。
  • 孙伟伟,魏安涛,孙群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22-1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取团体叙事心理干预对其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接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0例进行对照分析。单个分组内有40例抑郁症患者。对照组实施基础的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团体叙事心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程度、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健康程度,并在干预后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各项数据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未达到统计差异的标准(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以团体叙事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逐渐恢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患者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 张玉霞,王芳,秦艳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25-1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在产后抑郁(PPD)患者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6月~2023年11月收治的78例PP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予以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39例)予以结构式心理疗法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社会功能、性激素水平、神经内分泌功能、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酮(P)、雌二醇(E2)、5-羟色胺(5-HT)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催乳素(PRL)、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构式心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用于PPD患者,可减轻抑郁情绪,有效提高睡眠的质量、社会功能,对性激素水平、神经内分泌功能起到调节作用,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 翟淑华,车群,李晓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28-1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行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沙盘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给药基础上采取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沙盘治疗,调查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水平及抑郁),并调查患者认知水平及抑郁症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抑郁评分、认知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健康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及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期间,除常规药物治疗外,采取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沙盘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并减轻抑郁症症状。
  • 刘颖,任雪,杨琴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31-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实施团体绘画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共90例,均为经临床检查确诊的抑郁症患者,患者资料采集时间段为2023年2月~2024年1月。纳入研究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盐酸舍曲林口服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联合接受团体绘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情绪调节能力、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情绪调节能力、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情绪调节能力、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得分均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实施团体绘画疗法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情绪调节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
  • 心身医学
  • 刘艳星,徐丽华,孙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34-1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叙事疗法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照顾者连带病耻感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照顾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增加叙事疗法干预。干预结束后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连带病耻感量表、应对方式、家庭负担、焦虑抑郁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连带病耻感量表(ASS)包括行为、认知、情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庭负担访谈问卷(FEIS)量表包括照顾者感知患者暴力行为、照顾者抑郁焦虑及孤立感、对照顾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照顾者感知的患者自杀倾向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叙事疗法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干预效果良好,能够降低照顾者连带病耻感,提高照顾者的应对方式能力,降低照顾者的家庭负担,改善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 刘艳霞,单锋波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37-1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正念减压疗法联合艾司唑仑片对更年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更年期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正念减压疗法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睡眠质量、负面情绪、正念觉知水平、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艾司唑仑片可改善更年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疏导其负面情绪,提高正念觉知水平及生存质量,安全性较好。
  • 王娟娟,官炳雪,王坤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40-14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中符合研究开展条件的75例纳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n=37)、研究组(n=38);对照组开展帕罗西汀疗法,研究组另行团体心理治疗;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焦虑症状评分、血糖指标、胰岛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经治疗发现,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血糖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而同期组间比较研究组数据相较对照组更低,即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功能与生活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但相较而言,研究组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SF-36各维度评分更高,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临床在接受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另开展团体心理治疗有更理想的焦虑缓解效果与胰岛功能调节效果,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 代娟,李杰,姜剑,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43-1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rTMS刺激不同脑区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21年1月~2023年7月在本院心理科就诊的87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对照组(n=30)、治疗1组(n=29)、治疗2组(n=28),三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分别是常规用药治疗、用药联合rTM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刺激频率设定为5 Hz)、用药联合rTMS刺激辅助运动区(刺激频率设定1 Hz),将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相关指标进行准确评估统计,并将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评估比较治疗效果:三组治疗前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三组患者的Y-BO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但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周和8周后,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的Y-BOC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的数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评估焦虑抑郁情绪:三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后,治疗1组和治疗2周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评估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评估治疗安全性:三组患者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后的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临床上采用rTM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辅助运动区的疗效均显著,起效速度均相对较快,患者接受度高,而且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值得肯定,在临床上有借鉴意义。
  • 王媚,陈宇峰,葛妍芹,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46-1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依托微信平台实施多维度心理支持治疗对深度烧伤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2医院烧伤整形科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深度烧伤康复期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心理治疗,微信组给予依托微信平台实施的多维度心理支持治疗,为期6个月。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对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对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SDS、SCL-90、CD-RISC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微信组SAS、SDS、SCL-90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依托微信平台实施多维度心理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深度烧伤康复期患者消极情绪,增强心理弹性。
  • 杨清娜,王金花,刘爱红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49-1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对妇科恶性肿瘤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2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妇科恶性肿瘤伴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GCBT,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伴抑郁患者应用GCBT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 护理心理
  • 戴霞,罗汉宾,张莹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52-1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和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并同期提出干预措施,以缓解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推进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发展。方法 本研究为干预性研究,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间本院精神科护理人员3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12月间纳入精神科护理人员未接受任何心理压力干预,定义为干预前;2022年1~6月本院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压力测试,寻找心理压力来源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定义为干预后。收集干预前后本院精神科护理人员资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心理压力,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对比干预前后评分差异。结果 干预后精神科护理人员SCL-90量表各子项目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精神科护理人员PSQI中各子项目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精神科护理人员面临较高的心理压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促进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对提高其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
  • 朱翠凤,吕辉,王茜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55-1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在帕金森患者抑郁情况中应用森田疗法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76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投掷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森田疗法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抑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帕金森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森田疗法护理,不仅可对心理状态改善,还可提升睡眠质量。
  • 王岩,赵秀珍,冯春依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58-1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MT)联合理性情绪疗法(RET)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10月,选取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MDRO感染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予以分组。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4例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MT联合RET进行心理护理。评价两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Herth 希望量表(HHI)分值,以及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PANAS、PDD、HHI分值评价显示,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ANAS中积极情绪分值更高(P<0.05),消极情绪分值更低(P<0.05),PDD分值更低(P<0.05),HHI分值更高(P<0.05)。护理总满意度评价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结果更高(P<0.05)。结论 MT联合RET在MDRO感染心理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其病耻感,提升希望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 牛丽,刘婷,刘登焕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61-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饮食干预联合阶梯式心理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收治的84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予以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饮食干预联合阶梯式心理护理)与对照组(n=42,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42.03±1.09)、SAS评分(39.18±1.52)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整体营养主观评估量表(PG-SGA)评分(4.26±0.41)较对照组显著更低,总蛋白为 57.26±5.62 g/L、白蛋白为 36.24±3.14 g/L,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饮食干预联合阶梯式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胃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营养状况,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
  • 乔玉美,刘贻红,于芹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64-1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共情理论与希望理论在鼻咽癌(NPC)放疗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NPC放疗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44例患者采取共情理论与希望理论进行心理护理。评价并比较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Herth希望量表(HHI)、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CD-RISC、SPBS、HHI、C-SUPPH分值评价中,结果未见显著差异(P>0.05);干预8周后两组CD-RISC、SPBS、HHI、C-SUPPH分值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D-RISC、HHI、C-SUPPH分值更高(P<0.05),SPBS分值更低(P<0.05)。结论 共情理论与希望理论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缓解NPC放疗患者的自我负担感受,激发其自我管理效能感,提高心理韧性与希望水平。
  • 季益丽,张明,王香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67-1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围绕自然分娩产妇,分析催眠疗法联合一对一助产对其产程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到本院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若干例,基于特定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76例,将所选病例信息均置入相同信封中,依次编号1~76号,其中38例单数者实施一对一助产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38例双数者联合催眠疗法,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应对方式、分娩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实施催眠疗法联合一对一助产,可明显减轻其负面情绪,增强心理弹性,利于患者积极应对医疗操作,缩短产程,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蒋安婷,王燕,徐燕,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70-1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对NICU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5月31日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收治62例早产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采用 t 检验比较两组间母乳喂养知信行得分、采用配对 t 检验比较两组内母乳喂养知信行得分、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6个月内母乳喂养情况以及体格发育状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母乳喂养知信行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母乳喂养知信行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早产儿在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的身高的时间主效应、组别主效应、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的体质量的时间主效应、组别主效应、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母亲的母乳喂养知信行,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高等体格发育,提高早产儿的健康状况。
  • 孙永杰,王萍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74-1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产妇围分娩期中采取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自然分娩产妇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围分娩期按常规护理要求干预,观察组围分娩期行心理护理干预,评价分娩后产妇的抑郁状态,并调查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统计产程时间、不同产程的疼痛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EP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前两个产程时间对比,观察组产程时间更短(P<0.05);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前两个产程的脸谱疼痛程度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围分娩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提升产妇疼痛耐受性,并缩短产程时间,稳定产妇产后情绪均有较大帮助,能进一步提升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伍金娟,吴颖芳,伍少莹,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77-17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孕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预防产后焦虑抑郁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本院接受孕期保健的187例孕妇,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次团辅组(孕期接受两次团体心理辅导)、一次团辅组(孕期接受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及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产检和健康宣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三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两次团辅组产后焦虑发生率和抑郁发生率均低于一次团辅组和对照组(P<0.05),两次团辅组产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一次团辅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孕期进行两次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缓解孕妇产后焦虑和抑郁情绪。
  • 张也,常欣,杨婷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80-18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康复训练联合分类评估式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诊疗的80例慢阻肺患者为观察对象,以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分类评估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情况。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FVC、MVV、FEV1、PEF、FEV1/FVC表达在护理后较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HAMA、HAMD表达在护理后较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表达在护理后较高(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康复训练联合分类评估式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的肺功能康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丽萍,尹秀芬,杨柳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83-18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对胸腔镜(VATS)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本院肺癌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47),所有患者均择期行VATS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正向行为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疾病不确定感、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应激反应问卷(SRQ)、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RQ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UIS-A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正向行为能够减轻VATS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应激,缓解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
  • 李海燕,俎凌云,崔维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86-18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ACT)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经CT检查诊断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患者10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共纳入研究对象52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共纳入研究对象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ACT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应对方式量表(CSQ)评分,以及遵医行为。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前GAD-7、MUIS、CSQ评分,结果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的评分结果,研究组GAD-7、MUIS评分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CSQ中积极维度评分显著更高(P<0.05),消极维度评分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总依从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采用ACT进行心理护理能够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提高遵医行为。
  • 李慎娟,李慎竹,宋开霞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89-1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接受暗示疗法联合森田疗法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暗示疗法,研究组采用暗示疗法联合森田疗法,分析不同疗法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人格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理状态更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运用暗示疗法、森田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可改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心理状态、人格状况,改善其中医后症积分,提升其治疗效果。
  • 庞丽,巩培培,刘晴晴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92-19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患者护理中激励式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7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均为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激励式心理干预,每组分配患者37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相比较,均得到提升,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8.3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30%(P<0.0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护理中激励式心理干预的应用可显著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 个案报告
  • 姜雯宁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95-19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中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时期,具有消极自我概念的学生更容易有发展危机,发展成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本案例在认知行为疗法中采用自我关怀练习技术让学生学会处理消极自动思维,从而减少了消极认知,降低情绪低落感,增加行动力。
  • 李玲,黄艳苹
    心理月刊. 2024, 19(11): 198-1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离转换障碍和癫痫发病特征相似,但治疗方式差别很大。一学生在校抽搐晕倒六次,诊断癫痫治疗效果不佳,学校主动介入、加强保护,经过鉴别诊断可能患有分离转换障碍后及时送学生到医院精准就医,治疗效果显著。此案例的经验显示,在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中,及时上报、协同干预、精准研判、家校共育、医教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 经验交流
  • 宋超,蓬琴,李洁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00-2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高坡苗族背牌的研究中历来关注印章却忽略了八角图案,颇有明珠蒙尘之感,本研究聚焦于视觉人类学视角下,高坡苗族背牌上的“八角”及由其引申出来的背牌对高坡苗族女性的心理意义,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视角,梳理出八角是苗族文化一脉相承的核心原型,亦是高坡苗族女性用针线绘制的“曼陀罗”;通过背牌这一物料,高坡苗族女性象征性地实现了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追寻,获得生命的自性与完整。
  • 胡登玉,李杉杉,徐晴,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06-20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巨婴”是指一个在身体上已经发育的成年人,却在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行为。本文概述了中国大学生“巨婴症”的行为特征,如“共生心理”“全能自恋”“偏执分裂”。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解释了其背后的原因,如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和放任型为主,孩子和父母“共生”;家庭父母的教养观念——“鸡娃”现象,压抑孩子真正的需求;隔代教养的冲突—父母和祖辈之间的教育不同,影响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家庭教育建议,如用权威型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发展;父母降低期待,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权;尊重父母和祖辈的不同教养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调查研究
  • 袁媛,喻林,罗东锦,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08-2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我国无牙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无牙老年人健康和降低抑郁症状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调查结果,纳入3101名无牙老年人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对无牙老年人的抑郁症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的无牙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占比是14.80%(459/3101),其中调查的男性老年人具有抑郁症状的比例是12.57%(164/1305),女性老年人具有抑郁症状的比例是16.43%(295/1796)。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无牙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主要受体质量指数、自我报告收入状况、规律锻炼情况、自评健康状况、睡眠时长情况影响。结论 我国无牙老年人比一般老年人面临更严重的抑郁症状风险,需要制定相关策略以提升无牙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 张寒霜,邝韩雨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12-2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三甲医院护士疼痛共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甲医院254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共情量表中文版、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长沙市某三甲医院护士疼痛共情中文版量表条目均分为 2.63±0.61 分,疼痛共情低水平发生人数为143人(56.29%),与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是否在科室疼痛管理组、是否生育、情绪共情能力是影响长沙市某三甲医院护士疼痛共情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长沙市某三甲医院护士疼痛共情低水平人数较多,有较大提升空间,护理管理者要重点关注职称较低、不在科室疼痛管理组、未生育、情绪共情能力较低的护士,采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提高医院护士疼痛共情水平。
  • 综 述
  • 吕文妮,高苗苗,张光银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15-2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疫情之后,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有所增加。本文综合各类文献,概述了睡眠、心理健康与新冠病毒疫情之间的关系,总结疫情期间及大流行结束后的睡眠困难、失眠、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探究它们的促成因素、发病率和患病率,以及它们对普通民众产生的影响。
  • 陈家慧,傅松年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18-2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疾病中,睡眠问题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本篇综述通过探讨双相情感障碍中较突出的睡眠相关症状,以及双相情感障碍所伴发的睡眠障碍治疗的进展,来阐述治疗睡眠障碍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疾病预后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双相情感障碍中睡眠模式改变对这一疾病发展的影响及其预测作用。
  • 王丽娟,周秀玲,杨晶,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21-2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园艺疗法通过刺激患者神经系统来调节情绪、增强认知功能、改善人际关系等方式,园艺疗法可以改善身体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和增强心理幸福感。特别是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园艺疗法更具有独特的疗效。本文总结了园艺疗法的概述、作用机制以及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为国内医护人员开展园艺疗法提供了参考。
  • 郭玉坤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24-2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IM技术,即引导性意象与音乐技术,作为一种基于音乐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国际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本文将探索GIM技术在国际国内的应用,旨在加深对这一方法的理解,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 刘理源,韦丹,滕金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27-2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尿失禁是临床上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本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和心理健康。由于目前国内尿失禁患者心理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总结,故从患者的心理健康着手,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讨论心理因素在尿失禁康复中的影响。结果显示尿失禁患者中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与病情呈相互加重趋势,因此,本文从心理因素和尿失禁之间的影响与联系、心理干预措施和中医药情志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尿失禁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治疗体验。
  • 王焕然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31-2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概念界定、相关理论、测量方法、在学习领域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心理努力展开了综述。在当前的研究中,心理努力的概念还没有清晰明确,与认知负荷等概念的界定仍需开展。目前心理努力的研究大多围绕在认知任务领域,为教学设计中材料的呈现方式、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采用如何调节学生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有少部分研究探索了在学业中影响心理努力的因素,为改善学生的努力状况提供了理论支持。本综述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做出调整与改进,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业水平。未来的研究应把握住心理努力在学习中的调节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探索学生在学业过程中是如何做出决策,分配认知资源,为教育教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 刘姝颖,吴真
    心理月刊. 2024, 19(11): 236-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1.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涯牺牲是为了应对生涯内部或生涯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减少在生涯或家庭领域的资源投入而在另一方面增加资源投入的决策行为。研究生涯牺牲不仅为个体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与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同时有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论文首先对生涯牺牲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界定,又对其测量方法、理论基础、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最后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