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3-28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蔡玉杰,钱自华,李颖,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SinoMed、CNKI、PubMed、Scopus等10个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与癌症患者照顾者获益感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2024年1月19日,并运用Stata 17.0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累计4978名癌症患者照顾者,涉及35个影响因素。经Meta分析,癌症患者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合并 r 值分别为:照顾者年龄(r=0.312,95%CI:0.150,0.457);文化程度(r=0.293,95%CI:0.208,0.374);医疗支付方式(r=0.310,95%CI:0.248,0.368);积极应对(r=0.469,95%CI:0.373,0.555);自我效能感(r=0.454,95%CI:0.254,0.616);社会支持(r=0.461,95%CI:0.345,0.564);心理韧性(r=0.501,95%CI:0.363,0.618);患者肿瘤分期(r=0.282,95%CI:0.207,0.354);自理能力(r=0.312,95%CI:0.172,0.440)。结论 照顾者年龄、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患者肿瘤分期和自理能力是癌症患者照顾者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日后应加强对癌症患者照顾者获益感现状的筛查,对可控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提高癌症患者照顾者获益感水平。
  • 江欢,麻阳阳,焦桂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理论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某三甲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62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外科常规护理及电话随访,干预组实施基于HAPA理论的营养管理方案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水平、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评分和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DCNKAPQ)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体质量、BMI、白蛋白水平、PG-SGA评分及C-SUPPH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时DCNKA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营养知信行水平,提高自我效能。
  • 卢畅,聂衍刚
    心理月刊. 2024, 19(6): 10-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青少年环保意识的结构,并编制一份有效量表以评估其现状和特征。方法 研究首先通过对77名来自广州市和肇庆市的中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明确了环保意识的维度,并据此设计了初步问卷。随后,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州市一所中学抽取288名初二和高一学生作为样本,利用初步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从而制定了二测问卷。最终,在广州市三所中学采用整群取样方式,对1022名学生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青少年环保意识量表的最终版本。结果 ①该量表涵盖三个维度:环保认知(8项)、环保体验(7项)和环保行为倾向(7项),共计22个项目。②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具备高信效度,总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78,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P<0.001)。结论 这份自编的青少年环保意识量表在鉴别力、信度和效度方面均达到心理测验的标准,适用于评估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 马惠章,马海燕,井巧龄
    心理月刊. 2024, 19(6): 13-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综合干预对特殊科室护士返岗适应性、胜任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200名特殊科室护士返岗人员,分组方式:随机数字法(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护士返岗后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对比胜任力、职业认同感、返岗适应性、心理状态。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返岗适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胜任力(应急能力、规避纠纷能力、护理观察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职业认同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焦虑、慌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干预予以特殊科室返岗护士,有助于提高其适应性、胜任力、职业认同感,改善其心理状态。
  • 许梓薇
    心理月刊. 2024, 19(6): 16-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消防官兵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感知压力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检验领悟社会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南京地区398名消防官兵,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感知压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软件与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感知压力与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361,r=-0.348,P<0.01),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则呈显著正相关(r=0.438,P<0.01);②消防官兵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在其感知压力与主观幸福感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是35.94%。结论 感知压力不仅能直接影响消防官兵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消防官兵的主观幸福感。
  • 陈静,李晓青,张天伟,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9-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早年创伤经历的相关因素。方法 择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20例,统计存在早年创伤经历的例数。应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存在早年创伤经历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评测,分析早年创伤经历同抑郁症、自杀倾向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5.0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早年创伤经历。90例存在早年创伤经历的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P-CERQ评分、N-CERQ评分、P-SCSQ评分、N-SCSQ评分依次为 30.25±3.64 分、20.96±3.24 分、29.57±4.20 分、13.75±1.86 分、19.68±2.59 分;SIOSS评分的总分为 16.95±2.83 分,其中绝望因子、睡眠因子、掩饰因子、乐观因子得分依次为4.45±0.65 分、4.96±0.84 分、6.25±1.01 分、1.29±0.33 分;早年创伤经历中的躯体创伤、情感虐待、性创伤同抑郁症、自杀倾向的发生为正相关,且HAMD评分>24分也同自杀倾向的出现呈正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多存在早年创伤经历,抑郁症严重程度、早年创伤经历均与自杀倾向的出现相关。
  • 吴浩,罗志杰,朱晖
    心理月刊. 2024, 19(6): 22-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医院职工组织认同感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2023年6月~12月某三级医院150名职工作为研究主体,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组织认同感、工作投入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职工组织认同感总分 68.26±8.59 分,工作投入总分 55.69±5.69 分,处于中等水平。职工组织认同感与工作投入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职称、工作年限及用工性质的医院职工工作投入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级职称职工工作投入总分高于其他职称职工(P<0.05);10年以上工作年限职工工作投入总分高于10年以下工作年限(P<0.05);在编职工的工作投入总分高于招聘职工(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职称、用工性质及组织认同均是影响职工工作投入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医院职工的组织认同感对其工作投入产生正向影响,可通过提高其组织认同感促进工作投入,进而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 祝安然,罗明洁,邢聪强
    心理月刊. 2024, 19(6): 25-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在产妇分娩期间,产房外配偶的心理体验及思想观念。分析存在的现象,旨在为生产保健服务的提升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中常用的现象学分析法,对7位产程中产妇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共总结出4个主题:等待过程中以焦虑为主的复杂心理体验(焦虑感、喜悦感、责任感、家人陪同等待可缓解其焦虑感)、思想观念的进步(将产妇安全置于首位、生男生女无差异)、与自然分娩产妇进行信息交流、对分娩过程知识认知欠缺。结论 产妇配偶在分娩等待过程中焦虑情绪严重,且缺乏分娩及育婴知识认知,从而造成过度恐慌。医护人员应在产前及产妇分娩过程中,加强专业的信息支持,满足产妇配偶的潜在需求,以缓解产妇配偶等待时的焦虑不安感,增强产妇配偶在产程中对妻子和医护人员的信心,优化产科服务水准。
  • 王伟晴,刘莉,祝冲
    心理月刊. 2024, 19(6): 28-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一致感进行现状调查,探讨其与心理资本及社会支持水平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心理一致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社会支持评估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统计学检验。结果 120例COPD患者进入本研究,其心理一致感得分为 51.67±6.96 分、心理资本得分为 88.61±9.47 分、社会支持得分为 34.14±5.35 分。心理一致感得分与心理资本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07);心理一致感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1,P=0.014);心理资本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6,P=0.008)。高龄、单身、收入低、文化程度低是COPD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心理一致感处于低水平。心理一致感、心理资本及社会支持得分三者互相呈正相关关系。临床护理人员可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培养患者心理资本、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与COPD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心理一致感,这对缓解患者情绪、降低负性情绪舒服有积极作用。
  • 杨焱,魏爱生,张彬,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3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成人甲状腺结节与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69例作为结节组,另选取同期本院甲状腺健康体检人员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FBG)、血脂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通过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特征结节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并通过Pearson分析甲状腺结节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DBP及SB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节组BMI、TC、TG、FBG、TSH水平、HAMA和HAMD评分及甲状腺癌家族史、脂肪肝、失眠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BMI、FBG、TSH、TC、TG指标偏高,HAMA和HAMD评分偏高,脂肪肝、甲状腺癌家族史及失眠均是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的促进因素(P<0.05);结节恶性、TSH>3.52 uIU/mL、FBG>5.54 mmol/L、TC>4.15 mmol/L、TG>2.63 mmol/L患者HAMA和HAMD评分与其他情况相比显著较高(P<0.05),且HAMA和HAMD评分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及上述生理指标呈正向关系(P<0.05)。结论 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影响成人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之一,且其焦虑和抑郁症状与其恶性风险呈正相关性。
  • 心育教学
  • 吴瑜萍,黄媛,黄明彩
    心理月刊. 2024, 19(6): 34-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同伴关系对其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方法 2023年11月,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第一小学三~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对429名学生的同伴关系和自我意识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t 检验等方法分析。结果 同伴关系在中高年级学生间存在差异,高年级学生同伴关系更和谐;性别差异上,女生在交谈和交际交友方面表现更佳(P<0.05),但在与异性交往方面遭遇更多困扰(t=-1.576,P<0.05);自我意识发展同样在中高年级及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高年级和女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同伴关系与自我意识各维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尤其是同伴关系对自我意识中的自制力影响显著(P<0.05)。结论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应重视同伴交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 张茵,邓子健,李义安
    心理月刊. 2024, 19(6): 37-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9月~2023年10月采用问卷法对373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该专业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总体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专业承诺、成就目标影响大学生学业拖延的作用机制。结果 该专业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总体水平较低(2.46±0.49),拖延行为比较严重的学生不到15%;学业拖延与成绩/掌握回避目标正相关显著,与掌握趋近目标负相关显著;学业拖延与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负相关显著;专业承诺各维度与成绩趋近目标、掌握趋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继续承诺只与成绩回避目标存在显著正相关。专业承诺通过掌握趋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的完全中介效应而间接影响学业拖延;专业承诺通过掌握趋近目标影响学业拖延的负向间接效应(-0.171),高于通过掌握回避目标影响学业拖延的正向间接效应(0.396)。结论 高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克服学业拖延。
  • 丁书英
    心理月刊. 2024, 19(6): 41-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并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5月,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通过方便取样法对河南某两所高校57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亲子依恋与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r=0.533、0.349,P<0.001),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r=0.561,P<0.001);②亲子依恋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β=0.187,t=8.903,P<0.001)和领悟社会支持(β=0.421,t=15.082,P<0.001),亲子依恋、领悟社会支持共同预测生命意义感;③领悟社会支持在亲子依恋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可以通过创造安全型亲子依恋环境、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来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 李飞铭,鲁艳桦,杨瑛华,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44-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助式正念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2月~2022年4月展开,招募某师范大学大学生400名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进行前测,因抑郁症状总伴随焦虑症状,所以被试通过SDS得分时,会参考SAS得分,最终筛选SDS得分≥53分,SAS得分>35分,有轻微焦虑状态以上的抑郁症状86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正念组和控制组,各43名。正念组接受为期8周自助式正念训练,控制组不作任何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后测得分、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后测得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前后测得分差异。结果 正念组和控制组在三个量表的前测得分都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被试同质,对两组被试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正念组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控制组(P<0.05),正念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P<0.05),可以说明正念训练干预起了效果。分别对正念组和控制组被试进行前后测配对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正念组的抑郁水平降低,正念得分提高,并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的抑郁水平显著降低(P<0.05),正念水平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 自助式正念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正念觉知水平,有效干预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对大学生的抑郁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 袁孟琪,毛惠梨,张静,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47-4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就业焦虑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及自我概念和自我批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1年6月~10月,通过社会支持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大学生择业焦虑量表对2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就业焦虑,客观支持可以分别通过自我概念和自我批评的中介作用影响就业焦虑。自我概念和自我批评在客观支持和大学生就业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客观支持既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就业焦虑,也可以通过自我概念、自我批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二者的平行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就业焦虑。
  • 精神分裂症
  • 胡美霞,杨秀平,黄菊香
    心理月刊. 2024, 19(6): 50-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围绕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利培酮联合认知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结合认知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干预后,观察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利培酮结合认知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精神症状,提高认知能力,促进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 潘秋漪,李芳,陆玮
    心理月刊. 2024, 19(6): 53-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音乐松弛疗法与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均衡分配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纳入35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和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与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行音乐松弛疗法。对比两组护理前和护理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BPRS和PANSS评分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及2个月的NOSIE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与优质护理期间,辅以科学的音乐松弛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病情恢复。
  • 王方昀,王瑜,康俊晶
    心理月刊. 2024, 19(6): 56-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利培酮结合心理疗法、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 病例抽样时间于2022年4月起始,2023年4月份终止,纳入研究对象共88例,全部于本院精神科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以奇偶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后开展研究,对照组(n=44)采用利培酮开展治疗,研究组(n=44)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心理疗法与行为疗法,针对两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症状评分进行对比观察。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低(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更低(P<0.05);研究组一般精神、阴性以及阳性三项症状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更低(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采用利培酮与心理、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改善效果均更理想。
  • 杨彩霞,王丽华,蒋怡华
    心理月刊. 2024, 19(6): 59-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复元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门诊就诊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复元模式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QL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生活满意度(SWLS)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复元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 李传玲,牛京晶,孔令彬
    心理月刊. 2024, 19(6): 6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与分析表达性写作的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自2020年1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分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配合基础的康复活动,观察组加用表达性写作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MOAS、BPRS及HAMD评分较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以及康复活动基础上增加表达性写作的心理干预的应用,将其应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明显地改善了其外显攻击行为,同时帮助缓解了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加之患者的抑郁情绪也获得了明显的调节,患者满意度也相对较高。
  • 李雪杰,贺迎雪,李滨滨,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64-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团体绘画疗法在慢性精神病症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2023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12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电脑随机选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团体绘画疗法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执行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在执行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执行功能显著更优(P<0.05);②干预前两组在社会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社会功能显著更优(P<0.05);③干预前两组在心理状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显著更优(P<0.05);④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将团体绘画疗法应用在慢性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之中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执行功能和社会功能,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提升整体治疗依从性。
  • 李亚男,闫冬惠,王玲,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67-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团体心理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接收的180例精神病症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团体心理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等级资料开展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团体心理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在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改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及患者的负面心理。
  • 柳贵芳,宋彩云,李晴晴,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70-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叙事疗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中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等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叙事疗法进行干预,对两组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叙事疗法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之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 田辉,赵红霞
    心理月刊. 2024, 19(6): 73-7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接受药物规范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PROS中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个人卫生、关心及兴趣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歧视、病情掩饰、积极效应维度评分及SSMI-C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SCSQ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且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提高其康复效果,减轻其病耻感,转变其应对方式,改善其睡眠质量。
  • 王铮铮,徐甜甜,韩冰
    心理月刊. 2024, 19(6): 76-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正念减压疗法配合内观认知疗法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2022年9月~2023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正念减压疗法配合内观认知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社会支持指标与生活质量指标上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正念减压疗法配合内观认知疗法适用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并在调整患者社会支持的同时促使其生活质量有效提升。
  • 徐昕,赵楠,庞檬佼
    心理月刊. 2024, 19(6): 79-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各45例。对照组结合患者病情实施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16周与对照组治疗16周相比,阳性症状得分、阴性症状得分及总分均较低,完成应答数、正确应答、持续性应答、持续性错答数、完成分类数评分均较低,连线试验A和B及数字符号测试的完成时间均较短,错误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电休克治疗可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执行功能。
  • 宋艳伟,龚娥,吴小飞
    心理月刊. 2024, 19(6): 82-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整合式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4,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54,常规护理下开展整合式心理护理),对比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评分、精神分裂严重程度评分、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精神症状及总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整合式心理护理可缓解其负面情绪,遵医行为提升,改善其精神分裂症状,提高了患者的认知与社会功能,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 张汶汶,张玉,潘崇崇,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85-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将绘画疗法应用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电脑随机选号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实施绘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执行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执行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卡片测试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绘画疗法应用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执行功能,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并提高治疗依从性。
  • 抑郁症
  • 毕金香,于港,刘翠美
    心理月刊. 2024, 19(6): 88-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合理情绪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所针对的80例患者(2022年1月~2023年5月)是抑郁症疾病,实施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合理情绪疗法护理干预,评价不同护理措施下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调查患者社会功能及遵医行为、应对方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组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分值同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SPI评分各项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SP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采取合理情绪疗法可有效调控患者的情绪状态,使其有正确的应对方式,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改善其抑郁病情。
  • 顾广富,佟靖雯,李为民,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9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医五音疗法对轻度抑郁障碍患者预后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响。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在医院诊治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任意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将110例患者分为中医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五音疗法干预,两组治疗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总体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和脑部影像学特征变化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和中医组的显效率各自是83.64%、98.18%,中医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中医组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月后中医组的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治疗1个月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1.82%(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左头部、右头部的海马组织平均层面积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中医组治疗1个月后的左头部、右头部的海马组织平均层面积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五音疗法在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应用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也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脑部MRI影像学特征。
  • 郭龙伟,黄舒明,马灵
    心理月刊. 2024, 19(6): 94-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药物结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2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经由奇偶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0例。参照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片、舍曲林片为主的药物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与支持性心理干预疗法相结合。各组均干预4周,评价其焦虑、抑郁程度、认知功能、不良反应指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①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更低(P<0.05)。②试验组治疗后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如记忆力、线方向判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③各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在药物干预基础上,结合支持性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而且还可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
  • 黄海英,刘柱,武学圣
    心理月刊. 2024, 19(6): 97-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在文拉法辛治疗基础上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0月,研究对象选定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n=37)给予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n=37)在参照组基础上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抑郁情绪、睡眠指标、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弹性,并以此评估临床疗效。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经对比,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抑郁情绪、睡眠指标、睡眠质量均优于参照组,且心理弹性更高(P<0.05)。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文拉法辛治疗基础上联用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缓解老年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心理韧性,效果良好。
  • 李林峻,王胜男,赵青
    心理月刊. 2024, 19(6): 100-1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结合森田疗法对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98例,以病案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奇数组)和观察组(偶数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健康教育结合森田疗法,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我接纳问卷(SAQ)、健康调查简表(SF-3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以及护理依从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差异。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Q、SF-36评分、护理依从度高于对照组,HAMD、HAMA评分、VAS评分、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对其康复影响较大,采取健康教育结合森田疗法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强其治疗依从性。
  • 孙倩,郑晓燕,孔伶俐
    心理月刊. 2024, 19(6): 103-1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舍曲林联合碳酸锂对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伴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碳酸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自伤行为、不良反应。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与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BDI评分为 9.21±1.02 分、SCARED评分为 13.35±1.24 分、OSI评分为 36.35±2.26 分,低于对照组的 11.42±1.53 分、20.41±1.59 分、48.21±2.69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12周后,两组组间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的TESS评分分别为 2.20±0.38 分、2.35±0.49 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的 6.53±1.34 分、6.31±1.59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碳酸锂能够减轻伴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其自伤行为,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张力,高丽,李雪
    心理月刊. 2024, 19(6): 106-1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链式亲情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8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44例、对照组44例。在相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行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认知功能。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认知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链式亲情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可对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且患者的认知功能得以有效提高。
  • 赵娜,刘颖,马永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09-1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采取绘画疗法干预的效果。方法 针对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所治疗的抑郁症病患84例开展对照研究,所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入对照组、观察组,组内人数都有42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基于用药的基础上采取绘画疗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希望水平、社会功能,根据其抑郁病症改善情况,统计总体治疗有效率。其中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则行 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疗法下的病情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HHI指标在两组中同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疗法干预,观察组HHI指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前,患者的SDSS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分值相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疾病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抑郁症治疗期间行绘画疗法对减轻病情有所帮助,并提升其社会功能,增加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 赵祥艳,陈伟,徐聪
    心理月刊. 2024, 19(6): 112-1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舞动疗愈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院内收治的78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舞动疗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睡眠质量、自尊水平。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的对比,试验组均显著更低,且该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在护理后高于参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参照组,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自尊水平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舞动疗愈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的减轻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改善其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
  • 郭蕊,罗桂香,滕丽丽
    心理月刊. 2024, 19(6): 115-1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动机性访谈(MI)在门诊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门诊就诊的PSD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在其基础上研究组45例患者应用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MI模式进行干预。针对两组的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中文版简化创伤成长量表(C-PTGI)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与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D、SCSQ、C-PTGI分值评价显示,两组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AMD分值更低(P<0.05),SCSQ中积极应对分值更高(P<0.05),消极应对分值更低(P<0.05),C-PTGI分值更高(P<0.05)。患者满意率评价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结果更高(P<0.05)。结论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MI模式可以有效改善门诊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与疾病应对方式,促进创伤后成长,提高护理满意度。
  • 柳影影,张玉,司俊枝
    心理月刊. 2024, 19(6): 118-1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亲子教育和康复技能训练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90例抑郁症青少年患者,用随机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亲子教育和康复技能训练进行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两组都进行4周的干预,并对两组的干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抑郁障碍程度、行为障碍程度比较(P>0.05),干预后四周、三个月,抑郁障碍程度更低,行为障碍程度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通过亲子教育及康复技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行为障碍、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增加护理满意度。
  • 王建营,齐鹏,孙雨娟,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21-1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音乐疗法对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对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11月,接收80例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按随机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症状评分、抑郁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其中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评分经 t 检验,满意度经秩和检验。结果 ①干预之前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之前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前,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对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实施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满意度。
  • 心身医学
  • 卢明芹,骆颖,杨秀玲
    心理月刊. 2024, 19(6): 124-1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微信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儿童主要照顾者中对主要照顾者照顾动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7月~2023年1月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病综合征儿童的家庭主要照顾者68例,按照就诊时间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以IMB模型为指导进行健康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4周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照顾动机和生存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照顾动机的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维度,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维度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均P<0.05)。结论 针对肾病综合征儿童主要照顾者的IMB微信健康教育计划能够增强照顾者的照顾动机,提高照顾者生存质量,促进患儿疾病康复。
  • 姜跃勇,韩良艳,武现珍
    心理月刊. 2024, 19(6): 128-1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儿童心理行为的预防干预模式与实施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接受儿童保健的0~6岁儿童352名,随机数字表分组,观察组176名儿童,同时纳入176名家长,实行儿童心理行为评估与预防干预。常规组数量同上,实行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生长发育指标、心理行为评分、各能区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家属的育儿知识掌握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长发育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心理行为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各能区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观察组家属的育儿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评估0~6岁儿童的心理行为,并实施预防干预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各个能区发育商发展,了解儿童的心理行为,进而提高其社会生活能力,使家长充分掌握育儿知识。
  • 苏同森,刘文翠,王均成
    心理月刊. 2024, 19(6): 131-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互动式健康教育联合支持性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1例和试验组4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的巴氏量表(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BI评分、F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的BI评分、FMAS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更高,且试验组比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试验组护理后2个月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两组护理后SS-QO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SS-QOL评分比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互动式健康教育联合支持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改善其自我效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孙冬雪,张延赤,朱宏博,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34-1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突发性事件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公开招募的129名突发性事件一线工作人员分批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两周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回访了解干预对象对团体心理干预效果的反馈。结果 经过干预后,研究对象为抑郁状态的比例下降(P<0.05),焦虑状态的比例下降(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团体心理干预后,在年龄小于40岁的研究对象中,抑郁状态(P<0.05)和焦虑状态(P<0.05)的比例均下降。在年龄大于40岁的研究对象中,焦虑状态的比例下降(P<0.05),抑郁的比例下降不显著(P>0.05)。干预后的男性抑郁状态比例下降(P<0.001),焦虑状态比例下降(P<0.05),干预后的女性抑郁、焦虑状态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干预后的医疗人员的抑郁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焦虑比例下降(P<0.05),非医疗人群干预后其抑郁比例下降(P<0.001),焦虑变化不显著(P>0.05)。干预对象对团体心理干预效果主观感受反馈最多的是:获得支持、感到放松、学习到减压方法、情绪变好、认知更积极。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突发性事件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 孙平,匡晓丽,王晓亮
    心理月刊. 2024, 19(6): 137-1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强迫症患者采取文拉法辛联合森田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院内接诊的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划分对照组(文拉法辛口服)、观察组(文拉法辛联合森田疗法)。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强迫症病情改善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前,患者所调查的Y-BOC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Y-BOC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SAS及SDS评分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SAS及SDS在治疗后比对照组治疗后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强迫症采取文拉法辛+森田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症状,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 汪中龙,尹刚,鲍磊,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40-14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对象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确定研究对象数量为80例,在随机法的干预下分组,常规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行常规治疗、加用rTMS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显著高于常规组,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帕金森生活质量量表(PDQ-39)等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rTMS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快速改善疾病症状,并减轻不良情绪,取得较佳治疗效果。
  • 徐青,陆燕,李丽
    心理月刊. 2024, 19(6): 143-1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戴庄医院收治的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抗癫痫和抗精神障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癫痫发作情况、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生活质量。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高,分别为95.12%、75.61%(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更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采取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可控制癫痫发作,利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并可进一步稳定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 刘宗和,王金宝,崔国静,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46-1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出血后抑郁对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4月潍坊市中医院和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脑出血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每组58例。对照组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应用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更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 临床对于老年脑出血后抑郁患者采用逍遥散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 护理心理
  • 安蒙,江素伟,赵雯
    心理月刊. 2024, 19(6): 149-1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放松干预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救治的60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核心肌群训练,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心理放松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2周。对比两组的情绪状态、疼痛程度、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的面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中社会评分、心理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心理放松干预与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应用于CSR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其不良情绪,缓解其疼痛,增强其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 曹培龙,付晓红,高伟,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52-1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积极心理干预用于肝衰竭患者中,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肝衰竭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情况。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胀、焦虑、抑郁、失眠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可提高肝衰竭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减少腹胀、焦虑、抑郁、失眠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 陈妍,陈宁,吴红娟,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55-1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对老年慢性失眠患者实施睡眠心理行为干预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收治的146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对照组(n=73)实施了标准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n=73)进一步实施了睡眠心理行为干预,以更全面地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实验设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失眠严重程度、心理健康状况、睡眠质量等。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HAMA)评分为 8.32±2.15 分、抑郁(HAMD)评分为 7.12±1.06 分,对照组分别为 15.81±3.29 分、13.35±2.74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 4.21±0.05 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为 8.81±2.38 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患者失眠严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盖曙娟,柳志英,杨璐浣,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58-1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精神科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均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结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开展系统护理干预,比较患者遵医依从性、认知功能、躁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组间差异。认知功能选择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估、躁狂评分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生活质量选择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干预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RM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中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生理功能、心理功能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并且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躁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高洁,吴丹,殷露露
    心理月刊. 2024, 19(6): 161-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配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术后康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40例),偶数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接受精细化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的变化。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实验组在健康知识知晓率上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SAS和SDS评分上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在GQOLI-74评分上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配合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心脏搭桥术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并显著降低其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为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林峰,程祺,张妍妍,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164-1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第904医院常州医疗区青少年精神科收治的92例NSSI患者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6,采用常规护理加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各项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接受、重新关注计划、理性分析、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在自我责备、责任他人、灾难化、沉思方面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从不和每月1次发生自伤的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NSSI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不仅能促使患者认知情绪显著改善,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内心焦虑及抑郁情绪,降低自伤频次,提高生活质量。
  • 刘庆华,沙龙玉,陈茹茹
    心理月刊. 2024, 19(6): 167-1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正念接纳承诺疗法结合疼痛干预对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曹县人民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HCC介入术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0例,正念接纳承诺疗法联合疼痛干预)。对比两组心理韧性水平、疼痛程度及应对方式、正念水平、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乐观[(13.25±0.89)分]、自强[(24.54±1.32)分]、坚韧[(42.57±2.04)分]及总分[(78.26±2.44)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01±0.44)分]、屈服[(7.15±1.08)分]、回避[(10.62±1.11)分]低于对照组,应对[(20.82±1.93)分]高于对照组,观察[(32.24±1.64)分]、描述[(30.25±1.55)分]、觉知行动[(31.58±1.12)分]、不判断[(32.58±2.57)分]、不行动[(30.54±1.15)分]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75.24±3.11)分]、心理功能[(74.29±3.82)分]、社会功能[(75.73±4.77)分]、物质功能[(76.78±4.54)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接纳承诺疗法与疼痛干预联合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心理韧性水平,纠正其错误应对方式,提升正念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 吕新荣,崔玉霞
    心理月刊. 2024, 19(6): 170-1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合理情绪疗法应用于焦虑症患者治疗中对其睡眠质量等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160例焦虑症患者按电脑随机选号法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干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对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①干预之前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症状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之前两组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合理情绪疗法应用在焦虑症患者的治疗之中,有助于改善其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可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 杨丽,鲁亚楠,邹波
    心理月刊. 2024, 19(6): 173-17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整合式心理干预结合正念癌症康复训练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合式心理干预结合正念癌症康复训练。比较两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医学应对调查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HI评分、MCMQ中面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CMQ中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及SAS评分、SDS评分、CFS中各项评分与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实施整合式心理干预结合正念癌症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促进其希望水平提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应对方式。
  • 伊云云,杨彬,孙军
    心理月刊. 2024, 19(6): 176-1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采取结构式心理干预对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肥城医院胸泌外科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结构式心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调研各组患者对此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入组前对两组肺癌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进行评估,组间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同时自我效能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四个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患者通过结构式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心理弹性,提高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
  • 周方,杨冉,孙东芹
    心理月刊. 2024, 19(6): 179-1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病耻感水平、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住院的7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采用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病耻感水平、心理弹性、生存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差异。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病Link耻感水平评分、简化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耻感水平,提高心理弹性,改善其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
  • 江函潼,李蕴翎,李秀珍
    心理月刊. 2024, 19(6): 182-1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乳腺癌全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进行乳腺癌全切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不同护理方法所起到的护理效果差异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结束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结束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对于乳腺癌全切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
  • 梁笑,戴梦俊,邵婷婷
    心理月刊. 2024, 19(6): 185-1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时机理论视角下的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手术的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围术期给予时机理论视角下的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心理状态、自我管理、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变化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试验组患者尿管留置、首次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TAI、CES-D也降低,其中试验组降低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及心理和社会适应也升高,其中试验组升高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也升高,其中试验组更高(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机理论视角下的结构式心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刘倩倩,郭军,郭香
    心理月刊. 2024, 19(6): 188-1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分析立体化心理干预对肺结节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结节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组别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立体化心理干预,对两组护理依从性、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予以观察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在护理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各指标评分降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结节手术患者应用立体化心理干预后,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还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 刘晓乔,吴德凤,夏双双
    心理月刊. 2024, 19(6): 191-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语言沟通技巧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66例患者,经随机数字分类法分为非技巧组和技巧组,各33例。非技巧组患者按照精神疾病治疗要求常规护理,技巧组在此基础之上应用言语沟通技巧,对比两组躯体化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技巧组干预后躯体化症状问卷总评分(45.68±9.27 分)显著低于非技巧组(58.53±8.96 分)(P<0.05)。两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技巧组干预后社会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8.91±0.74 分)、动性与交往(8.89±0.85 分)、社会活动技能评分(9.12±0.52 分)及总分(29.73±3.12 分)显著高于非技巧组(7.86±0.82分、7.68±1.02 分、8.85±0.68 分、24.11±5.96分)(P<0.05)。非技巧组和技巧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技巧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评分(36.64±3.12 分)显著高于非技巧组(31.09±5.96 分)(P<0.05)。非技巧组和技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技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89.11±7.26)显著高于非技巧组(78.14±8.6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精神科患者特点,积极运用言语沟通技巧,可有效改善患者躯体化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 王芳,秦艳,张玉霞
    心理月刊. 2024, 19(6): 194-1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支持护理与微信群健康教育对更年期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更年期失眠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8例)实施微信群健康教育,观察组(n=38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支持护理。对比两组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问卷(CSQ)]、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8周后,观察组的SAS评分、CSQ评分、SDS评分、PSQI总分及各维度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分、护理满意度(97.37%)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更年期失眠患者中应用强化心理支持护理与微信群健康教育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睡眠障碍,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李聪,泮迎迎,胡聪妹
    心理月刊. 2024, 19(6): 197-1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采用团体游戏与音乐护理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孤独症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6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团体游戏与音乐护理。针对两组患儿的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中文版-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第三版(C-PEP3)、儿童生活质量核心量表4.0(PedsQLTM 4.0)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ABC、C-PEP3、PedsQLTM 4.0分值相比,两组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ABC分值更低(P<0.05),C-PEP3、PedsQLTM 4.0分值更高(P<0.05)。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评价中,研究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团体游戏与音乐护理能够促进孤独症患儿心理状况的改善,纠正行为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与家长的满意度。
  • 刘飞艳,王俊凤,李君艳
    心理月刊. 2024, 19(6): 200-2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幸福PERMA模式联合榜样激励护理应用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因躯体形式障碍到本院就诊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双盲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8,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48,幸福PERMA模式联合榜样激励护理),比较患者心理压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的组间差异。心理压力选择心理压力评定量表(PSS)评估,负性情绪使用贝克焦虑量表(BAI)与贝克抑郁量表(BDI)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评分选择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估,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PSS、BAI、BDI、SF-36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I、BDI评分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与预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幸福PERMA模式联合榜样激励护理应用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效果确切,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意义。
  • 个案报告
  • 李丹阳
    心理月刊. 2024, 19(6): 203-2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在家庭系统疗法(IF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分析理查德·施瓦茨(Richard Schwartz)创建的IFS理论,深入了解个人内心世界的构成和内在部分的特点。研究通过介绍IFS疗法的六个步骤:发现目标、聚焦目标、具体化、感受、建立关系和探索恐惧,阐明了该疗法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流程,总结了IFS疗法的主要结论,强调了其在促进内心平衡与和谐方面的重要价值,为初中生原生家庭创伤辅导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 调查研究
  • 王玉凤,马临庆,孙志辉,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206-2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城市外来流动老年抑郁症状筛查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外来流动老年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老年抑郁量表(GDS)统计外来流动老年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运用单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判断城市外来流动老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和差异。结果 老年抑郁症GDS评分 16.65±3.34 分,150例城市外来流动老年患者中抑郁症占比20.00%(30/150);经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合并慢性疾病、病程、孤独感量表简版(ULS-8)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压力水平均为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与孤独感、心理压力水平均成正相关(r=3.698、5.279,P<0.001),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2.331,P<0.001)。结论 城市外来流动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年龄、婚姻状况、病程、合并慢性疾病、孤独感、生活质量和心理压力有关,为临床治疗制定措施提供依据。
  • 陈久根,雷鸣,罗洁,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209-2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怎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课程的重构提供参考,并对课程重构进行教学。方法 采用自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点调查问卷》获得中职学生对课程关注点的文本描述,分析结果结合积极心理学对课程进行重构并运用于教学中;采用自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调查问卷》获得中职学生对课程评价的文本描述。情绪分布资料进行卡方分析。结果 ①中职学生在课程关注点中高频词会主要有“有趣(211次)”“快乐(101次)”以及“团队(81次)”等。课程评价中高频词汇主要有“快乐(626次)”“收获(141次)”以及“团结(78次)”等。②中职学生在课程关注点中积极情绪占30.10%、消极情绪占5.51%。课程评价中积极情绪占76.83%、消极情绪占2.85%。结论 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去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关注点,并且将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融合,实现课程的重构。这使得学生在课程中实现了情绪的转变。
  • 综 述
  • 杨博文,汪龙玉,刘西芳,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213-2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多数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而引起跌倒、摔伤,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FIF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术后疼痛及预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文综述了FIF合并抑郁障碍对术后疼痛影响的理论依据、抑郁障碍与疼痛的评估量表、干预措施等,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韩煜,张宪武
    心理月刊. 2024, 19(6): 216-2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高复发、高致残等特点,本文介绍复发性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为复发性抑郁的诊治提供了思路。
  • 周心瑶,彭龙颜
    心理月刊. 2024, 19(6): 219-2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大学生轻度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提出早期干预的理念,期望在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多方支持下,能使轻度抑郁的大学生改变认知,交流倾诉,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进行自我干预,有效消除抑郁心理。抑郁症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帮助轻度抑郁大学生摆脱抑郁阴影,回归正常生活,对避免抑郁症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吴以琳
    心理月刊. 2024, 19(6): 222-2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常见焦虑、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在接受治疗过程身体承受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宁疗护可有效抑制患者躯体痛苦,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达到让患者安然离世的作用。本文就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阐明安宁疗护的特点与现状,描述安宁疗护的操作步骤,并对安宁疗护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 裴如青,蒋培余,孙凤超,等
    心理月刊. 2024, 19(6): 225-2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服药依从性是影响老年抑郁症(LLD)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LLD作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提高LLD患者服药依从性很有必要。然而,如何评价LLD患者服药依从性尚缺乏具有普遍意义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LLD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LLD患者服药依从性评估“金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 王俐钧,姜侠,曹卫友
    心理月刊. 2024, 19(6): 228-2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处于个性不稳定的成熟期,自我同一性、人格框架与价值观都尚未完全稳固,加之极速的社会变革、多元的网络文化氛围,使得浮躁与焦虑的社会情绪蔓延到大学生群体,引发部分大学生心理脆弱问题。中医文化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医学观、“身心合一”的整体观、“道法中庸”的和谐均衡观,强调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是塑造心理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思想内涵上具有统一性、在教育目标上具有共同性、在价值理念上具有相通性。基于此,在大学生心理韧性塑造的关键时期采取中医思想熏陶,有利于铸就心理韧性的内核基因,形成稳定的个体特质。
  • 裘威,钱柯丞
    心理月刊. 2024, 19(6): 232-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4.06.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一直作为互联网讨论热点的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量表,是由荣格心理类型学衍生出的诸多模型之一。本文针对不同认知功能模型进行分类、介绍、对比和总结,讨论各模型特点及其关注重点,尝试构建综合模型进行阐述和比较,从客观视角对包括MBTI在内的荣格人格类型理论分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