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4-08-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林欣蓉,胡佩蓉,张秀伟,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患病的真实体验及需求。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CINAHL、Medline中关于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经历、需求和感受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2023年11月。使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归纳。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提取60个明确的研究结果,形成4个主题,分别是消极的心理及其根源;自我管理面临多重障碍;渴望得到多方面支持;正视慢病人生及自我成长。结论 在未来的医疗护理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及时纠正错误认知,紧跟时代发展脚步融入科学技术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教育支持方案,以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健全全方位支持体系,促进患者的创伤后成长。
  • 刘筱维,罗苑霞,邓玉娇,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7-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人格特质对认知障碍症照顾者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2年11月对G老人院认知障碍症的151例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151例认知障碍症照顾者人格特质,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体满意感量表(SWLS)调查认知障碍症照顾者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满意度。分析认知障碍症照顾者人格特质及心理健康状态、生活满意度,比较不同人格特质认知障碍症照顾者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满意度变化,随后经分析Pearson检验分析人格特质与认知障碍症照顾者心理健康状态、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全国常模、非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照顾者比较,认知障碍症照顾者E(内外向)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量表评分降低,P(精神质)、L(掩饰性)量表评分升高(均P<0.05)。②认知障碍症照顾者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低于全国常模,高于非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照顾者(P<0.05)。③认知障碍症照顾者SWLS得分低于全国常模、非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照顾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人格特质认知障碍症照顾者SCL-90、SWLS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Pearson检验显示:E量表与SCL-90无显著相关性(P>0.05)。N量表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状况、焦虑状况、敌对程度、恐怖程度、精神病性正相关(P<0.05)。P量表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程度、恐怖程度、偏执现象、精神病性正相关(P<0.05)。L量表与人际关系正相关(P<0.05)。E维度得分与SWLS得分呈正相关(P<0.05);N、P、L维度得分与SWLS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G老人院认知障碍症照顾者主要表现为N、P、L型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满意度有关,人格特质越偏执,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生活满意度越低。
  • 张景宏,郑煜迎,张媛媛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1-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城中村流动儿童校园人际互动状况及歧视知觉在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通过运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图形绘画等方法,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对广州市柯木塱社区流动儿童展开调研。结果 ①对社会适应水平的3个测量分指标进行因素分析,方差总解释率为79.95%,分指标的因子载荷分别为总体自尊-0.920、消极情感0.878、问题行为0.884;②校园人际关系对城中村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个体歧视和群体歧视则和社会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人际关系、歧视知觉和社会适应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3、-0.859、-0.735;③社会经济地位通过个体歧视知觉对城中村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水平有显著影响,中介效应量为-1.850。结论 城中村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主要来源于师生关系,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能够显著提升儿童社会适应水平,建议教师与家长应注重对流动儿童的关注与交流。
  • 吴怡璠,刘晓彤,李昊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6-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对新冠的恐惧和戴口罩态度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新冠焦虑量表、自编的戴口罩态度量表,对便利抽样的243名大学生进行评测,并使用相关分析、调节效应检验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马基雅维利主义低分群体中,新冠焦虑不会显著预测个体戴口罩的态度、希望他人戴口罩的想法(P>0.05)。而在马基雅维利主义高分群体中,随着新冠焦虑的增加,个体戴口罩态度(β=0.245,P<0.01)和希望他人戴口罩的想法(β=0.047,P<0.01)均显著上升。这些结果表明,马基雅维利主义在新冠焦虑与戴口罩态度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 马基雅维利主义在新冠焦虑和戴口罩态度间起调节作用。
  • 徐颖霞,袁茹,王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0-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士开展炎症性肠病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后续延续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于2022年2月~2022年12月对入住宁夏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的87例IBD患者开展问卷调查,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IBD患者疾病感知的独立因素。结果 87例IBD患者疾病感知得分为 46.25±9.31 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和是否参加过炎症性肠病相关教育培训为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12.50%。此外,IBD患者认为自己患病最主要的3个原因分别是:饮食、情绪、劳累。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感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预后。医护人员应当引起重视,采取有效且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疾病感知状况,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行为方式对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曹曦,吴桂翎,李亦瑾,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4-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愤怒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儿童青少年状态-特质愤怒情绪调查表对合肥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特质愤怒较高的60名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共计8次的认知行为疗法团体辅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比两组愤怒情绪、攻击性。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样本 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状态性愤怒和特质性愤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攻击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愤怒情绪和攻击性。
  • 覃美华,邓玉燕,周燕燕,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7-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乳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与未满足需求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广西某三甲妇幼医院乳腺甲状腺科复查的乳腺癌幸存者19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及中文版癌症患者未满足需求简明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总分为 40.24±8.26 分,未满足需求总分为 75.29±8.05 分,两者呈正相关(r=0.618,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一般资料的影响后,未满足需求可解释社会疏离变异的24.2%。结论 乳腺癌幸存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与未满足需求呈正相关。医务人员应及时关注乳腺癌幸存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提供帮助,从而降低患者的社会疏离水平。
  • 肖聪阁
    心理月刊. 2024, 19(15): 3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公安民警工作家庭冲突对心身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方法 2022年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WFCS)、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S省N地的300名公安民警进行调查。结果 工作家庭的压力冲突维度与SAS评分(r=-0.271)、SDS评分(r=-0.399)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工作家庭时间冲突(r=0.225)、工作家庭行为冲突(r=0.198)、家庭工作时间冲突(r=0.177)、家庭工作压力冲突(r=0.201)、家庭工作行为冲突(r=0.252)维度与SA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工作家庭时间冲突(r=0.187)、工作家庭行为冲突(r=0.265)、家庭工作时间冲突(r=0.227)、家庭工作压力冲突(r=0.292)、家庭工作行为冲突(r=0.333)维度与SD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工作家庭的压力冲突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4个维度与心理韧性基本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理韧性与心身健康呈显著负相关(P<0.01)。工作家庭冲突对心身健康的影响部分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实现(中介效应为0.090,95%CI:0.037~0.158,P<0.001)。结论 减少工作家庭冲突可以显著提高公安民警心身健康水平,并且这种影响通过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实现。
  • 陆雪松
    心理月刊. 2024, 19(15): 34-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住院老年共病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220例共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FRAIL量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资料收集,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进行比较。结果 非衰弱人数比例为31.82%,衰弱人数比例为68.18%。年龄、共病数量、营养风险、精神功能障碍、服药种类、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和其他慢性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共病数量、营养风险、精神功能障碍、服药种类、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衰弱的危险因素。结论 共病老年患者的衰弱发生率高,共病数量、营养风险、精神功能障碍、服药种类、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共病老年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
  • 贾起月,李阳,田建丽,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38-4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特应性皮炎患儿照护者类固醇恐惧的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进行范围综述。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Medline、Web of Science、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2023年11月,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特应性皮炎患儿照护者类固醇恐惧的影响因素包括AD病情、患儿情况、照护者情况、治疗经历、健康知识5个方面。特应性皮炎患儿照护者类固醇恐惧对患儿治疗、应用TCS依从性、治疗效果、患儿生活质量等方面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结论 特应性皮炎患儿照护者类固醇恐惧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目前我国尚缺乏评估工具的汉化和开发,以及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探索,今后可在国内开展相关研究,为构建精准化特应性皮炎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 程娟,王正义,魏荣霞,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42-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相对剥夺感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探索社会支持在相对剥夺感与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湖北省随机抽取375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和测量,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PTM)进行数据收集。结果 ①相对剥夺感对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②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的相对剥夺感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社会支持越高,相对剥夺感对其亲社会行为的负向作用更弱,社会支持越低,对其亲社会行为的负向作用更强。结论 社会支持可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应对能力,从而减少相对剥夺感对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负面影响。
  • 沙呈姣,杜修燕,孙秀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45-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初治肺癌患者术前心理痛苦的发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临床实践中的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就诊的首次被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及问题列表进行数据收集,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DT≥3分为心理痛苦的标准,比较有心理痛苦和无心理痛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问题列表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初治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74例初治肺癌患者,其中114例(41.61%)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职业、TNM分期、保险/经济问题、家庭健康问题、恐惧、悲伤、担忧、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呼吸、疲乏及疼痛对心理痛苦的发生存在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TNM分期晚期、恐惧、担忧、呼吸困难、疲乏和疼痛是影响初治肺癌患者心理痛苦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初治肺癌患者术前心理痛苦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针对女性、晚期患者以及伴有负性情绪和身体症状的高危人群,应及时开展心理评估和干预,以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谭立茜
    心理月刊. 2024, 19(15): 48-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科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现状及其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2月本院的324名外科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灾难化量表(PC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外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CSFESP)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进行调查。结果 外科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量表的总得分为 47.58±2.36 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外科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病程、是否使用止疼药、疼痛、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外科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与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外科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处于较高水平,且与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外科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水平,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以促进患者康复。
  • 王燕,王岩,杜立立
    心理月刊. 2024, 19(15): 51-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及心理资本的相关关系、探讨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3年9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社会支持评估量表(SSRS)、心理资本问卷(PCQ-24)对入组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范围25~98分,总分 62.37±11.35 分,条目均分 3.12±0.78 分;社会支持得分范围18~49分,总分 35.28±5.66 分,条目均分 3.53±0.52 分,心理资本得分范围38~122分,总分 86.35±12.85 分,条目均分 3.60±0.61 分。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其社会支持及心理资本间显著相关(P<0.05)。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得分及心理资本得分是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得分、心理资本得分显著相关。且创伤后成长受到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得分及自身心理资本得分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的评估,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负担并积极进行干预处理,对维持患者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
  • 张孟,堵丽丽,李娜
    心理月刊. 2024, 19(15): 54-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及心理弹性的现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普外科2023年1月~2024年3月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问卷、情绪调节问卷(ERQ)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统计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胰腺炎患者情绪调节及心理弹性评分分别为 46.79±7.36 分、61.55±8.72 分。认知重评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表达抑制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且相关关系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均是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的情绪调节策略,且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弹性水平一般,认知重评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表达抑制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重视急性胰腺炎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状况的评估,鼓励患者采取认知重评策略,此外,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对改善表达抑制状况、维持自身心理健康、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赵雅丽,刘洪欣
    心理月刊. 2024, 19(15): 56-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便利抽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232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Memorial心衰症状评估量表及用医学应对问卷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CHF患者症状负担MSAS评分是 0.98±0.4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SAS评分各维度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疾病个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应对方式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是影响CHF患者症状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HF患者存在较重的症状负担,与合并疾病个数、NYHA分级及患者应对方式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对CHF患者症状负担的评估与管理,并为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症状负担。
  • 王林林,孙亚群,张茜,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59-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疾病进展恐惧感及心理困扰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将在2023年9月~2024年2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8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严格的纳排筛选,作为研究对象。由患者在出院时填写自制量表获取基本资料,采取FoP简化量表(FoP-SF)、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分别评估出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困扰情况。使用中文版主观真实-持续幸福感量表(SA-DHS)来对其主观幸福感做出评估。采用软件SPSS 26.0完成分析统计,因此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疾病进展恐惧感及心理困扰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做出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婚姻状况、居住地、医疗付费方式的患者经过比较SA-DHS评分后,差异均不显著(P>0.05);出院时,患者主观真实-持续幸福感量表中的内心平和评分平均 14.21±1.11 分,满意感评分平均 28.31±2.55 分,SA-DHS总均分 42.91±3.81 分;80 例患者出院时的生理健康因子评分 18.55±2.40 分,社会家庭因子评分 19.15±1.77 分,FoP-SF评分平均 38.34±3.45 分,内心恐惧感较强。K10评分 38.29±3.62 分,疾病产生较大困扰。慢阻肺患者SA-DHS评分分别与FoP-SF评分及K10评分经过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显示呈显著负相关(r=-0.448,P<0.05;r=-0.444,P<0.05)。疾病进展恐惧与心理困扰呈正相关(r=0.971,P<0.05)。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疾病进展恐惧感及心理恐慌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使患者主观幸福感降低,并且疾病进展恐惧感与心理困扰正相关,两者相互影响。
  • 心育教学
  • 杨颖香,杨颖姑
    心理月刊. 2024, 19(15): 62-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梳理国内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分析其主要研究领域、热点及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引。方法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04~2023年关于国内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内容涵盖了发文量、发文作者情况、发文机构情况以及关键词相关情况等多个维度。结果 发文量呈稳定增加的趋势,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比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调节策略、影响因素以及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高频关键词包括“情绪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重评”“反刍思维”和“心理弹性”等。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正向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结论 国内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研究空白和潜在的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跨文化比较以及情绪调节训练的有效性等方面,以丰富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
  • 朱星辰,安娜,黄建萍,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67-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压力、焦虑与睡眠质量在中学生户外活动与抑郁症状间的多重序列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在2023年调查了南通市2076名中学生,现场网络答题通过人口学资料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进行调查;数据采用相关分析计算抑郁、压力、焦虑、睡眠质量指数等因素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再进行中介分析。结果 抑郁、压力、焦虑、睡眠质量相互间均相关;在控制相关人口学因素后,中学生户外活动时长可以通过压力、焦虑、睡眠质量的多重序列中介作用对中学生抑郁症状产生影响。结论 本研究解释了户外活动对中学生抑郁症状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中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证据,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建议。
  • 王紫微,陈军
    心理月刊. 2024, 19(15): 7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女大学生生理期负性情绪、自控力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三者的关联,分析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否于女大学生生理期的负性情绪和自控力之间发挥中介效用,从而为促进女大学生生理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自控力量表(SCS)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ERES)对国内大学的46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45份,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①女大学生在生理期间,其负性情绪体验与自我控制能力之间展现出显著的负向关联性,同时,这种负性情绪还与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知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趋势。相反,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知之间则显现出强烈的正向关联,即一者提升时另一者亦随之增强;②在女大学生生理期内负性情绪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动态关系中,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中介桥梁作用,它调节并影响着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径。结论 女大学生生理期的负性情绪对该时期的自控力具有负向预测功效;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乃是个体内心深处对于自身能否成功管理并调节个人情绪状态所持有的一种自信水平,其在负性情绪和自控力之间起到了缓冲效用。
  • 刘爱萍,方征,赵雪莲,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75-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父母教养方式、手机成瘾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4月1日~4月28日随机选取638名初中生,使用自编问卷收集学生的一般资料,并使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父母亲教养方式和手机成瘾水平进行评估,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与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和手机成瘾水平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 73.45±15.07 分;男生在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城镇学校学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子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学校学生(P<0.05);初一年级学生显示出最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P<0.05);父母亲情感温暖及手机成瘾水平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父母亲情感温暖、手机成瘾水平密切相关。
  • 王佳,韩继锋,曹亚丽
    心理月刊. 2024, 19(15): 79-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高水平生命意义感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来源,为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4年5月~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78名大学生施测生命意义感量表(MLQ-C),筛选高水平生命意义感的15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和12个子主题,其中个体认知主题包括生命认知、生活目标和生命价值3个子主题;积极的环境主题包括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氛围、支持性的同伴关系、支持性的师生关系和社会榜样4个子主题;活动经验主题包括消极生活事件、成功事件、亲社会行为、体育活动和与大自然亲近5个子主题。结论 可以从加强个体生命意义教育、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提供更多活动经验角度培育、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
  • 陈明炫,曹俊,黄列玉,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82-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岗位胜任力现状。方法 于2023年9月~11月,采用整群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江西省高职院校和本科医学院校共510名护生,使用老年护理方向护士岗位胜任力量表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护生的老年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 3.50±0.28 ;在学历方面上,本科护生的老年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比高职护生的得分高(t=5.825,P<0.001);在性别方面上,女生的老年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比男生的得分高(t=6.746,P<0.001);对护生老年护理岗位胜任力各维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护生的职业素养、个性特征等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岗位胜任力一般,需要加强护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 王珍,王晓华,陈应凡
    心理月刊. 2024, 19(15): 85-8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拓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1月本校区1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体育锻炼,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实施心理素质拓展,借助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各项量表,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感高分值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素质拓展可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增强其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曾雪,李文韬,汪蓉,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89-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三甲医院本科实习护生心理资本及应对方式现状。方法 2023年10月~202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运用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心理资本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调查表,对在本地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的21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士心理资本平均得分为 5.05±0.75 分,压力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 2.12±0.35 分,压力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 1.62±0.43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是否有考研意愿是影响护生心理资本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P<0.05);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护生实习期间心理资本的主要因素(调整R2=0.683)。结论 本科实习护士的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在面对压力时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学校和医院应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 凌喆懿,李芳,周娜,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92-9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三学生的自我隐瞒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改善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4年3月~4月,在湖州市9所高中抽取符合纳排标准的488例高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隐瞒量表 (SCS)、积极心理健康量表(PMHS)进行调查。根据SCS得分将自我隐瞒倾向分为低水平(10~24分)、中等水平(25~36分)、高水平(37~50分)。结果 高三学生SCS得分(30.61±7.66),其中,低水平105例(21.51%),中水平269例(55.12%),高水平114例(23.3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人均月收入、年级成绩、人际关系、体育活动频率、积极心理健康得分是高三学生自我隐瞒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三学生的自我隐瞒情况需引起重视,不仅应关注学生个人因素对其自我隐瞒的影响,还应加强对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关注,多方位改善其自我隐瞒状况。
  • 精神分裂症
  • 方丽,孔英,刘希平
    心理月刊. 2024, 19(15): 95-9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伴失眠症状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护理效果。方法 遵照随机排列法将某市精神病院普通精神妇科2023年1月~2023年4月接收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失眠症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CBT干预。对两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明显著(P<0.05);实验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将CBT应用于伴失眠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改善失眠行为,调节心理状态及提升心理弹性,还能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可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 潘舒晴,王琳,李梦莹
    心理月刊. 2024, 19(15): 98-10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经利培酮结合心理疗法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在2021年7月~2023年8月收治的65例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干预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培酮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结束,借助量表工具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睡眠和生活质量,统计治疗依从性。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治疗后,患者阳性、阴性、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干预组分别是 13.50±2.48 分、 12.06±2.74 分和 23.49±4.66 分,低于对照组的 16.39±2.76 分、 14.17±3.25 分和 26.85±4.93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PSQI)评分降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增高,干预组分别是 6.25±1.29 分和 77.56±8.35 分,优于对照组的 8.30±1.55 分和 73.24±7.90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上,干预组优良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 利培酮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疗效确切,能进一步减轻精神症状、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王润泽,李军强,焦金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01-1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认知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41例予以认知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疾病应对方式、疾病缓解程度及社会功能。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PANSS)、医学应对问卷(MCM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呈一致性;治疗后两组PANSS分数均下降(P<0.05),观察组PANSS量表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服、回避分数低于对照组,面对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A和HAMD分数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A和HAMD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PI分数均升高(P<0.05);观察组SSPI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干预联合药物疗法,可显著改善精神症状,纠正疾病消极应对方式,缓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程度,提高社会功能。
  • 辛娜,葛海燕,郁雯婷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04-1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红蓝球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一般性护理和协同护理,对比两组的康复情况。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阳性量表评分、阴性量表评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护理后观察组的ADL、GSES评分均处于更高水平,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用药、饮食、运动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症状的改善,且对其生活质量改善、依从性提升以及自我效能感提升均有积极影响,为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创造重要前提。
  • 张伟,刘凌峰,许雪浩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07-10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探索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本院2023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80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采用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康复训练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BPRS、SDSS评分和SF-36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康复训练依从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康复训练计划能显著提高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建议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在精神病康复领域中大力推广应用需求层次理论。
  • 李文婷,陈伟,张玉娟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10-1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奥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泰安市精神病医院治疗的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展开研究,按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氮平联合其他药物的方式治疗,40例治疗组则单独给予奥氮平治疗,两组均持续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空腹血糖(FBG)、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不良反应、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ANSS评分、代谢相关指标、SQL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治疗前后的PANSS、SQ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BG、BUA、TC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PANSS评分、FBG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组的BUA、TC、SQL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T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氮平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但联合用药并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相反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在治疗中以单一给药为主。
  • 刘海娟,赵姗姗,李冬梅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13-1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指导联合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68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持性心理指导联合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组间治疗依从性,采用 x2 检验;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组间心理弹性水平、精神分裂症状采用 t 检验。结果 经不同方法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5.59%)较对照组(82.35%)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坚韧、乐观、自强评分明显提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精神分裂症状各项评分、总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指导联合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提升治疗依从性,从而减轻精神分裂症状。
  • 刘宁,杨丽娜,张璐,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16-1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哌罗匹隆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21年3月~2023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单纯用药哌罗匹隆,观察组采用哌罗匹隆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的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阴性和阳性症状评分(PAN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NSS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两组SQL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罗匹隆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提高。
  • 刘文,万李,刘寰忠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19-1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γ-经颅交流电刺激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2023年6月~2024年2月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纳入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1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例,对观察组行左右背外侧前额叶60 Hz的γ-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治疗,对照组行伪tACS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神经心理量表结果,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并对协变量行协方差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药物对两组阴性症状疗效均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的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五个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患者报告了低水平的副作用,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左侧及右侧背外侧前额叶60 Hz的γ-tACS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各个维度的阴性症状,但对于阳性症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不显著。且该tACS治疗处方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李孟容,李新惠,梅翠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23-1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药物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其自我怜悯水平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3月~2023年3月选择72例精神分裂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36例采用药物联合正念认知疗法,所用药物和对照组保持一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SCS-C)评分、病耻感、精神症状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SCS-C的四项评分经过比较,发现在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相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病耻感四项评分经过比较,在干预之后的比较中呈现显著差异,并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精神症状四项评分在干预之后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正念认知疗法方法,能够让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自我怜悯水平,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病耻感,精神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徐玉姣,金晶,蒋威涛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26-1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认知干预结合睡眠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某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为其提供认知干预结合睡眠护理,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较,研究组的社会认知、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视觉记忆、语言记忆、工作记忆、注意/警觉、处理速度等维度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护理总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结论 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认知干预结合睡眠护理干预,不仅能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而且能提升其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抑郁症
  • 国磊,高德芳,孔媛媛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29-1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叙事护理对其心理弹性、自尊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通过简单的数字分组方法分别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精神科护理,试验组增加叙事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理弹性、抑郁程度、自尊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比两组的服药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在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更低,并且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自尊量表(SES)评分均更高,在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较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更高,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采用叙事护理可以选择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自尊及服药依从性,同时也能促进抑郁症程度显著减轻,是患者良好预后的重要保障。
  • 胡春荣,孙正,赵蒙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32-13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森田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该时间段内医院住院部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9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美时玉盐酸曲唑酮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森田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KADS-11)评分、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7.78%)显著更高(P<0.05)。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KADS-11评分、SCARED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心理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各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森田疗法在青少年抑郁症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 赵宿宿,冯燕莉,彭帅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35-1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积极暗示联合正念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东院区收治的82例TKA后焦虑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心理积极暗示,观察组加用正念训练。对比两组心理弹性、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 37.54±5.53 分、抑郁评分 37.75±6.82 分、消极应对评分 4.63±0.75 分,低于对照组的 43.88±5.24 分、46.46±5.48 分、6.05±0.87 分(P<0.05)。心理弹性评分、积极应对评分、康复情况指标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积极暗示联合正念训练可以缓解TKA后焦虑抑郁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 郑修慧,毛雨玲,金湘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38-1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3H护理对白血病化疗伴抑郁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抽样法,选择了60例患者在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本院血液科就诊。患者被随机分为各30名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3H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化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明心境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HAMA值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D-RISC-10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OMS的积极应对维度上,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维度上,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H护理服务可以改善白血病化疗伴抑郁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
  • 丰配芝,秦菲,郑芳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41-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采取引导情绪宣泄结合亲情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3年1月~2024年2月就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29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145)、对照组(n=145)。两组患者均是应用对症治疗方法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引导情绪宣泄联合亲情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变化,对比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的治疗依从性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 18.25±1.86 分、SCSQ消极应对维度得分 7.02±1.32 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CSQ积极应对维度得分 26.88±1.65 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2.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依从率80.69%(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0.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77.24%(P<0.05)。结论 对于青少年抑郁患者,采取引导情绪宣泄联合亲情支持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抑郁情绪及患者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 付广燕,王丽婷,董俊文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44-1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通化康宁心理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老年健康教育科收治的99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为51例与48例。常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给予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比较两组的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生命质量指数(QL-index)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BA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G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AI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QL-index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联合应用心理疏导、精神护理能够调节焦虑与抑郁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并提高生活质量。
  • 田春凤,秦雯,吴海林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47-14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结合互动性教育体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例时间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6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得到观察组(协同护理模式结合互动性教育体系干预)、对照组(常规干预),各43例。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心理情绪、心理韧性。结果 两组积极应对评分、自护能力各项评分、个人力、支持力评分均升高(干预后,相较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处于较高水平(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两组消极应对评分、状态焦虑评分、中文版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KADS-11)评分、特质焦虑评分均降低(干预后,相较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处于较低水平(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结合互动性教育体系干预,可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自我效能,增强心理韧性,消除不良心理情绪。
  • 护理心理
  • 韩惠惠,周晓博,柳茵茵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50-1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结构化教育与家庭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2024年1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选取本院收治86例ASD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策略,将纳入样本归入不同组别,每组43例,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干预、结构化教育与家庭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发育水平、家属心理应激、家属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TEC、ABC评分均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ATEC、ABC评分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评分均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大运动、精细运动等5个方面评分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GAD-7、SD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家属GAD-7、SDS评分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评估值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ASD患儿中实施结构化教育与家庭康复训练,对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发育水平提升及家属心理应激减轻和家属护理满意度提高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 张丽莉,马东梅,朱晓霞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53-1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对术中知晓及其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防治价值。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共130例患者参与研究,分组形式为随机,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内成员数量均为6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增加术前心理护理相关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对各项指标实施对比,明确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知晓发生率、PTS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TSD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术中知晓及其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使患者满意。
  • 邵长娟,王丽,武燕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56-1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叙事心理干预联合伴侣参与的泌乳干预在母婴分离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某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母婴分离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叙事心理干预联合伴侣参与的泌乳干预。对比两组的负面情绪、母乳分泌水平、母亲角色转变能力、母乳喂养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泌乳II期启动时间较对照组短,第1 d、第2 d、第3 d泌乳量均较对照组高,且第2 d高于第1 d,第3 d高于第2 d(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调查表(MRAQ)、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SF)评分、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叙事心理干预联合伴侣参与的泌乳干预用于母婴分离初产妇,能够减轻其负面情绪,改善母乳分泌情况、母亲角色转变能力,提高母乳喂养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 王玉珍,盛瑞红,张桂苓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59-1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动机性访谈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76例CPID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8)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n=38)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40.44±2.28)、SDS评分(35.68±3.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周、2周及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经济负担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负担评分、情感负担评分及SPB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PLP-Ⅱ中健康责任感、营养、人际关系、个人目标、压力应对及运动锻炼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CPID患者采用动机性访谈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疼痛症状,减少自我感受负担,并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 赵德芹,李娜,王守娜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62-1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叙事心理护理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北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1)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叙事心理护理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对比两组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不良情绪、自护能力。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中各项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各项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叙事心理护理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增强其心理弹性,减轻不良情绪,提高自护能力。
  • 许莹,陈伟,张继全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65-1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运用正念音乐训练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莒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治疗的200例脑出血患者,均伴有睡眠障碍。运用随机数字表使其分成各100例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正念音乐训练干预(观察组)。评测负面情绪、希望水平、睡眠质量、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负面心理情绪评分更低,希望水平评分更高,睡眠质量评分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正念音乐训练干预方法能够使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希望水平得到提高,促进改善睡眠质量,满意度高。
  • 马明宣,刘敬,刘艳侠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68-1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结合赏识干预对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20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均于2022年1月~2023年10月被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协同护理结合赏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自制《健康宣教知识评估表》各维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采用协同护理结合赏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 袁明玉,冉丹荔,贺德霞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71-1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康复期应用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 本文通过多阶段抽样法将本院从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60例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每组30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研究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躁狂程度、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HAMA与HAMD量表评分及BRM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HEIQ评分、GSES评分及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数据经验证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康复期采取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躁狂程度,可提升其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使其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 曾婷,黄万众,莫利容,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74-1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深究五步叙事护理于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挑拣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某院施行支架置入疗法的60位老年冠心病患者当作观测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冠心病介入患者护理方案,试验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五步叙事护理的方案。运用满意度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SEMCD),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满意度、焦虑抑郁情形、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予以记载。结果 在实施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焦虑及抑郁情绪、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但焦虑评分前后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之后对比,试验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对比,两组患者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均有所提升,但试验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五步叙事护理不但能够优化老年PCI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而且还能够增强其自我疾病管理能力。
  • 刘珺,姜大华,潘丽芹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77-17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对本院2021年7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4例均分两组,其中47例老年患者纳入参照组,对其开展常规指导,另外47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肺功能指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分值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分值较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认知行为疗法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在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快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 刘璐,常欢,焦望,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80-18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焦虑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76例。以随机数字法将这76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常规组38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38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水平。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自我管理水平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采用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升护理效果及自我管理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 唐符添,朱若韶,于雪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83-18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生活希望计划干预模式对老年脑梗死(SCI)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S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希望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脑病科护理干预,希望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生活希望计划干预模式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30 d后,希望组及常规组康复治疗总依从性分别为93.33%、70.00%,希望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HI中的3个维度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希望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30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显著均低于干预前,且希望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生活希望计划干预模式在提高SCI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提高主观希望水平、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心境状态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张敏,程元丽,庞海洋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86-18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VCF)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单县海吉亚医院收治的老年OVCF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4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纳入4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叙事护理进行心理护理。评价两组老年OVCF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的CD-RISC、SCSQ、HHI评分显示,两组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8周后与对照组结果相比,研究组CD-RISC、HHI评分显著更高(P<0.05),SCSQ评分中积极应对分值显著更高(P<0.05),消极应对分值显著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评价显示,与对照组82.61%相比,研究组97.83%显著更高(P<0.05)。结论 叙事护理能够改善老年OVCF患者的心理弹性,提升其疾病应对能力与希望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 赵燕,朱徐夏,钱慕皎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89-1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正念心理支持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成人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接收的84例成人肠造口患者纳入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2,接受正念心理支持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三个月后的病耻感[中文版社会影响量表(SIS)]、自我管理行为[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工具(AH-SMSRS)]及生活质量[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OH-QOL-OQ)]。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三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IS评分、COH-QOL-OQ评分较护理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H-SMSRS评分较护理前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上显著(P<0.05)。结论 正念心理支持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显著改善成人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降低病耻感,为肠造口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
  • 朱丽娟,宋其,陈艳秋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92-19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接受渐进式引导心理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疗法效果。方法 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心理科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5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均79例。对照组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渐进式引导心理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疗法。对比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社会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发现,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心理弹性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渐进式引导心理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 个案报告
  • 曹欣欣,赵立军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95-1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一例微笑抑郁的心理咨询案例。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结合角色扮演技术、苏格拉底式提问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改变认知从而带来情绪和行为上持久的改变。经过8次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学会理性评价自我,提高了情绪管理能力。
  • 李立,杨凯,路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199-20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案例运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方法对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干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选取一例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大学三年级男生进行干预,针对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进行意象对话干预,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进行前测和后测比对干预效果。共进行了10次心理咨询,每次时长50分钟。通过咨询,该案例的来访者降低了自伤频率,改善了其自我评价过低的现状,来访者开始积极尝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 调查研究
  • 蔡晴晴,朱德清,李力,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02-2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某校“院院合一”第二阶段大学生压力现状,为今后大学附属医院对交接来的高年级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大学生压力量表、抑郁筛查量表(PHQ-9)、焦虑量表(GAD-7)、心理弹性量表调查大学生压力及抑郁等心理状况。结果 7.90%的学生处于高压力状态,92.10%的学生处于低压力状态。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心理弹性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大学生压力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 某校大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业成绩、考试等带来的学习烦扰。对于非独生子女、新搬迁到老校区的学生要予以更多关心、帮助,通过心理健康月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加积极心理资本、提高心理弹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 庄丽丽,闫兴荣,纪莲莲,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05-2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心理弹性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自编量表和量表融合量表,对滨州职业学院高职毕业生心理弹性和就业质量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获得的466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 t 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 心理弹性以及坚毅维度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均起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提升其毕业后的就业质量。通过在校期间心理弹性提升培养,为高职生就业质量的提高策略提供参考。
  • 葛延智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09-2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精神障碍患者及疑似患者应急处置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相关因素与问题。方法 收集珠海市某区2021~2023年严重精神障碍应急处置记录单共208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8例应急处置事件中,性别、年龄、居住地、诊断、处置缘由、处置措施、信息来源、处置时间和社区管理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急处置事件常见于男性、青壮年、非户籍、城镇、有暴力行为或风险、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社会应对疑似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和保护患者的基本权利。
  • 田莉,徐贵,徐婷,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12-2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当前在精神科工作的护理带教核心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带教老师核心能力量表对贵州省7所、云南省5所、四川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精神科护理带教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理带教的核心能力得分为 94.11±4.32 分,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 24.88±4.41 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带教年限、自我效能是精神科护理带教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带教的核心能力有待提高,管理者应根据其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提升精神科护理带教的核心能力。
  • 郑炜,赵永红,孙红立,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15-2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2022年6月~2023年1月,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共计350名,采用问卷的形式,对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涉及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信息,采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压力量表评分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年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一定的影响,低学历,年龄较小,工作年限低是影响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利因素。
  • 综 述
  • 郭文怡,谭丽斯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18-2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此次研究概述大学生群体在孤独感受、手机依赖以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的国际和国内文献。重点关注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文献回顾揭示了孤独感与手机依赖之间显著联系,并指出这两个因素都与个人的身心健康紧密相关。通过综述分析深入研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身心健康等相关变量,给大学生群体提供相关建议和有益的启示。
  • 王梦贤,李祺,岳慧颖,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21-2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发展和概念框架,概括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行为干预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为肿瘤患者行为干预护理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朱淑婷,刘羡,彭晶,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24-2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慢性病家庭照顾者孤独感的现状、负面影响、测评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降低照顾者孤独感水平提供参考。
  • 郑瑞,黄永清,董晓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28-2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常见疾病,特别是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的患者,其预后不佳。尽管该病存在明显的病前特征,但目前尚未确定可靠的病前表现,并且当前对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并没有系统的诊断方法。精神分裂症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对患者的神经生理、心理都有着极重的负面影响,这就使得及时、积极的治疗成为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三个方面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 程明,陈梅,王碧,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31-2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简要回顾叙事护理概念与起源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叙事护理在临床慢性病实践领域的实施者、实施对象、干预形式、现存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护理人员在实施叙事护理方面提供新思路,丰富叙事护理与人文精神内涵,使医学人文精神在实践基础上增添新的内涵。
  • 张现利,邱平,陈雷,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34-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发现人际功能在抑郁障碍发病及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亲密恐惧与抑郁障碍有着共同的风险因素,发展亲密关系,恢复社会功能,可以有效提升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亲密恐惧及其与抑郁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为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 王悦欣,应竹雅,王旭静,等
    心理月刊. 2024, 19(15):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15.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在罹患宫颈癌后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及由此产生的病耻感,这些心理状态对宫颈癌患者的健康结局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就病耻感的定义及分类、癌症病耻感评估工具,宫颈癌患者病耻感的质性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目前临床实践中的不足及建议,旨在为制定宫颈癌患者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