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范金玉,崔铃佳,岳慧颖,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弹性的总体状况,运用潜在剖面分析(LPA)的方法分析门诊肺结节患者的心理弹性的潜在分类,并探讨各类别在一般人口学信息和疾病相关资料等变量上的分布差异。方法 2022年9月~2023年11月,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家医院的253例门诊肺结节患者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门诊肺结节患者的心理弹性平均得分为 59.47±13.01 分;根据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将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弹性划分为三个潜在类别,分别是“低心理弹性组”,占比44.66%;“中心理弹性组”,占比41.11%;“高心理弹性组”,占比14.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SCSQ(积极应对维度)得分、GSES得分及自觉有无呼吸道及肺部症状是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门诊肺结节患者的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且门诊肺结节患者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具有明显的类别特征,后期可根据门诊肺结节患者不同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
  • 陈洁,李昕,杨蓉
    心理月刊. 2025, 20(1): 7-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结直肠癌患者复发恐惧的现状及其与自我表露、亲密关系以及二元应对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二元应对量表、婚姻调适量表对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的宜昌市某三甲医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的300例结直肠癌患者展开调查。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复发恐惧均分 31.45±9.64 分,得分≥34分者138人(46.00%)。自我表露均分 30.84±13.23 分,二元应对均分 111.94±21.12 分,亲密关系均分 98.07±33.09 分。复发恐惧与自我表露、亲密关系以及二元应对两两相关。中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亲密关系在自我表露与复发恐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0.014,效应占比为13.33%。二元应对在自我表露与复发恐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0.017,效应占比为16.19%。亲密关系与二元应对在自我表露与复发恐惧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0.003,效应占比为2.86%。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复发恐惧处于中等水平,自我表露不仅直接影响复发恐惧,而且可通过亲密关系、二元应对的部分中介作用及亲密关系与二元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作用于复发恐惧,提示应重点关注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可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提升自我表露策略改善其自我表露水平,提升夫妻亲密关系和应对水平来降低其复发恐惧。
  • 李丹丹,刘媛,余敏,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12-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孤独症儿童情绪干预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源,以2004~2024年中28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CiteSpace 6.3.R6对近二十年我国孤独症儿童情绪干预的主要研究力量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结果 文献发表量呈现2个快速增长时期,2014~2016年呈现小幅度上升增长趋势,2018~2020年呈现快速上升增长趋势;作者与机构间合作并不密切;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我国孤独症儿童情绪干预的具体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运动干预、音乐干预等。结论 我国孤独症儿童情绪干预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需加强研究机构、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期形成适合我国孤独症儿童情绪干预的完整系统性综合干预方法。
  • 鲁中毅,袁勇贵
    心理月刊. 2025, 20(1): 16-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通过社会支持对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影响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依赖诊断量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对公立高中在读53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以及青少年自杀倾向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支持、青少年自杀倾向总分彼此呈中等程度显著相关,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向相关(r=-0.185,P<0.01),与青少年自杀倾向呈显著正向相关(r=0.278,P<0.01)。社会支持与青少年自杀倾向呈现显著负向相关(r=-0.363,P<0.01)。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效应量为0.060,Boot 95%CI为[0.033,0.085],效应占比为21.40%。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除了直接影响青少年自杀倾向之外,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青少年自杀倾向。
  • 纪思盈,闫亦农,冯有芝,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20-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色彩存在于儿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对儿童的影响十分显著。本研究尝试揭示不同色相及深浅的橙色、黄色、蓝色对于儿童阅读时注意力影响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儿童对色彩反应的差异。方法 采用眼动实验,将颜色置于儿童视野之中,让儿童对文字材料进行阅读,记录儿童阅读时的眼动轨迹。结果 色相对于橘色、黄色、蓝色的颜色兴趣区访问时间的影响显著(P<0.05);深浅的影响不显著(P>0.05),色相、深浅对于橘色、黄色、蓝色的颜色兴趣区首次访问顺序均显著(P<0.05)。结论 色彩的色相和深浅对儿童注意力的吸引速度及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在进行儿童用品的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 李亚可,苏晴晴,吕静,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25-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变化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月~2023年9月在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使用心理一致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组基础轨迹模型拟合心理一致感轨迹亚组,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亚组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呈现出4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分别为低水平下降组(23.73%)、低水平上升组(42.37%)、中水平稳定组(28.39%)和高水平稳定组(5.51%)。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病程、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希望是心理一致感轨迹的显著预测因素(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存在4个亚组,并且受文化程度、病程、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希望的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动态变化,针对不同亚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其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蔡佳丽,温晓红,徐菊玲,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29-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养老机构开展AC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万方、 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建库~2024年2月关于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参与ACP体验的相关质性研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 纳入10篇文献,提炼42个结果,经分析汇总成10个类别,最终进一步归纳成4个整合结果,即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对ACP的认知、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对ACP的态度、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对ACP的影响因素及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对ACP的需求。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对ACP的需求较大,应根据需求大力发展以家庭为中心的ACP干预模式,促进我国养老机构ACP的发展。
  • 孙铭婧,牟长宁,车群
    心理月刊. 2025, 20(1): 34-3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我同情、消极情绪调节期待在纺织企业职工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自我同情、消极情绪调节期待、组织承诺和职业倦怠量表对某纺织企业755 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企业职工的组织承诺与自我同情、消极情绪调节期待显著正相关(r=0.160、r=0.303,P<0.01),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r=-0.439,P<0.01)。自我同情与消极情绪调节期待显著正相关(r=0.614,P<0.01)、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r=-0.221,P<0.01)。消极情绪调节期待与职业倦怠呈现显著负相关(r=-0.344,P<0.01)。②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职工组织承诺对职业倦怠的间接作用路径有两条:通过消极情绪调节期待的中介作用实现;通过自我同情、消极情绪调节期待的链式中介作用实现。结论 通过提升企业职工自我同情和消极情绪调节期待能力,增强其组织承诺,从而降低他们的职业倦怠水平,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 马元野
    心理月刊. 2025, 20(1): 38-4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工作自主性与其职业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检验组织自尊和工作嵌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893名企业员工作为研究被试,完成工作自主性量表、组织自尊量表、工作嵌入量表、职业延迟满足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 工作自主性对职业延迟满足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组织自尊和工作嵌入各自的中介效应及二者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企业员工职业延迟满足的影响机制,强调了组织自尊与工作嵌入在其中的作用,为组织提供了管理建议。
  • 王梦,侯丽洋,梁莉
    心理月刊. 2025, 20(1): 42-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深入了解家庭照顾者在乳腺癌患者提供照护期间的负担水平,探讨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于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262名乳腺癌患者的家庭照顾者进行调研,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CBS-CP)、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进行调查。结果 ①乳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为 42.66±17.48 分,属于轻度负担范畴。②乳腺癌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学历、生育情况及应对方式;照顾负担与消极应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20,P<0.001),与积极应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01,P<0.001)。③积极应对方式对照顾负担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对照顾负担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乳腺癌照顾者负担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引导照顾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减轻照顾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 费网华,顾萍
    心理月刊. 2025, 20(1): 46-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复发恐惧现状并分析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情绪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方法 纳入医院2023年1月~2024年8月收治9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复发恐惧情况分为正常组(45例)、异常组(45例)。对比患者的建档资料(年龄、职业、文化程度、Barthel指数等)、主要照顾者、居住状态、病耻感等,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恐惧评分 37.52±1.04 分。恐惧组和正常组相比,文化程度、Barthel指数、身体质量指数(BMI)、复发次数、自我感受有无负担、居住状态、家庭是否亲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arthel指数降低、BMI异常、复发次数≥2次、自我感受有负担、独居状态及家庭不亲密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恐惧复发的影响危险因素。结论 Barthel指数降低、BMI异常、复发次数≥2次、自我感受有负担、独居状态及家庭不亲密均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恐惧复发的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及时干预,对降低其恐惧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 柯晓微,谢少真,黄意敏,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49-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状况,并探讨领悟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在2020年7月~9月,选择汕头市某肿瘤医院219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表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癌症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心理痛苦、生活质量总体健康得分中位数分别为64.00(53.00,72.00)、2.00(0.00,3.00)、66.66(50.00,75.00)。②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P<0.05),生活质量功能维度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与症状维度呈正相关(P<0.05),生活质量功能维度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症状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癌症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心理痛苦、生活质量仍处于有待提升水平。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群体的癌症认知程度来提高社会支持程度;并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痛苦来源以尽可能地降低心理痛苦程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症状群也极为重要。最后提高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程度与降低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 李洁,李艺,鱼兆芳
    心理月刊. 2025, 20(1): 52-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胃癌多次化疗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并探讨影响其心理痛苦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化疗前以及化疗后不同时段,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不同时段的DT和HADS评分,并探讨多次化疗对胃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DT评分在患者第1次化疗时最高,在第6次化疗时最低;胃癌患者不同化疗时段的DT和HA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文化程度、年龄以及性别是胃癌多次化疗患者心理痛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容易出现心理痛苦,且心理痛苦程度随化疗时段呈现动态变化。心理痛苦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文化程度、年龄以及性别。因此,临床中应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干预对策,以减轻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痛苦程度,确保化疗的有序开展,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邵华,孙春艳,李惠平,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55-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保护性约束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患者的心理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位接受保护性约束的NSSI青少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通过Colaizzi主题分析法,总结出四个主题:人际关系影响、情感反应、治疗效果、替代策略的需求。结论 为预防青少年自伤,实施多元非强制性干预措施,对接受保护性约束的青少年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情绪支持,全面满足NSSI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 王安玲,王艳秋
    心理月刊. 2025, 20(1): 58-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患者心理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江苏省某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家庭功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老年抑郁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03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抑郁率为76.70%。共病数量、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是帕金森病患者心理抑郁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共病数量、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是其抑郁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医疗工作者应关注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发生。
  • 郎秀月,卢菊萃,卢燕,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6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基于感恩拜访的积极情绪培养策略对年轻护士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6月1日~2023年6月1日选取本院20~26岁年轻护士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感恩拜访)与对照组(书写感恩日记),每组各30名。在干预前以及干预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工作倦怠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满意度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年轻护士的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职业倦怠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但试验组比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个月时,两组效果各项评分变化接近;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组各项评分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年轻护士采用基于感恩拜访的积极情绪培养策略进行情绪状态干预,能够有效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职业倦怠,提高生活满意度。
  • 心育教学
  • 马云风
    心理月刊. 2025, 20(1): 64-6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介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聚焦话题及演变过程和相关研究技术,帮助学者们更好地把握其发展动向、对其形成结构化的认识,进而窥见未来的研究重点,形成更深刻的针对性问题。方法 基于影响力处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前列的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期刊,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得近二十四年的文献数据,得到有效文献数据1040篇,采用CiteSpace 6.2.R6进行高频词组、共线网络、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的年龄阶段虽有扩张,但仍以青少年为主;个体差异方面,近几年比较关注种族身份认同、刻板印象、社会比较效应的影响;动机信念一直是关注重点,近几年比较关注情景期望价值理论的适用性以及成长型思维信念的影响;知识技能习得方面,语言理解的相关探索仍然是重点话题,并且常在反驳文本、干预研究中探索,工作记忆近年来关注度增加;研究技术方面,越来越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以及以个体层面为中心的分析方法(如潜在剖面、层次等)。结论 纳入群体范围不断拓展,更加关注个体差异;动机信念、语言的理解是该研究领域的重点范畴,工作记忆成为近几年的关注焦点;更加注重质性研究、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技术。
  • 彭施,林常敏,杨苗
    心理月刊. 2025, 20(1): 69-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硕士研究生心理弹性、人格类型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联性,以了解人格类型与心理弹性、学业成就各个维度的关联性及揭示心理弹性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线上问卷星平台收集数据,共获得81份有效答卷。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年级、学科背景的硕士研究生。使用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式中文版心理类型量表(MBTI-CS)和学业成就问卷。数据采用SPSS 24.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心理弹性与学业成就(r=0.461,P<0.01)及学习收获(r=0.642,P<0.01)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力量性维度对学业成就影响显著(回归系数为0.790,P<0.01)。MBTI人格类型中,ISTJ、ESTJ、ISFJ等类型占比较高,且学习收获在E-I、F-T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理弹性,尤其是力量性维度,是研究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不同人格类型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强调了心理弹性训练在提升研究生学业成就中的潜在价值。
  • 钱璟烨,张声岐,石帅剑
    心理月刊. 2025, 20(1): 74-7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县域普通高中学生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青少年幸福感量表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于2024年5月以整群取样的方式对广西河池市罗城某高中491名高中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①学生幸福感平均得分为 3.38±0.62 分,心理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 3.29±0.48 分。②不同性别、留守经历、学业水平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高中生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留守经历、学业水平、父母文化程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素养呈显著正相关(P<0.05);层级回归分析显示,学业水平和心理健康素养是影响高中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学生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学业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学生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加强心理健康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幸福感。
  • 郭朝阳,肖锦玉,许彩丽
    心理月刊. 2025, 20(1): 80-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系统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为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微观、中观、外观和宏观系统四个维度对江门市512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展开研究。结果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轻度(n=249,48.63%)、中度(n=252,49.22%)、重度(n=11,2.15%)。情感耗竭方面,微系统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领导支持,中系统的心理资源冲突和情绪情感冲突为其显著影响因素;去个性化方面,微系统的师生关系、中系统的情绪情感冲突、外系统的学校办学性质、宏系统的情感劳动为其显著影响因素;低成就感方面,师生关系、心理资源冲突、情绪情感冲突和情感劳动为其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受生态系统各维度的共同影响,相关部门在破解职业倦怠、教师流失困局时应考虑更全面的因素。
  • 杜亚娜,董欣雨
    心理月刊. 2025, 20(1): 84-8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网络主播不道德行为与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考察道德愤怒的中介作用,以及特质愤怒和宽恕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22年8月1日~8月20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与滚雪球抽样法对291名学生进行调查,使用网络主播不道德行为量表、道德愤怒量表、特质愤怒量表、宽恕量表、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数据收集。结果 网络主播不道德行为可以正向预测学生网络攻击行为;道德愤怒在网络主播不道德行为与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道德愤怒的中介效应受到宽恕的调节;特质愤怒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 网络主播不道德行为既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激发学生道德愤怒而增加其网络攻击行为,并受到学生宽恕的调节作用。
  • 罗樱樱,彭定权
    心理月刊. 2025, 20(1): 89-9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初中生社会比较、自我概念清晰性、自我关怀与身体不满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95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社会比较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问卷、自我关怀量表和身体不满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①初中生社会比较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t=-3.613,P<0.001),身体不满在生源地(t=3.087,P<0.01)与BMI(身体质量指数)(F=6.76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初中生社会比较与身体不满呈正相关关系(r=0.164,P<0.001),并且社会比较能正向预测身体不满(β=0.168,P<0.001)。③自我关怀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初中生社会比较和身体不满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07。结论 自我概念清晰性和自我关怀在社会比较对身体不满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为初中生身体不满的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
  • 苏敏,董明慧,苑广奎,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93-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道德敏感性及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5月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51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实习道德敏感性与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 89.21±23.11 分,道德敏感性总分为 94.36±29.89 分。经相关性分析,实习护生道德敏感性总分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呈正相关性(r=0.205,P<0.05)。结论 实习护生道德敏感性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临床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实习护生道德敏感性与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实习护生专业素质,更好适应未来护理工作。
  • 黄众,杨天宇,李泓志,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96-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高中生人格特质对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影响,旨在为抑郁症的筛查、预警以及后续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招募183名高中生,采用明尼苏达人格量表(MMPI)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 轻躁狂、精神病态以及精神衰弱均正向预测抑郁症严重程度(P<0.05)。结论 高中生人格特质对抑郁症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其中轻躁狂、精神病态以及精神衰弱三个维度的影响尤为显著。
  • 饶康,袁朝会,刘勇
    心理月刊. 2025, 20(1): 99-10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中学生阅读兴趣对人生意义感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旨在为倡导阅读作为提升中学生幸福感的一种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PISA 2018的调查数据为样本,经样本筛选后,共获得11285份有效样本,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研究发现,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r=0.150~0.338,P<0.001),阅读兴趣可以显著预测人生意义感(β=0.238,P<0.001)和主观幸福感(β=0.674,P<0.001),且人生意义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结论 阅读兴趣是中学生获得人生意义感及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重视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 崔含,李阳成
    心理月刊. 2025, 20(1): 102-10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对医学生人格特质进行分类,并探讨不同人格类型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为学习行为的促进和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对37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医学生人格类型有弹性型(21.69%)、普通型(46.30%)和情绪型(32.01%)3种类型;不同性别和学业排名的医学生在人格类型上的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情绪型人格类型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为最高;情绪型人格类型的医学生发生学习倦怠概率分别是普通型人格类型和弹性型人格类型的2.855倍和12.835倍,弹性型人格类型的医学生发生学习倦怠的概率是普通型人格类型的22.20%。结论 情绪型人格类型的医学生发生学习倦怠的概率最高,弹性型人格类型发生学习倦怠的概率最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情绪型人格的医学生,重视培养其情绪调节能力,以降低其学习倦怠情绪。
  • 马翔,陈新怡,杨小兵
    心理月刊. 2025, 20(1): 105-1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大学生安全感、负性情绪与微信过度使用的关系。方法 2023年,采用随机抽样法,并使用安全感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中负性情绪条目、微信过度使用量表对某所高校500名学生进行施测。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①安全感与负性情绪、微信过度使用呈显著负相关(r=-0.360、-0.161,P<0.01),负性情绪与微信过度使用呈显著负相关(r=-0.287,P<0.01)。②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安全感对微信过度使用的直接效应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037,负性情绪在安全感与微信过度使用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3。结论 安全感和负性情绪对大学生微信过度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 精神分裂症
  • 亓苗,赵丽,王晓
    心理月刊. 2025, 20(1): 107-11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采用森田疗法干预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其临床疗效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4月~2024年4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本次研究条件的160例S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的差异,将其随机均分为标准组与联合干预组。标准组使用MECT治疗,联合干预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森田疗法干预。护理结束后通过患者身体数据与测试问卷来衡量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分裂症症状、心理状态、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带来的影响。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相较于标准组,联合干预组患者分裂症症状减轻,心理压力也得到缓解,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 森田疗法联合MECT对SP患者的病症具有显著减轻的作用,在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方面也展现出显著优势,不仅能有效提升其认知功能,还可以全方位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汪翠萍,陶德祥,尚简
    心理月刊. 2025, 20(1): 111-1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针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应用利培酮联合内观疗法对其症状改善的有效机制。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马鞍山八十六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红蓝信封法随机分组,分为参比组(利培酮治疗)和分析组(利培酮治疗联合内观疗法)各30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分析组PANSS量表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评分均低于参比组(P<0.001);分析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参比组86.67%(x2=4.285,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各维度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分析组紧张、沮丧、愤怒、迟钝评分显著低于参比组(P<0.001),活力评分显著高于参比组(P<0.001)。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联合内观疗法进行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其阴性精神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方春霞,张晓珍
    心理月刊. 2025, 20(1): 115-1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联合耳穴压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计70例患者,均为精神分裂症,病历选取时间2023年1月~2024年4月,随机数表法分两组(n=3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合理情绪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精神症状、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高风险行为发生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副反应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风险行为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5.71%(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联合耳穴压豆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并排解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认知功能,而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高风险行为发生。
  • 孟慧霞,张冉冉,张甜,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118-1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积极心理护理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等产生的影响。方法 2021年4月~2023年12月期间,共有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本院接受治疗。100例患者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被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标准的护理程序,而观察组的患者除了接受标准护理外,还接受了额外的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t 检验)、心理状况(t 检验)、风险事件发生率(交叉表皮尔逊卡方检验)和满意度(秩和检验)差异。结果 ①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示出比对照组更明显的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护理前,两组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没有显著差异(P>0.05),然而护理后,观察组在焦虑和抑郁心理评分上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积极心理护理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以调整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焦虑和抑郁心理,减少风险事件的概率,提升满意度。
  • 修芳芳,程丽玲,曲瑞云
    心理月刊. 2025, 20(1): 121-1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知觉的影响。方法 选取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封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临床干预)与实验组(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总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分及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中各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后CD-RISC量表评分及RBAN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SDSS量表总分及PANSS中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可提升心理弹性,改善社会知觉及精神分裂症症状。
  • 谈春霞,陈荔荔,刘静
    心理月刊. 2025, 20(1): 124-12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家庭延续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的效果及对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 本项研究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0月江苏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共计7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成联合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家庭延续护理;联合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激越行为及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激越行为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联合组较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联合组较常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家庭延续护理联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能有效缓解其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改善其激越行为并优化其生活质量。
  • 抑郁症
  • 张萌萌,伊辉军,张海东
    心理月刊. 2025, 20(1): 127-1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就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的疗效和家庭功能进行观察,明确其影响。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抑郁障碍患者中,择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入院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临床资料完备。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所有患者均需要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门诊随访与社区支持性治疗,观察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通过汉密尔顿焦虑(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来观察患者的家庭功能变化。结果 在HAMA和HAMD评分上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的分值偏低(P<0.05)。而在FAD评分上,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一致(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的数值偏低(P<0.05)。且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的情况都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幅度更大。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在运用于抑郁障碍患者时,可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改善,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优化其家庭功能。
  • 张永智,王美朝,李密
    心理月刊. 2025, 20(1): 130-1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分析抑郁症患者以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进行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影响作用。方法 抑郁症患者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120例,实施奇偶数分组,对照组护理服务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采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做护理效果分析。结果 应对方式、认知功能、社会支持及患者抑郁症病情,量表实施评测可见,观察组于护理后相比对照组护理后以上指标良好(P<0.05),患者就诊期间依从性、睡眠情况,也以观察组于护理措施干预下得到更为有效改善(P<0.05),预后抑郁症复发情况等,数据均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就诊期间,开展认知行为护理疗法予以其诊疗干预,能够对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改善做到促进,且于护理措施干预下,患者认知功能、睡眠情况、依从性等可显著改善,有助于降低患者预后抑郁症复发率。
  • 孟令艳,栾树鑫,杨秀珍
    心理月刊. 2025, 20(1): 133-1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心理科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观察组(40例,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多巴胺、5-羟色胺、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皮质醇、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SIO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水平,显著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的同时减轻自杀意念,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石璐,戴静洁,陈蕾
    心理月刊. 2025, 20(1): 136-13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与分析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的适用性与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自2022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0例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米氮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MADRS评分较低、AHI较低、PSQ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可获得突出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睡眠障碍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期间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障。
  • 邹旭明,隋辉,田博,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139-14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盐酸米那普仑片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盐酸米那普仑片组及盐酸米那普仑片合并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分别称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第2、第6周末先后四次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抗抑郁作用效果,采用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患者服用药品后的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6周研究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药联合使用小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能提高疗效,且起效快。
  • 刘金丽,赵荣,吕小荣
    心理月刊. 2025, 20(1): 142-1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互动性教育体系护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9月~2024年8月庆阳市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收治的年龄为13~18岁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5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互动性教育体系护理干预,比对患者负面情绪、病耻感及疾病应对方式。结果 干预前中文版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KADS-11)、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Y)评分两组相一致,干预后试验组KADS-11评分低于常规组,STAI-Y量表中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干预前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评分两组相一致,干预后试验组SSMI-C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干预前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分两组相一致,干预后试验组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常规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互动性教育体系护理干预可扭转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疾病应对方式,消除病耻感,改善负面情绪,整体护理效果更佳。
  • 心身医学
  • 张清韵,杨秀英
    心理月刊. 2025, 20(1): 145-1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住院青少年情绪障碍患儿采用心理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80例住院青少年情绪障碍患儿(2023年1月~2024年6月)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各组40例,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结构因子。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E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睡眠结构因子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在对住院青少年情绪障碍患儿护理时,采用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负性情绪,加快人格恢复,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 方瑜雯,杜虹锦,卢丽靖
    心理月刊. 2025, 20(1): 148-1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系统脱敏疗法对中重度强迫症状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2月~2024年7月于金华市第二医院就诊的77例中重度强迫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入院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入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对强迫症状的系统脱敏疗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上的评分变化。结果 经过系统脱敏治疗后,实验组在Y-BO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强迫症状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强迫症状总有效率为50.00%,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SAS上的评分和SDS上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脱敏疗法对中重度强迫症状患者的强迫症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取得了患者的满意,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郭凤莲,武君芳
    心理月刊. 2025, 20(1): 151-1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盐酸曲唑酮联合正念练习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慢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逐渐减少苯二氮?类药物剂量同时联合盐酸曲唑酮及正念练习进行治疗,对照组逐渐减少苯二氮?类药物剂量同时只联合盐酸曲唑酮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月、3月、6月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满意度量表(LSR)、抗抑郁药物副反应量表(SERS)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有效率70.00%,对照组有效率55.00%,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1、3、6月后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LS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3、6月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LS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3、6月后SAS、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3月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6月后SAS、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ERS评分组内、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曲唑酮联合正念治疗苯二氮?类依赖慢性失眠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对苯二氮?类药物依赖,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
  • 田青,伊辉军,张海东
    心理月刊. 2025, 20(1): 153-1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放松训练和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2023年6月~2024年7月在长春市第六医院确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放松训练和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干预的效果。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心理弹性以及生存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对照组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放松训练和团体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状态,提高心理弹性以及生存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
  • 赵婷婷,于彬,李秋萍
    心理月刊. 2025, 20(1): 156-1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对焦虑障碍儿童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焦虑障碍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和观察组(60例,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发育指标、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焦虑障碍儿童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儿童治疗依从性,有效减轻焦虑症状,明显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儿童发育状况,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 护理心理
  • 阎勋会,提运山
    心理月刊. 2025, 20(1): 159-16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PMT构建肺癌患者术后居家肺康复方案,并探讨该方案对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月在临沂市某三甲医院胸外科住院的94例肺癌术后患者,并将其分配至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常规护理联合基于PMT的居家肺康复方案),两组各47例患者。于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自我效能(GSES)和心理状态(SAS、SDS)的测定,评价该方案对居家肺康复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结果 最终纳入88例患者,包括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3例,干预后3个月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自我效能(GSES)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心理状态(SAS、SDS)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基于PMT构建的肺癌患者术后居家肺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
  • 张延芳,张正娟,蔡小林
    心理月刊. 2025, 20(1): 163-16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与分析多元化心理健康干预在艾滋病(AI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8月~202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艾滋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掷硬币原则把94例患者分为多元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干预,多元组给予多元化心理健康干预,两组患者的健康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多元组干预3个月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多元组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效能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组干预3个月后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7.23%,多元组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 多元化心理健康干预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能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也可提高自我效能与满意度。
  • 董丽,许敏,李元艳
    心理月刊. 2025, 20(1): 166-16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焦点解决短期干预(SFBT)在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SFBT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疾病不确定感、自我负担感受及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理痛苦温度计(DT)、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DT、MUIS、SPB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优良率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6%(P<0.05)。结论 SFBT在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中表现出理想的护理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有效缓解其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负担感受,并有效提升自我行为管理能力。
  • 刘佳,王萍,朱素雯
    心理月刊. 2025, 20(1): 169-17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分析对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实施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心理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选取研究对象80例,均为镇江市仁济医院收治的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于2021年3月~2024年3月开展研究。本次将以对照实验形式进行研究,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实施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同时均采用抗精神药物治疗。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经依从性评估,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更高(P<0.05);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更低(P<0.05);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从评估结果看,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实施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 刘璐,常欢,焦望,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172-1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将共情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76例,结合单双号分发法将这76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8例单号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共情护理,另外38例双号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共情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采用共情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并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对提升护理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 强薇,汤雯,王澄
    心理月刊. 2025, 20(1): 175-1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理性情绪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对癫痫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2021年8月~2024年8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80例癫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40)采用理性情绪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干预,对照组(n=40)采用音乐疗法干预。评估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羞耻感、应对方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面对困难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以及个性羞耻、行为羞耻、身体羞耻、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能力、情绪状况、身体状况、社会功能、行为问题方面生活质量以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性情绪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对癫痫患儿心理状态干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睡眠质量以及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降低患儿羞耻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张艳,田志强,白强
    心理月刊. 2025, 20(1): 178-1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应激系统理论下实行护理干预对于双相情感障碍(BD)疾病发作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入院治疗的80例BD疾病发作患者,随机数字表均分,观察组在应激系统理论下实行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躁狂与抑郁症状、心理弹性、心理应激指标等多项护理指标。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躁狂症状,心理弹性评分、心理应激指标、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差异(P>0.05)。护理8周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护理前,观察组的躁狂与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参照组,心理应激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应对方式评分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 在应激系统理论下实行护理干预能够缓解BD疾病发作患者的躁狂与抑郁症状,提升其心理弹性,改善其疾病应对方式,且能减少心理应激反应,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周利玲,张虎田,左琳琳
    心理月刊. 2025, 20(1): 181-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2月~2024年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两组均干预2周,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结果 干预2周后,观察组中文版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短表(MFSI-SF)量表中整体情况、活力、心理状态、躯体症状、情绪疲乏的维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分中积极应对、自我决策、自我减压三个维度的评分显著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医学应对量表(MCMQ)量表中面对维度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回避、屈服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在干预多发性骨髓瘤中有显著优势,可明确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效能,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 杨盼盼,杨影影,赵临双
    心理月刊. 2025, 20(1): 184-18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术前动机性访谈在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在医院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常规护理中增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术前动机性访谈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护理后,两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产妇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两组自我效能感、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在产后,研究组的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且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研究组的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基于积极心理学对产妇进行术前动机性访谈,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有助于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 调查研究
  • 李娜
    心理月刊. 2025, 20(1): 187-1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石河子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4年1月~3月,通过自编的《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石河子市8个社区居民发放并回收1600份问卷,调查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石河子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总均值为2.65±0.57分。82.00%社区居民希望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73.38%的社区居民希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心理健康服务,66.88%的社区居民希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44岁以下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得分高于44岁以上的居民(t=2.586,P<0.01);城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高于团场社区居民(t=5.792,P<0.001);非示范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均高于示范社区居民(t=-4.872,P<0.001);中专及技校文化程度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得分略高于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文化程度的居民(F=2.704,P<0.05);未婚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得分高于已婚和离异居民(F=4.185,P<0.01);月收入在4000~6999元的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得分高于月收入2000~3999元的居民(F=2.82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区类型、居住地、婚姻状况(已婚)是影响石河子市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石河子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较强烈。石河子市应根据社区居民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要重点关注居住在城市社区、非示范社区、未婚群体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 李柯颖,胡珊,赵娟
    心理月刊. 2025, 20(1): 192-1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的具体特性与当前状态,并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云南某职业学院护理学院进行调查。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49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郝玉芳编制的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量表,从职业自我概念、留职利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与社会说服五个方面收集数据。数据比较采用了独立样本 t 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495名研究对象主要来自农村,大多数非独生子女。社会实践与专业相关性较低,社团参与度略高。在护理职业认同感分析中,职业认同感的平均得分为57.85分,标准差为10.42分,表明研究对象的护理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水平。在各项指标的维度分析中,职业自我概念得分条目得分最高,多数学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主要依据的是他们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兴趣。此外,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与护理职业认同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基于职业认同理论,针对“00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进行了调查,发现其认同感处于中等水平,且个人兴趣是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社会实践活动与职业认同感呈负相关,可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激发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
  • 拓淑娟
    心理月刊. 2025, 20(1): 196-19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50例留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及对教师工作的启示。方法 2023年11月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护理专业18个班级中抽取50例留守中职学生,另抽取50名非留守中职学生作为对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留守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对教师工作的启示。结果 与非留守中职学生比较,留守中职学生SCL-90各项目及总分均更高(P<0.05);50例留守中职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阳性32例(64.00%)、无心理健康问题18例(36.00%);与心理健康阴性症状的学生比较,心理健康阳性症状的学生为女性、居住地农村、父母关系不和睦、师生关系不和睦、学业与就业压力较大、家庭月收入≤2000元、教育认知水平低的占比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居住地农村、父母关系不和睦、学业与就业压力较大、家庭月收入≤2000元、教育认知水平低均为留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留守中职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受性别、居住地、父母关系、学业与就业压力、家庭经济水平、教育认知水平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陈梦宇,王丹若,袁玲,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199-2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的知识、信念、行为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11月~2024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的住院患者自杀预防知信行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回收879份问卷,有效问卷861份,有效回收率为97.95%。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的知识、信念、行为及总得分依次为 41.91±7.52 分、34.42±4.59 分、50.07±11.95 分和 126.39±19.35 分。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工作科室是否接收癌症患者、是否参加过住院患者自杀预防培训是临床护士自杀预防知信行水平的显著影响因素(P<0.01)。结论 临床护士对患者自杀预防知信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提示医院管理者可适当强化临床护士的患者自杀预防培训,尤其可组建以肿瘤专科护士为核心患者自杀干预团队。
  • 耿露昕,刘芳,张冬茜
    心理月刊. 2025, 20(1): 203-2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4年6月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与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其PTG现状,调查影响乳腺癌患者PTG的单因素(年龄、文化程度、生育意愿、居住地、婚姻状况、临床分期、肿瘤类型、医疗付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PTG与家庭弹性的相关性,并对乳腺癌患者PTG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PTGI评分为 57.68±4.91 分,整体处于低水平。PTGI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中文家庭弹性评估量表(C-FRA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PTG的影响因素包括生育意愿、临床分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医疗付费方式。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PTG水平偏低,主要受文化程度、生育意愿、婚姻状况、临床分期、医疗付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弹性的影响,临床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并积极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方案促进患者的PTG提升。
  • 郝舒亭,刘志娟,孔晓旭
    心理月刊. 2025, 20(1): 206-2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伤残接受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心理护理策略。方法 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均经伤残接受度量表(ADS)患者伤残接受度,并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开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影响伤残接受度的高危因素。结果 83例ADS评分为 68.47±5.27 分;单因素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功能、文化程度与伤残接受度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显示,女性、离异或丧偶、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应对方式消极、社会支持一般、家庭功能一般、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为影响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伤残接受度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伤残接受度与性别女、离异或丧偶、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应对方式消极、社会支持一般、家庭功能一般、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关系密切,还需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伤残接受度,更好面对生活。
  • 孙红,肖敏恒,何娟
    心理月刊. 2025, 20(1): 209-2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心理痛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62例艾滋病患者,均在抗病毒治疗期间采用中青年艾滋病心理痛苦量表(PD-HIA)评估心理痛苦,并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工作、是否独居、性取向、经济收入、应对方式、是否告诉家人、社会支持、确诊时间、疾病认知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开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心理痛苦的高危因素。结果 62例患者PD-HIA评分为 70.25±6.12 分;单因素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工作、经济收入、应对方式、是否告诉家人、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下、已婚、有工作、经济收入<5000元/月、消极、未告诉家人、社会支持一般为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心理痛苦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心理痛苦与高中及以下、已婚、有工作、经济收入<5000元/月、消极、未告诉家人、社会支持一般关系密切,还需做好针对性护理,减轻患者心理痛苦。
  • 韩朝春,唐高,刘英
    心理月刊. 2025, 20(1): 212-2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痛苦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于复查或就诊时评估心理痛苦,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合并基础疾病种类、病程、住院次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方式、居住情况、治疗方式、家庭功能、伴焦虑或抑郁情绪多方面基础资料,开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20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DT评分为 5.42±1.13 分;②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合并基础疾病种类、住院次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功能、伴焦虑或抑郁情绪与心理痛苦关系密切(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离异或丧偶、合并基础疾病种类≥3种、住院次数≥3次、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月、家庭功能一般、伴焦虑或抑郁情绪为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痛苦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痛苦与初中及以下、离异或丧偶、合并基础疾病种类≥3种、住院次数≥3次、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月、家庭功能一般、伴焦虑或抑郁情绪关系密切,还需高度重视,做好相应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 综 述
  • 张艺
    心理月刊. 2025, 20(1): 215-2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医学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和神经生物学等多种复杂因素。目前,尽管存在多种治疗方法,但仅约30%的患者在接受一线治疗后能完全缓解。此外,传统药物存在起效慢、副作用大且易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个体化治疗方法。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抑郁症治疗的预测因素,以期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本文综述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新兴的治疗预测因素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姜悦,刘琪希,吴锦清,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218-2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关于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护理措施研究进展。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持续攀升及老龄化社会的趋势,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关键治疗手段。然而,术后普遍存在的运动恐惧现象显著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并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阐释了PCI的基本原理、主要适应症以及术后恢复期间运动对促进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分析了术后运动恐惧的定义、具体表现形态及其对康复过程的潜在不利影响,并从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策略、放松技巧与锻炼规划、家庭及社会支持体系等四个维度,全面探讨了降低PCI术后运动恐惧水平的综合护理措施,希望能推动该领域护理实践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 李奇
    心理月刊. 2025, 20(1): 221-2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否定被用于表述拒绝、禁止、非存在状态或者某一事实的对立面,其加工过程与个体的工作记忆、抑制功能、思维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存在紧密关联。现有的涉及否定的理论存在多种观点,且未曾从发展的视角予以验证。探明儿童否定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机制有助于厘清否定加工的机制。本研究对常见的儿童否定研究范式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不同范式产生不同研究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索,阐明不同范式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为研究儿童否定的加工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关于否定理论的研究方向提出新的路径。
  • 王晨博,高海飞,张利,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226-2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作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目前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众多研究发现NSSI行为具有成瘾性,与奖赏网络密切相关,涉及众多的脑区,如伏隔核、纹状体、前额叶皮层、眶额叶皮层、杏仁核、前扣带回、海马及岛叶等奖赏区域。本文通过阐述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奖赏网络在结构态和功能态磁共振方面的变化,旨在探索奖赏网络的改变是否可以作为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客观标志物,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早期有效识别,降低临床NSSI行为的发生率,提高诊疗的效率提供一种科学可行的办法。
  • 樊林峰
    心理月刊. 2025, 20(1): 229-2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职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职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特点、形成原因、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及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展望。职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对心理健康研究有两方面的启示,在理论上,职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为厘清个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对象;在实践中,职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为建立以职业为基础的心理健康预警体系提供数据和实践支撑。
  • 王忠瑜,白丽,郭庆,等
    心理月刊. 2025, 20(1): 233-2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心衰患者家庭照顾者在患者日常生活及治疗中承担主要照顾任务,日常照顾给照顾者带来了一些消极感受,但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近年来更多学者将视角从疾病对照顾者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转向照顾者积极感受。本文对慢性心衰患者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的概念、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高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照护质量。
  • 徐文惠,阴梦玲
    心理月刊. 2025, 20(1): 236-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1.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作为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传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常常面临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因此,人工智能(AI)的兴起为抑郁症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从而潜在地增强行为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本文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在抑郁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中的研究进展,为抑郁症管理提供变革性和个性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