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2-15
  

  • 全选
    |
    论著 学术探索
  • 滕静,齐蒙,姜秀荣,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1-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探讨新型血脂指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HR)与美国高血压患者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中的美国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HHR与高血压患者抑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亚组和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486例美国高血压患者,其中1251例(11.94%)患有抑郁症。Logistic回归显示,高NHHR水平是美国高血压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NHHR与美国高血压患者抑郁之间的关系在不同亚组中均存在。结论 通过横断面研究发现,NHHR水平较高会增加美国高血压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
  • 戴菲,王奥,张亚亚
    心理月刊. 2025, 20(3): 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购彩认知偏差对彩民购彩行为的影响及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8月通过Credamo见数线上平台构建并发放问卷和HBO行为实验,采用风险-收益问卷、购彩认知偏差问卷和彩票选择任务对全国700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购彩认知偏差总分与风险感知、损失风险偏好呈显著正相关(r=0.114,P<0.01;r=0.085,P<0.05);风险感知和损失风险偏好呈显著正相关(r=0.091,P<0.05)。购彩认知偏差既可以直接影响损失风险偏好(β=0.001),也可以通过风险感知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损失风险偏好(β=0.007)。结论 风险感知在购彩认知偏差对购彩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结论不同,丰富了购彩认知偏差对购彩行为影响的理论体系,为彩票业健康发展制定更有效的购彩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王幸,马金婷,赵立军
    心理月刊. 2025, 20(3): 10-1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实地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聊城地区多家民营企业的196名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整体处于中高等水平(3.90±0.77),但个体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发现,员工忠诚度水平与员工个体因素(r=0.726,P<0.05)、企业本身(r=0.792,P<0.05)、社会环境因素(r=0.586,P<0.05)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员工忠诚度回归分析发现,员工个体(β=0.258)、企业本身(β=0.501)、社会环境(β=0.154)等因素均能够显著影响员工忠诚度。结论 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总体水平受员工个体因素、企业本身、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受企业本身因素影响最大。基于此现状,民营企业应重点关注内部环境的优化和员工个人需求的满足,培养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促进企业的稳定运营与长远发展。
  • 刘鑫峣,唐丹,彭雪梅,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14-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智力障碍儿童家庭功能与父母性教育素养的特点及关系。方法 于2023年11月~2024年4月,随机抽取四川与湖南共185名智力障碍儿童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对智力障碍儿童家庭功能与父母性教育素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智力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高于常模,家庭功能以平衡型为主,亲密度和适应性在性别、学历和家庭月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智力障碍儿童父母性教育素养较好,在性别、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父母性教育素养显著正相关(P<0.05),适应性对父母性教育素养起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智力障碍儿童家庭功能与父母性教育素养存在显著正相关,应充分发挥家庭功能的作用,以促进父母性教育素养的提高。
  • 徐蕾,徐林杰,冯娟,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17-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腹膜后肿瘤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个性化的支持性照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青岛市和北京市的两家三级甲等医院中,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166例R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简明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为调查工具,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查其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腹膜后肿瘤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得分为 81.67±29.71 分,位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腹膜后肿瘤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睡眠状况、是否复发、焦虑、经济毒性。结论 腹膜后肿瘤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呈中等水平,未来临床医护人员可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尽早识别出需求水平较高的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性照顾模式,以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 赵慧青,王云芳,吴秀花,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21-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滨州市某三甲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191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简单疾病认知量表(BIPQ)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认知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各因素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关系。结果 慢性肾病1~3期患者的平均自我管理行为总分 83.13±13.68 分,属于中等偏上。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平均BIPQ总分为 39.61±10.09 分,处于中等水平。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其他系统疾病史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呈相关性(P<0.05);BIPQ各条目中,除疾病关心维度外,疾病感知各条目得分均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呈相关性(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逐步回归分析中,一般资料中的性别及疾病感知中的自我控制、情绪影响、疾病持续时间、疾病了解对自我管理得分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感知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受性别及疾病感知中的自我控制、情绪影响、疾病持续时间、疾病了解影响,医务人员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少负面的疾病感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疾病结局。
  • 邢丽娟,曹姗姗,张焕立,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25-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危产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4月入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的218例符合标准的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PCL-C)及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18例高危产妇的PCL-C评分为 26.15±6.46,PTSD阳性率为16.97%,PSSS评分为 63.03±11.53,产妇总体处于高领悟支持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PCL-C评分与PSSS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孕妇健康状况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高危产妇PT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危产妇产后PTSD的发生率较高,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呈负相关,医护人员应关注高危产妇产后PTSD及影响因素,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降低高危产妇PTSD的发生率。
  • 李嘉琪,莫文娟,王一棋,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29-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和整合现有质性研究,探讨和总结恐动症患者在参与康复功能锻炼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方法 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恐动症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2023年12月17日。根据2016版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提炼20个结果,归纳出12个类别,形成4个整合结果:生理性应激加重恐动程度、心理压力阻碍功能锻炼、认知不足影响锻炼依从性和支持系统薄弱影响锻炼效果。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恐动心理,加强疾病认知教育和症状管理,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多元化康复功能锻炼指导,以降低患者恐动水平,加快康复进程。
  • 江蕊,芦小娜,陈慧丽
    心理月刊. 2025, 20(3): 33-3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困扰、心理灵活性水平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患者存在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挑选本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住院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计88例,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采用基本信息调查问卷、心理困扰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对入组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统计检验。结果 先后共有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参与到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中,入组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76岁,平均 46.85±13.23 岁,男性48例(54.55%)、女性40例(45.45%)。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困扰得分范围18~42分、总分 32.66±7.12、条目均分 3.27±0.64 分,心理灵活性得分范围12~44分、总分 30.25±6.33、条目均分 4.32±0.80 分,心理困扰得分与心理灵活性得分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463,P<0.01)。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及心理灵活性得分成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困扰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年龄、婚姻、收入、性别及心理灵活性得分是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困扰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困扰处于中等较高水平,与心理灵活性间相关关系显著,且受到患者自身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及心理灵活性等方面的综合的影响。提示临床护理人员除关注周围性面瘫患者疾病发展外,针对心理困扰水平较高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同时可以通过多角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灵活性水平,从而更好地接受疾病、配合治疗,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困扰,减少周围性面瘫患者因心理失衡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 黎舒敏,谭宗良,覃月秋
    心理月刊. 2025, 20(3): 36-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CUMS模型大鼠REDD1/Akt-mTORC1通路相关蛋白、Akt-mTORC1通路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应激状态下Akt-mTORC1通路磷酸化激活的抗抑郁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SD大鼠)、模型组(CUMS模型大鼠)、氯胺酮组(CUMS模型+氯胺酮)、氟西汀组(CUMS模型+氟西汀)、针刺组(CUMS模型+针刺)、阻断剂组(CUMS模型+针刺+阻断剂Rapamycin),每组10只。各组进行糖水偏好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行为学测试,行为测试结束后取前额叶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前额叶REDD1、mTOR、p-mTOR、4E-BP1、p-4E-BP1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对正常组,模型组应激产物REDD1表达增加(P<0.05),相对模型组,氯胺酮、氟西汀给药和针刺均能明显降低REDD1表达(P<0.05),而雷帕霉素能阻断针刺对REDD1的抑制作用(P<0.05)。相对模型组,氟西汀组和针刺组mTOR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磷酸化后只有针刺组p-mTOR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4E-BP1表达有增高趋势,与针刺组比较,拮抗剂组4E-BP1表达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以后,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针刺组p-4E-BP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拮抗剂组p-4E-BP1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针刺上调mTOR、4E-BP1磷酸化表达,对Akt-mTORC1信号通路具有激活作用,从而改善CUMS模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发挥抗抑郁效果。
  • 许海波,李春花,王婉冰
    心理月刊. 2025, 20(3): 40-4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通过Meta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辅助检索,在多个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搜索有关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之间关系的研究。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筛选文献及数据提取,使用 RevMan 5.4 和 Stata 17.0 软件进行质量评估、影响指标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3752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差与抑郁发生存在相关性(OR=1.14,95%CI:1.113~1.171)。结论 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差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受当前研究数量和质量存在限制,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来验证上述结论。
  • 姚慧娇,王丽,王华,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44-4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干预心理疾病高危孕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1月在浙江大学宁波明州医院建卡孕检的孕妇831例,采用综合性医院所用焦虑抑郁量表(HAD)筛查出138例孕期心理疾病高危者,随机分为生物反馈干预组68例与对照组70例。干预组使用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疗法。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价,并在产后6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评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生物反馈干预组HAD、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6周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应用于孕期心理健康疾病高危者,可缓解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并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程丽玲,修芳芳,曲瑞云
    心理月刊. 2025, 20(3): 47-4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性。方法 本文抽选10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12月间。应用心理弹性量表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完成调查评估工作,收集并整理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占比为4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6岁、病程≥5年、住院次数≥5次、不在婚、初中或以下学历、无家庭照顾、心理弹性水平低下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理弹性水平(低下)、无家属照顾、文化水平(初中或以下)、病程(≥5年)、住院次数(≥5次)为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其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病程、住院次数、文化水平以及家属照顾情况等因素有关。
  • 贾祥瑞,赵翀,白海昕,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50-5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屏幕暴露导致的身心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心理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4~7岁儿童屏幕暴露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为儿童屏幕暴露的科学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方便取样,运用电子问卷调查611名4~7岁儿童的屏幕使用状况和儿童问题行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00%的儿童开始看屏幕的年龄在2岁前,19.08%的儿童平均每日屏幕暴露时长>2小时。相关分析显示,母亲屏幕暴露时长与儿童屏幕暴露时长、多动症状及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屏幕暴露时长是情绪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幼儿期儿童的屏幕暴露问题普遍存在,呈现低龄化暴露趋势,过度屏幕暴露是造成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危因素,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应针对儿童屏幕暴露现象进行科学指导和干预。
  • 马芳,白存存,戴超
    心理月刊. 2025, 20(3): 53-5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缓解官兵心理应激反应的作用效果。方法 从部队中随机筛选200名官兵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以2023年1月~2023年10月为抽取区间,在双盲法原则下分组,对照组所纳入100例被试受常规行为干预,而观察组所纳入的100例则受综合心理行为干预。结果 干预前两组SCL-90各指标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中检出结果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SRQ和TCSQ得分不具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检出结果更低,但积极应对项目评分展示更高(P<0.05)。组间关于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的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检出结果更高(P<0.05)。结论 综合心理行为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官兵的心理应激反应,改善其负性情绪,使官兵能够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 卢长笑,汤晓莉,汤向艳
    心理月刊. 2025, 20(3): 56-5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青光眼患者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并探讨其与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心理灵活性和家庭功能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眼科就诊的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疾病进展恐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122名青光眼患者,其疾病进展恐惧得分为 35.87±9.24 分,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心理灵活性和家庭关怀度是青光眼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青光眼患者对疾病进展恐惧的增加与患者年龄<60岁、居住在农村、文化程度低、心理灵活性较低和家庭功能较差有关。基于这些变量,应进一步构建针对性干预方案,以帮助青光眼患者降低疾病进展恐惧水平。
  • 徐晨,陈鉴
    心理月刊. 2025, 20(3): 59-6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肺癌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病耻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90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心理一致感-13量表(SOC-13)、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肺癌患者病耻感量表(CLCSS)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评价患者心理一致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病耻感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四者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化疗患者的病耻感CLCSS评分较高,平均CLCSS评分 69.27±9.56 分。肺癌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平均SOC-13评分 61.93±7.86 分、平均GSES总分评分 27.09±4.73 分、平均SSRS评分 40.13±5.83 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均与病耻感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一致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病耻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提高患者的心理一致感、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其病耻感。
  • 袁苹,曹清秀,袁银雪
    心理月刊. 2025, 20(3): 62-6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症肺炎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CVS)中文版评估父母感知脆弱程度,并收集患儿父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独生子女、医疗付费方式、合并焦虑或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度等多方面基础资料,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影响重症肺炎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程度的高危因素。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102例患儿父母CVS评分为 12.85±1.24 分;单因素显示,家属关系、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焦虑或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度与重症肺炎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程度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属关系母亲、高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月、合并焦虑或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度一般为影响重症肺炎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程度的高危因素(P<0.001)。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程度受家属关系母亲、高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月、合并焦虑或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度一般影响,需高度重视,开展针对性干预,降低感知脆弱程度水平。
  • 张崛,王壮晖
    心理月刊. 2025, 20(3): 65-6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照顾者决策疲劳进行剖面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于某三甲医院就诊的25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疲劳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照顾者决策疲劳共包含高决策疲劳组和低决策疲劳组2个潜在剖面,高决策疲劳组的照顾者占比较大。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和自我效能感均是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照顾者决策疲劳潜在剖面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高决策疲劳组的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照顾者,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减轻其负担。
  • 苗瑞凯
    心理月刊. 2025, 20(3): 68-7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居住流动性与青年社区志愿参与的关系,同时分析这一关系是否受到邻里互动的调节。方法 2023年11月,采用居住流动性问卷、社区志愿参与问卷以及邻里互动问卷通过Credamo数据收集平台对全国范围内867名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居住流动性与青年社区志愿参与呈显著负相关、与邻里互动呈显著负相关,邻里互动与社区志愿参与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②邻里互动在居住流动性与社区志愿参与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P<0.05)。结论 居住流动性与社区志愿参与之间的关系受邻里互动的调节,邻里互动能够减少居住流动性对青年社区志愿参与的负向影响。
  • 心育教学
  • 申开文,杜学敏,王旭双,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71-7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特质正念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抑郁的认知理论和正念的监控与接受理论,对1238名大学生,采用修订版认知与情感正念量表(CAMS-R)、抑郁自评量表(SDS)、情绪调节问卷(ERQ)、感恩问卷(GQ-6)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特质正念对大学生抑郁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这一影响机制既通过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实现,也经由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展现;同时,感恩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链式中介过程中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正念如何通过情绪调节策略内在地缓解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并探讨了感恩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抑郁的认知理论以及正念监控与接受理论的理解,而且为制定针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 曾晓东,黄亚梅
    心理月刊. 2025, 20(3): 77-8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与效率,满足高职学生对个性化心理支持的需求,通过构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朋辈心理辅导新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3年9月~2024年6月。使用自编的校园朋辈心理辅导现状调查问卷对1925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对朋辈心理服务的满意度、求助意识,以及对改进朋辈心理辅导的建议,并调查全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工作职业倦怠程度;使用访谈法对15名接受过新模式训练的朋辈辅导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基于AIGC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满意度;将23名朋辈心理辅导员(男性5人,女性18人)按自愿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2个月培训后参加校级朋辈心理辅导比赛,比较两组比赛结果。其中实验组8人,每周集体训练1小时,与真人和研究团队构建的朋辈心理辅导智能体进行对练;对照组15人,采用传统训练模式。调查新模式前后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宣传和科普活动的效率,以及校园心理危机发生次数的变化。结果 接受AIGC训练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比赛中得分显著高于未接受AIGC训练的辅导员。全校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数显著下降,由2022年的127人次降至2023年的75人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心理活动参与人数相比往年有所上升,心理中心官方视频号和公众号的每周科普作品产出量翻番。80%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对新模式下的朋辈心理辅导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使用AIGC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显著低于未使用的心理辅导员。经常体验基于AIGC的朋辈心理辅导的同学,求助意识和对朋辈心理辅导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没体验过的同学。结论 基于AIGC技术的朋辈心理辅导新模式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对个性化心理支持的需求,并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新模式还提升了朋辈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对心理辅导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心理宣传和科普活动的效率,降低了朋辈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减少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显示出在投入产出比上的明显优势,具有更高的效率。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实施基于AIGC的朋辈心理辅导新模式具有可行性。
  • 冷海州,王可欣,杨爽,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81-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小学生的不公平厌恶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23年3月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城市和乡村小学3~6年级12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用方差分析以及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小学儿童的不公平厌恶感是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3~6年级的儿童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不利不公平厌恶,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不公平分配的接受度有上升的趋势。儿童对朋友的有利不公平厌恶在三年级达到高点,随着年级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与陌生人分配糖果时,儿童作为接受者接受糖果的数量在性别上(接受2000颗糖果)和是否独生子女上(接受4颗糖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朋友分配糖果时,儿童作为分配者分配糖果的数量在性别(分配9颗糖,2000颗糖)和居住地(分配200颗糖,接受20颗糖果)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分配总数量的增多,儿童的不利不公平厌恶和有利不公平厌恶都有所降低。儿童作为分配者比作为接受者时表现出更强的不公平厌恶。儿童作为分配者分配糖果,当分配对象是朋友比分配对象是陌生人时表现出更强的有利不公平厌恶。结论 年龄、性别、现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分配金额、社会关系、分配角色等因素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不公平厌恶。社会各方应考虑其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着力于创造公平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公平行为。
  • 罗丹丹,王秋雨,赵峥,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85-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应对方式在二者间的具体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式,于2024年1月~3月抽取江苏省某医专类院校49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①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未分化(192人,39.18%)、双性化(179人,36.53%)、女性化(60人,12.24%)、男性化(59人,12.04%)。②双性化在积极应对、主观幸福感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化、女性化及未分化;不同性别角色差异在消极应对上未达到统计学水平。③未分化(对比双性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中,积极应对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医专大学生中,双性化者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应对方式最积极;未分化这一性别角色能够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也可以通过影响积极应对水平的方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 马千惠
    心理月刊. 2025, 20(3): 88-9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愿景型领导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有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方法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在2024年10月份对湖南省长沙市5所中学和5所小学的心理教师发放487份调查问卷,并回收406份有效问卷,构建结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愿景型领导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β=0.175,P<0.001),愿景型领导对组织承诺产生了明显的正向反馈(β=0.825,P<0.001),组织承诺对教学效能感产生了明显的正向预测反馈(β=0.675,P<0.001),组织承诺在愿景型领导与教学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组织化身调节了组织承诺在愿景型领导与教学效能感之间的间接作用。结论 愿景型领导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可以通过组织承诺中介作用于教学效能感,并受到领导组织化身的调节作用影响。
  • 曹韵秋,吴婷,陆菁
    心理月刊. 2025, 20(3): 92-9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父母情感卷入对大一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心理健康素养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父母情感卷入分量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评定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于2023年11月~12月采用随机取样对561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父母情感卷入(r=0.462,P<0.001)、心理健康素养(r=0.466,P<0.001)、心理韧性(r=0.729,P<0.001)和新生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②父母情感卷入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水平;③心理健康素养和心理韧性分别在父母情感卷入和新生学校适应间起中介作用,且二者在父母情感卷入和新生学校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 父母情感卷入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新生的学校适应,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素养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新生的学校适应。
  • 邓志芳,江雪华
    心理月刊. 2025, 20(3): 96-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有效性检验,并探究其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群体中是否同样适用。方法 以华南一线城市某区县的22625名中学生和18979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开学心理健康普查数据为样本,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双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bCFA)、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ESEM)、双因子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bESEM)四种测量模型对中学生样本进行拟合程度比较,确定最佳测量模型后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样本进行跨群体的测量不变性检验。结果 模型比较发现,bESEM是四种模型中拟合情况最佳的测量模型;跨群体的测量不变性分析发现,MSSMHS量表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与中学生群体是等效的。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MSSMHS的有效性,并增强了该量表的应用范围和解释力,同时从侧面证实了各种新兴的因子分析技术不断发展的必要性。
  • 徐丽英,赵明,孙文芳
    心理月刊. 2025, 20(3): 100-10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手机依赖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日益严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大学生心理韧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预防和前期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本文对符合元分析标准的9篇文献(n=8630)进行了效应检验与效应分析。结果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手机依赖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94,95%CI=[-0.292,-0.092]),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受心理韧性和手机依赖测量工具的影响,文献背景和专业类型对两者相关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越高,手机依赖程度越低,学校可以通过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进而降低手机依赖的发生率。
  • 张小芳,杨倩倩,刘金妹
    心理月刊. 2025, 20(3): 104-10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采取积极心理团队辅导对护理实习生的知觉压力、工作投入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6月的100例护理实习生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带教及心理干预,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带教同时增加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干预前后的知觉压力、工作投入量表得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实习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知觉压力量表中紧张感与失控感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工作投入量表中活力、奉献、专注各个维度得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护理实习生应用积极心理团队辅导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知觉压力,增加工作投入度。
  • 陈明珠
    心理月刊. 2025, 20(3): 107-10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特质愤怒、敌意归因与大学生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4年8月,以广东省高校43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特质愤怒量表、敌意归因偏向问卷和网络欺凌与网络受害量表进行测试,通过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探究特质愤怒、敌意归因与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通过非参数Bootstrap法检验敌意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 ①特质愤怒、敌意归因与网络欺凌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②特质愤怒对网络欺凌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敌意归因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占比为9.60%。结论 特质愤怒可直接影响网络欺凌,也可通过敌意归因间接影响网络欺凌。
  • 陈玉佩,张颖
    心理月刊. 2025, 20(3): 109-11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同伴压力与校园欺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考察道德敏感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4年4月以某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伴压力问卷、倾向性道德敏感性问卷和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随机整班抽取29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①同伴压力、道德敏感性与校园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同伴压力与校园欺凌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1),道德敏感性与校园欺凌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381,P<0.01),同伴压力与道德敏感性呈显著负相关(r=-0.247,P<0.01)。②道德敏感性在同伴压力和校园欺凌行为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39,P<0.01)。结论 同伴压力不仅会直接影响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还会通过影响道德敏感性间接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学校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提供了实证支持。
  • 蓝歌,陈琳琼,艾佳婷
    心理月刊. 2025, 20(3): 112-11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方法 2024年3月~2024年7月,按照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在某高校内发放820份拖延行为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00份,并从中选取就读大一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的学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和对照组(常规团体心理辅导),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后测大学生时间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后测大学生拖延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最终提高其满意度。
  • 聂益婷,杨玉美,李丹
    心理月刊. 2025, 20(3): 115-11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现状和影响因素,及与转型冲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8月的27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生一般资料调查表、Clance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的总得分为 78.58±6.35 分;护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转型冲击评价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生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学历、转型冲击。结论 护生的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处于较高水平,且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学历、转型冲击。因此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其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护生的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水平,提高护生的自信心。
  • 彭博
    心理月刊. 2025, 20(3): 118-12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验教师支持对在日中国留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使用求职自我效能感量表、生涯发展支持量表对在日本留学的92名中国籍留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23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①因子分析表明教师支持包括“咨询/指导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②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教师支持中的“咨询/指导性支持”对求职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1)。结论 教师是中国籍留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支持来源。
  • 赵新,邵长兰,赵振彤
    心理月刊. 2025, 20(3): 121-12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影响以及内部心理机制。方法 2023年5~6月采用随机取样选取天津市高校的4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数据通过SPSS以及PROCESS宏进行统计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①创造力倾向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r=0.497,P<0.01)。创造力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中信任鼓励、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r=0.282、0.262,P<0.01)。心理韧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中专制、溺爱呈显著负相关(r=-0.181、-0.133,P<0.01),与父母教养方式中信任鼓励、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r=0.519、0.472,P<0.01);②心理韧性在信任鼓励和创造力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88.69%;心理韧性在情感温暖和创造力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28.83%。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中信任鼓励、情感温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创造力倾向水平,其中,心理韧性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汤彩云,王阳茜
    心理月刊. 2025, 20(3): 125-12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感知教师情感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2021年~2022年通过整班随机抽样的方式,采用感知教师情感支持量表和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对984名初一学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总历时5个月)。结果 交叉滞后分析结果发现,两个方向的交叉滞后回归系数均显著,推断感知教师情感支持和学校适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学生感知教师情感支持水平越高,其后的学校适应水平也越高;反之,学校适应的结果也会影响其感知教师情感支持,学生学校适应得越好,其后感知到的教师情感支持也越多。结论 研究结果不仅支持了发展心理学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也启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高初一学生的感知教师情感支持水平,以促进其学校适应。
  • 精神分裂症
  • 赵希宏,李娟,成小波
    心理月刊. 2025, 20(3): 128-13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理念下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交能力、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5)、研究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理念下心理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人格特征。结果 研究组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人格特征测试问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理念下心理护理,不仅可改善其症状与负性情绪,提升其依从性,还可提高其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 陈世涛,杨庆林,刘永粉
    心理月刊. 2025, 20(3): 131-13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SCH)患者应用利培酮和布南色林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时间为2023.1~2024.4,选取对象为宿迁第三医院80例SCH患者。应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行利培酮治疗,实验组行布南色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余下临床症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TE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相比利培酮治疗,布南色林治疗SCH患者的效果更好,临床症状及血清指标得到改善,认知功能得到提高,且不良反应降低。
  • 瞿盛,徐妍,沈洁
    心理月刊. 2025, 20(3): 134-1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碳酸锂与丙戊酸钠分别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各35例。参照组施以奥氮平结合丙戊酸钠治疗,实验组实施奥氮平结合碳酸锂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数、认知功能(WCST)、社会功能(SDSS)、催乳素与血清营养因子等。结果 实验组(经奥氮平结合碳酸锂治疗)有效率97.14%高于参照组(经奥氮平结合丙戊酸钠治疗)82.86%(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PANSS分数和SDSS分数降低,WCST分数提高;且实验组各项PANSS分数和SDSS分数低于参照组,WCST分数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GF、催乳素和BDNF指标升高,且实验组催乳素指标低于参照组,BDNF与GDNF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奥氮平结合碳酸锂疗法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社会功能,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改善其阴性与阳性症状,提高认知功能,且对催乳素影响较小。
  • 王舜,张龙,王国伟
    心理月刊. 2025, 20(3): 137-13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9例。参照组为药物治疗,试验组联合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社会功能、临床疗效、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依从性所得结果比参照组显著更高,试验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借助于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同时,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依从性。
  • 王志敏,王虞芳,徐丽萍
    心理月刊. 2025, 20(3): 140-14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涂鸦填充绘画联合社交技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2021年8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涂鸦填充绘画与社交技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精神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发现,两组干预后精神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涂鸦填充绘画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可显著改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
  • 袁忠霞,张晓燕,孙更新
    心理月刊. 2025, 20(3): 143-14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6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接诊的82例精神分裂症病患,均为青少年,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内患者分别为41例。前者实施药物治疗,后者则在前者基础上辅以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及正念减压疗法。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社会支持程度、疾病治疗有效率及心理状态。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精神病变阳性及阴性病症(PAN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指标同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干预,观察组PANSS、PHQ-9降低、SSRS指标增高,与对照组同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经干预,总体有效率同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与正念减压疗法搭配可有效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
  • 抑郁症
  • 任毛荐,毛建华,武姗姗
    心理月刊. 2025, 20(3): 146-14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康复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3年5月~2024年5月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20例患者在数字表法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分析抑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杀意念等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3.052,P<0.05),SAF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SIOS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康复阶段具有显著的机制和价值,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 曾朝进,黄江,张培浩,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149-15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如何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为治疗该群体提供新颖思路与方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期间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诊治的8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仅接受盐酸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血清miRNA水平、心理与睡眠状况、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miRNA水平、心理和睡眠状况、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iRNA水平、心理和睡眠状况、自杀意念、自杀倾向、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rTM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能明显减轻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减少自杀念头,提升其生活质量。
  • 董惠,吉晓燕,秦彬彬
    心理月刊. 2025, 20(3): 152-15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抑郁症患者应用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镇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2023年7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采用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模式,包括家属同步护理并参与等。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康复情况、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情况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式个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抑郁症康复,患者满意度提高。
  • 胡淑倩,许艳,张娜娜
    心理月刊. 2025, 20(3): 155-15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减压干预联合认知情绪调节对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减压干预与认知情绪调节。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病耻感、应对方式、抑郁情绪、认知偏差及自杀意念评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心理弹性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耻感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应对方式方面,干预组消极应对评分更低,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更高(P<0.001);干预组抑郁及认知偏差评分更低,自杀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减压干预联合认知情绪调节能有效提高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降低自杀意识,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
  • 祁博,郑乾,杨世昌
    心理月刊. 2025, 20(3): 158-16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分析青少年抑郁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其心理状况及认知功能的作用影响。方法 本文将2022年5月~2024年5月诊治的9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开展分组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5例,参照组实施抗抑郁药物治疗,试验组实施正念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心理状况、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HAMD-17量表以及SCL-90量表相关评分均比参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RBANS量表中涉及注意力、言语功能、延迟记忆、即刻记忆、视觉广度方面的评分均比参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正念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缓解负面情绪,可改善其认知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有所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体疗效。
  • 刘富裕,吕新苓,闫军
    心理月刊. 2025, 20(3): 161-16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采取森田疗法联合引导式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2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76例展对照研究,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森田疗法联合引导式教育,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并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接纳程度。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自我评价与自我接纳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性小(P>0.05);经护理,观察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他两项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经护理,观察组该指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在森田疗法联合引导式教育后,其抑郁心理状态持续性减轻,大幅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使患者学会接纳自身。
  • 万根方,单君君,刘洁
    心理月刊. 2025, 20(3): 164-16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抑郁症自杀倾向患者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联合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抑郁症自杀倾向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递质水平进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负性自动思维量表(ATQ)、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血清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组间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更高(P<0.05)。结论 在抑郁症自杀倾向患者治疗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程度,减轻自杀倾向,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王李李,殷瑜,刘升芳
    心理月刊. 2025, 20(3): 167-16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采取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对其应对方式及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满足本次调查的70例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调查时间为2023年2月~2024年6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药物疗法上搭配团体沙盘游戏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抑郁病情改善效果及应对方式,并调查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及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应对方式优于对照组(P<0.05),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应对方式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在抗抑郁治疗同时联合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可促进抑郁病症减轻,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应对方式。
  • 护理心理
  • 王丽,席秀云,李世辉
    心理月刊. 2025, 20(3): 170-17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伴焦虑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2024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66例慢性胃炎伴焦虑情绪患者分两组,33例每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加以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负面情绪[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遵医行为(医院自制遵医行为量表)、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结果 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两组GSES、HPLP-Ⅱ分值提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干预后两组SAS及SDS分值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医院自制遵医行为量表中各项分值均提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中各项分值均提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慢性胃炎伴焦虑情绪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其负面情绪、健康行为及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 陈海霞,张吉澄,王珂璐,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173-17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管理和叙事护理,探讨该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产生疾病羞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3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24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为研究样本,样本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叙事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行为认知管理,对比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病耻感、对疾病恐惧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 认知行为管理结合叙事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病耻感,提升其应对疾病的能力,还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和服药依从性,保证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
  • 姜莉莉,王玲,宋巍
    心理月刊. 2025, 20(3): 176-17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对焦虑症患者实施自我悲悯干预联合正念认知疗法的效果。方法 2023年6月~2024年6月为本次研究时间,100例焦虑症患者为本次研究样本,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常州医疗区收治,以单双号分组,50例单号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护理,50例双号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自我悲悯干预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症状、自我感受负担、睡眠质量、负面情绪、生活质量。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症状、自我感受负担、睡眠质量、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实施自我悲悯干预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及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徐菁,王惠,陈洁
    心理月刊. 2025, 20(3): 179-181.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正念冥想训练结合团体心理疗法对白血病伴焦虑症患者心境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取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8例白血病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团体心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正念冥想训练。干预结束,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心境状态及希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轻(P<0.05),心境状态较佳(P<0.05)。对比两组希望水平,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白血病伴焦虑症患者应用正念冥想训练结合团体心理疗法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心境状态,提高希望水平。
  • 徐文丽,汪蔷薇,邢露
    心理月刊. 2025, 20(3): 182-184.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实施罗伊适应模式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病耻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3年1月~202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采用摸球法分组,黑球分到观察组(n=50),白球分到对照组(n=50)。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护理前后两组的病耻感(SSS)、心理韧性(CD-RISC)、生活质量(SIS)与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观察。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组间SSS评分比较,护理前组间差异甚微(P>0.05);护理后评分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组间CD-RISC评分、SIS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数据差异甚微(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 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接受罗伊适应模式结合康复训练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病耻感与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获得良好的护理服务体验。
  • 杨娟,李文倩,王亚如
    心理月刊. 2025, 20(3): 185-187.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伴发焦虑抑郁患者,给予正念行为训练结合日记式康复指导效果,及对其心理状况、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术后伴发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日记式康复指导,观察组联合正念行为训练,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心境状态、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疼痛介质水平、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MCMQ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GAD-7评分、BPOMS-SF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肺癌术后伴发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正念行为训练联合日记式康复指导,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应对能力。
  • 臧格格,宋巍,王玲
    心理月刊. 2025, 20(3): 188-19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团队正念减压联合焦虑日记心理疗法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常州医疗区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3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团队正念减压联合焦虑日记心理疗法)。对比两组不良情绪、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变化情况。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评分均较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各项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采用团队正念减压联合焦虑日记心理疗法,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患者满意度高。
  • 张平平,陈雪薇,张玉萍
    心理月刊. 2025, 20(3): 191-193.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寻焦点解决模式联合呼吸运动康复在肺结核合并胸膜炎患者病耻感以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以某院呼吸科2022年5月~2024年7月收治的215例肺结核合并胸膜炎患者为研究样本,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107)和试验组(n=108)。对照组开展呼吸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开展焦点解决模式联合呼吸运动康复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对两组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评估并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耻感[污名感受量表(TSS)]和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问卷量表(PHQ-9)与广泛焦虑自评量表(GAD-7)]。结果 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SS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PHQ-9以及GAD-7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患者PHQ-9以及GAD-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个月后试验组的康复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87.85%)(P<0.05);试验组患者咳嗽咳痰消失时间、痰菌转阴时间及总住院时长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焦点解决模式联合呼吸运动康复不仅能帮助肺结核合并胸膜炎患者减轻病耻感,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让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加速疾病康复。
  • 张文辉,张凯文,马文娟
    心理月刊. 2025, 20(3): 194-19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联合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2024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联合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对比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病耻感、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以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各项病耻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康纳-戴维森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各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护理联合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的干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病耻感,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
  • 周晓博,符丽花,倪嘉
    心理月刊. 2025, 20(3): 197-19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训练结合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接收的84例孤独症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常规组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探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PECS训练,评估两组孤独症儿童心理发育状况、康复护理配合度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探究组孤独症儿童行为模式、沟通能力、肢体能力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01)。同时,探究组孤独症儿童情感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交功能及学习表现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此外,探究组孤独症儿童康复护理配合度(100.00%)、照护人医疗总满意度(97.62%),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PECS训练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童沟通水平,提高患儿康复护理配合度,全面改善其认知与行为。
  • 周晓丹,翁莹,梁晨
    心理月刊. 2025, 20(3): 200-20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扎根理论的护理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疾病感知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本院接收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参与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34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扎根理论为依据的护理方案。分别于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疾病感知程度、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给予两组患者护理前,比较患者疾病感知、心理状况、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感知量表中的无助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他两项(接纳、感知益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感知及心理状态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加强治疗效果。
  • 个案报告
  • 王婷婷,于路心,孔涵,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203-20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录了1名抑郁障碍大学生的15次咨询过程,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认识到当前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及背后的核心信念,发现自己认知中的负面思维,帮助来访者改善不良情绪,提升自信心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刘人瑞
    心理月刊. 2025, 20(3): 206-20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个案小Y在新生测评中被识别为自杀高风险个案,后到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咨询师在遵医嘱的前提下通过在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关注和持续危机评估,从资源取向的视角积极关注和探索该生现有的或潜在的保护性因素,让小Y识别并利用了自身的保护性因素,如倔强、勇敢和坚韧的特质,以及配合运动和提高社交技巧,从而降低危机学生的自杀风险以促进学生危机后成长。
  • 经验交流
  • 李芷溢,侯德伟,范韶维
    心理月刊. 2025, 20(3): 210-21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素养及危机监测敏感性,本文从心理委员实际工作出发,系统梳理了心理委员危机监测中的困难,包括缺乏日常化、缺乏组织化和缺乏信念感,并提出“述心卡”这一工具。通过“述心卡”可以日常使用、可以统一收集、可以增强危机意识的特点,帮助心理委员打通危机监测的“最后一公里”。
  • 调查研究
  • 谭天,孔德雨,王斌,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213-21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近年来高校新生心理变化趋势。方法 本研究对某高校2016~2023年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SMHSS)得到的27950份测评结果进行了横断历史研究,考察了某高校近八年来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 ①年份对CSMHSS总分及19个因子的均值显示出显著正向预测的作用;年份对总分及13个因子分存在小效应,平均下降范围(效果量d)在0.212~0.395个标准差之间,其中自杀意图、自伤行为、就业压力、社交恐惧的变化较为明显。8年来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态整体呈下降趋势。②男生、少数民族、非独生子女、农村新生的CSMHSS总分增速要快于其他群体。结论 高校应重点加强学生生命意义主题教育,关注新生社交恐惧问题。
  • 王娅菲,蔡芳苏,任甜甜
    心理月刊. 2025, 20(3): 217-219.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诊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150例急诊下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感,并收集所有患者基础资料,开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GSES评分为 22.54±2.43 分;单因素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度、术后并发症与自我效能水平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度、术后并发症为影响急诊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诊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受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度和术后并发症影响,还需高度重视,做好针对性干预,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 肖位霞,吕鹏,陈玉红,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220-22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1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就诊期间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焦虑抑郁情况,并以此分为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吸烟史、饮酒史、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功能、病程、社会支持度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焦虑抑郁的高危因素。计数资料以 x2 检验。结果 152例白内障患者中焦虑48例,抑郁36例,剔除个人同时伴焦虑抑郁,共有焦虑或抑郁55例,焦虑抑郁发生率为36.18%(55/152);单因素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度与白内障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况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初中及以下、离异或丧偶、合并基础疾病种类≥3种、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月、家庭功能一般、社会支持度一般为影响白内障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况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白内障患者合并焦虑抑郁与初中及以下、离异或丧偶、合并基础疾病种类≥3种、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月、家庭功能一般、社会支持度一般关系密切,还需高度重视,并做好相应干预,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度。
  • 综 述
  • 经晓宇,王敏,魏莲花
    心理月刊. 2025, 20(3): 223-225.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检查、取卵、移植等漫长的治疗过程会让移植后保胎患者异常焦虑,移植后恐动症现象频发,本文从移植患者恐动症现状、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辅助生殖临床护理提供新的干预依据。
  • 卢金凤,徐凤,杨倩
    心理月刊. 2025, 20(3): 226-228.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为缓解我国护理领域创造性焦虑发展提供研究思路,同时为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对创造性焦虑的产生机制、测评工具、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缓解措施进行综述,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索创造性焦虑神经机制、跨文化差异及个性化策略,以推动护理领域创造性焦虑研究的不断完善。
  • 王丽霞,魏展鹏,信鸽,等
    心理月刊. 2025, 20(3): 229-232.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注意偏向指个体面对众多刺激时,倾向于将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到其中某类刺激上的一种认知方式。在司法犯罪领域,为了检测犯罪嫌疑人有无与犯罪相关的认知或记忆痕迹,研究者在模拟犯罪情境下,使用隐藏信息测试范式并借助点探测范式及眼动追踪技术,来研究不同身份的被试(无辜者、作案者)在犯罪情境相关的问题上的注意偏向特点,研究发现,与无辜组被试相比,作案组被试在注意的早期加工阶段,对犯罪相关刺激表现出了注意警觉状态,而在注意的后期加工阶段,表现出了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回避现象。
  • 戴家乐,高敬
    心理月刊. 2025, 20(3): 233-236.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自我表露进行概述,总结癌症复发恐惧的评估工具,以及自我表露在癌症患者复发恐惧方面的应用形式与效果展开综述。提出自我表露在癌症患者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包括实施效果存在文化差异、研究样本量小且癌种较单一、干预持久性等问题,研究者应增加自我表露对癌症复发恐惧干预措施及治疗效果的研究,以期为我国癌症患者开展本土化的自我表露提供参考。
  • 蒋明珠,丁志山
    心理月刊. 2025, 20(3): 237-240. https://doi.org/10.19738/j.cnki.psy.2025.03.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神分裂症(SZ)目前的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临床评估和病史,尚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指标。本综述旨在归类分析国内外神经递质、神经发育、免疫炎症及肠脑轴相关的血清学标志物最新研究进展,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治提供新思路。