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4-07-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石健萍,杜学元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系统了解近十年来孤独症儿童语言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前沿趋势。方法 本文基于CNKI数据集,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3年近十年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语言研究的相关研究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孤独症儿童语言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前沿趋势集中在语言障碍、语言训练、语言康复等。结论 未来需进一步关注孤独症儿童语言研究的空白领域,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深度,探索综合性研究,提高研究质量,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研究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指导。
  • 沙呈姣,纪元元,孙秀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食管癌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2年5月~2023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177例食管癌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HeLM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结果 食管癌患者健康素养得分 68.98±11.49 分,社会支持得分 30.08±7.09 分,积极应对得分 14.33±5.25 分、消极应对得分 10.72±3.42 分。健康素养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1)。患者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病程、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为食管癌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癌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临床可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情况、患者病程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向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进而提高食管癌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患者日常预防、治疗及生活质量。
  • 胡丹阳,洪雪子,谢佳岚,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9-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有、无姿势干扰的预期时,不同姿势干扰强度下相关肌肉的补偿姿势调节(CPAs)反应,来探索姿势干扰对姿势控制策略的影响是否主要源自中枢神经系统(CNS)对姿势肌肉预期姿势调节(APAs)过程的控制,并通过APAs对CPAs进行调制。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6月通过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18名受试者分别在2种预期条件(睁眼/闭眼)和3种强度水平(轻/中/重)下进行落球试验,同步采集腰部竖脊肌(LES)、腰部多裂肌(LMF)、腹直肌(RA)和肱二头肌(BB)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肌肉的CPAs反应强度。结果 相比无姿势干扰预期时,有姿势干扰预期时腰部多裂肌、腹直肌和肱二头肌的CPAs反应强度显著减弱。无姿势干扰预期时,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腰部竖脊肌、腹直肌和肱二头肌的CPAs反应显著增强;而在有姿势干扰预期时,腰部竖脊肌、多裂肌和腹直肌的CPAs反应强度不受干扰强度的影响,但肱二头肌的CPAs反应强度仍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 姿势干扰强度的影响主要作用于CNS对肌肉APAs的控制过程,而APAs对CPAs具有调节作用。
  • 宗信达,汪枭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3-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①探究工具性攻击行为在不同攻击方式下的表现差异;②探究工具性攻击行为在不同攻击获利任务难度下的表现差异。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4年3月随机选取山东省菏泽市某中学201名初中生作为被试。本研究共获取有效的实验结果为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8.51%。本实验设计主要使用Credamo见数平台HBO板块设计线上实验,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实行人口学统计和配对卡方检验。结果 工具性攻击中间接攻击发生的频率更高(P<0.05)。在直接攻击中:与低攻击获利任务难度相比,高攻击获利任务难度下工具性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更低(P=0.004,Kappa=0.385)。在间接攻击中:与中等攻击获利任务难度相比,攻击获利任务难度越低工具性攻击发生的频率越高(P<0.001,Kappa=0.499),反之越低(P=0.021,Kappa=0.618);与低攻击获利任务难度相比,高(P<0.001,Kappa=0.356)或者未知(P=0.002,Kappa=0.484)攻击获利任务难度下工具性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更低;与高攻击获利任务难度相比,未知攻击获利任务难度下工具性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更高(P=0.002,Kappa=0.530)。结论 工具性攻击行为的发生在不同的攻击方式下存在差异;工具性攻击行为的发生在不同攻击获利任务难度下存在差异。
  • 赵爱云,杨富国,王芯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7-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热性惊厥儿童照顾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6月158例热性惊厥儿童照顾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照顾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的影响因素。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热性惊厥儿童照顾者出院准备度总分 173.57±31.74 分,条目均分 5.99±1.09 分;出院指导质量总分为 150.25±33.76 分,条目均分为 6.26±1.41 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情况、惊厥发作时间、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你是否为孩子的回家做好了准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作为照顾者其出院准备度较高,儿童惊厥发作次数、照顾者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出院指导质量,以及照顾者是否为孩子回家做好了准备与出院准备度成正相关,是影响照顾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热性惊厥儿童照顾者出院准备情况处于中低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热性惊厥儿童照顾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出院指导以提高出院准备度。
  • 庞雪晶,余婧,彭雯琦,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1-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 4.0)应用于血友病患儿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中文版PedsQL 4.0,对83名血友病患儿及其主要照料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量表的可行性、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区分效度、相容效度等。结果 83名患儿及主要照料者中82名主要照料者及55名患儿完成了问卷,条目缺失率<1%;儿童自评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9(各维度介于0.590~0.837),家长代评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各维度介于0.876~0.937);量表的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和领域之间相关较强,而与其他维度和领域相关较弱;不同治疗方式及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代评版本的PedsQL 4.0与加拿大血友病结局儿童生活评估工具(CHO-KLAT 2.0)的相关系数为0.632,呈中度相关,效度较好。结论 中文版PedsQL 4.0对血友病患儿生活质量的测量有良好的可行性、信度及效度。
  • 侯彩云,曹亚梅,赵荣瑶,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5-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护士共情能力、职业倦怠感现状并探讨共情能力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以期通过提升护士共情能力来降低职业倦怠感。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杰斐逊共情量表中文版(JSE-HP)、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本院16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23年11月~2023年12月。结果 最终有效调查问卷151份,护士职业倦怠感总分 57.39±9.75 分,条目均分 3.99±0.57 分;共情能力总分 78.34±5.49 分,条目均分 3.85±0.31 分。护士共情能力处于中下水平,职业倦怠感处于均处于中度水平;护士职业倦怠感总分与共情能力中的情感护理维度呈正相关(P<0.05),与换位思考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护士的职业倦怠和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医院管理者要多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以期提高护士共情能力,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
  • 潘江艳,杨盼,陆新园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8-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青少年抑郁症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2月前往本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父母的养育方式展开调查,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并在其中查找青少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与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呈强烈的负相关,与父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拒绝与否认、偏爱被试呈强烈的正相关,与父亲的惩罚与严厉、过度保护和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呈中等的正相关,与父亲的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呈微弱的正相关。经过多因素综合分析,发现父亲中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中的过分的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和偏爱,均为青少年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则被视为青少年抑郁症的保护因素。结果均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惩罚、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偏爱被试等均容易对青少年的情绪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则能保护青少年的情绪。
  • 周娜,余昀
    心理月刊. 2024, 19(13): 3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对急诊科护士职业疲劳进行类别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疲劳衰竭恢复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量表对177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职业疲劳衰竭恢复量表的急性疲劳、慢性疲劳和班次间恢复维度得分分别为 21.05±1.76 分、20.95±1.62 分、13.39±2.16 分。急诊科护士职业疲劳包括高疲劳-低恢复组和低疲劳-高恢复组2个潜在剖面,每周加班时长0~5 h、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职业生涯管理均是急诊科护士职业疲劳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诊科护士职业疲劳剖面存在异质性,每周加班时长0~5 h、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职业生涯管理均是急诊科护士职业疲劳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重点关注高疲劳-低恢复组的急诊科护士职业疲劳程度,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疲劳程度。
  • 孙玉洁,刘玮,田文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34-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ICU肿瘤患者创伤后情绪痛苦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4~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豫北地区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ICU环境压力源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事件影响量表总分为 39.37±12.33 分,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是否转移、消极应对、文化程度及ICU环境压力源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4.60%。结论 治疗方式、是否转移、消极应对、文化程度及ICU环境带来的压力是ICU肿瘤患者情绪痛苦的影响因素,ICU医务工作者应从不同的影响因素着手进行干预,减少患者的情绪痛苦。
  • 郑琼霞,李玲
    心理月刊. 2024, 19(13): 37-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的影响路径。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月~2023年8月十堰市各社区的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应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围绝经期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422,P<0.01);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314,P<0.01);与心理状况评级呈正相关(r=0.413,P<0.01);社会支持和心理状况的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1.85%和14.07%。结论 围绝经期生存质量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与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产生间接影响,社会支持与心理状况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到睡眠质量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 王倩,唐茜,王浪
    心理月刊. 2024, 19(13): 4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前列腺癌患者反刍性沉思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医护人员制定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53名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总分为 27.36±6.19 分,与创伤后成长量表总分及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3,r=0.827,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前列腺癌患者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为影响其反刍性沉思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反刍性沉思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医护人员要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肿瘤分期较高、创伤后成长水平及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
  • 张莹莹,孙莉莉,鲍月月,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44-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抑郁、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的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为提高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情绪调节量表(ER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山东省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323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 t 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一般资料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积差相关对抑郁、社会支持、情绪调节和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逐步回归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①急诊科护士匹兹堡睡眠质量偏差,睡眠质量得分与抑郁、社会支持、认知重评的相关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抑郁情绪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的睡眠质量总体偏差,抑郁、社会支持以及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与睡眠质量关系密切。医院管理层应重视急诊科护士的睡眠质量,从心理、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睡眠问题的发生,促进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 闫焱,王翠,韩静
    心理月刊. 2024, 19(13): 48-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理痛苦、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情况,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精神正常的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理痛苦温度计(DT)量表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评分,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心理痛苦发生率、DT量表评分分别为57.50%、4.37±1.69 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00%、1.59±0.57 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RS评分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及总分分别为 17.69±2.85 分、7.60±1.85 分、5.86±1.39 分、31.15±4.03 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23.61±2.32 分、9.94±1.20 分、9.34±1.61 分、42.89±5.71 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UNSH评分中,负性情感、正向情感、负性体验、正性体验及总分分别为 5.53±1.65 分、6.21±1.39 分、5.27±1.40 分、5.41±1.51 分、22.42±3.04 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8.01±0.94 分、8.63±0.68 分、8.15±0.89 分、8.37±0.86 分、33.16±3.18 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T评分与SSRS评分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0.472、-0.339、-0.412、-0.500,P<0.05),DT评分与MUNSH评分负性情感、正向情感、负性体验、正性体验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0.487、-0.514、-0.611、-0.451、-0.601,P<0.05),SSRS评分与MUNSH评分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心理痛苦感明显,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较低,且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
  • 张彦晨,丰宗锋,刘帅
    心理月刊. 2024, 19(13): 51-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胆囊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期间于曹县人民医院接受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对其进行人口学信息调查表、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的调查。观察胆囊癌术后患者的PTGI评分情况,单因素分析不同特征(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工作状况、术后时间、癌症分期、合并其他慢性病)胆囊癌术后患者的PTGI结果,之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胆囊癌术后患者的PTGI评分 53.74±9.81 分,整体处于低水平。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家庭人均收入情况、术后时间、其他慢性病胆囊癌术后患者的PTGI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工作状况、癌症分期胆囊癌术后患者的PTG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家庭人均收入、术后时间、其他慢性病是胆囊癌术后患者PTG的影响因素。结论 胆囊癌术后患者PTGI水平较低,主要与年龄、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家庭人均收入、术后时间、合并其他慢性病有关,临床应予以足够的关注,并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其PTG水平。
  • 周颖,周欣,戚婧
    心理月刊. 2024, 19(13): 54-5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资本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评分,并分析影响COPD心理资本现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PPQ中,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希望及总分分别为 29.23±4.29 分、30.69±3.84 分、26.34±4.02 分、24.58±3.11 分、110.84±9.97 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40.17±2.05 分、41.61±3.17 分、38.05±2.28 分、37.69±2.63 分、157.52±8.61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情阶段、肺功能分级、医疗支付方式、收入水平、与家庭成员关系、居住方式均是影响COPD心理资本现状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的心理资本现状水平降低,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病情阶段、肺功能分级、医疗支付方式、收入水平、与家庭成员关系、居住方式,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
  • 李娟,李海美,邢宇娟
    心理月刊. 2024, 19(13): 57-5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心理困扰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为未来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涉及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97名患者。采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评估患者术后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医疗信息,应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77例(79.3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分析发现,居住地、肿瘤分期及是否接受辅助抗肿瘤药物治疗是影响心理困扰的显著独立因素(P<0.05)。结论 居住地、肿瘤分期和辅助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心理困扰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应对肿瘤分期较晚,农村居住以及接受抗肿瘤药物的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 心育教学
  • 方勇,王浙愉,虞力,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60-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校学生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焦虑元认知对其参与医疗决策期望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3年10月20日~2024年1月20日抽取杭州、蚌埠两所高等院校550名学生,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健康焦虑元认知量表(MCQ-HA)和学生参与医疗决策期望量表进行相关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参与医疗决策期望得分在学历、近两年就医次数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校学生参与医疗决策期望与健康焦虑元认知、电子健康素养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5、0.1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单位电子健康素养总分的增加,参与医疗决策高期望的概率增加5.00%(OR=1.05,95%CI=1.02~1.07);每单位健康焦虑元认知总分的增加,参与医疗决策高期望的概率增加4.00%(OR=1.04,95%CI=1.01~1.08),并且具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 杭州、蚌埠两所高等院校学生参与医疗决策期望处于中等水平,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健康焦虑元认知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参与医疗决策。高校应加强相关培训,提供透明化的医疗信息,为学生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 钱俊,彭洪,闫自青,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65-6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等职业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云南某高等职业学院2022级新生作为调查对象,在2022年10月对全体新生进行整群抽样,共纳入1829名少数民族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 少数民族学生中女生、非核心家庭(t=-5.947、-3.595,P<0.001),贫困生、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t=2.569、3.811,P<0.05)为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贫困生(β=-0.045,P<0.05)、社会支持、心理弹性(β=-0.137、-0.100,P<0.001)等因素呈负向关联;与父母婚姻状态、父亲受教育程度(β=0.048、0.038,P<0.05)及性别、失眠指数(β=0.089、0.520,P<0.001)等因素呈正向关联。结论 少数民族学生性别、父母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父亲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应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模式,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唐奕,王涵,田志威,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69-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述情障碍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元认知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24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安徽省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0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元认知量表(MCQ-30)、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网络成瘾量表(IAT)分别评定大学生一般资料、述情障碍程度、元认知水平和网络成瘾倾向。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述情障碍、元认知和网络成瘾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宏程序和Bootstrap法对元认知在述情障碍及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 ①在851名大一~大四本科学生中,检出存在网络成瘾倾向者490人(57.58%)。②大学生IAT总分与MCQ-3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174~0.515,P<0.05),与TAS-2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084~0.221,P<0.05);TAS-20总分与MCQ-3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078~0.240,P<0.05)。③元认知水平在述情障碍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276(95%CI:0.201~0.354)]。结论 述情障碍增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风险,元认知在述情障碍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
  • 白蔷薇,任静婕,黄涛,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73-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相关性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访谈,探讨了205名本科生的书院归属感、学业导师指导和大学生未来自我清晰度情况。方法 2024年2月~4月,参与者填写了大学生书院归属感调查问卷、支持型导师风格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此外,12名学生接受了半结构化访谈。结果 大学生书院归属感水平为 52.77±14.18,导师指导水平得分为 24.91±5.31,未来自我清晰度评分为 15.51±3.37,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研究发现书院归属感与学业导师指导显著正相关(P<0.01),学业导师指导对大学生未来自我清晰度有积极影响(P<0.01)。学业导师指导在书院归属感与大学生未来自我清晰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针对书院制度、学业导师和大学生未来自我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访谈,访谈提炼出3个主题及9个子主题:书院社群认同(与书院导师关系、与书院同学关系、书院活动参与)、学业导师支持(导师个人风格、专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支持)、社会资源和网络(实习机会、工作焦虑)。结论 本研究强调了对学业导师的培训与支持体系,构建更为包容和温暖的校园环境,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姜鲁,李义安,蔡勇刚
    心理月刊. 2024, 19(13): 77-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积极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获得感的作用机制,重点是疏离感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4月~5月使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疏离感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获得感量表对67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积极心理资本与疏离感呈显著负相关(r=-0.552,P<0.001),与生命意义感和获得感呈显著正相关(r=0.625,P<0.001;r=0.586,P<0.001);疏离感与生命意义感和获得感呈显著负相关(r=-0.406,P<0.001;r=-0.505,P<0.001);生命意义感与获得感呈显著正相关(r=0.597,P<0.001)。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既可以直接影响其获得感(β=0.280,P<0.001),也可以分别通过疏离感和生命意义感的单独中介作用(95%Cl[0.106,0.198];95%Cl[0.182,0.310])和链式中介作用(95%CI[0.003,0.042])间接影响其获得感。结论 疏离感和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影响其获得感的关系中,既发挥单独中介作用,又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 梁勤
    心理月刊. 2024, 19(13): 8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际主题绘本心育课对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同伴关系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自编绘本活动反馈单,于2023年4月对深圳市龙岗区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四年级2个班级共9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实验组参加2023年4月~2023年5月共计6周的绘本心育课,在此期间对照组进行日常教学。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 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在同伴关系、儿童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接受干预之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伴关系水平交互效应没有显著差异(F=0.023,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儿童孤独感水平交互效应有显著差异(F=7.407,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伴关系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儿童孤独感前后测有显著差异(t=3.119,P<0.05),对照组儿童孤独感前后测没有显著的差异(t=-0.725,P>0.05)。结论 绘本心育课对提升小学生人际关系具有显著效果。
  • 蒋吉丽,莫晓彬,刘利,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84-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有留守经历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家庭情绪氛围及其情绪注意偏好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探讨有留守大学生的家庭情绪氛围对情绪注意偏好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广西某高校79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家庭情绪氛围量表(FEQ)测量被试家庭情绪氛围,点探测范式研究被试情绪注意偏好。结果 ①两类型被试家庭情绪氛围没有表现显著的差异性(P>0.05);②两种情境刺激下一致性与情绪的交互作用均显著(P<0.01);③家庭情绪氛围的消极维度与正性情绪注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且消极维度能显著预测被试对正性情绪的注意偏好(P<0.01)。结论 在家庭情绪氛围上有留守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差异并不显著;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更倾向于注意负性情绪而回避正性情绪,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相对于图片刺激他们更注意到词语传达的情绪;家庭消极情绪氛围与正性注意偏好呈显著负相关,家庭消极情绪气氛可以有效预测被试对正性情绪的注意偏好。
  • 丁云霞,谭美春
    心理月刊. 2024, 19(13): 88-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实习期护理本科护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八段锦健康干预,了解护生实习期间焦虑、抑郁维度心境状态变化,为提高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某校135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70例),两组护生均由学校统一进行实习安排,对照组护生实习期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心理健康管理;观察组开展以理论内涵为基础支撑,以线上平台为督察手段、以小组团体组场练习为模式的八段锦健康干预。过程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比较两组护生第0个月、5个月、10个月三个实习阶段焦虑、抑郁水平,分析护生八段锦健康干预后心境状态的调节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生第5个月、第10个月焦虑抑郁水平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不同阶段焦虑抑郁水平得分呈现下降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护生实习期心理特点,开展线上理论知识分享、线下组场练习的八段锦健康干预降低了护生实习期间焦虑抑郁水平,改善了护生心理健康水平。
  • 陈爱丽,代玲玲,刘雅楠,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9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医学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并探究学校归属感提升路径。方法 2023年5~6月抽取山东省某医学高校研一至研三共373位同学,使用学校归属感问卷进行调查,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阅读的方法探究学校归属感的提升路径。结果 医学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为 51.14±12.60 分,其中身份归属感为 23.76±5.03 分,情感-精神归属感为 27.38±8.13 分,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归属感在研究生培养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生源类型上均表现显著差异;医学研究生的情感-精神归属感低于身份归属感,且有近2/5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84.83%为非学生干部。结论 医学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培养类型、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及生源类型等因素有关,且对学校的情感-精神归属感有待提高。
  • 燕婉楹,苏成建
    心理月刊. 2024, 19(13): 94-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自尊水平和同伴依恋现状,探讨同伴依恋对自尊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尊量表和同伴依恋量表于2023年12月,对1000名四川省广元市两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的高职新生在同伴依恋总分及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生源地的高职新生在自尊水平、同伴信任、同伴依恋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留守经历的高职新生在自尊水平、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和同伴依恋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伴依恋总分及各维度和自尊水平显著相关(P<0.05);同伴沟通和同伴疏离是自尊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结论 同伴依恋是高职新生自尊水平的重要预测因素,帮助高职院校新生获得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
  • 精神分裂症
  • 费夏倩,周楠,陈相涵
    心理月刊. 2024, 19(13): 97-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3月~2024年3月,选取本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计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2%)与对照组(73.53%)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PRS及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P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音乐疗法有显著成效,不仅可改善其精神状态以及阴性与阳性症状,还可提升其社会活动能力。
  • 管淑媛,任怡,汤宁,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00-1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与分析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社交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自2020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基础康复活动干预,观察组在其加用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两组均连续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ANSS评分、BPRS评分及SDSS评分较低,SF-36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不仅可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体征,同时可促进提高其生活社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 季维维,周苏苏,陈绍云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03-1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希望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n=43)常规护理,观察组(n=43)采用希望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状态及希望水平,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估其症状改善情况,并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统计不良行为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更低(P<0.05);积极态度、积极行动、相互联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阳性、阴性、病理症状评分均更低(P<0.05);心理/社会、症状/副反应、动力/经历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不良行为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希望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干预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希望水平,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降低不良行为风险。
  • 吕廷娟,武婷婷,李田萌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06-1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行为矫正与亲情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3月~2023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利培酮作为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仅接受行为矫正护理,观察组(30例)同时接受行为矫正与亲情护理。采用自我效能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知力进行评估。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自我效能量表总分 68.33±7.88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5.62±8.45)(P<0.05)。干预后,在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中,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方面,观察组干预后的PSQI总分(5.34±1.98)显著低于对照组(8.56±2.35)(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知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行为矫正与亲情护理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
  • 孙泉锋,李萍,王慧慧,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09-1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农疗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0位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康复方法,研究组加上农疗技能训练,6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对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入组2个月、4个月和6个月行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病耻感评分和SDSS、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研究组的病耻感评分和SDS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农疗技能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其病耻感,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孙先广,杨婷婷,王东明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12-1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鲁拉西酮、布南色林联合治疗方法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意义,分析患者总胆固醇和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方法 2023年4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由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为40例。参照组以布南色林治疗,试验组在布南色林治疗基础上,应用鲁拉西酮干预。评价患者干预8周后的结果,分析焦虑、抑郁水平、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糖脂代谢指标等。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的焦虑、抑郁程度均比治疗前低,试验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所得数据低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评分下降明显,试验组治疗后的评分比参照组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④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鲁拉西酮、布南色林联合的治疗方案有优异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减轻精神障碍症状。同时,此种治疗方案还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减轻其糖脂代谢功能受到的影响有一定作用。
  • 王艳,任秀,张玉环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15-1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短时记忆损伤的影响。方法 研究人员在选择青年精神分裂症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2月~2022年9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62例作为总例数,使用电脑随机法各选取31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治疗前、治疗1月后的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连线试验A(TMT-A)、连线试验B(TMT-B)、记忆商数(MQ)评分、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过氧化氢酶(CAT)、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γ-GABA)水平、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中,试验组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短时记忆损伤。
  • 张德英,李嘉欣,柴同华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18-1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常规护理干预)与B组(康复护理干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症状表现、睡眠、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B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睡眠质量评分(12.45±3.84、11.25±2.43、6.12±1.24)均显著低于A组(18.18±3.42、14.12±2.46、10.23±1.51),生活质量评分(84.53±4.97)及护理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A组(76.32±6.51、82.00%)(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症状表现,提升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赵姣,张艳丽,秦丽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21-1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绘画心理干预联合正念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韧性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8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2月~2023年10月被菏泽市荣军医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绘画心理干预联合正念训练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心理韧性、精神症状、病耻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前心理韧性、精神症状、病耻感、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Link病耻感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实施绘画心理干预联合正念训练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心理韧性,减轻其负性情绪及病耻感,提高生活质量。
  • 李洪全,李云,司书芳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24-1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心理治疗过程中选用哌罗匹隆与利培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接收救治的86例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研究对象43例。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心理治疗+利培酮片的治疗方式进行,而观察组的患者采取心理治疗+哌罗匹隆片的治疗方式进行。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自知力有显著改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显著改善,P<0.05。结论 心理治疗对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但在此基础上口服哌罗匹隆片,相比口服利培酮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大大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很好地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症状,稳定患者病情。
  • 抑郁症
  • 陈默,丁辰琛,杨文秀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27-1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产后抑郁症产妇应用音乐疗法联合家庭支持对改善其预后的作用。方法 将某院自2021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试验组加用音乐疗法联合家庭支持。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应用音乐疗法联合家庭支持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加强,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 陆帮元,王淑雅,章旭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30-1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022年1月~2022年12月神经内科),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脑卒中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躯体化症状、睡眠质量及个人与社会表现改善情况,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抑郁情绪评分(20.15±5.48)显著低于对照组(43.48±7.91)(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化症状问卷总分(39.28±8.22)显著低于对照组(91.71±10.56)(P<0.05)。观察组治疗后个人与社会表现评分(5.78±0.45)显著低于对照组(13.78±2.28)(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8.27±1.76)显著低于对照组(16.38±2.9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43%,6/28)与对照组(14.29%,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效果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纠正患者躯体化症状,并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社交能力障碍。
  • 陆晓莉,王洁,王怡君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33-1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与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介入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自2020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90例进行分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并实施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负面情绪。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以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应用到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面情绪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 苏荣,亓仲菊,丁静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36-13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山东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4年3月,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希望水平、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应用,不仅能缓解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还可提升其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改善其生活质量。
  • 心身医学
  • 蒲澜,缑彦虎,李捷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39-14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利培酮口服液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老年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处于急性发作期的老年躁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1∶1分组。参照组41例,予以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41例,予以利培酮口服液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的躁狂症状、认知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对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RMS评分降低,MoCA评分升高,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MS评分低于参照组,MoC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参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躁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口服液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躁狂症状及认知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 汤铜,郑璐,李佳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42-1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3年6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乳腺癌女性患者(脱落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2),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正念减压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生命意义感及其维度、生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命意义感及其维度、生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前测(P<0.05),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正念减压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乳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生活满意度,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 吴敏,华晨明,李聪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45-1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焦虑症患者应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为本次研究时间,研究对象84例,均患有焦虑症且被平邑县人民医院、平邑县精神病医院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等分为各含42例患者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前组治疗单独用帕罗西汀,以此为基础,后组增加丁螺环酮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8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8周的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希望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应用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焦虑症患者,有助于更好地调节其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希望水平,该方法的总体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 高中德,修芳芳,牛滕滕,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48-1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与研究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激越症状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激越症状改善情况、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评分、行为定位评价量表(BARS)、不良反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激越症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70.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EC、BA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EC、BAR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激越症状,且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 秦艳,张玉霞,王芳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51-1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正念减压干预与瑜伽运动联合开展对更年期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76例更年期失眠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例,正念减压干预与瑜伽运动联合干预)与对照组(常规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为 39.37±3.03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为 40.16±3.41 分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屈服 8.01±0.68 分、回避 10.04±0.87 分较对照组低,面对 26.93±1.01 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功能 81.51±3.27 分、心理功能 82.07±3.13 分、躯体功能 85.29±4.14 分、物质生活状态 85.14±3.42 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减压干预与瑜伽运动联合开展能够有效缓解更年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应对疾病的态度,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 护理心理
  • 史文红,毛本娣,杨柳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54-15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系统化心理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LRR)患者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LRR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n=54)和观察组(n=54),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系统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应激、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纽卡斯尔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NSN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心理干预能够减轻LRR患者心理应激,增强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汪保生,陈晓旺,周碧云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57-15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焦点解决模式心理护理对肺结核伴咯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就诊的62例肺结核伴咯血患者,纳入时间2021年1月~2023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31例)在此基础上加以焦点解决模式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情绪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自护能力评分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结束,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情绪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与自护能力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数据稍低。结论 焦点解决模式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 许静,蔡小林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60-16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方面的实际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9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为确保研究样本的均衡性和可比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叙事护理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涵盖生理、心理、社会和物质生活四个方面)、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全面评估了叙事护理的效果。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接受叙事护理的观察组在SAS、SDS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其心理状态得到了更好地改善。此外,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各方面的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叙事护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达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服务态度评分分别达到91.11%和93.3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和80.00%。以上差异均经过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叙事护理在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治疗依存性以及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因此,在未来的护理实践中,应运用叙事护理,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以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质量。
  • 郭姝媛,张含华,李宁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63-16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手术室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缓解其紧张情绪的作用效果。方法 本文通过多阶段抽样法将本院从2022年10月~2024年2月收治的79例手术室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参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41例)除常规护理外联合心理护理,研究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指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均低于参照组,健康筛查量表(SF-36)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数据经验证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可预防心理应激,提升护理满意度。
  • 金爱玲,周梦颖,谢阳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66-16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抗阻训练结合自我认同感心理支持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8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以抽签法作为分组依据,两组均为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阻训练结合自我认同感心理支持护理。对比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巴氏指数(BI)、髋关节评分、平衡能力、下肢肌力。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CD-RISC评分、SER评分、髋关节评分、巴氏指数(Bathel)、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接受抗阻训练结合自我认同感心理支持护理,有利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弹性改善,强化肢体功能。
  • 李娜,刘擎晴,赵士燕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69-17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知信行健康教育对青光眼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青光眼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信行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及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
  • 孟桂霞,王连萍,董婷婷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72-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激励式心理指导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择邹平市中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癌化疗患者,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激励式心理指导。对比两组的情绪状态、癌因性疲乏程度、心理弹性以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实施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激励式心理指导,能够促进不良情况、癌因性疲乏缓解,增强心理弹性,改善生活质量。
  • 隋艳艳,仲景杰,何君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75-1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赋能护理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3月~2024年2月,选取此期间本院收治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予以分组。对照组共纳入患者49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共纳入患者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希望理论的赋能护理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赋能护理评价量表、Herth希望量表(HHI)、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以及遵医行为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脑卒中患者赋能护理评价量表评分、HHI评分、PTGI评分对比,结果均未见差异(P>0.05);干预8周后研究组脑卒中患者赋能护理评价量表评分、HHI评分、PTGI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遵医行为评价显示,与对照组总依从率79.59%对比,研究组95.92%更高(P<0.05)。结论 基于希望理论的赋能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赋能水平与希望水平,且促进了创伤后成长,保障遵医行为。
  • 唐符添,朱若韶,于雪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78-1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亲情护理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D患者60例,以信封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柯恩曼斯菲尔德激越情绪行为量表(CMA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MMSE、ADL、CMAI、HAMA、HAMD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MMSE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MAI、HAMA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亲情护理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干预能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及行为能力,减少激越行为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王欢,李光玲,张春花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81-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和分析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在正向激励模式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效果。方法 纳入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将符合纳排标准的86例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3)、观察组(n=43),分别采用单一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及联合正向激励模式护理干预。对护理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病耻感、吞咽功能改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较高,病耻感及焦虑、抑郁评分较低,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5.35% ,对照组81.40%),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正向激励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弹性,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病耻感,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
  • 吴华,刘瑞莲,宫永平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84-18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时效性激励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梗死(CI)后偏瘫患者心理弹性及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救治的76例CI后偏瘫患者分两组,38例每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采取时效性激励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负性情绪、心理弹性、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两组焦虑自测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值提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分值提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值提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时效性激励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有效改善CI后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弹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 萧彩杰,霍华俏,陈丽英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87-1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气压式循环促进仪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06月~2023年03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加用气压式循环促进仪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况、认知功能、上肢各关节评分、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上肢各关节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GAD-7评分、PHQ-9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较常规组,观察组降低更显著;上肢各关节评分、GCS评分、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升,较常规组,观察组提升更显著(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气压式循环促进仪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认知功能、上肢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 张双双,张艳萍,李菲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90-19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瑜伽冥想训练联合父亲参与的袋鼠式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8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瑜伽冥想训练联合父亲参与的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采取瑜伽冥想训练联合父亲参与的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产妇抑郁评分,改善产妇睡眠质量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阮兴翠,阮洁鸿,张康黎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93-1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在学龄儿童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进行采血的96例学龄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对比两组不良情绪、疼痛程度、就医行为、采血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为 14.36±2.65 分、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CS)为 7.38±1.12 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攻击行为评分(1.16±0.24)、多动行为评分(1.08±0.26)、哭闹行为评分(1.10±0.23)低于对照组;配合行为评分(7.11±0.52)高于对照组;采血依从性(97.92%)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安抚能力评分(95.82±1.40)、科室环境评分(92.78±2.01)、护理态度评分(96.05±1.35)、仪容仪表评分(94.54±1.26)、健康教育评分(95.01±1.17)、护患沟通评分(96.47±0.87)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可以减轻学龄儿童采血疼痛程度与不良情绪,提高采血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从而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
  • 司玉珍,安玉梅,刘霞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96-1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结合认知干预在骨折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骨折伴焦虑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结合认知干预。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负性心理、心理弹性、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SCSQ中的消极应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RISC、SCSQ中的积极应对、ESCA、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结合认知干预可以改善骨折伴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心理弹性,消除不良应对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个案报告
  • 厉红艳,王文文,孙继璇
    心理月刊. 2024, 19(13): 199-20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褥期是女性一生中身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多种疾患频发的特殊期。本文报道1例2023年09月~2023年10月起病于产褥期的皮炎患者持续4周的治疗,单纯使用改善皮肤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正念认知疗法辅以家庭治疗改善情绪后,患者皮炎剧烈瘙痒感得到改善,皮炎逐渐得到控制并好转,提示改善情绪或可成为缓解产褥期皮炎的辅助治疗方法。
  • 李梦迪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02-2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这是一例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方法帮助个案自我成长的案例报告。咨询师通过提问技术挖掘个案已有资源,并正向引导个案重构认知模式,增强自身主观幸福感和控制力,有效减轻个案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以多元动态的思维模式面向生活。
  • 调查研究
  • 王晓颖,肖依恒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05-20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清涧县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助力乡村教育优先发展。方法 2022年5月~2022年6月采用周步成等人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方便取样的清涧县4所小学共410名学生开展调研。结果 ①清涧县小学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5.31%,问题检出率最高的是学习焦虑(69.83%)、身体症状(19.83%)、过敏倾向(13.41%)和自责倾向(12.85%)。②女生在恐怖倾向和问题总分上均显著高于男生。③不同年级学生在问题总分和各内容量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④独生子女在总分以及孤独倾向、身体症状上高于非独生子女。⑤父亲文化程度在总分及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上均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在总分以及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上均差异显著。⑥父母关系在总分和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以及身体症状上均差异显著。⑦家庭经济条件在总分及各内容量表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清涧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受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和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可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心理教育措施,促进乡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李世宏,于思雨,肖绍坦,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10-2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期间心理状况,探索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高风险人员特征,为更好地开展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公共卫生医务人员调查问卷及焦虑抑郁量表(HAD),以浦东新区2022年4月~2022年9月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所有公共卫生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9月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314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4份,有效应答率96.82%。焦虑评分得分为 9.79±2.74 分;抑郁评分得分为 9.62±2.61 分。108人(35.53%)存在明显焦虑倾向,104人(34.21%)存在明显抑郁倾向;调查对象心理状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及来自不同单位的调查对象出现明显焦虑倾向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不同技术职称及来自不同单位的调查对象出现明显抑郁倾向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助理医师职称是公共卫生人员出现明显抑郁倾向的保护因素(OR=0.225,95%CI=[0.067,0.760]);来自区级疾控单位、预防医学专业分别是出现明显焦虑倾向、明显抑郁倾向的危险因素(OR=1.902,95%CI=[1.020,3.547];OR=2.941,95%CI=[1.064,8.130])。结论 应关注公共卫生医务人员中非助理医师职称以及区级疾控单位、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在有明显焦虑和抑郁倾向的医务人员群体开展心理健康干预。
  • 何嘉慧,潘三妹,冯婉雯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13-2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山市某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培训负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2023年8月~2023年11月期间在本院工作的255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一般资料、临床护士培训负荷量表、工作倦怠量表(MBI-GS)、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中山市某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培训负荷量表总分为 68.34±5.28 分,与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85,P<0.05),与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年龄、子女情况、职业获益感、职业倦怠为影响其培训负荷的主要因素(P<0.05),调整后R2=0.558,P<0.05。结论 中山市某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培训负荷处于中等水平,管理者要着重关注25~35岁、子女数量较多、职业获益感水平较低、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的护士,采用个体化的干预方式,降低其培训负荷。
  • 牟玲,周芯瑕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16-2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院前急救专项救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探讨心理健康与个体特征的关系,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参与专项转运的医护人员66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记录院前急救专项救护人员基线特征,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其心理健康水平。根据SCL-90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前急救专项人员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以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SCL-90测试,66名院前急救专项救护人员出现阳性症状21名31.82%。两组性别、月收入、工作年限、SS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775)、月收入<4000元(OR=5.336)、工作年限<3年(OR=10.145)、SSRS评分<20分(OR=6.353)为院前急救专项救护人员心理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院前急救专项救护人员心理问题风险预测模型,ROC分析显示,该模型的曲线AUC为0.870(95%CI:0.774~0.966),对院前急救专项救护人员心理问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院前急救专项救护人员心理状态阳性率较高。女性、月收入<4000元、工作年限<3年、SSRS评分<20分为院前急救专项救护人员心理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较好预测效能。
  • 综 述
  • 刘霞,刘卫娟,吴迎朝,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19-2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癌症患儿群体“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策略研究日益被重视,其中家庭复原力是癌症患儿家庭能否适应逆境并克服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癌症患儿家庭复原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为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癌症患儿照护策略等研究提供参考。
  • 柳加仁,王欣健,张将,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22-2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分析记忆与学习过程中无意识自动加工的特点,探究无意识自动加工与有意识主动加工相互作用的机制。在记忆规律上,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巴拉德记忆恢复现象在识记数量上的冲突,到巴特利特的记忆重构现象在识记质量上的优化,发现无意识自动加工因学习材料的不同而导致识记效果在数量与质量上产生不同;在学习规律上,内隐学习体现了大脑能自动获取外界信息的内在结构特征,知觉学习和分散学习体现了大脑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在此基础上,根据无意识自动加工与有意识主动加工的协同作用,把记忆与学习的心理进程综括成四个阶段,并提供脑机制研究的证据。
  • 王君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25-2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制控制功能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或压抑无关信息或行为反应,是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目前,成年人的久坐行为及其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包括影响执行功能等。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在防治久坐成年人执行功能衰退方面具有巨大作用且经济简便。因此本文探索不同运动方式对久坐成年人抑制控制功能的改善作用机制和价值,为运动干预久坐成年人抑制控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余莎,于涛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28-2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亲社会行为和非亲社会行为对社会中的个体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本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因素对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包括师生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社会目标、个人自主性、个体差异,同时考虑性别差异的影响。心智理论和执行功能在一定范围内对亲社会行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做出了合理解释。未来研究应加强对亲社会行为与学习积极性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 高娟,陈由梅,张晗,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31-2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疾病进展,严重的恐惧心理不仅会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给疾病的有效管理和长期控制带来挑战。本文主要围绕糖尿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护士对糖尿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的关注,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涂顺顺,张蓓华,肖永涛,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34-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终身性、广泛性神经发育性障碍的疾病。《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将其核心症状归纳为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国内6~12岁ASD儿童患病率为0.27%,目前无特效药物。众多学者研究形成了众多治疗体系,但尚无循证依据表明何种疗法干预更佳。治疗效果不仅与介入时间有关,还与干预方式紧密相关。为提高治疗效率,本研究整理了ASD儿童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查阅相关文献和总结临床经验,归纳总结了临床干预众多方法的核心是以儿童特征为中心,以功能提升为导向的早期社交融合干预模式。本研究致力于帮助临床工作者了解ASD风险儿童早期筛查,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减少ASD发病率和功能障碍程度。
  • 焦磊,李婧
    心理月刊. 2024, 19(13):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3.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口腔健康认识的增加,人们更加关注自我健康与自我形象,越来越多的错牙合畸形青少年主动或被动要求正畸治疗。而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佩戴矫治器以解决他们的错牙合畸形,如何让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既达到满意的正畸疗效,同时又解决其因戴用矫治器造成的心理不适仍是难点。本综述将探讨造成不同青少年患者心理变化差异的因素,为正畸临床医生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