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4-28
  
    论著 学术探索
  • 白一凡,白金鑫,马素慧,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肥胖乳腺癌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开发肥胖乳腺癌患者失志综合征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初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方法 按照非匹配(成组)设计原则,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便利抽取2023年8月~2024年5月唐山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肥胖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2版失志量表(DS-II)评分,评分>9分的16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评分≤9分的1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乳腺癌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饮食模式以肉类为主、不规律运动、自我调适能力弱、有体像困扰、心理需求未满足、医疗卫生信息需求未满足、生理需求未满足是肥胖乳腺癌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结果显示,模型的灵敏度为86.23%,特异度为83.23%,准确率为84.75%,AUC值为0.923。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饮食模式、规律运动、自我调适能力,预防失志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牛彩丽,陈亚静,李淑英,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提高患者疾病接受度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2月~2024年10月,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接受度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癌症复发恐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承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26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甲状腺癌患者疾病接受度得分 20.51±7.58 分,心理弹性得分 55.50±15.65 分、癌症复发恐惧得分 37.22±10.94 分、社会支持得分 39.87±11.64 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疾病接受度得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与癌症复发恐惧总分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社会支持是疾病接受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5.40%。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疾病接受度水平中等偏下,护理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从多方面挖掘甲状腺癌患者的正向积极心理,采取系统化、个体化的疾病接受度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刘玉青,史洁,叶梅华,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0-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疾病进展恐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D型人格与急救医疗服务(EMS)呼叫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纳入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汉化版疾病进展恐惧量表(FoP-Q)、D型人格量表(DS-14)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与D型人格特征,记录EMS呼叫时间,分析FoP-Q评分与DS-14评分、EMS呼叫时间的相关性。经AMOS 22.0软件分析AMI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对DS-14评分、EMS呼叫时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AMI患者FoP-Q总分 131.25±12.31 分,DS-14总分 19.17±2.44 分,EMS呼叫时间 189.65±49.42 min。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AMI患者FoP-Q评分与DS-14评分呈正相关(r=0.941,P<0.05),FoP-Q评分与EMS呼叫时间呈负相关(r=-0.925,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提示,DS14评分对EMS呼叫时间存在负向效应(β=-0.251,P<0.05),DS14评分对FoP-Q评分存在正向效应(β=0.677,P<0.001),FoP-Q评分对EMS呼叫时间存在负向效应(β=-0.744,P<0.001)。疾病进展恐惧对DS14评分、EMS呼叫时间的中介效应为-0.504,占总效应比值66.75%(-0.504/-0.755)。结论 AMI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疾病进展恐惧情绪并表现为D型人格,疾病进展恐惧在D型人格与EMS呼叫时间中起到中介作用,均会影响EMS呼叫时间,临床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消除负面情绪,避免D型人格对其预后的不良影响。
  • 陆红霞,李君,吕蒙,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4-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产妇临产前情绪及社会支持对产后创伤应激障碍(P-PTSD)的影响,探讨临产前焦虑和P-PTSD的调节效应。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3年12月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29例孕妇在孕晚期进行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爱丁堡产后抑郁自测量表(EPDS)、压力知觉量表(PSS)、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FFM-N)、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及在分娩后1个月进行城市分娩创伤量表(BiTS)测量,对P-PTSD发生率和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共纳入329例孕妇,其中P-PTSD发生率为3.65%(12/329),有产后抑郁的孕产妇P-PTSD发生率为9.88%(8/81),有中度及以上焦虑症状的孕产妇P-PTSD发生率为10.00%(11/110)。P-PTSD与焦虑、抑郁、压力及人格呈正相关(P<0.001),P-PTSD与社会支持度呈负相关(P<0.001),其中GAD-7与P-PTSD存在显著影响(t=10.026,P<0.001);社会支持在GAD-7与P-PTSD之间调节的交互性具有显著差异(β=-0.049,SE=0.015,t=-3.354,P<0.001)。结论 P-PTSD发生率较高,尤其具有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孕产妇。焦虑大大增加了P-PTSD的发生,P-PTSD的发生能明显提高社会支持度,社会支持在GAD-7与P-PTSD之间起调节作用。
  • 刘海迪,胡红娟,曾亚华,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8-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人文关怀体验和需求,为采取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例及主要照顾者13例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归纳为3个类属10个主题:人文关怀认识不足、人文关怀体验(及时满足需求、主动沟通、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度的责任心、正向鼓励、医疗制度严谨)、人文关怀需求(优质服务需求、知识需求、适宜的住院环境、经济支持)。结论 为了更好地在临床实施人文关怀措施,医务人员层面应当关注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的人文关怀需求,构建具有人文关怀特色的康复方案,医院层面应当为患者提供适宜的住院环境,健全医院的人性化制度,社会层面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患者的康复提供经济支持,以提高住院脑卒中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人文关怀的体验。
  • 邓爱娥,陈晓燕,肖衡秀,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22-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实施正念疗法对PCI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Web of Science、CINAHL,以及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时间跨度为各数据库建库~2023年5月。采用主题词(MeSH)与自由词联合检索,辅以文献追溯法(手动筛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及综述),以最大限度覆盖相关文献。数据分析: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并评估异质性。结果 纳入文献共计10篇,包括84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正念疗法与对照组相比,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有显著作用(焦虑:SMD=-0.73,95%CI=-0.86~-0.60,P<0.001;抑郁:SMD=-1.43,95%CI=-1.57~-1.29,P<0.001)。此外,正念疗法还能显著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压力水平(SMD=-0.51,95%CI=-0.69~-0.33,P<0.001),改善患者睡眠质量(SMD=-2.12,95%CI=-2.40~-1.85,P<0.001)。结论 正念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可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 孙菲菲,李静,胡晓婧
    心理月刊. 2025, 20(8): 26-2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近5年PubMed数据库国外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研究方向提供借鉴。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2019年~2024年国外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相关论文,使用BicombV202108以及gCLUTOV1.0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相关文献1840篇,发文量在2023年达到最高,近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共提取高频关键词16个,出现频次累计百分比为21.49%。经聚类分析共总结出研究热点:护士的心理适应性、护士的态度及心理困扰情况、COVID-19期间护士心理、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弹性、护士的职业倦怠。结论 近年来,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研究的内容更加精细和深入,研究对象包含综合医院和各专科医院临床护士以及由学校阶段向医院阶段过渡的临床实习护理专业学生,聚焦护士的心理适应性、心理困扰、心理弹性等临床关注热点问题。今后仍需不断总结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挖掘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供思路。
  • 陶倩,申燕,李承杰
    心理月刊. 2025, 20(8): 30-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验中文版锻炼行为调查量表(BREQ-II)在大学生及高中生中的信效度和测量等值性。方法 2023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选取了840名从高一~大四的学生进行施测。随后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模型竞争、信效度分析和测量等值性检验。结果 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8、0.892、0.846、0.789和0.951。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原量表的5个维度合并为4个;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拟合度良好(x2=385.153,df=125,CFI=0.947,TLI=0.936,RMSEA=0.083,SRMR=0.052),且在大学生和高中生间具有完全的测量等值性。结论 此量表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和高中生群体,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我国青少年群体运动动机的有效工具。
  • 曹璐,郑常君,罗斌
    心理月刊. 2025, 20(8): 34-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1年后心理焦虑和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146例患者进行抑郁和焦虑心理状况的调查评估,使用OLSON婚姻质量量表(ENRICH)中经济情况、业余生活、夫妻性格相容性及夫妻交流子量表进行社会情况及家庭支持评估。采用 t 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影响因素。结果 146例宫颈癌患者1年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 45.83±11.86 分和 42.33±10.37 分;多因素分析提示经济情况、夫妻交流、夫妻性格相容性与患者心理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P<0.05),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与焦虑、抑郁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放疗1年后焦虑和抑郁情况仍然存在,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情况、夫妻交流、夫妻性格相容性、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在关注患者临床疗效的同时,更应重视这些远期心理影响因素,针对性给予相关心理干预和政策帮扶,完善生活保障,促进该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 刘燕玲,金春燕
    心理月刊. 2025, 20(8): 37-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小城市3~6岁幼儿焦虑情绪与家长育儿压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和简式育儿压力量表,面向乐山市市区6所幼儿园770名3~6岁的幼儿家庭进行调查。结果 家长育儿压力总体处于高水平状态。家长育儿压力与幼儿焦虑存在正相关。其中,广泛焦虑(r=0.617,P<0.01)、社交焦虑(r=0.624,P<0.01)、强迫症状(r=0.658,P<0.01)、恐惧症(r=0.936,P<0.001)和分离焦虑(r=0.608,P<0.001)。结论 中小城市3~6岁幼儿的焦虑情绪与家长的育儿压力有显著相关。
  • 罗在贵,杨云智,谢小敏,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41-4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体面劳动感、职业召唤与留职意愿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留职意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4~6月选取深圳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308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量表、体面劳动感知量表(DWPS)、职业召唤量表(CS-12)和留职意愿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低年资护士体面劳动感、职业召唤、留职意愿总分分别为 52.94±6.81 分、 38.73±7.24 分、 20.05±3.46 分。相关性分析显示,体面劳动感、职业召唤、留职意愿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均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职业召唤在体面劳动感与留职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64,占总效应的77.65%。结论 低年资护士体面劳动感和职业召唤是影响其留职意愿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可采取多种综合性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体面劳动感和职业召唤,进而提高其留职意愿,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发展。
  • 孙晓慧,马蓉蓉,付洋洋
    心理月刊. 2025, 20(8): 45-4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同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以自我同情量表(SCS)评估患者的自我同情情况,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探究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同情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SCS评分为 68.89±4.21 分,位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文化水平、居住地、居住方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手术方式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同情水平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疾病、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复发转移、焦虑抑郁、社会支持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同情水平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慢性疾病(B=1.754,标准化回归系数=0.421)、无配偶(B=2.468,标准化回归系数=0.526)、家庭月收入≤5000元(B=1.248,标准化回归系数=0.328)、有复发转移(B=1.535,标准化回归系数=0.409)、有焦虑抑郁(B=1.371,标准化回归系数=0.372)、低社会支持(B=2.035,标准化回归系数=0.483)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同情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同情水平的影响因素存在多样性,如有慢性疾病、无配偶、家庭月收入≤5000元、有复发转移、有焦虑抑郁、低社会支持。
  • 童诗羽,张雷,王亚茜,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48-5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医务人员自我分化水平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及健康自我管理认知能力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13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自我分化水平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结果 ①自我分化水平负向预测职业倦怠水平(β=-0.313,P<0.01);②自我分化水平正向预测健康自我管理认知能力(β=0.167,P<0.01);③健康自我管理认知能力在自我分化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22.68%。结论 提高自我分化水平和健康自我管理认知能力能够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
  • 陈艳美,祝敏,贾英
    心理月刊. 2025, 20(8): 51-5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并探讨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选取徐州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共计82例,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习得性无助感量表(LHS)、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生活满意度量表(BMLS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习得性无助感得分为 54.67±10.86 分,心理弹性得分为 51.22±10.52 分,生活满意度得分为 18.55±3.86 分。相关关系显示,三者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肝硬化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在年龄(t=2.326,P=0.025)、婚姻状况(t=2.432,P=0.017)、家庭月收入(F=2.533,P=0.029)及学历(F=3.182,P=0.006)方面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成为肝硬化患者习得性无助感水平的危险性因素(P<0.05)、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学历成为肝硬化患者习得性无助感水平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及学历是肝硬化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
  • 崔向燕,杨杰
    心理月刊. 2025, 20(8): 54-5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统计初产妇产后1周内焦虑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4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统计产后1周内焦虑发生例数,并采集产妇年龄、学历、有无固定工作、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健康、是否早产、是否生产时间过长、是否产后出现并发症、是否产后出血、是否产后母婴分离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初产妇产后1周内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120例初产妇中,共有15例产后1周内发生焦虑,发生率为12.50%。单因素显示,年龄、学历、有无固定工作、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健康、是否早产、是否生产时间过长、是否产后出现并发症、是否产后出血、是否产后母婴分离与初产妇产后1周内焦虑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6.000,95%置信区间=1.778~20.248)、初中及以下学历(OR=4.000,95%置信区间=1.270~12.603)、无固定工作(OR=6.565,95%置信区间=1.940~22.208)、剖宫产(OR=6.500,95%置信区间=1.728~24.455)、新生儿性别为女(OR=3.422,95%置信区间=1.124~10.419)、新生儿不健康(OR=4.000,95%置信区间=1.270~12.603)、早产(OR=5.054,95%置信区间=1.503~16.989)、生产时间过长(OR=8.353,95%置信区间=2.210~31.569)、产后出现并发症(OR=6.565,95%置信区间=1.940~22.208)、产后出血(OR=4.364,95%置信区间=1.382~13.779)、产后母婴分离(OR=5.500,95%置信区间=1.633~18.521)均为初产妇产后1周内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初产妇产后1周内存在一定焦虑风险,与年龄≤3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无固定工作、剖宫产、新生儿性别为女、新生儿不健康、早产、生产时间过长、产后出现并发症、产后出血、产后母婴分离情况均相关,临床需据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 耿咪咪,孙子惠,王雅亭
    心理月刊. 2025, 20(8): 57-5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4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收集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采用照顾者预期性悲伤量表(AGS)评价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情况,采用照顾负担量表(CBI)评价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估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照顾负担、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连续性变量的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AGS评分为 86.07±8.95 分,悲伤水平偏高,各维度中,失去感维度评分最高,任务完成能力维度评分最低。女性、初中及以下、日照顾时长>4 h、已照顾天数>180 d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AGS评分高于男性、高中及以上、日照顾时长≤4 h、已照顾天数≤180 d的主要照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CBI评分为 74.86±12.37 分,SSRS评分为 23.49±4.52 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CBI评分呈正相关,与SSRS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日照顾时长、已照顾天数、CBI评分、SSRS评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AGS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性别、日照顾时长、已照顾天数、CBI评分、SSRS评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照顾者AGS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照顾负担会加重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而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其预期性悲伤。
  • 孔盼盼,王珣,刘巧
    心理月刊. 2025, 20(8): 60-6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眩晕患者述情障碍水平状况,并探讨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挑选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入组眩晕患者进行问卷调查。t 检验、x2 检验、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统计计算。结果 共有82例眩晕患者先后参与到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中,年龄45~79岁,平均 56.38±10.23 岁,男性52例,占比63.41%,女性30例,占比36.59%。回收82份眩晕患者述情障碍问卷,分析发现:述情障碍得分分布25~82分,总得分 52.23±12.56 分,条目均分 2.61±0.67 分。单因素结果如下:眩晕患者述情障碍得分在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患病时长方面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患病时长、性别、文化水平成为眩晕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眩晕患者述情障碍状况处于较高水平。临床护理人员可根据本研究结果,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述情障碍可能造成患者心理不良情绪的蓄积,不利于患者后续的康复和治疗。临床工作人员应针对述情障碍的高危人群积极进行疏导,鼓励患者进行内心情绪的表达和输出,可以科学有效降低患者述情障碍状况,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 刘琪,王艳
    心理月刊. 2025, 20(8): 63-6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老年腰痛人群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老年腰痛人群抑郁的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20年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抑郁水平评定量表,分析年龄≥60岁的中国老年腰痛人群的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x2 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调查期间,中国老年腰痛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达90.68%(2317/25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吸烟、高强度活动、适度强度活动、轻强度活动、午休时间以及夜间睡眠时间是老年腰痛人群患抑郁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59 min是老年腰痛人群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午睡时长≥120 min也是老年腰痛人群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小学文化是老年腰痛人群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国老年腰痛人群抑郁症状患病率较高(90.68%),建议老年人每天午睡时长为30~59 min或≥120 min,适度的午休是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对老年腰痛人群抑郁症状的早期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 戚桂芬,时桂香,宋萌
    心理月刊. 2025, 20(8): 66-6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脑出血偏瘫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以脑卒中病人病耻感测评量表(SSS)评估其病耻感,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其社会支持水平,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其希望水平,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探究影响脑出血偏瘫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脑出血偏瘫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26例脑出血偏瘫患者,SSS评分为 62.45±3.49 分、PSSS评分为 38.42±2.95 分、HHI评分为 24.95±2.68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基础疾病、家庭月收入与脑出血偏瘫患者病耻感水平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文化水平、偏瘫部位、社会支持水平、希望水平与脑出血偏瘫患者病耻感水平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下文化(B=2.352,标准化回归系数=0.598)、利侧(B=1.498,标准化回归系数=0.429)、低社会支持(B=1.873,标准化回归系数=0.475)、低希望水平(B=2.015,标准化回归系数=0.502)是影响脑出血偏瘫患者病耻感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SS评分与PSSS评分及HH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有紧密的相关性,对此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 张鲜,赵徽,彭红
    心理月刊. 2025, 20(8): 69-7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SP)患者自知力水平及其同情绪调节能力、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收治的85例SP患者,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情绪调节量表(ER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的自知力水平、情绪调节能力、心理弹性;另收集85例患者的年龄等有关资料,探究影响其自知力水平的高危因素;另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自知力水平同情绪调节能力、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结果 85例SP患者,ITAQ评分为 11.35±1.69 分、ERQ评分内认知重评维度评分为 22.69±2.57 分、表达抑制维度评分为 8.31±1.25 分,CD-RISC评分为 51.25±3.71 分;文化水平、运动频率、睡眠时间、心理治疗与SP患者的自知力水平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从不运动、睡眠时间<7h/d、未接受心理治疗是影响SP患者自知力水平的高危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TAQ评分与ERQ评分内认知重评维度评分及CD-RISC评分呈正相关,ERQ评分内表达抑制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SP患者的自知力与情绪调节能力、心理弹性呈紧密的联系,对此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 王遥,张志辉
    心理月刊. 2025, 20(8): 72-7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感知压力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并检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在2024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332名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抑郁量表(PHQ-9)、焦虑量表(GAD-7)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相关变量。使用SPSS 20.0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感知压力与抑郁(r=0.168,P<0.01)和焦虑(r=0.141,P<0.05)显著正相关,且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r=-0.108,P<0.05)。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心理弹性在感知压力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的间接效应占抑郁总效应的19.73%,占焦虑总效应的23.58%。结论 感知压力通过心理弹性影响医务工作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提升心理弹性可作为改善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干预方向。
  • 韦鑫,陆新园,杨盼
    心理月刊. 2025, 20(8): 75-7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根据P300事件相关电位调整个性化干预策略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收治的86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P300事件相关电位监测,每2周测试1次,并根据P300波幅和潜伏期变化调整个性化干预策略。对比两组的P300潜伏期和波幅、情绪状态、非自伤行为、认知功能。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12周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伤行为完全缓解率达76.74%。结论 P300监测指导的个性化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
  • 谢丽萍,潘梦佳,吴莹,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78-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探讨低年资护士心理弹性和应急能力与压力相关成长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21年3月~6月通过便利抽样法对宁波市3所三级医院33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问卷、10条目心理弹性量表、压力相关成长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得分为 124.16±9.94 分,10条目心理弹性量表得分为 23.92±5.32 分,压力相关成长得分为 21.23±4.95 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P<0.001),应急能力与压力相关成长呈正相关(P<0.001),心理弹性与压力相关成长呈正相关(P<0.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低年资护士心理弹性在应急能力和压力相关成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结论 心理弹性是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与压力相关成长之间的中介变量,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低年资护士心理弹性水平来提高其应急能力,从而促进低年资护士压力相关成长。
  • 张艳萍,杨小蕾,刘媛
    心理月刊. 2025, 20(8): 81-8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肩关节术后康复期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4年9月本院收治的264例肩关节术后康复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恐动症分为恐动症组与非恐动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并施以护理干预。结果 264例患者中发生恐动症者58例,发生率为2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术后疼痛、焦虑抑郁、肩关节功能、自我效能感等与患者发生恐动症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显示BMI≥24 kg/m2、术后疼痛、焦虑及抑郁、术后肩关节功能差、自我效能感低是患者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肩关节术后康复期患者发生恐动症的风险较高,而BMI≥24 kg/m2、术后疼痛、焦虑抑郁、术后肩关节功能差、自我效能感低是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早期识别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 心育教学
  • 刘林艳,张夏静
    心理月刊. 2025, 20(8): 84-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际困扰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家庭环境、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问卷星为平台,于2024年6月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632名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PANAS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以及心理弹性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人际困扰与正性情绪、家庭环境、心理弹性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423,P<0.01;r=-0.301,P<0.01;r=-0.386,P<0.01),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7,P<0.01);人际困扰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和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直接效应均显著(β=-0.251,β=0.445);家庭环境和心理弹性的独立中介作用(β=-0.056,β=-0.144)以及家庭环境-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均显著(β=0.040)。结论 人际困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家庭环境和心理弹性在其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 杨辰宇,李义安
    心理月刊. 2025, 20(8): 88-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究自尊和公正世界信念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大学生恶意创造力的关系中发挥多重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5月,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自尊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恶意创造力量表对聊城大学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搜集到的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结果 ①男生的恶意创造力水平显著高于女生(P<0.001),大一学生的恶意创造力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级(P<0.001)。②儿童期心理虐待与自尊、公正世界信念呈显著负相关,与恶意创造力呈显著正相关(P<0.001),自尊、公正世界信念与恶意创造力呈显著负相关(P<0.001),自尊与公正世界信念呈显著正相关(P<0.001)。③自尊和公正世界信念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恶意创造力中起多重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14.79%。结论 自尊和公正世界信念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大学生恶意创造力的关系中发挥多重链式中介作用。
  • 贾春红,岳文静,郭璇,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92-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讨青少年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24年5~8月山东省聊城市某初中、高中1000人,使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及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 ①在应对方式上,男生、女生在问题解决(t=-3.883,P<0.001)、寻求支持(t=-3.658,P<0.001)、合理解释(t=-3.581,P<0.001)、忍耐(t=-2.041,P=0.042)、逃避(t=-4.166,P<0.001)、发泄情绪(t=-3.139,P<0.001)以及幻想(t=-5.051,P<0.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生与高中生在问题解决(t=-4.236,P<0.001)、寻求支持(t=-4.040,P<0.001)、合理解释(t=-3.376,P<0.001)、逃避(t=-3.569,P<0.001)、发泄情绪(t=-2.598,P=0.010)以及幻想/否认(t=-4.271,P<0.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在心理健康方面,男生、女生在学习焦虑(t=-3.358,P<0.001)、身体症状(t=-2.171,P=0.030)以及冲动倾向(t=3.887,P<0.001)存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与高中生在学习焦虑(t=-3.121,P=0.002)、身体症状(t=-2.364,P=0.018)以及冲动倾向(t=3.780,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在手机依赖方面,男生、女生在失控性(t=8.848,P<0.001)、戒断性(t=9.906,P<0.001)以及低效性(t=2.336,P=0.020)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失控性(t=8.957,P<0.001),以及低效性(t=2.570,P=0.010)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④手机依赖能够预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作用显著(t=8.371,P<0.001),应对方式在手机依赖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当中能够起到部分中介效应(t=11.376,P<0.001),效应值在19.37%。结论 青少年的手机依赖会让青少年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建议家庭、校园对青少年多些情感支持、关心。
  • 李颖,阿拉坦巴根
    心理月刊. 2025, 20(8): 96-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气质类型、大学生人际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2022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陈会昌气质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内蒙古某大学30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相关分析,胆汁质(r=-0.181,P<0.01)、多血质(r=-0.575,P<0.01)和抑郁质(r=-0.489,P<0.01)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而黏液质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82,P>0.01)。各气质类型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联系,父母拒绝(r=-0.570,P<0.01)、过度保护(r=-0.679,P<0.01)与人际关系负相关,情感温暖(r=0.133,P<0.01)与人际关系正相关。不同气质类型被试在人际关系得分上差异显著,胆汁质为 6.71±5.70,多血质为 3.81±3.50,黏液质为 7.80±5.96,抑郁质为 3.26±3.14。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与大学生人际关系间均存在显著中介效应。结论 胆汁质、多血质和抑郁质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气质类型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 林佳娇,康晶
    心理月刊. 2025, 20(8): 100-1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压力感知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对生命意义感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22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于2023年12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 SPSS2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作用的检验。结果 ①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与感知的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有显著的负向相关(P<0.01),而感知的社会支持则与生命意义感有显著正相关(P<0.01)。②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压力知觉和生命意义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37.72%。结论 压力知觉不仅会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也会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
  • 王瑛,陈舒瀚,沐守宽,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04-10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当前大学生孤独感体验的变化,编制大学生孤独感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2024年11月,在福建省内采取文献回顾、开放式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形成41项目的初始量表。对412名大学生进行初测,基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大学生孤独感量表包含23个项目。重新随机招募621名大学生再次施测,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及等值性检验。结果 大学生孤独感量表涉及三个维度:亲情孤独感、友情孤独感和爱情孤独感。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18~0.936之间,总分的Cronbach's α为0.966,均符合标准,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CL、CFI均大于0.90,模型拟合指数均符合标准值,模型与数据拟合度较好。结论 大学生三维孤独感量表结构合理,可用于大学生孤独感测量。
  • 杨建
    心理月刊. 2025, 20(8): 108-1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初中生是否具有钦佩对象,初中生教师钦佩感对课堂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教师亲密感在其中是否发挥中介作用。方法 2024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使用钦佩对象调查问卷、钦佩感量表、课堂学习投入量表、将他人纳入自我量表对某中学35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96.64%的初中生具有钦佩对象,初中生最钦佩对象前三名依次是某种职业的人(25.21%)、某位老师(17.37%)、父母(15.41%)。初中生教师钦佩感、教师亲密感、课堂学习投入年级差异显著,低年级高于高年级。初中生对教师的能力钦佩感和美德钦佩感平均分高于理论中值。初中生教师钦佩感、教师亲密感、课堂学习投入两两显著正相关,初中生教师钦佩感,包括能力钦佩感和美德钦佩感能显著预测课堂学习投入,教师亲密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初中生教师钦佩感能正向预测课堂学习投入,教师亲密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增强初中生教师钦佩感、教师亲密感提升课堂学习投入,改善学习成绩。
  • 龙海风,钟顺,罗祥梅
    心理月刊. 2025, 20(8): 112-1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7地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2023年3月~6月,通过使用马勒诗倦怠量表、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三种量表对7地市68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通过SPSS 21.0和Amos 21.0进行相关分析和构建方程模型。结果 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r=-0.295~-0.007,P<0.01;β=-0.460,P<0.001),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r=0.170~0.484,P<0.01;β=-0.192,P<0.001);②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的存在效应值为44.55%显著直接效应;③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在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效应值为55.45%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职业倦怠可直接负性影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 韩晓燕,陈文凤
    心理月刊. 2025, 20(8): 115-11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冥想在大学生压力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压力管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2024年10月~11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73名大学生随机分配至正念冥想组(新式组)和传统压力管理组(传统组)。新式组接受为期8周的正念冥想训练,传统组接受为期8周的传统压力管理课程。通过感知压力量表、五因素正念量表、心理韧性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评估两组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干预后,正念冥想组在压力感知水平、正念意识、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正念冥想是大学生压力管理的有效心理干预手段,能够显著降低压力感知,提升正念意识,改善情绪状态,增强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
  • 唐秋雁,夏生桂,谭飘,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19-12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护理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4年1月~9月,本研究使用便利抽样选取167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问卷为工具,对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得分 112.06±22.66 分,属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与学历、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有家人从事护理相关行业和就业本专业意向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就业本专业意向3个变量是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处于中等水平,学历、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有家人从事护理相关行业和就业本专业意向会影响护理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的高低,提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注重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提升,可以鼓励护理实习生提高学历、担任学生干部,带领护理实习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或学习等方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护士职业价值的肯定。
  • 袁婵,刘娟,张一波,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22-1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为后期寻求科学干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4年9月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3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就业前景乐观度、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及睡眠环境存在噪声干扰是当今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和睡眠环境存在噪声干扰是引起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有待改善,且易发生睡眠障碍,基于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并落实,将有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 冉斐斐,章文琰,郑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25-1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考研医学实习生情绪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1月~6月海南医科大学预计考研实习生352例,对实习生的情绪管理状况进行现况调查。采取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自制职业认同度评价表、医患关系量表、研究生学习压力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等量表收集实习生资料,对个人情绪管理策略和不良情绪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各因素对实习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影响。结果 DASS-21≤14分的实习生占比达46.59%,其中女性、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医患关系紧张、较大学习压力、睡眠情况差、不锻炼的占比相比DASS-21>14分的实习生高;DASS-21≤14分的实习生中进行放松训练的占比仅14.89%,同时有27.13%的实习生未进行情绪管理,而在DASS-21>14分的实习生中未进行情绪管理学生仅占7.93%,情绪管理选择最多的策略是运动锻炼,占比为37.80%。回归分析显示,低职业认同度、低家庭年收入、不良睡眠情况和消极采取情绪管理策略是实习生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情绪管理策略的选择受医患关系、学习压力和锻炼情况及不良情绪本身影响(P<0.05)。结论 医学实习生的情绪管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考研和实习并行进一步促进了实习生不良情绪的产生,个人情绪管理能力有限,应及时寻求外界支持。
  • 胡文鹏
    心理月刊. 2025, 20(8): 128-1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反刍思维、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24年6月,随机选取广东某高职院校大学生1386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刍思维量表(RR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大学生反刍思维、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发放问卷1500份,有效问卷1386份,有效率92.4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反刍思维得分、抑郁情绪得分、睡眠质量得分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r=0.400~0.520,P<0.01),抑郁情绪在反刍思维和睡眠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反刍思维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而且还通过抑郁情绪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 秦丽娜
    心理月刊. 2025, 20(8): 131-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高职院校特殊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保护性机制。方法 2024年3~10月,目的性抽样和方便抽取L职业技术学院12名特殊家庭大学生,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质性材料编码、分析、整理。结果 产生2个主题,8个子主题。主题1为个人力,包括积极认知、自我认同、负性情绪控制、解决问题;主题2为支持力,包括家庭支持-“托底”的依恋关系、人际协助、学校支持、社会支持。结论 高职院校特殊家庭大学生的个人力是心理韧性保护性机制的内部支柱,支持力是心理韧性保护性机制的外部动力,心理韧性保护性机制的建立或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观点主张与价值导向贡献其独有的智慧与力量。
  • 精神分裂症
  • 殷姝斓,柴濮政,顾如清
    心理月刊. 2025, 20(8): 134-1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远程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照住院日期的编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住院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远程护理,包括药物管理、症状监测、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服务。通过评估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药物依从性、照顾负担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药物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家属的照顾负担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远程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升药物依从性,减轻家属照护负担,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贺欣宇,黄丹阳,严琦,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37-1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日间嗜睡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其睡眠质量、日间嗜睡程度和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睡眠质量及日间嗜睡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究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78例患者中有51例(65.38%)存在睡眠质量异常(PSQI>7分),29例(37.18%)存在日间嗜睡现象(ESS>6分)。PSQI≤7分、ESS≤6分患者RBANS总分分别高于PSQI>7分、ESS>6分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即刻记忆、注意力、延时记忆、RBANS总分与PSQI得分呈负相关(P<0.01),即刻记忆、语言能力、RBANS总分与ESS得分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PSQI得分、ESS得分是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问题,睡眠质量、日间嗜睡与认知功能存在关联。
  • 徐露露,刘西和,黄娟娟
    心理月刊. 2025, 20(8): 140-14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情绪释放技术的团队心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6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接收的60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基于情绪释放技术的团队心理干预策略。对比两组在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四个量表的得分结果,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未显示出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PSQI、SQL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MCCB、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情绪释放技术的团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取得的疗效显著。
  • 王徵,蔡薇,杨剑
    心理月刊. 2025, 20(8): 143-1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团体教育联合正念认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扬州五台山医院2023年9月~2024年8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n=31)常规护理,观察组(n=31)采用团体教育联合正念认知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调查患者羞耻感、幸福感,分析其认知功能与主动交往能力,并评估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状程度。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更低(P<0.05);羞耻感评分更低,幸福感评分更高(P<0.05);认知功能评分更高,主动交往能力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阳性、阴性与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予团体教育与正念认知训练干预能减轻不良情绪,改善羞耻感与幸福感,能提升认知功能及交往能力,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 心身医学
  • 韩凯利,唐惠艳,黄丽萍,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46-14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的孕妇分娩恐惧干预方案,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选择2023年10月~2023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1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116例进行产检的孕晚期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的干预方案。于干预前、干预结束比较两组分娩恐惧水平、焦虑抑郁水平、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时间。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分娩恐惧水平低于对照组(t=8.270,P<0.001);实验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t=17.254,P<0.001);实验组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t=15.353,P<0.001);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x2=4.393,P=0.036);实验组自然分娩研究对象第一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t=-7.198,P<0.001)。结论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构建的孕妇分娩恐惧干预方案能降低初产妇分娩恐惧、缓解焦虑抑郁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第一产程时间。
  • 李连富,黄仕斌,黄翔
    心理月刊. 2025, 20(8): 150-1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喹硫平联合方案干预,探索分析联合方案对其焦虑、抑郁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诊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为小组划分的基本依据,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例数一致,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取喹硫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自评量表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生活质量各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均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治疗环节中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喹硫平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品质,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 护理心理
  • 曾喜云,林燕梅,谢君婷,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53-1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配偶参与式心理调适护理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命意义认知及复发恐惧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本院神经外科就诊治疗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配偶参与式心理调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心理状态[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生命意义认知水平[生命意义量表(MLQ)]、疾病复发恐惧程度[恐惧疾病复发量表(FCRI)]、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综合量表(QLQ-C30)]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脑胶质瘤患者的HADS得分、FCRI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胶质瘤患者MLQ得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胶质瘤患者QLQ-C30得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配偶参与式心理调适护理可以提高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命意义认知,减轻其对疾病复发的恐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杜洁,贾娟,曹影
    心理月刊. 2025, 20(8): 156-1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4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贝克焦虑量表(BA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以及健康行为能力。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BDI-Ⅱ、BAI、SPB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结果差异显著(P<0.05)。健康行为评价显示,研究组优良率95.45%较对照组77.27%更高(P<0.05)。结论 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COPD患者的负性情绪与自我感受负担,使其以积极的状态应对疾病,保障健康行为能力。
  • 季思佳,陈丹,姜凯
    心理月刊. 2025, 20(8): 159-1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音乐结合放松疗法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9月~2024年9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13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对照组(n=156)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157)实施音乐结合放松疗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应激水平以及癌因性疲乏情况。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抑郁、紧张以及慌乱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应激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收缩压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行为/严重程度、情感、躯体以及认知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结合放松疗法能有效缩短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改善心理状态和降低应激水平,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
  • 姜秀红,郭秀芹,袁珊珊
    心理月刊. 2025, 20(8): 162-1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音乐疗法联合沙盘游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24年2月~2024年9月产后抑郁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疗法基础上搭配音乐疗法及沙盘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效果及睡眠质量及心理症状评分、抑郁症治疗有效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SCL-90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CL-90、EPDS、PSQI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妇发生产后抑郁采取音乐疗法联合沙盘游戏干预的效果显著,该联合疗法可减轻抑郁症状,调节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状态。
  • 李冬青,花茂妍,吴玉丹
    心理月刊. 2025, 20(8): 165-1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授权赋能教育改善胃癌术后心理复原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4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1~2023.1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和常规护理+授权赋能教育(观察组)。护理结束,观察两组的心理复原力、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病耻感、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护理结束,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心理复原力水平高(P<0.05),生活质量更高(P<0.05),病耻感水平更低(P<0.05),且观察组的康复效果较优于对照组,疾病应对方式比较,观察组的面对评分较高,而屈服和回避评分较低(P<0.05)。结论 对胃癌术后患者采用授权赋能教育护理干预,可提高康复疗效,缩短康复时长,改善生活质量和疾病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复原力水平,降低患者病耻感,护理效果良好。
  • 李全芝,徐娇娇,吴倩男
    心理月刊. 2025, 20(8): 168-1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心理护理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7月本院收治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希望理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希望水平及生命意义感。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两组心理痛苦温度计(DT)、Herth 希望量表(HHI)、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C-MLQ)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DT评分更低,HHI与C-MLQ评分更高,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基于希望理论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提高希望水平与生命意义感。
  • 刘宏,魏奉天,焦春霞,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71-17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归因心理调适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病例采集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观察对象:通渭县碧玉镇卫生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组技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病例数以及护理方案:A组(52例,常规护理)、B组(52例,前者基础上应用归因心理调适),对比两组心境状态、疾病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依从性。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两组护理前简明心境量表(BPOMS)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境状态均有改善,相较于A组,B组紧张、困惑、抑郁、疲乏、愤怒评分更低,活力评分更高(P<0.05)。两组护理前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均有提升,相较于A组,B组自护概念、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评分更高(P<0.05)。两组护理前SF-36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提升,相较于A组,B组评分更高(P<0.05)。护理后,相较于A组,B组护理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 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采用归因心理调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境状态,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状态,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徐有静,赵广宇,湛展
    心理月刊. 2025, 20(8): 174-1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合理情绪疗法联合信息-动机-行为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n=42)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信息-动机-行为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MCMQ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评分及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合理情绪疗法与信息-动机-行为干预联合应用于肝硬化患者,可有效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改善应对方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 亓吉芬,张守英,赵新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77-17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疗法(MBCT)对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状态、正念水平、健康坚韧性的影响。方法 2023年7月~2024年6月,选取此期间在商河县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1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MBCT。比较两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正念觉知注意量表(MAAS)、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6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PANAS正性情绪评分更高,负性情绪评分更低,MAAS与HRHS评分更高,结果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MBCT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正念水平,改善其情绪状态,提高健康坚韧性与护理满意度。
  • 孙秀莹,路琼
    心理月刊. 2025, 20(8): 180-18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接纳承诺疗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4年3月,观察对象:通渭县中医医院收治80例糖尿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A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接纳承诺疗法。对比两组不良情绪、自我管理行为、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均有下降,相较于A组,B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有提升,相较于A组,B组各项评分更高(P<0.05);护理后,相较于A组,B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均有提升,相较于A组,B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采取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 个案报告
  • 蒋东平
    心理月刊. 2025, 20(8): 183-18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咨询师基于依恋理论,对一名20岁女性大学生由不安全依恋引发情绪和关系困扰的动力性心理咨询案例。来访者主诉症状表现为常莫名心慌和情绪低落,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受困扰,经过持续两个学期共26次咨询,很好地促进了来访者对自身症状的了解,很大程度改善了症状,增强了自我功能,具有很好的咨询效果,并得出善用反移情、此时此地、隐喻三方面启示。
  • 王欣,任江伟
    心理月刊. 2025, 20(8): 187-18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叙事疗法对1例大学生进行家庭关系改善并评价改善效果。借用叙事疗法基本技术以及双核系统的理念,对来访者进行工作,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与父母关系的量化评分评估咨询效果。SDS评分从68下降到35分,与母亲关系评分4分上升到8.5分,与父亲关系的评分从3分上升到7.5分。情绪及家庭关系有所改善,咨询目标基本达成。
  • 罗玲,白红霞
    心理月刊. 2025, 20(8): 190-1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对社区矫正对象误入犯罪歧途及其在社区矫正改造表现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家庭特征的分析和结构式家庭治疗观点的论述,并结合具体案例对结构式家庭治疗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经验交流
  • 李飞翔
    心理月刊. 2025, 20(8): 192-19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他们的生涯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指导对学生的选科和专业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尤为关键,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从而达成自我同一性,进而为未来的生涯规划奠定坚实基础。相反,若忽视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高中生很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对其选科及生涯规划的影响,并就相关教育策略展开分析。
  • 调查研究
  • 孔思思,黄乔国,吕小霞,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195-1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对音乐治疗的认知状况、影响因素及态度。方法 2023年5月~2024年10月,针对在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开展关于音乐治疗认知和态度的问卷调查,并对家属的音乐治疗认知和态度予以分析。结果 在519名精神疾病患者家属中,有114名家属知晓音乐治疗,知晓率为21.97%。家属对音乐治疗的态度得分为 11.22±1.93 分。就家属对音乐治疗的认知而言,“音乐治疗能消除负性情绪”的知晓率最高(65.51%),认为“大家都可以自己做音乐治疗”的知晓率最低(15.80%);而在家属对音乐治疗的态度方面,认为“精神疾病的音乐治疗将持续发展完善”的认同比例最高(57.61%),觉得“音乐治疗只是增加治疗费用负担”的认同比例最低(15.99%)。不同知晓情况的家属,其认知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家属对音乐治疗的认知与他们的职业、文化水平、是否从事医学相关工作、是否从事音乐相关工作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医学相关工作是家属对音乐治疗认知的重要独立促进因素。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对音乐治疗的认知水平较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是其对音乐治疗认知的重要独立促进因素。无论对音乐治疗是否知晓,家属对目前音乐治疗这一干预措施持有的不够积极态度普遍存在。
  • 谢敏,赵淼
    心理月刊. 2025, 20(8): 200-2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某山区村医共情疲劳、职业认同和工作投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共情疲劳、职业认同和工作投入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某四川山区41名村医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人口学信息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简短量表、中文版职业认同量表、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村医共情疲劳、职业认同和工作投入的情况,利用分层回归分析共情疲劳、职业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结果 村医共情疲劳平均得分 59.90±9.24,不同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的村医共情疲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村医职业认同平均得分 29.17±6.64,不同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的村医职业认同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村医工作投入平均得分 72.34±7.99,不同教育程度和收入的村医工作投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分层回归显示,职业认同对村医工作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共情疲劳在村医职业认同和工作投入的关系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结论 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村医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投入水平。村医的共情疲劳问题也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缓解他们的共情疲劳,对他们职业认同和工作投入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 张宏睿,刘婷婷,李娅,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204-20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方法 研究将在2023年4月~2024年8月间开展,以社区15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调研对象,收集患者个人基础资料,并以心理健康评测工具量表进行调查。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或者 F 检验。结果 150例患者中,48例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32例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2例出现重度心理健康问题,68例无心理健康问题;在进行人口特征评分比较后,年龄、性别、有无子女、经济保障、养老方式、婚姻状况的不同均会对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情况造成影响。结论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需要认真关注,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制定对策,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 彭慧娜,康晶
    心理月刊. 2025, 20(8): 208-2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影响乡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策略。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采用随机抽样对河南省郑州市某镇区20个村落600名老年人入户调查,运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及SPSS数据分析软件探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 483人(80.50%)心理健康状况良好,84人(14.00%)一般,22人(3.70%)较差,11人(1.80%)差。结论 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家庭住所、遇到烦恼的倾诉方式与求助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而身体状况和社会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小或不显著。为此,可为老年人搭建幸福交流平台,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发展。
  • 吴丽娟,孙芳,张燕
    心理月刊. 2025, 20(8): 212-2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影响济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4年6月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评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按时服药、合并症数量、有无慢性疼痛、高血压病程、疾病感知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济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RESE评分为 23.16±2.39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按时服药情况、服用几种降压药、高血压病程与济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症数量、有无慢性疼痛、疾病感知与济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t=-13.748,P<0.001)、文化程度(t=-16.920,P<0.001)、合并症数量(t=-10.049,P<0.001)、有无慢性疼痛(t=-14.205,P<0.001)、BIPQ评分(t=-10.185,P<0.001)均为影响济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因素(P<0.05)。结论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下等水平,与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症数量、有无慢性疼痛、疾病感知均有关,临床需据此采取护理措施,增强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 姚彭彭,李婉,王赛赛
    心理月刊. 2025, 20(8): 215-2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灵活性、积极心理资本现状水平,分析COPD患者心理灵活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挑选2022年6月~2023年12月116例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接纳与行动问卷及积极心理资本指数量表对入组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 t 检验或 F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前后共有116例COPD患者参与到本研究的问卷调研工作中,患者年龄最小64岁,最大83岁,平均 72.56±12.37 岁,男性64例(55.17%),女性52例(44.83%)。量表评分结果显示:COPD患者心理灵活性得分范围16~45分,总分 28.55±5.93 分,条目均分 4.08±0.86 分,积极心理资本得分范围41~144分,总分 106.25±22.34 分,条目均分 4.09±0.93 分,相关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r=-0.452,P<0.01)。影响分析结果如下:年龄、学历水平、积极心理资本及病程时长对COPD患者的心理灵活性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COPD患者心理灵活性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务人员,在关注患者疾病治疗外,其心理状况的评估也尤为重要,利用患者的积极心理资本,尽可能改善患者心理灵活性水平,有利于患者维持心理状况的相对平衡,有利于更好地配合疾病治疗,对患者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 综 述
  • 姜萍,高云峰,段莉,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218-2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系统综述了抱石心理疗法(BPT)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抑郁症作为一种具有高复发率及易复燃特征的慢性精神疾病,早期实施有效且患者依从性高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近年来,BPT作为一种新兴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在抑郁症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与临床价值。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抱石心理疗法的核心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其概念内涵及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患者的症状管理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姜卓,宋海宁,高岭楠,等
    心理月刊. 2025, 20(8): 221-22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相障碍与酒精使用障碍共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共病患者往往存在显著的认知功能损害。本文通过查阅既往文献,对共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干预策略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李冰洁,王静娴,陈雨
    心理月刊. 2025, 20(8): 224-2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亲职压力概念,从测量工具、影响因素、改善措施等方面综述孤独症患儿父母亲职压力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关于我国孤独症患儿父母亲职压力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指出孤独症患儿父母亲职压力总体较高,降低患儿父母的亲职压力能够改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应了解儿童父母亲自压力水平以及在不同背景时期的相关影响因素,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徐映群,王彩红
    心理月刊. 2025, 20(8): 228-23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颅脑创伤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 沈媛,丁志山
    心理月刊. 2025, 20(8): 232-2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阿尔茨海默病以其病程的不可逆性为显著特征,在疾病尚处于早期阶段时就对AD展开精准的检测与判定,能有效抑制病情恶化,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另一方面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客观证据支持。本文通过对AD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AD病理机制的研究和病情客观临床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生物标志物证据的作用逐渐凸显,然而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还需要进一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徐方志
    心理月刊. 2025, 20(8): 236-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8.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交叉领域的重要议题。研究发现,愤怒与时间感受的缩短相关,而恐惧则与时间感受的延长相关;高情绪意识的个体倾向于在积极情绪下高估时间长度。情绪唤醒度和动机方向显著调节时间知觉,其中高唤醒情绪加速时间感知,趋近动机与时间低估相关,回避动机则相反。神经机制研究表明,眶额皮质在情绪识别和时间加工中起关键作用,ERP技术揭示情绪意识影响时间知觉的神经基础。文化差异对情绪意识与时间知觉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强调了跨文化研究的必要性。本研究为理解情绪如何塑造时间体验提供了新视角,对情绪障碍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