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24-11-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徐检,杨群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精神病态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在留守儿童童年期创伤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在2021年9月,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黑暗三联征量表(DD)对490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留守儿童童年期创伤水平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3.236,P<0.01)。②在控制性别的作用后,童年期创伤对亲社会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在此预测关系中,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可以单独发挥中介作用,95%CI[-0.150,-0.044];也可以通过“精神病态-一般公正世界信念”的路径发挥链式中介作用,95%CI[-0.038,-0.005]。结论 童年期创伤是影响留守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风险因素,会通过促进精神病态发展和阻碍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发展而影响留守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
  • 磨燕袖,蒙紫媚
    心理月刊. 2024, 19(21): 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对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条目质量分析。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于2023年5月对广西和贵州的103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各条目区分度和难度都达到要求,项目5(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和12(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的区分度相对较低,该维度的测验信息较好;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各条目的区分度和难度也较好,项目13(把烦恼暂时抛开)、14(通过吸烟等来解决烦恼)和20(自己安慰自己)的区分度较低,提供较少的信息量,该维度的总测验信息量也较好。积极应对方式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01),与抑郁呈负相关(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尊呈负相关(P<0.001),与抑郁呈正相关(P<0.001)。结论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大部分的条目拥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难度,也能提供较多的信息量,适合作为青少年应对方式的测量工具。
  • 周馨悦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0-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讨家庭功能对留守儿童成长型思维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和未来期望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4年3月~4月采用家庭功能量表、成长型思维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未来期望感量表对760名贵州省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成长型思维(β=0.147,P<0.05);②核心自我评价在家庭功能与成长型思维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未来期望感在家庭功能与成长型思维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④核心自我评价和未来期望感在家庭功能对留守儿童成长型思维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家庭功能不仅能直接影响留守儿童成长型思维,也可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未来期望感间接影响其成长型思维。
  • 陈超男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4-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特质抑郁、性别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儿童期虐待幸存者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分量表、特质抑郁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8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儿童期心理虐待显著负向预测生命意义感;②特质抑郁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1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7.12%;③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结论 儿童期心理虐待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也通过特质抑郁产生间接影响,并且特质抑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受性别的调节。
  • 邱晓慧,何平平,林露,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8-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5月在湖南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D型人格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320份,有效问卷30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69%。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分为“低知觉压力型”(n=64,21.12%)、“中知觉压力型”(n=157,51.82%)、“中紧张高失控型”(n=28,9.24%)、“高知觉压力型”(n=54,17.82%)4个潜在剖面类别。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病程、D型人格、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得分(P<0.05)。结论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水平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应根据不同知觉压力分类特点制订个性化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减轻患者知觉压力水平,改善心理健康。
  • 曾春生,郭守俊,潘清华,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3-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痛苦、生活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两者心理痛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自2021年8月~2022年12月住院的293例肿瘤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及家属一般资料、生活量表和心理痛苦温度计(DT);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痛苦筛选工具,生活质量调查表等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对两者的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统计出显著性心理痛苦比率;对统计出的显著性心理痛苦和非显著性心理痛苦的两组患者及家属,分析其临床特征差异;用多因子逻辑回归法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子 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秩相关法对不同方面的精神痛苦与生命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显著痛苦人数占比46.08%,DT评分为 3.26±0.58 分,生活质量为 57.15±7.63 分;恶性肿瘤患者家属显著痛苦占比38.57%,DT评分为 3.11±0.53 分,生活质量为 58.13±7.26 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医保情况、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文化水平、居住地和手术是影响肿瘤患者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月收入、有无替代照顾者、照顾频率和与患者关系及经济状况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和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痛苦与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表明心理痛苦越高,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越差(均P<0.001)。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和家属而言,影响其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指标包括年龄、月收入、医保情况、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文化水平、居住地和手术,而年龄、月收入、有无替代照顾者、照顾频率和与患者关系及经济状况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因素。
  • 许春杏,张雨晴,蒙永彩,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8-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少年疏离感在自尊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南宁市某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就诊的60例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为研究组,在社会上招募与其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60例不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分别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自尊问卷、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问卷进行测评。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对疏离感在自尊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并使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 ①自尊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呈显著负相关(r=-0.467,P<0.01)、疏离感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呈显著正相关(r=0.615,P<0.01),自尊和疏离感呈显著负相关(r=-0.489,P<0.01);②疏离感在自尊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用,效应占比为69.10%。结论 疏离感在青少年自尊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尊影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主要通过疏离感间接影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
  • 孙潇越,马静,王春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32-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痛苦逃避在抑郁症患者感知社会约束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在山东省2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收集2023年10月~2024年6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抑郁症患者256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社会约束量表、三维心理量表的痛苦逃避分量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约束平均得分为 33.23±8.91 分,低于社会约束总分中间值。痛苦逃避平均得分为 7.52±1.94 分,低于痛苦逃避总分中间值。自杀意念平均得分为 22.71±4.53 分,高于自杀意念总分中间值。社会约束、痛苦逃避和自杀意念间两两存在相关性。抑郁症患者的痛苦逃避在社会约束和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33.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要强化家属对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倾听的培训,同时加强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疾病信息,减轻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 魏文灿,聂所成,陈汝彬,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36-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护工焦虑和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护工心理健康提出建设性建议。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28日~2024年3月14日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地区医院及养老机构中2210名护工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护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护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2079份有效问卷,发现护工存在中至重度焦虑49.54%,得分 14.24±2.67 分;中至重度抑郁54.21%,得分 16.61±4.07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是否离家、户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过去一个月照顾病重者天数、工作年限、日工作时长及是否经过护理技能培训对护工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离家在外、低文化水平、低家庭月收入、未经过护理技能培训、日工作时间长、经常照顾病重者是影响护工心理健康主要因素,焦虑、抑郁得分更高。结论 护工群体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有关部门应重视护工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心理健康疏导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 许文浩,吴宇鑫,张朝月,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40-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视觉运动追踪过程中新手老手加工策略的差异,加深对运动物体追踪识别学习机制的理解,为培训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36名目标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进而对访谈内容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从而对新手老手视觉运动追踪策略的差异进行质性研究。经过三级编码分析,最终得出11个副范畴、7个主范畴和2个核心范畴。结果 在视觉运动追踪过程中,老手采用的追踪策略中“关注目标的运动特征”“关注目标的外形特征”“关注目标与背景的差异”和“使用追赶性眼跳”的构成比高于新手,而“关注目标的显著变化”和“使用平滑追踪眼动”的构成比低于新手。结论 在视觉运动追踪过程中老手的经验使得其更能区分目标的细节特征并采用追赶性眼跳减小追踪误差,而新手则更倾向于对目标显著变化的识别并采用平滑追踪眼动追踪目标。
  • 孙丹丹,刘海燕,张媛媛,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44-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本土化指南基础上进行的围产期哀伤辅导对经历围产儿死亡产妇的悲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围产儿死亡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围产期哀伤辅导。比较两组产妇入院时及出院时的悲伤、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出院时对照组悲伤评分高于入院时;观察组悲伤、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悲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围产儿死亡产妇进行围产期哀伤辅导,有助于减轻产妇的悲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 周莉,李小红,赵东娟
    心理月刊. 2024, 19(21): 47-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在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后出院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并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方法,将1~50号归为对照组,51~100号归为研究组。出院后两组均坚持药物治疗及精神科常规出院电话随访不变,研究组增加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远程干预,观察期为12周,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正态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x2 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够缓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的负性情绪,改善消极行为,增强正性情绪和行为体验,降低NSSI的发生。
  • 史康丽,李硕,李松,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51-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ABC-X模型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的照护负担及创伤后成长体验。方法 基于ABC-X模型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4年1月~2月选取承德市3所康复机构中13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共归纳为4个主题,包括:压力源层面、资源层面、认知层面及创伤后成长,11个亚主题。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照护负担沉重,医务人员需重视照顾者各方面照护负担,积极提供心理干预,强化家庭支持,加强照顾者疾病知识技能培训,引导其识别照护过程中的积极力量。社会应加强疾病知识科普,提高疾病认知度,多维度强化社会支持,以减轻其照护负担,促进其身心健康。
  • 王迪,韩振男,李娜,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55-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断指再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反刍思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滨州市人民医院手外科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221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冲击量表(IES-R)及反刍思维量表(RR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断指再植患者PTSD评分是 18.89±7.05,处于轻度水平,反刍思维评分是 54.27±11.84,处于中等反刍思维水平;相关分析显示PTSD各维度评分与反刍思维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断指数目、反刍思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是影响断指再植患者PT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断指再植患者存在轻度PTSD,与患者性别、断指数目、反刍思维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健康,并为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刘敏,杨金苹,赵金颜,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58-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共病患者自我感知老化、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77例老年共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结果 ①77例老年共病患者的B-APQ总分为 57.60±3.31 分、PHQ-9总分为 11.68±3.27 分、WHOQOL-BREF总分为 68.50±5.72 分。②B-APQ总分与PHQ-9总分呈正相关性(P<0.05),与WHOQOL-BREF总分呈负相关性(P<0.05),PHQ-9总分与WHOQOL-BREF总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共病患者的自我感知老化与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高老年共病患者的自我感知老化水平,有利于缓解其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 冷娟娟,廖爱群,彭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6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文化调适是血液透析跌倒风险指数(DFRI)量表汉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该量表在我国的使用效果。通过认知性访谈了解临床护士对血液透析跌倒风险指数量表的理解情况,进而对量表行进一步的文化调适,提高量表文化适切性。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衡阳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7名血液透析中心和肾内科的护士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认知性访谈,了解其对中文版DFRI量表各条目的理解情况,并根据访谈结果对量表条目进行修订。结果 中文专家版DFRI量表共包含12个条目。共进行2轮访谈,第1轮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受访者对其中3个条目内容感到困惑,有5个条目在措辞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结合受访者建议、课题组讨论后对5个条目进行相应修改。第2轮访谈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修订后的汉化版量表条目的语言理解与源量表表达一致。结论 通过认知性访谈对中文版DFRI量表进行文化调适后,中文版量表与源量表语义、概念等具有等价性,提升了量表的文化适切性。
  • 王璐瑶,曾平飞,康春花
    心理月刊. 2024, 19(21): 64-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应激适应理论,探究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不同阶段下公众应激反应。方法 使用Python爬取微博平台文本76022条,利用SnowNLP和LIWC词典进行情感分析并构建LDA主题模型。结果 公众情感随应激事件演化呈现阶段性特点,负性文本各阶段差异显著(F=5.768,P=0.01,ηp2=0.032);正性文本各阶段差异显著(F=12.450,P<0.001,ηp2=0.019);且学生和非学生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t=10.649,P<0.001);公众负性情绪呈现先高涨后回落的趋势,其中焦虑情绪最显著;应激期公众行为与其他阶段存在差异,且应激事件提高了公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求助意愿。结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符合应激反应阶段特征。
  • 宋晓梅,马素慧,朱亚飞,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68-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疼痛心理弹性、运动恐惧及焦虑现状,并探讨疼痛心理弹性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恐惧与焦虑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于2022年1月~2022年6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SV Heart)、疼痛心理弹性量表(PR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唐山市两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9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疼痛心理弹性总分 32.17±7.80 分,运动恐惧总分 36.97±10.13 分,焦虑总分 31.76±8.90 分。运动恐惧、焦虑与疼痛心理弹性呈负相关,运动恐惧与焦虑呈正相关(P<0.05);疼痛心理弹性在运动恐惧与焦虑间的中介效应为0.217,占总效应的49.66%。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运动恐惧较高,运动恐惧可通过疼痛心理弹性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疼痛心理弹性水平,积极进行评估,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其运动恐惧,降低其焦虑水平。
  • 毛心洁
    心理月刊. 2024, 19(21): 71-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农村低收入家庭父母自我效能感对子女的代际传递及其社会支持和儿童希望的共同中介作用。方法 选用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希望量表,于2022年10月17日~2022年10月19日通过随机抽样来对湖南省573名农村低收入家庭儿童(平均年龄 11.85±2.61 岁)及其父母(父亲平均年龄 42.80±6.32 岁;母亲平均年龄 39.65±6.32 岁)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等。结果 ①农村低收入家庭父母的自我效能感能显著预测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水平;②青少年社会支持与儿童希望感在农村低收入家庭自我效能感的代际传递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 农村低收入家庭自我效能感存在代际传递性,且社会支持和儿童希望在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敬晔祺,张雨,孟伊然,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74-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与透析治疗期间自我感受负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3年8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结果 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MSH)得分为 66.56±6.83 分、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得分为 20.42±8.00 分,自我负担感受处于较低水平。②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与自我负担感受呈现负相关(r=-0.282,P<0.01)。③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PBS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以注重人文关怀的康养思想帮助患者塑造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治疗。
  • 温志敏,吴佳卉,冯现刚
    心理月刊. 2024, 19(21): 78-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有益健康理论的产妇分娩创伤与纯母乳喂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227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GIQ)、心理一致感量表(PCS)、城市分娩创伤量表(City BiTS)分别调查产妇的基线资料、心理一致感水平与分娩创伤症状,并随访6个月内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理一致感、分娩创伤及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长的相关性,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一致感的中介效应。根据纯母乳喂养时间分为不足6个月组、持续6个月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长的因素。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227例产妇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有112例(49.34%),平均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长为 5.87±1.34 个月,产妇分娩创伤总分为 42.74±5.36 分,心理一致感总分为 66.13±10.71 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理一致感与分娩创伤呈负相关、与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长呈正相关,分娩创伤与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长呈负相关(P<0.05)。心理一致感在产妇分娩创伤与纯母乳喂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58.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奶时间、产妇文化程度、住院期间哺乳困难均是影响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长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心理一致感在产妇分娩创伤与纯母乳喂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有益健康理论调动积极心理品质来提升产妇的心理一致感,以降低其分娩创伤,延长纯母乳喂养时间。
  • 赵敏,王璐,王艳艳
    心理月刊. 2024, 19(21): 82-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4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均于住院期间评价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并收集早产儿母亲年龄、孕周、孕产史、妊娠合并症、文化水平、早产儿性别、极低体重儿、合并焦虑、合并抑郁、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等多方面基础资料,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影响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高危因素。结果 80例早产儿母亲PPUS得分为 84.85±6.74 分;单因素显示,孕产史、妊娠合并症、文化程度、极低体重儿、合并焦虑、合并抑郁、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家庭功能与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无孕产史(β=0.244)、有妊娠合并症(β=0.226)、初中及以下(β=0.241)、极低体重儿(β=0.236)、合并焦虑(β=0.239)、合并抑郁(β=0.295)、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β=0.311)、社会支持一般(β=0.304)、家庭功能一般(β=0.229)为影响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无孕产史、有妊娠合并症、初中及以下、极低体重儿、合并焦虑、合并抑郁、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社会支持一般、家庭功能一般关系密切,还需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 潘春颖,王婷,祖碧琪,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85-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总结、分析机器学习在简短量表开发及量表简化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 Complete、ProQuest、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2024年4月23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进行范围综述。结果 共纳入38篇文献,涉及38种机器学习(ML)算法,45个量表版本,其中26篇关于精神心理领域、10篇关于临床测量、2篇关于阅读障碍及如何验证在线信息是否正确。结论 目前国内外基于ML方法的简短量表开发及量表简化的文章中涉及的量表主要集中于精神心理和临床测量领域,其中应用的ML方法主要包括随机森林、梯度提升、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等。将ML运用在简短量表开发和量表简化中是可靠的,可以使研究所得量表不受某些维度的约束。
  • 李文静,王雅娟
    心理月刊. 2024, 19(21): 90-9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所面临的情绪体验及压力应对模式,为今后临床工作制定有效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月在山西省某三甲医院乳腺外科术后化疗结束的1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七步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的情绪体验归纳为2个主题,6个亚主题:负性情绪(长期焦虑、情感抑郁、自我形象紊乱)和积极情绪(寻找生命价值、保持健康观念、感激赞扬);压力应对模式归纳为2个主题,6个亚主题:典型的压力反应(角色行为冲突、不良反应处理困难、缺乏情感支持)和有意识的压力回应(重新评价、发现新选择、回归正常生活)。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经历着巨大的压力,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积极心理护理干预,鼓励家庭、社会给予支持,促进患者积极应对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 祖孟兰,徐珊,朱小林
    心理月刊. 2024, 19(21): 93-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积极完美主义和表达抑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4年6月~2024年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111名在校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查、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情绪调节问卷、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①积极完美主义(β=-0.014)和表达抑制(β=-0.027)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独立中介作用显著;②积极完美主义和表达抑制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β=0.005)。结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也可通过积极完美主义和表达抑制的独立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抑郁。
  • 心育教学
  • 许颖,石惠妹,兰泽波,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97-10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校园被欺凌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考察压力知觉在校园被欺凌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健康素养的调节效应。方法 于202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通过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中文版(学生版)、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PSS-10压力知觉量表、中学生结构式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对福建省某六所中学的167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校园被欺凌、抑郁、压力知觉存在两两显著正相关关系(r=0.305~0.570,P<0.01),与心理健康素养存在负相关关系(r=-0.271~-0.119,P<0.01);压力知觉在校园被欺凌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32.27%;心理健康素养负向调节了校园被欺凌→压力知觉→抑郁的后半段路径(β=-0.170,t=-4.713,P<0.001)。结论 校园被欺凌通过压力知觉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心理健康素养可以缓冲压力知觉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 梁珊珊,沈赛丽,秦懿恬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01-1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人际关系问题目前是大学生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探索欧文·亚隆团体咨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2022年3月,通过在网上发布招募海报的方式进行成员招募,以自编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作为入组访谈的内容,确定与业缘关系(师生关系、同学舍友间关系)有关的人际关系困扰议题学生,分成两组团体成员:一组成员12名,共进行12次团体咨询;一组成员8名,共进行10次团体咨询,2022年6月结束团体咨询。团体结束三个月后,即2022年10月对成员进行回访。结果 欧文·亚隆团体咨询对成员在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暴露、冲突管理、情感支持、人际状态六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欧文·亚隆团体咨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 李烨,胡艳华,郜广存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05-1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同伴关系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心理韧性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3年5月~2023年6月,基于现有成熟量表,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对100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庭功能对中学生心理韧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24,P<0.001);同伴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心理韧性之间分别起显著的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100和0.133,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6.08%和21.38%;同伴关系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心理韧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6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29%。结论 同伴关系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对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家庭功能的修正和完善可以直接提升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也可以通过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提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心理韧性。
  • 张语羲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09-1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课堂的实证研究,探讨人机协同课堂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方法 于2023年4月~2023年6月,研究采用了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某高中九年级选择了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n=20)为人机协同教学课堂,对照班(n=20)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对本研究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视频进行编码分析。按照每节课40 min的时间长度,将编码取样时间设定为5 min,每节课共包含8个时间片段进行数据采样,根据李克特4点量表进行评分,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此人机协同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未起到支持作用,实验班社会情感能力支持各维度显著低于对照班得分(P<0.05);社会情感能力的5个维度得分在人机协同课堂中存在波动,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时间因素对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交管理和负责任的决策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本次实验从实证角度表明人机协同在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方面的有效性并不乐观,从长远看,学者和教师需探索有利的方法和策略,使人机协同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产生促进作用。
  • 钱胜,赵海峰,罗瑞奎,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14-1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考察温州市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感戴状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于2024年4月对温州市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59份。结果 ①感戴状态量表总分和生活满意度总分之间呈现中等强度的显著正相关(r=0.462,P<0.01),感戴缺失状态和物质主义量表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②男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总分高于女生,男生的感戴状态总分显著低于女生,城镇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总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感戴状态总分显著低于农村学生,大二学生的感戴状态总分低于大一学生;③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和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之后,感戴状态量表的自我主观感受和感戴缺失状态两个维度仍能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结论 感戴状态总分和生活满意度总分呈中等强度的显著正相关,层次回归分析发现感戴状态量表中的自我主观感受和感戴缺失状态能够有效地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 郭婉然,陶梦欣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18-1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PERMA模型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9月~2023年12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抽样原则利用跨文化心理适应问卷对275名来华留学生进行现状调查,并从中方便取样南昌某高校28名来华留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跨文化心理适应水平进行配对并随机分配到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14例)。对照组被试进行常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基于PERMA模型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训练。结束团辅后再次对观察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个体追踪访谈。结果 ①275名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量表得分为 45.41±14.20。②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跨文化心理适应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跨文化心理适应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个体追踪访谈中表明其体验到自身更高水平的跨文化心理适应能力。结论 基于PERMA模型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能够显著提升来华留学生的积极跨文化心理适应能力,干预效果显著。
  • 李楠,周琳,丁泓玉,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21-1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焦虑关系,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3年9月~2023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学业焦虑问卷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苏州某高职院校54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认知重评与学业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表达抑制与学业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学业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均P<0.05。高职院校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认知重评与学业焦虑、表达抑制与学业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分别解释总效应的中介效应的22.65%和47.95%。结论 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焦虑存在显著相关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 甘标,靳晓霞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25-1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适合电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评价问卷,为研究电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测量工作。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构建了电力高职生心理健康评价的理论结构,以此编制问卷,经过初测数据(n=171)的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及再测数据(n=260)的因素分析,得到了19个项目的电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正式问卷,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电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评价问卷由人格品质、专业素养、专业认同、自我认同4个维度构成,可解释的总方差的64.30%,问卷结构较为合理,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1,问卷各因素和总分的相关较高,而各因素内部的相关较低,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问卷具有较强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对电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量化研究的测量工具。
  • 王湛宁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28-1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学生专业就业信心与其专业流动意愿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4年抽取山东省4所高校的5个专业种类的502名未进行专业流动的学生,应用专业就业信心、专业流动意愿、专业兴趣以及专业认同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显示,就业信心、专业流动意愿、专业兴趣、专业认同呈两两正相关(P<0.01)。②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学生专业就业信心无法直接影响其专业流动意愿(P>0.05),专业认同在就业信心和专业流动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β=-0.206,P<0.001),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在专业就业信心和专业流动意愿中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β=-0.435,P<0.001)。结论 学生就业信心需要转化为其专业兴趣,从而提高专业认同,进而影响专业流动意愿。
  • 田友丽,苏金星,家博,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32-13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大学生民族认同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022年5月~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使用民族认同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呼和浩特市8所高校13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民族认同、领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行为两两变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民族认同与领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P<0.001);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P<0.001)。②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民族认同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单独中介作用显著。③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 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增强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有助于这一过程的转化。
  • 肖微,周俊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35-1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虚拟仿真生命优化系统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将具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只进行虚拟仿真生命优化系统干预,30 min/次,5天/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即保持既往正常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干预8周后,分析两组SDS和SF-36的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身前后比较,对照组无统计差异(P>0.05),试验组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SF-36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自身前后比较,对照组无统计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5)。SF-36的8个维度的评分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在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四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虚拟仿真生命优化系统可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抑郁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大学生心理缓解的有效方法。
  • 精神分裂症
  • 周海福,陈宽玉,李飞,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38-1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喹硫平和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位接受喹硫平治疗的患者(服药组)和50位同时接受MECT的患者(MECT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对所有患者与正常人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FGF-2浓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GF-2血清浓度均低于正常组(P<0.0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FGF-2浓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组(P<0.01)。根据PANSS减分率是否大于50%,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FGF-2浓度升高(P<0.01)。治疗无效的患者,血清FGF-2浓度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喹硫平和MECT联合喹硫平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FGF-2提高,表明这些分子可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干预中扮演重要角色。
  • 彭宗兰,王静,江晓慧,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41-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3年6月~2023年12月为研究时间,将以上时间内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组别命名为实验组(n=49)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开展团体心理治疗干预的患者属于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疗法下精神症状、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发生的改变。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在PANSS评分、SQLS评分上,干预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个月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组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社会功能评分、心理状况评分上,干预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个月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组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开展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方案,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进一步缓解疾病症状。
  • 杨春林,张健,陈秀丽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44-1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社会适应训练的效果。方法 遴选合肥国药中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方便抽样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予社会适应训练,对比两组应对方式、社会功能、精神症状评分、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应对方式、社会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干预后,精神症状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对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会适应训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精神症状,改善应对方式和社会功能,增强用药依从性,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 常佳,徐岳,杨杰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47-14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集体运动疗法联合二甲双胍、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SZ)并发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94例SZ并发M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集体运动疗法联合二甲双胍、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心境量表评分(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以及糖脂代谢(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水平。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各分量表评分均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消极情绪评分均显著下降,积极情绪评分均显著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目评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糖脂代谢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集体运动疗法联合二甲双胍、利培酮治疗SZ并发MS,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调节糖脂代谢水平。
  • 李妙银,林秀菊,麦永权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50-1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现实导向训练辅以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现实导向训练和心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精神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康复状态[康复状态量表(MRSS)]。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PANSS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ADL、MRSS评分较低,SSPI评分较高(P<0.05)。结论 现实导向训练辅以心理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促进患者康复。
  • 抑郁症
  • 胡伟,智莹,姜柏青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53-1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阿戈美拉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及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菏泽市怡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7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85例)、观察组(85例),对照组予以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戈美拉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睡眠结构、睡眠质量、负面情绪、自我效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非快速眼动S1期、S2期、睡眠潜伏期及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S3、S4期、快速眼动及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戈美拉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效果确切,可调节患者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减轻负性情绪,安全性较好。
  • 贾赛,韩振华,郭伟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56-1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帕罗西汀联合文拉法辛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均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被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随机分成两组,均50例。对照组行帕罗西汀,观察组加以文拉法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递质水平、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各神经递质水平、健康调查简表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内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文拉法辛能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体内神经递质表达,缓解抑郁情绪,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且无较多不良反应。
  • 吕健健,刘建莉,陈福春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59-1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依据试验纳入及排除标准,在2021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武城县郝王庄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选择符合标准的60例展开试验探查,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给予一对一的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I)评分、连线试验A(TMT-A)用时、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I及CGI-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统计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MT-A及WCST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中的身体、情绪、社会及学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抗抑郁疗效,减轻其疾病严重程度,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王琪,姚慧,王春燕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62-1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抑郁症自杀行为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的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60)、对照组(n=60)。两组均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MBSR干预。两组均是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杀行为[自杀态度问卷(QSA)]、抑郁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此外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经1个月干预显示,患者QSA、ESCA评分观察组都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各时刻HAMD得分比对照组都更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对于抑郁症患者应用MBSR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自杀行为态度,缓解患者抑郁不良情绪及提高自我效能,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田青,伊辉军,张海东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65-16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焦点解决团体治疗(SFG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长春市第六医院2023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实验组(45例,给予SFG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收集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希望水平量表(HHI)、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SDSS)。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CD-RIS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I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实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G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具有提升效果,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比单一进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 心身医学
  • 李雷,尹延明,宋存衡,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69-17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关于合理情绪疗法应用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发挥的干预作用探究。方法 将2022年5月~2023年10月到本院的9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合理情绪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的康复优良率、心理状态评分、躁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①观察组具有更高的康复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前两组的躁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躁狂评分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合理情绪疗法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干预中可提升康复优良率,提高心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减轻躁狂状态。
  • 蒲利斌,李侃虔,张慧敏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72-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躁狂发作的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23年3月~2024年4月,以70例躁狂发作患者为样本,摸球后分为单独组、联合组,均有35例,单独组行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联合组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观察疗效,检测神经递质指标以及神经营养因子,比较转归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有效率在联合组达到97.14%,显著高于单独组(P<0.05)。治疗前三项神经递质指标和两项神经营养因子指标在联合组和单独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三项神经递质指标均降低,其中联合组显著低于单独组(P<0.05);两项神经营养因子指标均升高,其中联合组显著高于单独组(P<0.05)。治疗后所得PANSS、BRMS评分均降低,其中联合组显著低于单独组(P<0.05)。不良反应在联合组有11.43%的发生率,在单独组有5.71%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案疗效好,能纠正神经递质代谢状态,改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减轻躁狂发作的各种症状,且安全性高,对躁狂患者有借鉴意义。
  • 张董董,张丽帅,王洁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75-1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临床治疗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的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费县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时间开始于2022年7月,结束于2023年12月,病因均为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分组原则为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各含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方案为使用奥氮平,观察组应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比二者治疗效果。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拥有更高数据(P<0.05);经治疗,观察组躁狂症状评分、抑郁症状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的统计结果均为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方面,观察组数据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通过使用富马酸喹硫平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患者各种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生活质量有大幅提升,该药不良反应相对更好,安全性良好。
  • 护理心理
  • 郭亚军,罗佩知,郝玛丽,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78-1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积极心理支持与正念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成效。方法 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内于本院选取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行积极心理支持联合正念疗法,两组均展开为期20周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针对两组患者分别运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健康调查简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予以评估。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弹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相比,干预后研究组的抑郁、焦虑得分显著更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积极心理支持联合正念疗法能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并降低焦虑抑郁水平。
  • 朱翠翠,王亚萍,张玮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81-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自我管理导向的5A模式联合心理护理在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妇科肿瘤住院患者76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基于自我管理导向的5A护理模式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SCA)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和ESCA评分均显著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及SDS评分降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康复中实施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联合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冯波,夏友,石奥利,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84-18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求助者中心疗法对HIV/AIDS合并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患者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2023年1月~2024年5月住院的HIV/AIDS合并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心理护理组(对照组)和求助者中心疗法干预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措施实施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心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应对方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应对方式评分量表,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的面对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回避、屈服维度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回避、屈服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6.67%)(P<0.05)。结论 对HIV/AIDS合并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求助者中心疗法,能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采用更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适应能力。
  • 李华,张玲,田玉姝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87-1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运动-心理-睡眠护理结合音乐心理放松干预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山东省泰安监狱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1)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n=41)在此基础上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结合音乐心理放松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及PSQI量表中入睡时间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效率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催眠药物评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CD-RISC量表中坚韧评分、力量评分、乐观评分、总分及SF-36量表中生理维度评分、躯体疼痛评分、生理职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精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量表中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联合音乐心理放松干预,可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增强其心理弹性,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
  • 个案报告
  • 于颀,许星宇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90-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报告一例来访者由于人格、家庭和环境因素,导致的情绪问题。咨询师以来访者中心疗法、积极关注、倾听、共情以及认知行为流派的情绪ABC理论等方式探索来访者的感受体验。通过20次咨询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来访者与家人的关系得到改善,抑郁情绪得以缓解,能够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和学习,情绪调节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 张玉婷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94-1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名高三学生近期因学业压力大,总是会在头脑中闪过一些奇怪、离谱的想法,内心觉得非常纠结、冲突,不想去想这些想法却又控制不住,让自己觉得有些痛苦。咨询师发现她存在强迫思维问题,于是在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上,遵循森田疗法中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原则,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看待这些头脑中闪过的想法,学会带着症状去做该做的事。干预后可观察到学生的强迫思维有所减轻;干预前后用了强迫症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中文版测量学生强迫症状程度,结果显示学生强迫症状有显著改善,干预效果较好。
  • 经验交流
  • 何山,杨小燕,姚婧,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197-1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高职生心理素质、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理疾病、促进高职生人格的成熟和发展,本文将健康管理思想运用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近年来高职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日益增多,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出基于健康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 调查研究
  • 龚蓉,罗雪梅,伍倩,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00-2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湘西地区孕妇对产后抑郁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入院待产的孕妇共1305名,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产后抑郁认知情况。结果 孕妇对产后抑郁的认知得分平均为 20.54±8.82 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居住环境等孕妇对产后抑郁的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孕妇产后抑郁认知的第一因素,其次是孕妇是否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结论 湘西地区孕妇对产后抑郁的认知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应开展针对低学历妇女的个性化健康宣教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以提高湘西地区孕妇产后抑郁的认知程度。
  • 李盼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03-2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永州地区汉族与瑶族中职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永州地区2238名汉族与瑶族中职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参与调查的中职生中,缺乏锻炼67.20%(1504人),网络成瘾40.13%(898人),偏食38.70%(866人),自杀意念27.17%(608人),饮酒22.39%(501人)和吸烟9.12%(204人);多因素结果显示偏食的保护因素是瑶族(OR=0.673);缺乏锻炼的保护因素是城镇(OR=0.640);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是瑶族(OR=2.164)、独生(OR=1.866)、单亲(OR=2.051)、很少或有时感到孤独(OR=2.400)、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OR=10.309);吸烟的保护因素是女生(OR=0.187)、留守(OR=0.635);饮酒的保护因素是女生(OR=0.700)、5年制中职(OR=0.327);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是女生(OR=1.550)、留守(OR=1.402)、5年制中职(OR=1.410)、睡眠障碍(OR=2.019)。结论 中职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不容小觑,且多个健康危险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建议多方联动确定干预内容,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 玛伊努尔·依克木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07-2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疆高职护生临床实习适应现状,并分析影响临床实习适应过程的因素。方法 2023年9月~2024年5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新疆实习期内285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临床实习适应不良测定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新疆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高职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总分为 87.62±0.86,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心理弹性总分与适应能力总分以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对实习环境满意度、喜欢护理专业程度、性格特征、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意愿、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是影响新疆高职护生临床实习适应的影响因素(P<0.05),而“心理压力状况”则显著地对适应过程产生负向影响(P<0.05)。结论 学校和医院实习管理者应为护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培训,团体辅导等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以有效提升护生的临床适应性,促进新疆地区护理职业的稳步发展。
  • 赵桐荫,王红,张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11-2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吉林省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素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4年5月对全省各市/州级、县/区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础信息和心理健康素养状况信息。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结果 共1805人完成调查,吉林省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为13.35%。判断题、自我评估题、案例题达标率分别为18.45%、80.39%和61.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单位类型、聘用类型、职称、是否为医学/公共卫生专业、是否主动获取和传播过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心理健康素养具备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聘用类型、文化程度、第一学历为医学或公共卫生学是吉林省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且具备心理健康素养的人更愿意主动传播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信息。结论 2024年吉林省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应将文化程度低、非医学或公共卫生学专业和非编制的人员作为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工作。
  • 综 述
  • 何雨朦,李杨,彭龙颜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14-2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自杀性自伤(NSSI)在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群体中高发,且是自杀的重要预测因子。本文对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进行总结梳理,以期对未来开展青少年自伤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杨轲馨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17-2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十几年,使用益生菌等肠道微生物管理工具治疗抑郁症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益生菌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的有效性。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从益生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益生菌用于抗抑郁治疗的动物模型临床前研究和临床人体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显示益生菌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可以作为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方法。
  • 陈芳,王我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21-2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精神卫生问题,除了药物治疗外,国际上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辩证行为治疗(DBT)具有最多的支持证据。日间病房的治疗模式因其时间灵活性和经济性,在国外已经发展较成熟。本文通过阐述NSSI的发病原因,DBT的理论体系、DBT治疗NSSI的优势以及日间病房的设置模式和优势,旨在提出治疗青少年NSSI的新治疗模式,为NSSI患者提供结构化环境、心理支持和针对性治疗策略(DBT)的日间病房模式,为发展我国本土化的DBT日间病房提供参考。
  • 陈丽宇,罗琳雪,许颖,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24-2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恶性肿瘤患者抗逆力的概念、现状水平、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抗逆力情况,并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 李文悦,陈玉瑶,赵云杉,等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28-2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且症状可延续到成人阶段。除了传统康复治疗外,严肃游戏等新技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康复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关于严肃游戏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康复中的相关报告较少,本文对严肃游戏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辅助评估及干预训练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周娜,李芳,曹梅娟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31-23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认知灵活性的定义及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认知灵活性神经机制、测评方法、影响因素、干预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 李梓奇,胡红星
    心理月刊. 2024, 19(21): 235-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21.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已知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有人认为,表观遗传机制可能介导不良生活事件暴露后患抑郁的风险持续增加。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回顾了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产生作用的证据,包括针对不同组织、采用不同实验设计的DNA甲基化、RNA修饰、非编码RNA和组蛋白修饰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抑郁症在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试图从该角度理解未来表观遗传变化为抑郁症的诊断提供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以及对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